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加强基础,拓宽专业,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思想指导下,我们对原有专业按照大土木类的要求,在教学结构体系、系列课程及相应的教学方法诸方面进行了改革尝试。经过几年的努力形成了专业的平台式教学结构体系,并根据专业特点对主干课程及专业平台中相关联的课程进行了整...  相似文献   

2.
2002年4月,原教育部部长助理、基教司司长李连宁在全国课程改革试验区研讨会上指出:“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要突出强调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使新课程在一个比较高的水准上推进。”作为信息资源中心的学校图书馆,该如何服务于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这一课改新趋势?笔经过几年的实践与思考.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展开创新服务。  相似文献   

3.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要求“改革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课程门类和课时比例,并设置综合课程。”在这里,“课程整合”作为一大目标提出来。  相似文献   

4.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试行)的具体目标中提到要“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课程门类和课时比例,并设置综合课程,以适应不同地区和学生发展的需求,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在这个决定中,明确提出了课程“整合”的概念。  相似文献   

5.
校本课程“探究闽南乡土文化”在厦门市故宫小学实施几年以来,美术校本课程已在探究闽南传统的建筑、手工艺、服饰等方面进行了实验性教学,在实践中取得一定的经验和教训,完善了原有的授课方法。  相似文献   

6.
小学科学课程的培养目标在于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具体到课堂教学中,就是如何实施“三维目标”的整合;以建构主义理论为依托,从科学教师、学生的主体性、课程资源、教学方法及评价手段这几方面具体阐述了科学课程“三维目标”整合应采取的策略,以此来激励学生对科学的学习。  相似文献   

7.
在广泛学习、借鉴国内外各种职教课程理论和模式的基础上,我校从1996年以来根据市场经济发展对商务类专业人才的客观需求,研究、探索出一种与时代脉搏同步,切合商务类各专业的将多种课程模式优点整合于一体的多元整合式职教课程模式(以下简称“新模式”)。多年来应用效果甚好,被作为成功的教学改革课程模式在全国供销社系统内60多所中等职业学校中推广。一、课程模式简介(一)课程结构新模式的课程结构分为四大板块。第一板块为“职业思想道德”。在这一板块中主要开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概论、世界观人生观、职业道德、职业指导、心理素质…  相似文献   

8.
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在“十五”期间开展了一番轰轰烈烈的研究与探索之后,却发现课程整合“叫好不叫座”。  相似文献   

9.
当前,教育部颁发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中提出:“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以适应不同地区和学生发展的需求,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此次课程改革中,把课程整合作为“课程改革的重点突破内容”以及在课程设置上的如此富有“革命性”的变革,是适时和必要的。  相似文献   

10.
采用“目的、方式、内容”的三维分析,将课程整合的历史大致可以划分为“起源”、“兴盛”、“式微”、“复兴”四个时期,不同时期的课程整合不同的内涵、特征及侧重点。通过考察课程整合内涵的历史演进可以发现,课程整合是文化实践的整合与分化,课程整合是课程自我调控、自我运转、不断序化的功能机制。在课程整合实践中,应理性对待整合的难点和起步点。  相似文献   

11.
哈佛大学核心课程改革的新动向 2004年“哈佛学院课程检讨报告”建议将原有的“核心课程”改为“通识教育必修规定”。其后,在2005年,哈佛通识教育委员会提出了一份通识教育课程改革草案,该草案的主要内容是:  相似文献   

12.
目前已有的几种“整合”模式分类方法,或是以信息技术在课程整合中的使用形式为分类标准,或是以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发展阶段为分类依据。我们认为.首先可以根据信息技术在课程教学中的总体定位.将“整合”模式分为“信息技术作为学习对象”和“信息技术作为教学与学习工具“两大类别;然后在此基础上.以教学理念为主要分类依据.辅之以信息技术使用形式的判别标准,进一步分析和探讨“整合”的中间状态。  相似文献   

13.
对当前幼儿园整合课程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课程整合化问题,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就进入了我国幼教领域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的视野。经过近二十年的发展,整合课程的理论和实践水平都有了较大提高,但不能否认的是,由于人们对整合课程的认识存在偏差,因而在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方面还存在一些缺陷和误区。笔者拟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思考和分析。  相似文献   

14.
结合学校实际情况,1999年以来,我们大处着眼、小处着手,从调整课节课时做起,在“5分钟”上做教改文章,同时开展了课程内容、课程结构、教学方法手段和“健康人生综合实践课”的探索,取得了初步成效。一、改革目标与任务学校经过认真研究,提出课程改革实验目标:建立一个基础教育和素质教育相适应的小学课程体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以“健康人生”为主线,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使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劳动、学会健体,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创造条件。还明确了改革实验的四大基本任务:①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课程观和教学观,建立以培养学  相似文献   

15.
《体育健康课》是高校体育课程改革的结晶,本文就这一课程的建设发表看法,认为它应该是一门具有“整合性”的课程,应该以“主体建构”为指向,构建成“知识,能力,素质三位一体的整合性课程”,并赋予“主体建构”;提出要以多种类型程整合《体育健康课》,以新的课程结构来展现和落实其新的内涵和新的目标。  相似文献   

16.
课程整合是我国新一轮课程改革的重要关注点之一。目前学校在课程整合中主要关注跨学科的整合,对语、数、外等重要学科的学科内课程(尤其是对教材)整合则很少触及。近几年,北京十一学校在学科内课程整合方面作出了大胆的尝试。为何整?北京十一学校自1993年开始实行“国有民办”  相似文献   

17.
由湖北教育报刊社主编的义务教育湖北省地方课程教材《综合阅读》,是一部给孩子们人生“垫底”的好“渎本”。经过近两年的试用,我们有以下体会。  相似文献   

18.
校本课程:一种课程研究范式的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课程研究中存在不同的研究范式,校本课程研究较多地体现着“系统—管理范式”的特征。校本课程的提出是课程价值观的转向,是对原有课程管理体制的突破,是对原有课程开发模式的突破。  相似文献   

19.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所谓课程整合,就是通过学科课程把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将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教与学融为一体,将技术作为一种工具,提高教与学的效率,改善教与学的效果,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但是面对信息技术如何真正走进中小学课堂,经过几年的实践,教师和学校却产生了诸多困惑,  相似文献   

20.
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将对课程的各个组成部分产生变革影响和作用,它不是简单的结合、被动的纳入,而是高层次的主动适应和变革课程的过程。当然,信息技术本身不能自然地引发课程的变革,却是课程改革不可缺少的条件。在全面实施新课程标准中的过程中,虽然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