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传统语言观以对象性思维为基础,强调主客二分,突出表现在德育中科学语言的充分运用。然而,科学语言强调统一和标准,经常忽视个体差异,常常出现语言无法言说的窘境。现当代语言观以非对象性思维为基础,强调主客体的融合。诗性语言便是非对象性思维的表达。在德育中运用诗性语言,关注生活世界,让科学语言和诗性语言相结合,推动德育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例证,总结了诗性语言的三个特点:追求修辞语用的美感形态;追求意象性的空间想象;追求表意方式的主体性和动态化。进而分析诗性语言面临的窘境。认为诗性语言不仅是诗意的,更是"宇宙中最温馨的家"。  相似文献   

3.
语言一般皆有诗性。日常语言的诗性即是从说出的东西中暗示出未说出的东西,是说话人所指、并为听话人接受的隐性信息,这种隐性信息实际上就是我们语言学上所说的广义的预设。利用日常语言的诗性理解言外之意是交际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诗性语言有别于日常应用性语言,具有表象鲜明、表意含蓄和情感丰富的特点.语言具有双重的矛盾性质:工具性和神性.语言摆脱工具性,重获神性的过程就是诗性转化的过程.  相似文献   

5.
诗歌被认为是最高的语言艺术.诗歌语言是诗人的梦呓或独白,特别强调情感性;诗歌语言的独,特之处还在于它的含藏性和音乐性.  相似文献   

6.
《邢台学院学报》2017,(2):93-95
"诗性"是一种独特的美,其不仅蕴含着丰富的内涵,更传达着幽长的意蕴。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广告设计受到了各种现代化表现手法的冲击,但在广告设计漫长的发展历程中所积淀的文化内涵,依然成为广告设计的精髓。广告设计与"诗性"语言的完美结合,是广告设计漫长发展进程中的审美积淀成果,也是广告设计人员逐步探索和追求的目标。从广告设计视角出发,探究其设计中的"诗性"之美,并对广告设计中诗性语言的构建进行了研究,以更好地追求广告设计中的高层次审美。  相似文献   

7.
儿童立场下的诗性德育校本课程带着童心和智慧,以母爱般温婉适切的方式走进儿童的精神生命,走进儿童自在、真实的心灵世界;让孩子沐浴在诗性、德性的阳光下,在诗性智慧的涵育中复活新感性,在诗意情感的流淌中走向心灵自律,在诗意精神的孕育中拓展生命意蕴。  相似文献   

8.
9.
我国历史上的文言文语言高度浓缩凝炼,句式整齐,多用排比,富于韵律和节奏,还频繁使用对比、对偶、反复和重叠等手法,具有诗歌的若干特性。它抑扬顿挫,易记难忘,使读者从语言文字中享受到了诗歌般的美和愉悦感。今天,我们应当汲取其精华,剔除其形式主义的糟粕,将各类文字写得更好更美,增强可读性,更好地为现实工作和社会生活服务。  相似文献   

10.
胡焕 《江苏教育》2024,(8):35-36
班华先生的“诗性德育”主张以生活化、形象化、审美化的育人形式促进师生的自觉学习和自主发展。班主任应努力做“诗性德育”的追寻者、践行者和接力者,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切实提高教育活动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11.
语言本质的问题往往是与语言起源问题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人们对这个问题的探讨,多是把语言当作人的交流工具,从发生学角度来追寻。维柯深刻地洞悉到这种知性思维模式对语言本性的戕害,他从丰富的词源分析当中证明语言的变动和发展乃是存在历史的体现,从而将语言作为开启人类文化生成和发展的奥秘的钥匙。维柯所坚持的人文主义修辞学道路与伽达默尔和德里达不同。它一方面拒绝形而上学的绝对真理,一方面又将真理的存在和发现放在具体的、特定的现实中,从而建立了一种诗性的、开放的价值体系。赋予语言以呈现心灵与存在的功能.这正是其诗性语言思想的光挥所在.  相似文献   

12.
《诗性语言研究》一书以跨学科的研究方法和新颖独特的研究视角,突破已有诗性语言研究的思路,构建出自己的新体系,拓展了诗性语言研究的新空间;全书结构布局严谨缜密,富有鲜明的时代品质和当下意识,是一部高质量的学术著作。  相似文献   

13.
小说《尘埃落定》的语言有着很强的诗歌语言的特质和美感,而小说这种语言特点的形成,主要与作家前期诗歌创作的经历,"藏族历史"这一特定题材,作家历史观以及受中国传统叙事文学诗性特征的影响有关。  相似文献   

14.
当代文化哲学家卡西尔在《语言与神话》中指出:语言与神话同属一母所生,原初的语言和神话一样,都是一种隐喻思维,都具有先于逻辑的以情感为基质的原初表现功能。然而,在我们的语文教学中,当学生在激情中深信不疑地看见了“夜和/失明的野蘑/还在那里摸索着/碑上的字迹”,教师却用冷静而平庸的口吻说这是“拟人”手法,把现实世界的生活规律和科学研究中的纯粹逻辑等抽象思维规律等同于文本自身的规律,而忽视了文本语言的原初诗性本质。  相似文献   

15.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师口中的语言是一个强有力的工具,就像演奏家手中的乐器,画家手中的颜料,雕塑家手中的刻刀和大理石一样。没有乐器就没有音乐,没有颜料和画笔就没有绘画艺术,没有大理石和刻刀就没有雕塑。同样,没有活生生的、深入人心的语言就没有学校、没有教育。语言仿佛是一座桥梁,教育科学就是通过这座桥梁变成教师的教学艺术和教学能力的。  相似文献   

16.
我们的德育能否成为人们喜闻乐见的教育?我想,诗性德育是具有魅力的,是美丽诱人的。 什么是“诗性德育”,我不会定义。我们看一些富含爱心和教育智慧的美丽诱人的德育案例,也许会逐渐领悟。本世纪初我负责主编初中《思想品德》教材,在《思想品德· 教师用书》(人教社2003年版)中表达了我们编写教材的一个指导思想,就是“基于德...  相似文献   

17.
课堂是教学实践的一个平台,也是获取知识和提高道德的平台,在课堂上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间的活动更多的是利用语言交流来实现,教师课堂教学语言是一门艺术,这门艺术不仅能够传授文化知识,还能够进行德育渗透,具有德育功能,因此探究教师的课堂教学语言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墨白小说语言具有诗性的特征,带有鲜明的抒情气质。他通过叙事者的外视角和小说人物的内视角的承接与转换,实现叙事视角和叙事声音的分离。另外,他的小说语言富有隐喻性和节奏感,带有情绪化的特点。  相似文献   

19.
文学创作的内部言语活动是“内在生命运动——内部言语——内部语言”三位一体的。这一心理活动要外化为文学语言必然要经过两个阶段,即“言语化”的外化阶段和“语言化”的外化阶段,这是一个诗性言语的语言诗化过程。  相似文献   

20.
英语诗性语言的双重美学特征指英诗语言形式表现及暗示的美学特征,前者为“显”,后者为“隐”,它们是英语诗性语言表现力和感染力赖以产生的相辅相存的两个方面。本文运用现代文学理论,结合对英语诗歌实例的分析,从语音、词汇、句法三个层面对上述美学特征进行了界定和评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