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金秋科苑》2014,(4):71-71
[核心提示]老人年轻化穿衣打扮老年人穿衣打扮上尽量做到四点,即年轻化、舒适性、讲究色彩、注重整洁和搭配。1.年轻化:在穿衣打扮上,应参照比自己实际年龄小十岁的年龄段去努力,通过服饰给自己一个还年轻的心理暗示。2.舒适性:老年人早、晚穿上一身运动装",既舒适休闲又有利于锻炼身体,显得健康、活泼、富有朝气。  相似文献   

2.
人为什么要穿衣?要回答这个问题还真不容易。服饰专家认为穿衣的原因从心理、地理、历史等角度来进行分析,可以归纳为5个方面:为了保护人体,为了性吸引,为了心理需求,为了身份地位,为了宗教信仰。  相似文献   

3.
郭美男 《科技风》2012,(19):252
低碳生活就是我们把生活中所耗用的能量要尽量减少,从而降低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低碳生活,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说是一种生活态度,也成为人们时尚的新的一种方式。时代在进步,人们的思想也在发生变化,环保的重要性也一天天深入人心。  相似文献   

4.
李宏军 《今日科苑》2007,(15):72-72
在老年男性中,广为流传着这样一种对性的认知:年轻时有精力,但忙于工作疏于情爱;年纪大了,有充足的时间享受性爱了,精力却明显不济。在我看来,这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方面,老年男性容易患器质性疾病,影响其性功能;另一方面,则是心理暗示在作怪。  相似文献   

5.
陈默 《百科知识》2010,(12):11-12
人类是从何时开始穿衣服的?这个问题一直困扰着考古学家和人类学家。科学家们认为,从身裹兽皮发展到穿经过剪裁和缝纫的衣服,是人类文明的一大进步。但由于纤维等腐烂速度较快,迄今为止,科学家研究人类什么时候开始穿衣服只能凭借一些间接证据。  相似文献   

6.
《发明与革新》2014,(1):53-53
近日一则广为流传的“穿衣公式”受到大家关注,公式中明确量化了羽绒服、棉衣、羊毛衫等衣服的温度,以此来指导人们根据当日气温选择该穿什么衣服。对于该公式一些网友表示认同,也有一些网友认为不靠谱。  相似文献   

7.
班主任在学校里充当着教学者和管理者双重角色。作为一名教学者,教师应当拥有过硬的本学科专业知识,这是构成优秀教师的基本因素。而作为管理者,除以上要求以外,还需要对心理学、管理学等其它领域的知识也有所了解。学生面临突发性事件时,班主任运用心理学原理对学生及时的进行心理疏导和心理干预,能使事情向良性方向转化。  相似文献   

8.
《大众科技》2009,(1):4-5
在传统的玻璃上“穿”上一层薄膜“衣服”,就能使房间实现夏天降温,冬天升温的效果。在近期举办的上海纳米科技与产业发展研讨会上,这种具有自动调温功能的智能隔热涂膜向大家展示了其独特的工作原理。  相似文献   

9.
《发明与革新》2014,(8):52-52
无论输血受血,都须血型匹配,这是生活常识.近日,浙江大学唐睿康教授团队利用“给细胞穿衣服”的方法,让红细胞的表面抗原免于被“觉察”,如此一来,红细胞就可以不必考虑血型,灌注给任一病人.这意味着,不匹配血型之间的输血受血将成为可能.原来,人的血型是由红细胞表面的抗原蛋白决定的.例如最常见的ABO血型系统,A型血的红细胞表面带A型抗原,B型血的红细胞表面带B型抗原.进行输血时,受血者血浆中的抗体会识别供血者的红细胞的表面抗原,如果血型不匹配,抗体就会把它们定义为“外来物种”,并向它们发起进攻,造成严重甚至致命的后果.科学家们一直在找寻一种用于制造“万能血”的方法,因为这对于临床输血特别是对于紧急情况下稀有血型的施救意义非凡.  相似文献   

10.
在社会的交往中,人们十分看重“形象美”,纷纷通过穿衣打扮来增加自己的美誉度,“马要鞍装,人要衣装”,说的就是这个道理。而且随着时代的进步,经济的发展,如今人们越来越重视服装的美化功能。服装生产厂家千方百计地推出各种款式的新产品,  相似文献   

11.
<正>科技日报讯耶鲁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研究发现,那些接受过有关年老的积极心理暗示的老年人,在生理机能方面表现更为优异。该研究即将刊登于新一期《心理科学》杂志上。该研究选择了100位老人为研究对象,他们平均年龄81岁,居住在康涅狄格州的纽黑文。科研人员采用了全新的干预方法,让其中一些受试者坐在电脑前,屏幕中飞快闪过诸如"矍铄""创造力"等积极词汇,这些词汇出现的速度极快,以至于受试者都没有意识到。  相似文献   

12.
李敏 《今日科苑》2010,(16):198-199
心理暗示是一种被主观意愿肯定了的假设,它以非常自然的方式向个体发出信息,个体无意中接受这种信息,从而做出相应的反应。著名的成语"望梅止渴",就是积极暗示在我国历史上的一次出色运用。我们在对学生的教育中,如果能正确分析学生的心理,根据其原因给予有效的、积极的暗示,就能辅助学生建立健康的心理,走出心灵的阴霾,让学生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3.
伪科学流传的社会心理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严金海 《科学学研究》2002,20(2):138-142
伪科学在我国形成流行的态势 ,有深刻的心理学根源 ,具体包括 :从众心理、选择性解释心理、随机强化心理和暗示心理  相似文献   

14.
《金秋科苑》2014,(4):70-70
王伯伯今年76岁,退休干部。退休时身体健康,但因自觉少和人接触可以预防感冒,常一人呆在家中,不愿走动。退休3个月后,王伯伯开始感到双腿无力,并固执地认为,双腿无力是重病的征兆。结果,王伯伯成了医院的长住病号,并逐渐演变到需要别人给他喂饭、穿衣、扶上床的程度。退休后的老人,如果不能尽快适应新的生活,被动地应激,很可能会因为"心理感冒"而陷入危险境地。王伯伯就是退休"软着陆"失败的一个例证。  相似文献   

15.
王晓东 《科教文汇》2012,(36):151-152
随着网球运动在高校普及程度的提高,网球运动项目在学生中的影响力得到提高,且认知水平和理解层次较为深刻.高校网球教学方法逐渐融合于新的教育指导思想.本文将针对在网球教学过程中大学生心理暗示在心理、技术上的影响进行分析,从而选择更有效,更符合时机的心理暗示,让学生对网球产生浓厚的兴趣并提高本身的技术.  相似文献   

16.
重点讨论心理暗示法在教育教学中如何运用以及其作用。  相似文献   

17.
章锦泛 《科教文汇》2009,(17):234-234
暗示在体育教学与训练中具有积极作用,本文就言语暗示、动作暗示、标志物暗示的方法与效果进行总结,以利于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能更加合理正确地运用,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8.
罗旭 《内江科技》2010,31(3):180-180,182
心理因素的影响在网球运动中占据重要作用。通过对运动员在发球训练中的心理进行分析,并把一套自我暗示心理训练法用于发球训练中。结果表明:不同的心理紧张程度对发球的稳定性影响很大。在发球训练中引入心理训练法效果明显。为体育训练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19.
运用文献资料法和教学实验法,对西安体育学院运动训练专业体操普修课跳马教学中运用心理暗示,研究心理暗示训练对学生跳马技术的掌握程度。实验结果表明:在跳马教学中,运用心理暗示对跳马技术的掌握和提高具有较好的效果,可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从而使学生准确的掌握跳马技术。  相似文献   

20.
"班级无小事,件件育人;班级无小节,处处立则",普通高中班级建设要充分注意到"破窗"的消极暗示效应,通过勤管细抓,创设班级管理体系,并用爱把"破窗"重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