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胡江春 《今传媒》2008,(3):32-34
2008年1月,网络舆论异常活跃.绥德事件、西丰事件、天门事件经网络舆论传播放大,造成广泛社会影响,有关专家认为这等同于新型公共安全危机(<嘹望>语).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翟天临事件为例,分析新传媒格局下网络舆情事件传播模式对舆情治理带来的新挑战。研究发现,新传媒格局下,网络舆情事件传播遵循以下基本模式:议题性质需带有"符号性"或"触发性";社交媒体和自媒体逐渐成为舆情源头,主流媒体成为扩大事件影响的主要推手;议题的发掘和真相追寻是维系舆论热度和恒度的保证;公众通过舆论施压和抗争性行为倒逼涉事方回应民意,舆情由此逐渐消退。本文认为:网络舆情事件治理,应立足于解决社会深层问题,政府或涉事机构应由浅入深地持续发布信息,政府应充分发挥网民智慧,开展合作治理。  相似文献   

3.
互联网具有天然的去中心化和无限扩张的特点,其话语赋权特性使网络成为舆情窗口,其相对的隐蔽性又为舆情表达和传播提供了情绪宣泄的出口.新兴媒体的兴盛,加速了信息的传播、交流和串联,同时亦为孤立的个人提供了联接的渠道,网络平台的公共性、隐蔽性促使网民更加积极地在社交平台上表达意见;不同传播主体依据主观意识对传播文本进行解码和...  相似文献   

4.
试论高技术传播时代的舆情预警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毕竟 《新闻记者》2006,(4):29-31
“小道消息”本来就传播得快,在这个信息时代,手机和互联网成为越来越多人的个人通讯工具.“小道消息”更是插上了翅膀,传播速度更快,传播密度更大。对舆情起着更大的引导作用,不可小视。  相似文献   

5.
新媒体技术的发展和创新为其应用提供了良好的基础,在新媒体时代有更多便于人自由表达观点的平台,比如微博、微信公众号、贴吧、知乎等,这些平台的存在和利用改变了社会舆论场的生成和存在方式,既有有利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使用网络丰富自己的生活,而网络跟风的情况也越来越严重。如何在新媒体时代做好舆情的引导,这是当前舆论传播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文章以近年来网络热点事件为例进行相关研究,旨在为实践提供帮助和参考。  相似文献   

6.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网络社群从最初的网络社区逐渐发展成以移动端为核心,连接人与信息等一切的社群生态。以微信为代表的社交属性社群,以映客美拍为代表的直播社群,以AB站为代表的弹幕视频分享社群、以知乎为代表的知识类社群等,共同构成了新型网络社群的基本格局。舆论是社会控制的一个重要手段。就舆论来说,新型网络社群具有"双刃剑"性质:既可以是一种建构性力量,也可能是一种解构性力量。新型网络社群中舆情的传播速度、广度和深度,舆情的生成、演变模式都发生着很大变化,舆论生成规则也在改变,经典传播理论在新型网络社群舆论场受到冲击,出现"两级传播"弱化与"意见领袖"泛化、组织"把关"弱化与个人"把关"泛化、"沉默的螺旋"疏离与回归的"钟摆效应"等变化,给舆论引导工作带来了巨大的挑战。本文从探讨新型网络社群的兴起条件与主要特征出发,继而以网站备案信息在福建省的短视频直播社群美拍及近年来频频成为涉闽热点舆情发源地的知乎、微信等社群为切入点,分析新型网络社群的在闽现状、问题成因、给福建社会治理带来的挑战以及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陈朝阳  苏可儿 《今传媒》2020,28(5):12-15
新媒体时代打破了不平等的信息传受关系格局,网络赋权给予了公共话语更多的表达空间,在此背景下网络舆情也随之呈现出新的规律和特点。作为公共舆论的集中场域、社会结构性暴力的减压器、舆论监督的重要渠道和网民的主要求助平台,承担多元化媒介身份的微博跻身成为信息传播系统中的重要一环,成为舆论形成、发酵、撕裂、次生分化与重组的重要阵地。本文以"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事件"(以下简称"新冠"肺炎)为例,依据微博的媒介属性和公共文化属性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微博的媒介角色进行全面分析,旨在对微博舆论场域的舆情引导提出合理有效的对策,构建多元包容的话语语境和健康的舆情生态,缓和官方舆论场与民间舆论场的二元对立。  相似文献   

8.
在网络越来越成为现代人获取信息的主要手段背景下,一些媒体平台和社交中的个人,为了达到舆论话题的吸睛性,通过隐蔽的话题导向设置最终使人们对事实真相的关注力度低于对舆论传播内容的关注。从而形成了一种不正常的舆论生态。在"后真相"时代的背景下,以"重庆公交车"事件为切入点,通过对"后真相"时代的舆情特点的分析,针对广泛出现的传统媒体公信力的下降、社会网络信任异化等问题,通过国家理性规制,创新治理模式。媒体深度调查,坚守新闻的客观性。个人独立思考,提高新闻辨别能力。期望使社会舆论回归理性状态。  相似文献   

9.
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使移动互联网的网络舆情成为公共舆情的重要组成部分,网络舆情阶段性的生成发展呈现出新的特征内涵,网络舆情的传播载体、传播方式等也呈现出不同的阶段性特点。本文将对移动互联网络环境下网络舆情的阶段性状态呈现以及新的特征内涵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0.
11.
[目的/意义]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暴发流行后,大量信息和舆论铺天盖地而来。准确把握疫情暴发期公众的信息获取行为及特征,分析探索错失焦虑的形成与影响因素,对于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管理与科学决策具有重要价值。[方法/过程]基于使用与满足理论、认知心理学等梳理分析错失焦虑、信息获取行为、无聊倾向及情绪之间的关系,构建研究模型。通过问卷调查法采集957份样本数据,利用偏最小二乘法检验模型,结合访谈对结果进行讨论分析。[结果/结论]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暴发期,移动新媒体是信息获取的主要渠道,接收推送分享与主动搜寻行为均衡,信息阅读观看的日均耗费时间较长,呈现高频次短时间隔获取特征。疫情关注度显著正向影响错失焦虑与信息获取行为;无聊倾向与错失焦虑之间呈现显著正相关关系。错失焦虑是信息获取的动机性因素,具有显著正向影响作用;错失焦虑较高的个体更容易感染负面情绪;信息获取行为与负面情绪之间有显著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2.
随着大数据、自媒体、社交媒体的深入发展,在新的时期,网络舆情呈现出新的特点,本文以2016年上半年发生的"魏则西事件"为案例,解析网络舆情层级演化的过程,并探析其背后的原因。  相似文献   

13.
张艳梅  安平 《当代传播》2015,(2):103-105
移动互联网时代,集通信、社交、平台化为一体的微信是最具人气的新媒体代表——因其成功地创造了"一个生活方式"而改变了当下的舆情传播格局,也给舆情监管与社会治理提出了全新的挑战。把握微信传播新特点,创新舆情治理新理念,本文旨在探讨如何更好地协调微信舆情活力、表达无序与社会进步、和谐稳定之间的关系,建立成熟理性、科学高效的微信舆情妥处机制。  相似文献   

14.
《新闻界》2014,(19):49-53
在移动互联网、大数据、媒介融合的大趋势下,新的政治环境催生了舆论工作的新变化,群体性事件与网络舆情相生相伴,群体性事件的网络舆情作为舆情中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是社会矛盾和热点问题积聚的突出反映。传统网络和微博平台作为快速发展的舆论思想阵地,形成的"民生舆论场"影响着政府及相关部门的决策。在4G移动互联网时代,政治环境与媒体的移动趋势催生了群体性事件的应对与舆情监控的新需求,已显现出了网络舆情的物质载体由PC转向智能手机,内容载体由图文转向视频,内容平台由社交化网络媒体转向视频社交移动APP终端的新特点。  相似文献   

15.
2013年4-5月《京华时报》与农夫山泉持续28天的水战,赚足了受众眼球,成为各大主流媒体和搜索引擎的热门话题,标准门事件是在新媒体环境中发展而成的热点新闻事件。本文运用危机传播的相关理论对农夫山泉标准门事件进行个案研究,结合危机产生的阶段性特征重点分析标准门事件中的舆情建构。  相似文献   

16.
社交媒体时代带来了复杂性进一步加剧的传播新生态.中国体育网络舆情新的传播生态中呈现出与其他类别舆情不一样的传播特征,在深刻理解和认识这些特征的基础上,提出了中国体育网络舆情的治理路径:构建中国体育网络舆情监测体系、处理好媒体关系以提升议程设置能力、重视和善于发挥体育正面舆情的引导能力.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以新浪微博为研究平台,以打砸日系车突发公共事件为研究实例,基于ELM模型提出了信息内容(内容的创作类型、内容的表达方式、内容的拓展线索)和信源特征(信源引证标识与信源补充线索)对微博舆情传播影响的相关假设,并构建回归模型加以验证。实证结果表明:博文内容的创作方式、信源的补充线索对舆情传播效果存在影响,在转发模型中情感型博文的传播效果好于事实型和调侃型博文;而内容拓展线索和信源引证标识会对微博舆情传播效果起负面作用。研究结果可以直观的从信息内容和信源特征视角认识微博舆情传播影响要素,并为突发公共事件的预警和舆论引导提供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18.
全媒体时代,突发事件因极强的时效性、传播力和不可预知性,对社会运行秩序、基层治理能力、公众社会生活等产生重大影响,给舆论引导工作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如何快速、高效地应对突发事件,坚守新闻“生命线”,做好舆情引导工作是一个全新课题,也是新闻工作者必须掌握的一项职业本领。  相似文献   

19.
王芳 《现代传播》2003,(4):96-99
互联网自20世纪60年代诞生,但是它的传播研究却是近十年的事情.本文评述互联网传播研究现状,以中国大陆主要的传播类期刊为例,对207个样本进行内容分析,结论是在目前互联网传播中,一般性的、综述性的研究多,涉及具体层面的研究少;研究方法以定性研究为主,定量研究少;主要是依据传统的传播理论研究互联网,而互联网理论创新少;研究局限在新闻传播视野,跨学科研究少.  相似文献   

20.
崔宇红  王飒 《图书情报工作》2020,64(15):104-111
[目的/意义]新型冠状病毒疫情下,建立完善数据开放平台和共享机制,应对全球公共卫生挑战,推进公共卫生紧急事件数据共享能力的建设,已经成为各国政府和科技界的普遍共识。[方法/过程]首先审视历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的数据共享政策规范和应对措施,接着通过对同行评议期刊、预印本、数据知识库、临床试验注册平台和基因组/结构数据中心等数据共享来源的实证调查,分析新型冠状病毒数据的共享现状,最后探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不同数据共享机制的优缺点和障碍。[结果/结论]新型冠状病毒疫情的数据共享程度明显提高,但仍未达到常态化。技术、动机、经济、政治、法律和伦理因素是影响数据共享的主要障碍。我国应从战略规划、基础设施、利益相关者和伦理法律等方面,加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的数据共享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