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东方主义视角下歌剧《图兰朵》的中国传统文化元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莆田学院学报》2019,(1):73-77
阐述歌剧《图兰朵》中具有浓郁异域色彩的中国民间音乐、儒道思想、婚丧嫁娶习俗等中国传统文化内容。从东方学的角度来看,歌剧《图兰朵》中的中国元素是西方话语语境中的东方元素,是西方主义者在西方价值维度下建构的产物,歌剧传播的中国传统文化信息其实代表的是西方的利益,观众由此产生的崇拜西方文明而鄙视东方、否定东方文明的"全盘西化"心理与文化自卑感,也是所有现代中国人应该警惕的。  相似文献   

2.
东方之星思维游戏课程的提出,是以美国的吉尔福特的"智力结构理论"为核心基础,并结合幼儿在思维活动中所应用的认知、记忆、评价等多种思维能力,而对其进行专门的培养,从而有效地促进幼儿学前思维能力的发展。先对东方之星思维课程在中班幼儿思维能力培养过程中的重要意义进行阐述,并对东方之星思维游戏课程设计的原则及其实施策略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关于东方社会法律文化的思想演变历经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着重论述东方专制主义 ,第二阶段在土地公有、独立自主的公社共同体以及君主专制三个层面展开阐述 ,第三阶段则强调东方社会农业公社的独特性、公社内部财产关系的二重性 ,强调东方农村村社制度解体的内源性因素。以“亚细亚生产方式”为理论依据确立的马克思对于东方社会法律文化发展的理解 ,尤其是马克思晚年对东方社会法律文化发展的独特道路的关注 ,对于中国法制现代化来说 ,具有重要而深刻的启迪价值  相似文献   

4.
西方现代舞对东方传统文化的吸收是建构在东方广博的哲学思想和方法上的,它对现代舞艺术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影响。首先就现代舞和东方传统文化进行阐述,然后对现代舞中的东方传统文化元素进行分析,最后深入研究西方现代舞各个发展时期对东方传统文化的吸收与运用。  相似文献   

5.
萨义德认为西方的东方学设定了西方先进与东方贫弱的对比模式以及神秘、肉欲、感性、落后的东方特征,因此他把这样的研究命名为"东方主义"。萨义德在《东方学》中论证西方对东方的误读是殖民话语体系的构建,其目的是要与统治权力共谋。但是他对待东方学研究的态度过于激进以至于产生了以偏概全的错误,将该学科描述整体误读为扭曲东方真实面貌、固化东方人刻板印象的内容。正因为萨义德后殖民批评的犀利与对待巴勒斯坦建国问题的激进,人们把他的理论拓展到一切边缘与中心的对立思考中。但是他的政治立场只关于中东民族矛盾中的巴勒斯坦问题,而不是要进行反帝国主义斗争。《东方学》中的"东方"是指伊斯兰世界,并不是当今文化批评中所理解的整个东方。萨义德著书立说去梳理西方的东方主义误读,而自己在论述"共谋"问题时就存在误读,也引发了人们在运用后殖民理论时对他的误读。  相似文献   

6.
阎连科在"耙耧系列"小说中以狂放不羁的话语方式展现了民间的生存图景,表现了荒诞世界的客观性、虚无主义下的苦难与温情以及缺失历史理性的自由选择。这与西方存在主义者所阐述的世界的荒诞性、生存的苦难与自由选择主题上有相通之处,同时又因中西地域文化的差异而呈现出异质性,笔者将其通过文本表达带有东方色彩的哲学内涵的方式概称为存在主义的东方化表达。  相似文献   

7.
一直以来,西方作品中就存在一种东方主义的倾向,男性都是软弱、怯懦的形象,而女性都是美丽的受害者形象,而严歌苓在其作品《扶桑》中颠覆了这种刻板的印象,写出了高贵、充满雌性的女性形象扶桑和勇敢、刚毅的男性形象大勇,解构了东方主义的霸权,力图将真实的东方展现在西方世界面前,重现被文本历史排斥在外的那个团体的真实面貌,为被主流历史消音了的集体找回了声音。  相似文献   

8.
以西方中心主义为内核的东方主义俯视东方、凝视东方,使得东方主义去东方化。在这一去东方化过程中,中国文化遭遇深刻的身份危机。为应对东方主义的文化偏见,后东方主义的文化理念和实践势在必行。发现东方与文化输出战略的提出,使中国书法文化世界化成为可能,而强化书法的中国文化身份、积累书法创作的艺术经验、在海内外全方位践行文化书法理念、大力培养书法人才队伍,才能真正使中国书法文化的世界化成为现实。  相似文献   

9.
东方主义是西方虚构东方的一套思想体系,其话语霸权阻碍了世界多元文化的和谐发展.文章通过对<南岳之秋>中意象的分析,体现了英国现代诗人燕卜荪对东方主义的话语成见的有意识纠正,打破了西方对中国形象的思维定势,并探寻了燕卜荪在后殖民语境中再现真实中国的思想根源.同时,阐述了东方主义对人们思想的束缚,揭示了超越东方主义需要东西方学者的共同努力,要挣脱东方主义的桎梏,就必须具备回归历史客观现实的有意识纠正.  相似文献   

10.
《东方现代民族主义文学思潮发展论》是黎跃进先生新近出版的著作,是他积近十年之功,研究东方文学的最新成果。这是一本400多页、42万字的著作,作为研究一个文学思潮的著作,其涉及面之广,内容之丰富,的确令人感佩。黎先生在书中表达的一个基本观点就是:19世纪后期开始,东方存在"民族主义文学思潮",随着东方社会文化的不断发展而演变发展。全书分为五章,从文学思潮层面按时间顺序论述东方现代民族主义文学的发展,涵盖整个东  相似文献   

11.
通过时间透视投射测验和修订后的主动性人格量表考察高低主动性人格的时间观。结果表明,高主动性人格者更加关注未来,有更积极的未来取向,更倾向于把过去、现在、未来看作是分离的;低主动性人格者则更看重过去,更倾向于过去取向,对过去、现在、未来的关系更倾向于认为是相互包含的。  相似文献   

12.
哲学一直从理性化的角度来论证社会观的前提,并为这个孜孜不断的的追求提供了许多可供借鉴的理论学说。然而,如何才能建立和谐的社会观,不仅要进行严密的理论论证,而且不能只流于逻辑的形式,忽视感性的作用。因为只有符合以人为本的时代精神的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统一才是真正的哲学理论,才具有问题的前提性和批判性。  相似文献   

13.
现实主义艺术批评随着现实主义的演进,尤其是在当下后现代相对强势的文化语境下,出现了很多新的特征。根据恩格斯提出的“美学的和历史的观点”对演进状况进行分析,就会发现现实主义艺术批评在审美的角度更加关注人文,文化和叙事性的探讨,而在历史的角度上,它的意义则更加倾向于道德价值体系的建构。  相似文献   

14.
罗小曼 《海外英语》2012,(2):281-282
It is very important to understand the differences and relationships between implicit learning and explicit learning no matter from the theoretical perspective or practical perspective. It would make the English teaching in China more feasible and effective if these two kinds of learning patterns could be combined appropriately. Seen from the theoretical perspective, the logical explanation to different achievements made by implicit learners and explicit learners gives a significant inspiration for English teaching. Seen from the practical perspective, even a little child can master the mother tongue quickly while an adult seems to find it more difficult to be proficient of another language. In this paper, the author makes a tentative study on the influence of implicit and explicit learning in English teaching. This is a meaningful topic whether for the teaching material editors, English teachers or to the learners themselves.  相似文献   

15.
视角描写是小说常见的技巧,而视角与叙述人称结合形成叙述方位,共同参与叙述角度的构建。本文以加拿大华裔英语作家伊芙琳·刘的短篇小说《碎玻璃》为例,分析了小说中的叙述方位,及其对主题构建的意义。在小说中,第三人称与人物视角结合的叙述方位以及第一人称与人物视角结合的叙述方位轮番出场,使小说女主人公的心理活动得到全面展示,她内心的挣扎轨迹也在“我”与“她”的对话中凸现出来。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以喉部发声生理机能、喉部发声功能作用和歌唱发声时应注意问题的若干思考,从声乐艺术与生理解剖科学关系的视角,理性阐明喉部是歌唱发声的关键部位;作为一名声乐教师更应重视喉部对歌唱技巧运用效果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视角描写是小说常见的技巧,而视角与叙述人称结合形成叙述方位,共同参与叙述角度的构建。本文以加拿大华裔英语作家伊芙琳.刘的短篇小说《碎玻璃》为例,分析了小说中的叙述方位,及其对主题构建的意义。在小说中,第三人称与人物视角结合的叙述方位以及第一人称与人物视角结合的叙述方位轮番出场,使小说女主人公的心理活动得到全面展示,她内心的挣扎轨迹也在"我"与"她"的对话中凸现出来。  相似文献   

18.
在古希腊时期.以苏格拉底和柏拉图为代表的哲学派从伦理、真理、知识、正义等角度出发,对以高尔吉亚和普罗塔哥拉为代表的诡辩派以及他们的诡辩修辞提出了批判,在批判中逐渐形成修辞批评的伦理视角。诡辩家则对哲学家提出了反批评,并指出了哲学家表面追求真理和正义,其实同时也是通过迎合受众来追求名誉,从而形成了修辞批评的或然性视角。亚里斯多德则抹技术的角度对诡辩家和诡辩修辞提出了分析,并在这种分析中形成了修辞批评的技术分析视角。  相似文献   

19.
郭沫若关于文化的基本观点和主张是独具特色的。从纵向的角度 ,郭沫若把文化内部的矛盾和斗争看成是文化变迁的动力 ,认为文化的变迁类似于生物细胞的分裂 ,是呈波浪起伏的状态向前发展的。从横向的角度 ,他把文化看成是民族性和时代性的统一。他主张文化的综合创造 ,企图超越古今中外的对立 ,强调民族精神对于文化建构的重要意义 ,强调生活实践对于文化创造的本体作用  相似文献   

20.
世界视野已成为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者的自觉追求,文化之维的审视能够有效拓展中国现当代文学的研究范围,使研究价值得以延伸。比较视阈对于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具有十分显著的方法论意义,“越界”意识赋予研究者更大的精神自由度,彰显文学研究的人文内涵。注重比较视阈与文化之维的考察,是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实现文化汇通价值的重要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