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话中有鬼     
我们话里不但有鬼,并且铸造了鬼的性格,描画了鬼的形态,赋予了鬼的才智不管我们相信有鬼或无鬼,我们的话里免不了有鬼。我们话里不但有鬼,并且铸造了鬼的性格,描画了鬼的形态,赋予了鬼的才智。凭我们的话,鬼是有的,并且是活的。这个来历很多,也很古老,我们有的是鬼传说,鬼艺术,鬼文学。但是一句话,我们照自己的样子创出了鬼,正如宗教家的上帝照他自己的样子创造出了人一般。鬼是人的化身,人的影子。我们讨厌这影子,有时可也喜欢这影子。正因为是自己的化身,才能说得活灵  相似文献   

2.
话中有鬼     
不管我们相信有鬼或无鬼,我们的话里免不了有鬼。我们话里不但有鬼,并且铸造了鬼的性格,描画了鬼的形态,赋形态,赋予了鬼的才智。凭我们的话,鬼是有的,并且是活的。这个来历很多,也很古老,我们有的是鬼传说,鬼艺术,鬼文学。但是一句话,我们照自己的样子创出了鬼,正如宗教家的上帝照他自己的样子创出了人一般。鬼是人的化身,人的影子。我们讨厌这影子,有时可也喜欢这影子。正因为是自己的化身,才能说得活灵活现的,才会老挂在嘴边儿上。“鬼”通常不是好词儿。说“这个鬼。”是在骂人,说“死鬼”也是的。还有“烟鬼”,“酒…  相似文献   

3.
古人先有“鬼”的概念,后有“神”的概念。云南一些少数民族至今神鬼不分,统称“鬼”。“鬼话”为“神话”的一个分支。徐华龙致力于中国鬼文化研究。本文探索他的《中国鬼话》《中国鬼文化大辞典》《鬼学》等学术成果之成就。赏析其“解剖、分析中国人传统的鬼文化现象及其思想根源”。  相似文献   

4.
古人先有“鬼”的概念,后有“神”的概念。云南一些少数民族至今神鬼不分,统称“鬼”。“鬼话”为“神话”的一个分支。徐华龙致力于中国鬼文化研究。本文探索他的《中国鬼话》《中国鬼文化大辞典》《鬼学》等学术成果之成就。赏析其“解剖、分析中国人传统的鬼文化现象及其思想根源”。  相似文献   

5.
燕子姐姐:总是会听到鬼的故事,同学讲的,书上写的。同学说世界上有鬼影。清明节那天如果看到鬼影就会死去,还有什么无头鬼、吊死鬼……听得都让人胆战心惊,每次睡觉都会做恶梦,到底世上有没有鬼呢?高安市第四小学张龙张龙同学:首先我肯定地告诉你,这世上绝对没有鬼。人类所有关于鬼的传说,都起源于迷信和无知。古时候,由于科技不发达,许多现象无法解释,人们就说这些是因为鬼神的力量导致的。现在科学这么普及了,为什么还有人津津乐道地说这些鬼话呢?因为娱乐的需要。所有关于鬼的故事都是编造的,无法得到证实,它只存在于想像中,所以可以胡编…  相似文献   

6.
说“存想”     
王充《订鬼》篇(五年制中学高中语文第四册)中,有“凡天地之间,有鬼,非人死精神为之也,皆人思念存想之所致也”等七处用了“存想”一词。课文注释在上例中统一把它们解释为:“存想,想念。存,有思念的意思。”这种解释是不符合文义的。  相似文献   

7.
读《宋定伯捉鬼》一文,大部分人欣赏宋定伯的智慧,为他的胆大、沉着、随机应变而赞叹。然而智慧一旦与私欲联姻,就变味了。人太狡猾,鬼则可怜。诚实的鬼一直在宋定伯的欺骗之中,最后冤死。夜晚,二者相遇,此鬼虽然“鬼话”连篇却句句属实,他诚实地说出了自己的身份:“我是鬼”;而宋定伯先骗身份:“我亦鬼”。鬼又诚实地提出了合理化建议:“步行太迟,可共递相担。”并诚实地将宋定伯“担行数里”,还诚恳地咨询:“卿太重将非鬼也!”。宋定伯狡猾地掩饰:“我新鬼,故身重耳。”接着宋定伯又骗情报:“不知有何畏忌?”鬼诚实地说出了自己的秘密:“…  相似文献   

8.
幸福的味道     
从12岁到16岁,是生物老师说的“青春期”.那个四十多岁胖乎乎的男老师用预言家的口气宣称,我们将会在这个时期变得敏感、心烦、爱发脾气,看什么都不顺眼——他干脆说我们个个会变成神经病得了!会有这种变化吗 随着时间的流逝,我发现老妈变了.除了变得爱唠叨,还总是神秘兮兮,做什么时老爱看着我,而且一动不动,那眼神像要把我整个儿吞掉似的.我不仅怕了,而且觉得肉麻.我拒绝让她盯视我,她却马上露出“我就知道”的表情,一直说我心里有鬼,不然怎么害怕给她看?还搬出“不做亏心事,不怕鬼敲门”的老话来问我做了什么亏心事.老天!打死我也不相信,包青天就不怕半夜里房中突然冒出个鬼来——如果世界上有鬼的话.  相似文献   

9.
李巍 《考试周刊》2012,(66):20-20
“鬼”对于世界上的每一个人都不陌生,可以说每个人心里都有“鬼”。近代以来,在日本鬼的形象被逐渐固定下来,现在的日本人一说到鬼,首先会想到人一样的身体,头上长角,裸身,腰系虎皮,手持铁棒的妖怪。而在中国则称人死后的灵魂为鬼。由此可以看出,“鬼”由中国传入日本.随着时间的变化及本土文化的影响,性质及形象发生了变化。由此.本文着手于考察“鬼”的具象,把握中日两国对鬼形象的异同。  相似文献   

10.
打棚 胡祖德(沪谚外编·新词典):“打棚,调弄人以自取乐之谓。”鲁迅《且介亭杂文二集·“京派”和“海派”》:“我也可以自白一句:‘我宁可向泼剌的妓女立正,却不愿意和死样活气的文人打棚。’”“打”亦作“搭”。《何典》太平客人序:“其言则鬼话也,其人则鬼名也,其事实则不离乎开鬼心,钉鬼门,做鬼戏,搭鬼棚,上鬼当,登鬼箓,真可称一步一个鬼矣。”潘慎注:“搭鬼棚:即‘搭棚’,开玩笑。搭,又作打。”  相似文献   

11.
我有一个最大的烦恼:我的胆子很小。有时同学们讲鬼的故事,我听了总是很害怕,不敢独自回家,回到家了也不敢一个人上卫生间。我该怎么办呢?(小玲)静子姐姐:人们往往把一些奇异的、不好解释的事说成是闹鬼了。相信有鬼或说自己见过鬼,都是一种幻像,是由自身的精神状态和身体状况混合产生的。所谓“鬼”,是人心里的阴影,“不做亏心事,不怕鬼敲门”。心中无鬼,世间就无鬼!别再自己吓自己,好吗?我的数学学得不好,每次数学考试的时候,我的头脑里都是一片空白,不知道怎么办才好。我怎样才能学好数学呢?(乐乐)静子姐姐:常常有同学来信问如何学好数学…  相似文献   

12.
挨刀的 “挨刀的”是句骂人的话,常一起用的还有“砍脑壳的”。这些话常在孩子调皮,大人很生气时骂孩子用。从没人用这两句话骂过我,不过,我还真天生就是挨刀的。  相似文献   

13.
据统计《聊斋志异》中谈鬼者170多篇,谈狐者82篇,约占全书总篇幅的一半。对于其中的"鬼故事",我是比较感兴趣的,阅读之余,不禁让我心生感慨:人有好坏,鬼分善恶,若是善鬼,强于人乎!本文简要分析《聊斋志异》中的善鬼形象。  相似文献   

14.
人在伸手不见五指的黑暗中走路,与夜盲症患者晚上走路一样,因为看不见前进的目标,往往走不到目的地。这种现象以前被人们误认为“鬼迷”。其实,世界上根本没有鬼,更谈不上鬼迷。要了解上面两种人走不到目的地的原因,不妨先来做个实验。  相似文献   

15.
前不久,布置学生写了一篇以“抉择”为题的记叙文。题目不难,有话可说;文体不难,“老生常写”。可是两个班级百来号人,写得令人满意的不多,引用一句时髦点的话来形容本次写作预设与生成的关系,那就是“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究其原因,最主要的问题还是在选材处理上。  相似文献   

16.
人死是否为鬼?精神是否随着形体的消灭而消灭?这个问题在我国古代早就有争论了。孔子主张“敬鬼神而远之。”①对鬼神采取回避态度。墨子是有鬼论者,在《明鬼篇》中举出了许多鬼神的故事,证明鬼神的存在。庄子以薪火来比喻形神,认为精神如薪火一样,可由前薪传至后薪,永不可灭,也是承认有鬼神的。苟子则反对有鬼神的存在,在《天论篇》中说:“天旱而雩,卜筮然后决大事,非以得求也,以文之也。故君子以为文,百姓以为神。以为文则吉,以为神则凶也。”把鬼神只作为文饰政治的手段。两汉之际。桓谭的  相似文献   

17.
奇奇抓鬼     
学校夜里有鬼哭叫的声音——“快死来!快死来!呜呜呜!”学校里真的有鬼吗?  相似文献   

18.
蒲松龄的《聊斋志异》共收四百九十余篇作品,其中专写动物的作品有三十二篇,占总数的百分之六,写了犬、狼、虎、蛇等二十多种动物。细细分析这些动物形象同样寄寓着深刻的社会意义,表现出高超的艺术技巧。这里必须说明:人们常把《聊斋》称作“狐鬼史”,可见,《聊斋》中写狐狸的篇什是很多、很重要的。那么,我们在这里谈动物形象,首先应该提到狐狸。但我认为,《聊斋》几乎没有一篇是把狐狸真正当作动物写的,而是把狐狸作为一种“幻化”的手段,来处理人的生活中理想和现实的矛盾,所以,狐狸形象不应包括在本文论述的范围之内。  相似文献   

19.
《订鬼》是东汉时期著名的唯物主义思想家王充(公元27年—约100年)反对鬼神迷信,宣传无神论思想的一篇重要论文,列为《论衡》第六十五篇,选入中学语文课本的只是该文的第一段。这段文字可分为四个层次: 第一层开门见山提出中心论点,即“凡天地之间有鬼,非人死精神为之也,皆人思念存想之所致也。”这里特别要注意“思念存想之所致”这几个字。什么叫“思念存想”?它指的是想不开、入了迷形成了的某种观念,有点近乎“心中有鬼”的意思。所谓“致”,作导致、造成讲。这几个字是全文的论证中心。“致之何由”以下摆出理由,从疾病、忧惧、见鬼三者因果关系的简单推论中,说明了“鬼”来源于病态的心理活动,对中心论点作了初步论证。最后以“何以效之”承上启下,转入第二层和第三层的具体论述。  相似文献   

20.
鬼牌的魅力     
《少年科学》2013,(7):50-51
世上没有鬼,无非是有人做了点“手脚”。鬼牌也一样,就是做了“手脚”的牌,看你能否识破。 很多人都爱玩“扮鬼”、“识鬼”的游戏。以前夏夜乘凉时,小伙伴们一起躺在竹椅上数星星,周围一片幽暗。忽然,其中有一人立起来,对着小伙伴,拿手电筒猛地照一下自己的脸,同时瞪瞪眼睛、咧咧嘴巴,做个鬼样,再尖叫一声,边上小伙伴吓得抱成了一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