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陕北秧歌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近年来得到国家、省、市等部门的重视,成立了专门保护机构,颁布了保护的规章制度,加大了保护资金投资,进行挖掘整理及开展一系列保护与传承活动等方面的工作。但是,也存在一些不尽人意的问题。提出政府尽快出台陕北秧歌专项保护法规、加大媒体的宣传力度、社会各界积极参与保护工作及致力于陕北秧歌传承人的培养、将陕北秧歌纳入中小学体育课堂等对策。  相似文献   

2.
本研究以太极拳为例,从太极拳传承与保护的根本意义及问题、高校太极拳保护和传承优势、高校进行传承与保护的措施三个问题入手进行分析,以体现高校对于太极拳传承和保护工作的价值,努力将太极拳武术文化学科化、专业化,也进一步培养热爱太极拳文化的传承人,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3.
陕北秧歌作为民间艺术形式,结合音乐、歌唱、舞蹈、戏曲等多种艺术元素,是陕北人民在劳动实践中的智慧结晶,与其相似的还包括东北秧歌、河北秧歌、山东秧歌等,均是民间舞蹈的代表。陕北秧歌因具备鲜明的地域特色与重要的传承价值,在2006年被纳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此后,陕北秧歌传承与发展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主阵地、文化传承的主途径,开展陕北秧歌传承教学对其传承和发展意义深远。对此,该文通过了解陕北秧歌的起源与嬗变,分析高校陕北秧歌传承教学的影响因素,从民间采风,提炼素材,制订教学计划,建设专门教材,培养专业师资等维度提出教学实践策略,以探索陕北秧歌这一民间艺术的当代传承路径。  相似文献   

4.
文章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视角下对天津市传统武术保护传承工作的优势与所取得的阶段性成果进行总结与分析,内容包括市级领导机构的建立,各级保护体系的形成,非遗名录和代表性传承人评审工作的确定,相关传统武术团体组织、馆社的建立,以及传统武术竞赛和传统武术进学校进社区等,旨在为今后天津市更好地开展传统武术,实现文化兴市,为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弘扬民族体育精神以及天津市传统武术传承发展策略研究奠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5.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是提高我国文化软实力的重要体现。本文通过文献法、逻辑分析法等对体育非物质文化进行分析,从历史、政治、文化等方面分析概括了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意义。以及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非物质性、活态性、复杂性、整体性等特点。并从校园、农村、媒体、法律等方面提出了保护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些策略。  相似文献   

6.
在全球文化交流日益频繁的影响下,太极拳拓展了其发展的空间,但同时却冲击了太极拳的传承。基于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视角,研究了太极拳的传承与保护。研究认为:太极拳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传承中应该参考原真性、整体性、活态性原则加以保护;创设和完善太极拳的协同传承机制、太极拳师市场准入及民间拳师管理等机制、太极拳专项保护政策制度体系、政府主导的太极拳传承体系和激励机制等,是推进太极拳传承和保护的基本路径。  相似文献   

7.
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传统体育文化的保护与传承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晖 《体育与科学》2007,28(6):21-23
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对体育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问题进行研究。研究表明保护体育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对于实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以及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等都有积极意义。为了更好的实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工作,我们必须做好加强对文化遗产的整体保护;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化传承;加强国民教育,提高公民的文化保护意识等等方面的工作。  相似文献   

8.
何飞  伍广津  李婷婷 《体育科技》2013,(1):32-33,36
猴鼓舞是一项具有民族特色的民间体育文化活动,是瑶族人民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采用文献资料、实地考察、逻辑分析等方法,在非物质文化遗产视野下对广西上林县瑶族传统猴鼓舞的来源传说、制作材料、表演形式、功能进行了深入探讨,对猴鼓舞发展遇到的问题和困境进行了深度解剖,提出在非物质文化遗产视野下瑶族传统体育文化传承与保护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9.
论非物质文化遗产与体育文化的传承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非物质文化遗产已成为当前广泛关注的话题,也成为体育文化工作的重要内容。但是,目前体育界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特异性及一般规律尚认识不足。因此,应从非物质文化遗产濒临灭绝的角度出发,通过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共同特征的认识,把握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特征和保护应遵循的基本原则,科学构建、完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体系,了解“遗产”所含有的精神层面的价值,将是体育文化研究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0.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视野下的传统武术传承制度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传统武术属于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鲜明的时代价值,在现代文明的冲击下正在逐渐丧失生存的土壤,迫切需要建立一套切实可行的传承制度对其进行保护。在传承制度中需要明确传承的主体、对象、途径、方式、评价方法等,并以法律法规的形式公布,纳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整体框架中。  相似文献   

11.
邹学亮 《湖北体育科技》2016,(11):1012-1014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各民族人民世代相承的与群众生活具有密切联系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和文化空间的总和。它不仅是我国历史发展的重要见证,同时也是具有重要价值的文化资源。从非遗视角就民族传统体育保护和传承探讨和分析,先从目前民族传统体育保护情况为出发点进行介绍,然后剖析我国民族传统体育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遇到的问题和挑战,最后针对性地提出能够促进民族传统体育保护和传承的方法策略,希望能达到抛砖引玉的效果,重新引发大众对民族传统体育的关注和期待,最终能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产生一定的助益作用。  相似文献   

12.
摆手舞作为土家族代表性的民族传统体育活动,2006年已被确定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加以保护,经过5年的发展,现实状况令人堪忧。文章从恩施州利川市摆手舞的现状入手,结合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核心因素进行归纳和分析,认为传承人是摆手舞保护的前提,公众参与是摆手舞传承的基础,政府扶持是摆手舞发展的外延,并提出了构建传承人的保障机制、激发公众的文化自觉、明确政府的工作职责的发展路径,使摆手舞文化的保护与传承步入有序的轨道,为其他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3.
采用文献资料法,从非物质文化遗产角度分析当前民族传统体育保护现状,认为保护工作取得了初步成效,但由于全球化趋势的加强,现代生活方式和西方现代体育的冲击以及民族传统体育自身原因,民族传统体育存在的基础已经动摇或不复存在,缺乏保护传承体系。建议民族传统体育的保护和传承需要政府的主导、科学有效的传承机制,增强自身发展能力,在保护中传承,在传承中利用,把保护传承和发展统一起来。  相似文献   

14.
《非物质文化遗产法》的颁布与实施为传统武术的法律保护开辟了新路径,文章深入分析《非物质文化遗产法》条文,结合传统武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申报与保护现状,从传统武术的普查、传统武术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申报、传统武术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继承与传播制度方面作了概述。《非物质文化遗产法》的出台对传统武术的发展难得的好机遇,要在现有保护的基础之上加大传统武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建设,合法合理高效地推进中华传统武术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非物质文化遗产已成为当下全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全国各地都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运用文献资料、访谈、实地考察等研究方法,从民族学的视角,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岩鹰拳的基本概况、传承谱系脉络进行梳理,了解其传承内容及传承价值。研究结果:岩鹰拳与其他拳种不同,归属于杂技与竞技类,有独特的文化内涵和艺术特征;主要传承路径是以政府立法为保障、家族传承为核心、媒体传承为载体、校园传承为推广、资金筹集为支撑等方式进行保护,并在继承和发展中不断创新,使其成为民族精神推进现代社会的重要源泉。  相似文献   

16.
舞龙舞狮运动是我国优秀的民族传统体育运动,同时也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部分,在高校体育改革的形势下,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角度分析高校开设龙狮运动的必要性,不仅可以提高大学生素质,而且能将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发扬光大,将中华民族文化的精髓继续传承。  相似文献   

17.
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我国传统体育文化保护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既为民族、民间传统体育文化的保护带来了历史性机遇,同时,也对如何根据我国传统体育文化自身特性进行保护提出了新的课题.分析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概念、内容,探讨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对传统体育文化传承的启示;分析了传统体育文化保护的有限性、传统体育文化保护与商业利益矛盾等困境;提出了非物质文化遗产视角下传统体育文化发展的路径选择:建立传统体育文化保护的职能管理机构和分级保护体系;构建传统体育文化的法制保护机制;充分利用博物馆的文化传承功能,提高馆藏体育文化保护和传承水平;开展普查工作,建立传统体育文化遗产数据库;重点加强对传统体育文化中"人"的保护与关注;传统体育文化表现形式保护与文化空间保护相结合.  相似文献   

18.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启动,为杭州传统体育带来了巨大的发展机遇。文章分析了非物质文化遗产视野下杭州传统体育文化传承与保护现状,认为政府的政策导向是非遗体育项目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证,充分利用传媒工具进行宣传是非遗体育项目发展必不可缺的手段,与社会互动、与地方产业结合是非遗体育项目发展的有益尝试。  相似文献   

19.
实现对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科学保护,要厘清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范围,并按其固有规律对其实施保护。在这个过程中,坚持"以人为本",全心全意保护好传承人、处理保护与经营开发的关系并加强法律保护是关键。  相似文献   

20.
传统武术的传承与保护要借鉴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理念,重要的是要正确分析传统武术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属性。其内涵及外延表现在传统武术中人的行为文化或人体文化,即传承人文化,传统武术赖以生存的地域、自然环境、人文环境等组成的“文化空间”。要注意全方位、多层次的整体性保护,不能人为地割断传统武术与生态环境以及与文化整体的关系,要加强传统武术的地域生态文化环境保护、传承制度和“口传心授”方式等文化空间的保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