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毛庆 《职大学报》2012,(4):9-13
纵观中国两千年楚辞研究史,姜先生可以"三最"立之:研究时间最长,成果最多,取得成就面最广。姜亮夫先生是国学领域"耸立南天的一代宗师",他留给学界许多宝贵启示,总括起来,可归纳为两个方面:一是治学精神,二是治学方法。其治学精神为:锲而不舍,敢说真话,勇于自我反思。  相似文献   

2.
编后记     
本刊“楚辞研究专栏”在姜亮夫先生鼓励下创办起来,至今已有三年。承蒙学界同仁及各校教师支持,常年赐稿不断,我们十分感谢。此期专栏四篇,首篇评论,乃本刊意见,良言可能苦口,还望同仁明鉴。熊、周二位先生对骚学史上有争议的《卜居》、《渔父》和《招魂》进行探讨,郑先生则是对层次分析法专作评价。均属千虑一得,还请学界指正。  相似文献   

3.
1979年,姜亮夫先生受教育部委托,举办全国高等院校讲师以上楚辞进修班,他说:"我觉得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学术研究任务。……这也是我最大的一次耕耘……我的双目虽然近乎失明,但我的心还亮哩!"  相似文献   

4.
林家骊 《职大学报》2012,(4):14-21,120
《姜亮夫先生年谱》材料由姜亮夫先生之女浙江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浙江理工大学文化传播学院副院长姜昆武先生提供,文稿曾经姜昆武先生审正。  相似文献   

5.
<楚辞>相关文献的整理需注意三点:一是关于类别和对象.可依据姜亮夫先生<楚辞书目五种>的分类并将其作为基本对象;二是关于现状与任务,现状是已进行整理研究或正式出版了少部分<楚辞>专书及评论资料,任务则是其它还未经整理的大部分<楚辞>相关文献;三是步骤与措施,即对牙前已经影印出版的<楚辞>相关文献进行先期整理,按时代先后或'类别进行整理,结合现代科技手段进行科学整理.  相似文献   

6.
周秉高 《职大学报》2011,(5):121-122
各位编委、同志们:我首先将编辑部一年来的工作做个简要的汇报。一年来,编辑部主要办了以下三件事。一、正常出刊去年出版四期,共发表论文207篇,其中有21篇论文的作者是正教授,占总数的10%;除"楚辞研究"、"墨学研究"和"女性文学研究"三个特色专栏外,还有"经济管理研究"、"时政研究"、"法律研究"、"艺术研究"、"外语研究"、"外国文艺研究",  相似文献   

7.
周建忠教授是研究当代楚辞学颇有成就的一位学者,已出版《当代楚辞研究论纲》和《楚辞论稿》两部专著,并发表大量论文。《中国二十世纪“楚辞学史”研究论文总目》是建忠先生最新成果,本刊决定在“楚辞研究专栏”上连载,相信有助于同行的借鉴与研究。  相似文献   

8.
《职大学报》2011,(5):123-123
(2011年8月4日通过)《职大学报》二十余年来一个重要的经验就是认真办好特色专栏,曾经开设过"美学研究"、"长江三峡文化研究"和"环境保护研究"等专栏,而长期坚持下来的是:"楚辞研究"(1992—2011)、"墨学研究"(2002—2011)和"女性文学研究"(2002—2011)这三个专栏。这些特色专栏的开设,  相似文献   

9.
周秉高 《职大学报》2011,(4):27-27,38
各位专家、各位编委、各位领导:《职大学报》是中华全国总工会宣教部和全总高等教育职业委员会领导下、全国41所高校联办、并委托包头职业技术学院主办的国家正式学报类期刊。我刊有3个重要的特色专栏,其中之一,就是"墨学研究"专栏。"墨学研究"专栏已经办了10年。去年,  相似文献   

10.
本期导读     
《职大学报》2013,(2):3
本期"楚辞研究"专栏的文章可分两类,一类是研究楚辞学史上的名著名家,一类是研究楚辞的作品作者。编辑部在去年纪念本专栏创设20周年的文章中强调,楚辞研究要深化,重要的一点就是加强对前代楚辞研究成果进行专门的深入的研究。今年第一期已经开始向这个方向倾斜。本期发表对林云铭《楚辞灯》和骚学名家骆鸿凯进行评论的文章,用意也在于此。周秉高教授的文章指出,林云铭不是楚辞层次分析法的首创者,但  相似文献   

11.
周建忠教授是研究当代楚辞学颇有成就的一位学者,已出版《当代楚辞研究论纲》和《楚辞论稿》两部专著,并发表大量论文。《中国二十世纪“楚辞学史”研究论文总目》是其最新成果,本刊哲学社会科学版上期“楚辞研究专栏”已发表该文第一部分,本期发表第二部分,争取下期连载完毕。  相似文献   

12.
如何引导高职院校新生适应大学生活?关键在于教师必须掌握学生"心思"的症结所在,巧用"攻心术",发挥引导、点拨、启发、激励功能,推动学生心理"知、情、意、行"各环节协调发展,层层递进,不断解决好"学什么?为什么学?","我要学好!我能学好!","怎样学?如何学?","我的大学生活我做主!"这四个连为一体的系列问题,坚持做学生"心灵的守护者和领航者",才能促使学生自觉而积极地面对大学生活。  相似文献   

13.
2004年秋,我有幸忝列赵逵夫先生门下攻读博士学位。先生给我们开设了"先秦文学思想"和"文学研究方法与学术规范"两门课,其宏阔的视野和新颖的见解极具震撼力,听后有茅塞顿开、如饮甘醇之感。2005年春,先生主编的《先秦文论全编要诠》(以下简称《要诠》)初稿已成,我们上课时曾阅读并讨论过部分内容。  相似文献   

14.
任存金 《阅读》2014,(7):62-63
How妈妈生了一对双胞胎儿子,大儿子是How many,小儿子是How much。它们都可以用来提问"多少",但提问"多少"是有讲究的。我们一起来学一学。 一、How many提问“多少” 大家好,我是哥哥How many,我可以用来提问"多少"。我与可数名词的复数有缘,所以我被用来提问可数名词的多少,可数名词一定要用复数形式哦。例如:  相似文献   

15.
《职大学报》全体同仁: 值贵报开设“楚辞研究”专栏20周年之际,我们代表屈原故乡人们向贵报特致谢意,并表示祝贺。同时,特向贵报同仁真挚问候!  相似文献   

16.
学者长廊     
《职大学报》2014,(5):F0003-F0003
著名楚辞学专家潘啸龙先生 潘啸龙教授,1945年生, 上海龙华人。安徽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1996-1999年任安徽师大文学院副院长兼新闻系主任。2013年任中国屈原学会名誉会长。有《屈原与楚辞研究》等多部学术著作出版。  相似文献   

17.
吴群 《职大学报》2008,(1):108-109
<职大学报>的"楚辞研究"、"墨学研究"和"女性文学研究"这三个专栏取得了不可小视的成绩.这三个特色专栏有三个共同的特点,即:持久性、开放性和专业性.  相似文献   

18.
楚辞学专家汤炳正先生在《楚辞研究》一书前言中写道:“据有的同志初步统计,从1977年以来,楚辞研究中出版专著已逾百部,在海内外各类报刊上发表论文已逾两千篇。这数字是惊人的,二者合计,它几乎相当于1977年以前的两千年楚辞研究成果的总和。”这个情况,一方面说明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的“双百”方针得到了真正的贯彻,所以学术研究盛况空前,我们应该感到高兴;但另一方面,也提醒我们从事楚辞研究的同志已经到了认真  相似文献   

19.
通过运用民族史学、体育理论、体育史学等多种学科原理,结合实地调研、比较分析,对瑶族民俗宗教体育文化中存在的传统节日"盘王节",传统体育项目"打长鼓"进行研究阐述,以期为瑶族民俗体育文化的研究提供一些借鉴和依据。  相似文献   

20.
周秉高 《职大学报》2013,(6):1-3,64
林庚先生在《天问论笺》一书中两次强调"《天问》中‘帝’字均指天帝",此语恐与《天问》内容不太吻合。先秦古人心目中之"帝"字,一为历史概念,二为神话概念,就是没有后来西方那种的宗教概念。李陈玉似乎对天主教有所了解,并试图用天主教的某些教义来诠释《天问》一诗。这种解读楚辞的方法是不妥当的,因为这与屈原以及其他先秦古人的思维并不吻合;但将屈原作品与西洋文化相联系、作比较,明末李陈玉大概是中国第一人。李陈玉的这点功绩应予肯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