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分析民族民间健身舞蹈中发展较为成熟的汉族健身秧歌、蒙古族安代舞、土家族巴山舞和摆手舞的生存现状的基础上,总结出了上述舞种在文化推广过程中的经验和不足,并结合瑜伽、肚皮舞等流行健身方式的推广模式,提出了中国民族民间健身舞蹈的研发要素和推广策略。再以佤族民间舞的改造为案例,具体探讨了如何根据不同年龄、身体素质、练习目的以及兴趣爱好创编适应不同条件的民族民间健身舞,以期为推广中华民族文化艺术,丰富群众健身形式,提供新的思路和启发。  相似文献   

2.
通过文献资料研究表明,古代蒙古族创造了独具特色的游牧民族文化,同时也创造了以萨满教为核心的宗教祭祀文化.在这些宗教祭祀活动中,逐渐形成了"长生天"、军事、脱灾、求雨、敖包等各种祭祀形态.由于蒙古先民"娱己娱神"的神灵膜拜心理,所以每逢大型祭祀都要开展一些娱乐活动取悦神灵,正是这种至高无上的神灵崇拜需求,才孕育和催生了多种古代体育元素:樗(chu)蒲、踏鞠、登山、沙阿、射圃、赛马、摔跤和安代舞等.这些体育元素有的孕育于祭祀,有的萌芽于祭祀,有的脱胎于祭祀,有的成长成熟于祭祀,它们一直以来影响和推动着蒙古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形成、发展,乃至传播.  相似文献   

3.
1板凳操的起源及动作形式。贵州是多民族的聚居地。生活在这里的苗族,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板凳舞是苗族纯自娱性酒后热情奔放的寓体育运动于舞蹈的形式之一,是一种仅以两只小板凳相击的音响作伴奏的无音乐室内群舞。舞蹈人数不限,动作不多,有”胸前击凳”、”转身击凳”、”背后击凳”和”二人击凳”等,舞步以进三步,退三步为其特点,舞蹈动作较大,显得粗犷、豪放、激扬。  相似文献   

4.
<正>目前中国传统武术包括太极拳在内的状况及存在的问题令人担忧,笔者就此议论一番。一是“武”味不足,“舞”味太浓。影视及综合舞台上,一些节目将中国传统武术引入其中,表演者翻滚跳跌,噼里啪啦,嘿嘿哈哈,各种“高难”动作炸眼,各类“飘逸”动作赏目,看似热热闹闹,实际上拳不像拳、舞不像舞、操不像操。参加者与其说是武术运动员,不如说是舞蹈+体操演员。今年杭州亚运会太极拳比赛获得金牌的运动员的拳术和剑术,大家都领略了吧,  相似文献   

5.
浅析如何增强民族传统体育的活力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一、民族传统体育的作用由于各民族形成的历史条件、地理环境、生活方式、生活习俗的不同 ,从而产生了各种不同的民族体育风格。如西北民族的摔跤、赛马 ,朝鲜族的秋千、跳板 ,西南各民族的丢包等等。各民族的传统体育 ,不仅是千姿百态的身体活动 ,而且还表现出各具特色的民族个性。民族传统体育在民族生存与发展中的作用有以下几个方面。1.培育民族凝聚力。民族传统体育中 ,能够体现民族群体认同的凝聚力的活动是祭典仪式的图腾舞 ,以及歌颂英雄、颂扬祖先光辉历史、培育战士训练战阵的武舞。图腾舞模仿各种图腾动物的动作及搏斗 ,是中国…  相似文献   

6.
"文化强国"战略为我国民族传统文化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作为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承与开发理应是"文化强国"的重要内容。巴山舞作为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一种,已成为三峡地区重要的群众体育健身和比赛项目,并逐渐推向全国,其成功的传承经验值得其他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借鉴。文章阐述了巴山舞的演化与发展,并从"巴山舞"的成功推广分析了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承与开发。研究认为,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承与开发的措施包括尊重传统,大胆创新,与时代契合;与旅游联袂;民族性、时代性、艺术性、简单易推广性与比赛宽松性结合;重视学校在民族传统体育推广中的作用;搭建平台,促进民族传统体育的广泛交流等。本文试图从长阳"巴山舞"的成功演变与推广找出一些值得我国民族传统体育发展的借鉴与启示。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海北京市淀区民族小学民族健身操舞为例,以现代健身理论和民族健身操舞创编为基础,遵循人体生物力学及运动学的原理,将广播操、民族舞蹈有机结合,融合指向健康元素和医学元素的动作,创新性地开发融合“民族舞蹈+广播操”属性的小学民族健身操舞,并在学校实践应用。  相似文献   

8.
僳僳族传统体育舞蹈分为"祭祀舞"、"生产舞"、"狩猎舞"、"嗄切舞"、"婚礼舞"、"丧仪舞"等,均产生于生产劳动,与宗教信仰(祭祀)、农事操作、娱乐、喜庆、军事、体育健身有着密切的联系.对傈僳族传统体育舞蹈进行挖掘、整理、发展,旨在使其走向科学化、现代化,从而达到弘扬民族传统体育,增进民族大团结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文化强国”战略为我国民族传统文化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作为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承与开发理应是“文化强国”的重要内容.巴山舞作为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一种,已成为三峡地区重要的群众体育健身和比赛项目,并逐渐推向全国,其成功的传承经验值得其他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借鉴.文章阐述了巴山舞的演化与发展,并从“巴山舞”的成功推广分析了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承与开发.研究认为,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承与开发的措施包括尊重传统,大胆创新,与时代契合;与旅游联袂;民族性、时代性、艺术性、简单易推广性与比赛宽松性结合;重视学校在民族传统体育推广中的作用;搭建平台,促进民族传统体育的广泛交流等.本文试图从长阳“巴山舞”的成功演变与推广找出一些值得我国民族传统体育发展的借鉴与启示.  相似文献   

10.
《中国学校体育》2004,(6):75-76
《中学生健身操》《小学生健身操》《中学生健身操》(民族版)和《小学生健身操》(民族版)均由健力操、秧歌操、武术操和搏击操、健舞操四部分组成。这些新创编的健身操动作节奏鲜明、旋律优美,其中健力操被列入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重点课题研究内容。秧歌操是选用东北和陕  相似文献   

11.
通过文献资料法和田野调查法,梳理了青海藏族、回族、土族、撒拉族、蒙古族五个民族分布的地理环境特征,通过分析其历史发展空间、生存空间以及文化空间,揭示藏族、回族、土族、撒拉族、蒙古族传统体育项目所彰显的文化内涵与地理环境的相关性,阐释了同一民族在不同的地理环境和文化区域下形成特有的民族体育文化特征,认为地理环境对青海世居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形成提供了发展空间,各民族形成的传统体育项目正是适应不同自然地理环境相应的生产生活方式,其发展与各区域历史文化相辅相成。  相似文献   

12.
蒙古族开展的具有浓厚民族文化色彩和特征的体育竞技、娱乐活动,以及在今天仍然被沿用或有所变异、有所发展的体育竞技娱乐活动,形成了今天的蒙古族传统体育.蒙古族传统体育的现代化发展是传统文化与现代科学之间彼此交流与适应的必然结果.它是蒙古族传统体育向现代体育转化并相互结合的过程,也是蒙古族传统体育不断实现社会化、产业化、科学化、国际化的过程.本研究认为:蒙古族传统体育在走向现代化的过程中,具有一些显著的特征.社会化是蒙古族传统体育发展的基础;科学化是发展蒙古族传统体育的根本措施;产业化是蒙古族传统体育现代化的方向和道路;国际化是蒙古族传统体育自身发展的要求.  相似文献   

13.
以云南省通海县兴蒙乡(蒙古族自治乡)为研究对象,对迁徙蒙古族传统体育的传承、演进与发展的成因进行研究与分析。阐释云南省迁徙蒙古族传统体育传承、演进与发展的机制,并在此基础上探寻迁徙民族传统体育传承、演进与发展的模式。  相似文献   

14.
张磊 《体育世界》2014,(5):18-19
蒙古族,被誉为“马背上的民族”,是草原民族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典型代表民族。而“那达慕”这项体育活动是最能反映蒙古族民族特点和审美情趣的传统文化活动之一。“那达慕”同其他民族的节日一样,已经成为了蒙古族人民自觉遵循沿习传统,使得一些蒙古族民间体育活动长期开展下来。本文通过对“那达慕”这项体育文化在蒙古族各地开展和举办的情况研究,使其能够对一些地区的经济、文化等起到一定良好的推动和促进的作用,这也是本文研究的一个目的和意义。  相似文献   

15.
蒙古族传统体育产业化就是要使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走向市场。蒙古族传统体育项目必须走综合创新产业化道路,才能获得新生。蒙古族传统体育产业化发展具有可行性。蒙古族传统体育产业化要发展竞赛表演业、体育旅游业、赛马产业等。  相似文献   

16.
武术动作元素来源于生产劳动,军事为武术提供了生长的土壤,而原始巫风和图腾为武术舞化提供了可能。中国武术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正以优秀的民族文化形式走向世界。奥林匹克文化应与武术文化进行有效的融合,促进体育文化的繁荣。  相似文献   

17.
通过问卷调查、专家访谈和实地调查等研究方法,对芦笙舞在广西体育教学中的应用与传承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所调查的广西学生和教师对芦笙舞的了解程度与兴趣倾向总体较好,芦笙舞在体育教学中的发展空间比较大;芦笙舞的学校体育引入有利于广西民族传统体育教学的发展和校本课程的研发,同时也有利于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提升;在碎片化背景下为拯救民族文化流失,通过对芦笙舞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与传承研究.能为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传承提供新的发展空间与思路。  相似文献   

18.
射箭文化是蒙古族传统体育文化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和特色文化项目,构成了蒙古民族战胜困难、顽强拼搏的精神支柱,对于民族历史的发展产生了较大的影响。直至今日挖掘和弘扬这一文化对于蒙古民族的发展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建设也都具有积极的影响。对蒙古族射箭的历史发展与现状分析的研究,从而对完善现有的蒙古族射箭项目的发展提出建议。为中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更好的传播提供一些理论和实践的依据。  相似文献   

19.
运用体育人类学方法论,借助文献资料、田野调查、身体动作分析等方法,阐释民族健身操身体动作的文化内涵与社会发生;基于土家族“肉连响”健身操个案分析,采用质性研究范式,追溯民族健身操身体动作雏形、解构文化蕴含意义。研究发现:“肉连响”身体动作始发于原始信仰的母体文化,后成为以军事战争为主要目的的操演,为适应自然与社会环境历经一系列文化变迁,在文化适应中、社会需求下不断演变,身体动作由之初“巫”“舞”“武”的文化结合体,发展为以健身为目的的健身运动。民族健身操是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破旧立新的现代产物,从竞赛制度、传统节日文化、学校教育、健身美学4个维度探讨了民族健身操在当代社会的形塑路径。  相似文献   

20.
板凳操进校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益 《体育教学》2010,(7):47-47
我校开展“民族文化进校园”活动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尤其是板凳操已初见成效,现在课间操主要以板凳操和国家规定的第二套广播体操相结合。“来到苗家不想家……”动听的歌声伴随“啪啪啪”的板凳声在学校操场响起,学生表演板凳舞引人观望,得到各界人士的高度赞扬和好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