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期,我们在重点栏目刊发关于院士待遇的话题,通过院士对待遇问题的切身体会,让更多人了解到院士群体的工作与生活。院士待遇各省、各地有不同的标准,不同的单位也有不同的待遇,并不全是传闻中的高标准、高待遇。人们对院士群体也有很多的误解和不了解。关于这个话题,我们认为,人们对院士的质疑。  相似文献   

2.
2007年6月,北京,盛夏。似火的骄阳“热”不过科教界的一件大事——2007年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增选。近几届每到临近增选院士之时,有关院士的各种话题总会被人提起,我们也不能免俗的做了这期有关院士的选题。作为科技界学术最高水平的代表,院士一直是最受人关注的群体之一,因为他们是国家发展的希望和栋梁,是科技发展的领军人物。从前提起院士,我们关心的更多的是他们的学术观点、科研进展以及他们为国家做出的重大贡献,但这次,我们特别选取了另外一种视角,希望通过这样一些统计数据、一些花絮从另一个角度解读院士这个特殊的群体。  相似文献   

3.
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的院士增选每两年一次,每次从3月候选人提名开始到11月院士最后确定,在8个月的时间里名单从各300人左右逐渐缩小到各60人以内,社会各界关于院士增选的话题讨论也逐渐升温。在院士增选期间,十月是诺贝尔奖的颁发时间,人们自然会把我国的院士评选过程与诺贝尔奖获得者(这  相似文献   

4.
又到九月,两年一次的院士评选活动已经拉开帷幕。历年两院院士的评选结果,一直是人们关注的话题,社会各界对此的争论也一直没有停息过。今年的评选是将继续保持原有的体制,还是进行新的改革,已经成为圈内人士讨论的焦点。随着社会的发展,部分评选条件已经不能完全适应当今时代的要求。众所周知,在我国,院士属于科学界的巅峰人物,让更多名副其实的科技人才加入院士队伍,将对中国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和发展起到更大的推动作用。为此,我们走访了部分两院院士,听听他们对院士评选的意见。金秋十月,今年的院士评选活动将接近尾声,这次的评选结果究竞如何,是否会又一次在社会上掀起波澜,我们拭目以待!  相似文献   

5.
“很多年轻科研人员到了30多岁还在当‘啃老族’,这说明我们的科研体系一定有问题!”在前不久举行的两院院士大会上,中科院院士、复旦大学校长杨玉良关于青年人才话题的发言,引起广大院士的共鸣.院士们为之呼吁的“沉默的大多数”以及更多的“创新因子”,很多在科研与学术上并非不优秀,但收入普遍比获得人才计划支持的科研人员低,更低于与该职业相匹配的社会地位.生活难得体面,尊严难获认同,长此以往,必然会影响他们在科研上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6.
琳琅 《今日科苑》2013,(19):12-17
作为科技界学术最高水平的代表,院士一直是最受人关注的群体之一,因为他们是国家发展的希望和栋梁,是科技发展的领军人物。从前提起院士,我们关心的更多的是他们的学术观点、科研进展以及他们为国家做出的重大贡献,但这次,我们特别选取了另外一种视角,希望通过这样一些统计数据、一些花絮从另一个角度解读院士这个特殊的群体。  相似文献   

7.
<正>作为学术最高水平的代表,院士一直是最受人关注的群体之一,因为他们是国家发展的希望和栋梁,是科技发展的领军人物。从前提起院士,我们关心的更多的是他们的学术观点、科研进展以及他们为国家做出的重大贡献,但这次,我们特别选取了另外一种视角,希望通过这样一些统计数据、一些花絮从另一个角度解读院士这个特殊的群  相似文献   

8.
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的院士增选每两年一次,每次从3月候选人提名开始到11月院士最后确定,在8个月的时间里名单从各300人左右逐渐缩小到各60人以内,社会各界关于院士增选的话题讨论也逐渐升温。  相似文献   

9.
科学主义:原始创新的拦路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上一期“科学与文化”栏目里,科学家,但主要是哲学家们谈到了当下中国一个较为流行的思潮——“科学主义”。在这一期,我们事先就这一话题向众多科学院的院士发出约稿邀请,希望更多工作在一线的科学家们来参与讨论他们眼中的科学。但遗憾的是他们中响应的廖廖无几,这又一次加强了我们心中这样的一个印象:中国科学家的人文精神和社会参与精神的贫乏。我们这次选刊出来的五篇文章,代表了不同、甚至非常不同的观点。我们仍像以往一样希望这些观点能引起人们、尤其是科学家们对科学这一问题的哲学思考。 ——编者  相似文献   

10.
有这样一个院士群体:他们是党员,是博士生导师,是军医,是战士;他们都是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医学领域的领军人物;他们共同扎根解放军总医院。这个院士群体的组成者就是解放军总医院耳鼻喉科专家姜泗长(已故)、肝胆外科专家黄志强、烧伤整形专  相似文献   

11.
风风雨雨中,中国的院士制度走过了半个世纪的历程。同大多数国家一样,我国把"院士"定位于最高荣誉性称号,它不仅是对科技工作者所作出成就的肯定和褒奖,也是对他们一贯坚持的高尚的学风道德的肯定和褒奖;它不但代表了一种科学精神,也代表了全社会对科学、知识、人才的尊重。通过严格程序选举出的院士,不仅是各学科最顶尖的人才,在自主创新、咨询建议、学科建设等方面也承担着重要的工作,还在推广科学知识、普及科学精神、激励人才成长等方面作出了卓越的贡献。人们尊敬院士,崇拜院士;人们注目院士,学习院士;人们研究院士,呼唤院士……院士,科学家中的精英,国家最高科技水平和科技实力的象征;院士,科技工作者一项最崇高的荣誉,有志于科技事业者心中一座最为闪光的坐标。半个月前,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增选结果相继在北京公布。29人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33人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科学院院士人数达到710人,中国工程院人数达到721人。此次两院新增院士人数均创历史新低。中国工程院常务副院长、中国工程院院士潘云鹤说:"我们设置了更高的人数限制门槛。"  相似文献   

12.
<正>在创新驱动发展的旗帜下,科技界的代表委员们一直是两会中的亮点,而院士群体又是他们的中坚力量。讲真话,建真言,关于创新与发展,关于改革与民生,身在一线的院士们到底带来了怎样的好声音,且听且关注。  相似文献   

13.
院士制度改革是中国科技体制改革的示范区。中国院士群体呈现出的最大特征就是老龄化,为此,文章建议院士制度改革应从如下两个环节入手:首先,基于年龄的能力分区理论,对院士群体进行缩小规模;其次,院士规模逐渐形成定额制,以此提升院士群体的价值与引领功能。  相似文献   

14.
杨鑫洁 《百科知识》2010,(21):43-45
战俘问题是战争史上一个沉重的话题。国际社会于1929年制定了较为完备的《关于战俘待遇的目内瓦公约》,其中对战俘营的设置、设备、饮食衣服、卫生、文化、纪律,对战俘的刑事制裁、遣返、死亡处理等进行了详细的规定,如战俘在吃饭、住宿等基本生活条件方面不能亚于俘虏他们的军队的士兵待遇,有与家人通信的自由,红十字会可以定期访问战俘营地等。  相似文献   

15.
唐益 《百科知识》2023,(3):69-71
<正>伴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不同地区的人们交流越来越频繁。为了满足全国范围内人们日益频繁和广泛交流的需求,普通话正在渐渐代替各地方言,成为人们主要的交流语言。与之相应的,各地方言的生存现状也随之发生了变化,受到普通话的挤压,各地方言的使用频率大幅度降低。甚至有学者认为,某些方言正在濒临消亡。关于方言消亡的情况和原因,学者做了很多研究,同时也引发了笔者关于方言生命力的思考。通过调查前人的研究,笔者发现,在同一个群体中,上海话在不同年龄段的使用情况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6.
群体性的骚乱可以分为三个明显的阶段,每个阶段有着不同的社会心理机制。第一阶段,人们由于自我归类的动机,产生内群体偏差最终导致不和,这就使得各方有了产生冲突的可能;第二阶段,人们因为归因偏差,错误地理解对方的行为,从而引发冲突;第三阶段,群体中的人们由于受"去个体化"的影响,更多地卷入到群体暴力之中,使得冲突全面升级。基于上述社会心理学机制分析,本文结合北京奥运会安全问题提出了4项管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院士要用一种平常的心.科学的心来对待所谓的事情.要愿意坐冷板凳.不要热衷于各种各样的活动。全世界院士都是终身制.但是国外的院士要付钱,像美国院士一年要交1500美元。我国也在酝酿.可能某个时期随着待遇提高也要交点费。  相似文献   

18.
血型与我们     
<正>日本有一个有名的动漫电视连续剧《血型君》,A、B、O、AB这四种血型都被设定了各自的特性以及可爱的动漫形象。故事主要是描述四位血型君的各种性格、长处和短处、恋爱以及生活方式等。确实,血型是一个让人们从不厌倦的话题,血型与性格、血型与饮食更是人们津津乐道的话题。不过,本文要从科学上更深入地揭示血型的奥秘,让我们更多地理解血型的实际意义。事实上,血型在人类学、遗传学、法医学、临床医学等学科都有广泛的实用价值,同时,  相似文献   

19.
《科学大众》2011,(1):25-25
获奖心得: 在“小院士”评选中,我看到了大家的选题五花八门,有的涉及当前热门的话题低碳生活:有的涉及化学研究,如硫酸铜结晶体;有的关注生活,如幼儿龋齿问题;还有关于小动物的研究,  相似文献   

20.
<正>今年两会期间,雾霾成为人们和媒体格外关注的话题,本刊也在新年第一期推出雾霾专题。或许看腻了各大媒体的报道,会有人觉得媒体小题大作,也有网友甚至是明星评论媒体过分关注,他们认为,美国、英国历史上都有过雾霾,但是现在他们国家的人们生活的照样很好,因此我们也不用担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