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天早晨,雅拉的妈妈着急地对我说:“杨老师,雅拉的眼睛不知怎么啦?看东西时,总要眯起来,也不知道是不是近视眼?”我听了感到很奇怪:雅拉的座位靠黑板最远,我在黑板上画  相似文献   

2.
有一次,女儿读鲁迅先生的小说《故乡》时,问我小说中所说的那种喜欢偷吃西瓜的猹是什么动物,我无法回答,因为我也不清楚。事后查了有关资料,才有了答案。《现代汉语词典》“猹”(音茶)字条这样讲:“野兽,像獾,喜欢吃瓜(见于鲁迅小说《故乡》)。”《辞海》的解释是:“獾类的野兽。”鲁迅在1929年5月4日致舒新城的信中说:“‘猹’字是我据乡下人所说的声音生造出来的,读如‘查’。但我自己也不知道究竟是怎样的动物,因为这乃是闰土所说,别人不知其详。现在想起来,也许是獾罢。”鲁迅先生一向治文严谨,为什么会生造出…  相似文献   

3.
海明威在《“首辑四十九篇”序》中写道:“我最喜欢的几篇作品是《弗朗西斯麦康伯短促的幸福生活》、《在异乡》……和一篇没有别人喜欢的、叫《世上的光》的小说。”《世上的光》基本上没什么情节,只是以“我”的行踪为线索,写了两个场景,也就是我和汤姆在酒吧、火车站两地的见闻。  相似文献   

4.
有些“变味”的课堂:我喜欢听课,尤其喜欢听真实的随堂课,因为《语文课程标准》的落实就是要靠一线老师一节一节真实的课堂来达成。可是,现实的情况却不容乐观,往往存在以下几种现象——1,无视《课标》。2,生硬地“套”《课标》。3,“歪曲”《课标》。课堂与课标成了两张皮。在与上课老师的课后交流中我发现:上课老师对《语文课程标准》还是“知道”的,有的老师说起《课标》来还头头是道,甚是内行。我把这些现象称为“眼高手低”,把这样的《课标》称为“纸面课标”。也就是说:老师还没能真正领会《课标》的精髓,对《课标》的理解还只是停留在“纸面”,所以一到课堂就变了味道。  相似文献   

5.
贵刊2007年第11期安敏老师的《为什么他们都喜欢铁罐》一文,写的是她在教学《陶罐和铁罐》时出现的“学生大多数喜欢铁罐”这个意料之外的结果以及后续的“纠偏”。安老师“一定要让学生说真话”的观点让人钦佩,其教学风格也是独特的。但我觉得安老师的困惑在实践中还没有得到完美的解决,因为“大多数学生喜欢铁罐”的教学效果说明教师在引导学生解读文本的过程一定存在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6.
《音乐世界》2013,(17):36-43
一部《陆贞传奇》让很多观众倾心于陈晓、赵丽颖这对“CP”,现在他们的新电影《宫锁沉香》也已于8月13日上映,不一样的关系,是否也一样吸引你? 生活中也是陆贞说到赵丽颖,《陆贞传奇》完全可以称得上是让她大发光彩的作品。虽然已经完结有一段时间了,但对于当初会接下这个角色,她还是很有感触。“这个人物的性格我很喜欢,就是这个女主角没这么柔弱,不是那种没男人活不了的性格,也很有自己的事业心,这就是我当初会接下的原因。生活中……其实我跟陆贞也还蛮像的,我最不喜欢的就是女生没事老围着男生转,就是不太喜欢女生没有自己的目标、梦想,所以我生活中也跟这个角色特别像。”  相似文献   

7.
我是一名科学老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可谓“深得人心”。孩子们喜欢上我的科学课,因而也喜欢我这个老师。没想到《地球上的水资源》一课上,我竟然遭到了三(1)班学生集体的指责,理由是为了一杯水。  相似文献   

8.
俞永军 《教师博览》2023,(23):77-79
<正>“读《教师博览》,做博览教师。”《教师博览》伴我为师之路已整整29年。29年里,我的工作环境不断改变,从乡镇到县城,从县城到省城。我的资质、学历、职称亦在不断提升。感恩生命中有诸多贵人一路扶持,一路鞭策;有《教师博览》等教育类刊物一路引领,一路浸染。我平时喜欢“爬格子”,1993年开始发表第一篇文章,后来在《教师博览》上也发表了十来篇文章,其中第一篇《一节青优课的败笔》(《教师博览》2005年第12期)令我终生难忘。它一千来字,真实记录我在一次市级赛课中一味模仿于永正老师上课而失利的整个过程。  相似文献   

9.
楼逸昊 《新读写》2012,(9):15-15
我喜欢音乐,在学校的管乐团中担任次中音号的首席;我也喜欢文学,所以当我读到肖复兴《音乐笔记》中的《单簧管,双簧管》时,眼前一亮:音乐原来还可以用文学的手法来表现出“画面感”。  相似文献   

10.
谈读书     
我喜欢读和业务有关的书,它们供给我教学和科研所需的营养。 也喜欢在“业余时间”,主要是旅途中阅读外国文学名著,前几年《战争风云》、《北方与南方》等好几本巨著都是这样蚂蚁啃骨头地完成了。可惜这一两年白内障夺去了我在微弱灯光下看小字的能力,当然乐趣也没有了,只好以后设法挤出时间。  相似文献   

11.
<正>自我介绍我是一个活泼开朗、内心细腻的男孩。我叫李煌,爸爸妈妈给我取名时“偷工减料”:爸爸姓李,我自然也姓李;妈妈姓“黄”,我的名则取了谐音“煌”。我特别爱笑,有时回到家坐在沙发上想起同学说的一句俏皮话,我还能笑出声,弄得爸妈都说我是“小傻瓜”。我超级喜欢阅读与写作,目前在《故事会》《中国校园文学》《故事大王》《东方少年》《小学生时代》等杂志发表了50多篇习作。  相似文献   

12.
2021年,我们课题组承接了四川某高校的一个横向课题,暑假期间多次飞往成都进行调研。课题完成之后,校方邀请课题组游览了位于四川甘孜州康定、道孚和丹巴三县交界处的雅拉雪山。此次雪山之行让我有了一个意外收获——雪山的雪线让我联想到了高等教育的质量底线。雅拉雪山,藏语全称为“夏学雅拉嘎波”(意为东方白牦牛山),海拔5820米(也有资料说是5884米),被康巴藏区的牧民视为心中的一座神山。  相似文献   

13.
舒倩 《老年教育》2006,(3):32-32
每当我聚精会神捧读《老年教育》时,很多同事感到不解:“年纪轻轻的,怎么喜欢看老年人的书?”“你们是没看,看了也会上瘾。”我向他们讲起自己与《老年教育》的故事。  相似文献   

14.
如歌     
文妤 《当代职校生》2008,(12):34-34
儿时的黄昏,父母经常哼着一些温柔如水的调子,歌词也是我不懂的,后来才知道是一些苏联歌曲,《山楂树》、《红莓花儿开》、《莫斯科郊外的晚上》之类。空气中暖流氤氲,跟我在学校里学的歌都不一样。父母的脸上也有一些轻快的神采。  相似文献   

15.
作为一个虚词,“连”字在使用中总是和“也”或“都”相配合,形成一种固定格式。这种固定格式,我们称之为“连……也……”结构。例如: (1)上级派来的工作队,别说征求我们的意见,连门也不敢登。(《人民日报》1979年1月11日第四版) (2)连他所不喜欢的人,我都觉得该体贴,该喜欢,该爱,为着——(《曹禺选集》398页) (3)爸爸死的时候,我连知道都不知道。(《人民文学》1978年11期30页)  相似文献   

16.
喜欢看动漫,此乃我真实之写照也。然大人们不解,还笑我幼稚,我太息日:“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喜欢《火影忍者》中的呜人,他备受村人冷落,却始终以微笑去面对。  相似文献   

17.
我是一名普通的中学语老师,也许是职业的缘故吧,我很喜欢在业余时间写写章。掐指算来,至今为止,我在各种报刊杂志上发表了30多篇作品。这些东西可谓“五花八门”,既有百八十字的随笔,也有三五十字的新闻,当然也有千儿八百字的专业论、小小说、散等。所发表的地方也是“五湖四海”,既有本地的《宜昌日报》、《三峡晚报》,也有外地的《语报》、《语学习报》、  相似文献   

18.
编读往来     
《东方少年》杂志社的叔叔阿姨们:辛苦了。我订阅《东方少年·阳光阅读版》已经6年之久了。6年哦,说来也不是一段很短的日子。原先只是在朋友家随手翻到的一本杂志,没想到竟然陪我走过了6年风雨。很喜欢贵刊这种风格,《东方少年》陪我长大了,我也陪《东方少年》长大了。见证《东方少年》6年的成长,真是“改头换面大不同”噢!起初的《东方少年》插图比较少,封面也不是特别好看。如今的《东方少年》如同一个亭亭玉立的少女,彩色亮丽的封面总让人爱不释手,里面的故事也越来越精彩。我尤其喜欢“科幻星空”连载的文章,每次一拿到杂志总是先看这…  相似文献   

19.
喜欢肖川博士的《教育的理想与信念》,一年后再读,依旧有说不出的酣畅和感动。诚如他在“后记”中所述:“我力图创造出一种融哲学的理趣、散文的韵致和宗教的情怀于一体的表述风格。”我以为肖川博士做到了,也如扉页上内容简介所言:“本书的独特之处就在于:  相似文献   

20.
孩子们,路老师要和你们比一比,看看谁读书认真.谁读的书多哦! 放暑假以后.我读了“我在这儿”成长阅读丛书的9本绘本,分别是《狗仔》《妞妞和爸爸同岁》《晚上浩浩荡荡的童话》《我喜欢你》《会跳舞的摇摇》《力力不喜欢女孩》《鱼灯》《甜橙树》《睡蟒边的雪兔》。这9个故事里我最喜欢《狗仔》,因为小女孩狗仔和她的妈妈、爸爸实在是太可爱了,他们一家三口甜蜜而不乏“斗争”的日子真是令我感动,现在我多了个口头禅“啊——呦——”(一定要拖长“啊”的音,然后把“呦”拐好几个弯才逗呢),就是里面的狗仔妈常说的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