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1 毫秒
1.
《十日谈》以对人性的热情讴歌和对教会的犀利批判在文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人们习惯接受官方史学及正统教科书的简约化定性,忽略了作者自身与他所处转型时代的矛盾和局限的另一面——《十日谈》在表面的批判背后实际上还隐藏着作者对教会和信仰本身的维护,以及从骨子里透出的那份固守。  相似文献   

2.
《十日谈》有破有立,既以纵欲作为抨击天主教会的手段,又以理性节制各种欲望,辅之以推崇美好人性,意图实现和谐美好的社会新秩序。  相似文献   

3.
《金瓶梅》与《十日谈》女性观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姚作舟 《凯里学院学报》2007,25(4):66-67,70
《金瓶梅》与《十日谈》被视为中西方两大奇书,作为反封建主流文化的旗帜性作品,它们的文学价值和思想价值在文坛上得到了充分肯定。而两部作品中众多个性鲜明的女性形象更是深入人心,广为世人所关注。然而,基于不同的文化背景与时代背景,两书的作者在各自的作品中表现出了迥然不同的女性观。  相似文献   

4.
东西方文学史上两部奇书《金瓶梅》和《十日谈》有着相似相异的创作背景,通过对两性关系的惊世骇俗、特立独行的描写,塑造了迷失和寻找中的女性形象,表达了东西方不同文化观照下的女性观。  相似文献   

5.
在《红楼梦》所塑造的众多形象中,女性无疑是最被看重的,故有“《红楼梦》既是女性的悲歌,亦乃女性的赞歌”之说。《红楼梦》中女性是复杂的,既可爱、独立,又从众、自卑。在《红楼梦》中,女性是“闺阁良友”,是受喜爱和倾慕的对象。然而,在当时封建礼教及各种清规戒律之下,《红楼梦》中的女性很难摆脱自卑、自抑及从众心理。  相似文献   

6.
薄伽丘是文艺复兴时期杰出代表之一,他在《十日谈》中宣扬人文主义思想,描绘了许多形态各异的女性形象,流露出浓厚的女性意识。对于封建制度压迫下的女性给予深切的理解与同情,热情地歌颂和赞扬了女性的善良,机智,肯定女性追求爱情,自由的权利,鼓励女性去积极争取属于自己的幸福,这些都反映出作者开放进步的女性观。但是由于中世纪晚期复杂的审美取向和社会风气,加上受到男权主义思想的影响,薄伽丘的女性观是复杂而矛盾的,暴露出他自身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7.
8.
意淫与性的关系,是《红楼梦》中一大关捩。美色的心灵感应层面与性层面,是解读《红楼梦》的切入点之一。第五回中,曹雪芹借警幻之言做了透辟解说。淫字本身并不坏,有它悦其色、恋其情的依据,但关键是超越恨不能尽天下之美女供我片时之趣兴,此皆皮肤淫滥之蠢物。天分中生成一段痴情的意淫,性决非它的起因,它是好感、亲近、理解、欣赏和挚爱,有着精神、气质、智慧、也包括容貌方面的吸引和割舍不掉。鲁迅所言昵而敬之,爱博而心劳,正是宝玉意淫的体现与结果。宝玉对少女之美的这种欣赏而无情欲的痴迷,是贾府矛盾的一个重要来源。世间理解皮肤淫滥而怪异于意淫,因为前者是人皆有之的本能,后者却是罕见的挚情。  相似文献   

9.
在《十日谈》研究史上,中外学者都是对其单篇故事的叙事艺术从深层语法结构(如托多罗夫等)或者叙事角度、人称、顺序等方面展开过卓有成效的分析,如果根据雅各布森和索绪尔等人提出的隐喻理论则能发现其整体结构上的真正艺术特色:即其结构在整体上具有一种叙事文学少有的隐喻性、诗歌性。  相似文献   

10.
文艺复兴时期的优秀文学作品,往往反映出当时的社会矛盾和现实生活,具有反封建、反教会的内容,并带有民族特点。意大利是文艺复兴运动的发源地,薄伽丘,一位伟大的文学家,他的《十日谈》充分反映了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的现状。  相似文献   

11.
在《红楼梦》七十一回中,明确提到了贾母的年纪"八旬之庆",而从《红楼梦》三十九回和四十七回中两次间接提及贾母的年龄等语及从清代婚俗制度等方面进行考证,"八旬之庆"实有明显的"谬误",应为"七旬之庆"才符合历史生活原貌。  相似文献   

12.
文章通过梳理《红楼梦》中与男性奴仆有关的故事情节,探讨形态各异的男仆在复杂的社会关系中的各种矛盾冲突,尝试从这一群体与全书的现实主义精神及悲剧意蕴的关系,及其与全书的叙事结构、情节的推进等方面的关系进行探讨,以期对这一人物群体有较为全面的把握。  相似文献   

13.
作为中国古典文学专题研究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红楼梦》的住置是无可替代的。在教学过程中,应着力在小说主题、结构及人物等方面帮助学生扫除理解上的障碍,引导学生回归文本;同时借助传媒手段,采用对比教学、问卷调查等方法,充分重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个性体验,在教学实践中努力做到师生平等对话。  相似文献   

14.
红楼索门     
本文以"门"为视角,梳理了《红楼梦》中"门"的多种设置及其艺术作用与文化涵义.  相似文献   

15.
真正优秀的文学作品不应该是一种实在的陈述,而应该是一种拟陈述。所谓拟陈述是指字面上讲的是某种事物,其实作者讲那事物只是一种由头,真正想讲的却是另外一种意味。《红楼梦》整体是拟陈述式的。它的局部的许多故事、意象、情节、细节等等也是拟陈述式的。实在的陈述只是《红楼梦》的表层意象,读出拟陈述的意味才触及到《红楼梦》的深层意味。  相似文献   

16.
《红楼梦》“大旨谈情”,宝黛爱情则是此“情”的精髓。“红楼”之情不同于以往文学作品中的世俗之恋,而是一种精神的苦恋。宝黛爱情中有反封建的色彩和某些“革命性”成分,但是不能把它简单而过份地意识形态化。宝黛之情主要是呼唤真情和爱情,是对传统文化中“情”的回归和超越。  相似文献   

17.
《红楼梦》的叙事既是写实的,也是诗意和象征的。《红楼梦》荒诞叙事,寓示着作者对生命荒诞感的诗性体验,主要表现在语言层面和意味层面。探析《红楼梦》的荒诞叙事,具有文化意义、哲学价值和生命关怀。  相似文献   

18.
《红楼梦》描写的是以女性为主的女子世界,书中的男人形象基本上是一些不学无术的不肖之徒,这是曹雪芹反对封建礼教、封建制度思想的体现,也是《红楼梦》一书问世后,屡遭封建正统势力封杀、禁止、而受到广大读者欢迎,并被称为“天下第一奇书”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9.
在《红楼梦》的众多书名中,《红楼梦》这个书名典雅含蓄、隽永深刻。其中蕴涵着“因空见色,由色生情,传情入色,自色悟空”十六字真言,内符作者主旨外契作品内容,最能代表曹雪芹的这部旷世奇作。  相似文献   

20.
词缀是汉语由单音词向双音词转变的过程中产生的一种特殊的现象。《红楼梦》是一部充斥着浓浓的口语味道的文学名著,其中很多语言现象都流露出现代汉语口语的痕迹,词缀就是其中的一种。“家”作为词缀古代已有,经过一千多年的发展,到了《红楼梦》的时代有些用法消亡,有些用法依然存在,当然也产生了新的用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