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11年,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党人在南京建立了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可是胜利的果实何以落到了满清旧官僚袁世凯手中?张聿光先生于1911年在《民立画报55上发表的政治讽刺漫画《袁世凯骑木马55生动地诠释了这一问题。他将当时民众切齿痛恨的“窃国大盗”袁世凯画成一个身着满清朝服。骑在木马上满脸堆笑的胖老头。袁世凯装模作样...  相似文献   

2.
重评辛亥革命前期的袁世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袁世凯在辛亥革命前期的作为,以“勾结列强”“窃国”定论是不确切的。他获得权力是地主阶级尤其是资产阶级按照各自的需要与原则主动授予他的。他对列强依靠中有自主,妥协中有斗争。袁世凯成为民国总统是历史合力的结果。这不仅是阶级力量对比的体现、资产阶级性格的表现,同时也是袁世凯由“忠君”到“叛君”转变的结果,是当时各种矛盾、力量相互作用的产物。袁世凯的转变顺应了历史潮流,对社会进步、民族独立、资本主义发展客观上起到积极作用。不应由于卑劣的动机及以后罪过而予以抹杀。  相似文献   

3.
教育领导权掌握在哪个阶级手里,执行什么路线,决定了教育成为哪个阶级专政的工具。苏修叛徒集团篡夺了苏联党政大权之后,彻底背叛了列宁所制定的无产阶级教育路线、方针和政策,完全剥夺了工人阶级领导和管理学校的权利。让一小撮打着“共产党”的招牌的资产阶级学阀和反动权威把持了各级教育行政机关和学校的领导权,从政治上、思想上、组织上不断强化官僚垄断资产阶级对学校的统治。为此,他们制造种种舆论,鼓吹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首要作用”;采取种种措施,把一批资产阶级教授、学者拉入法西斯党的队伍,戴上“红色专家”的桂冠,以充实学校的领导班子。这一批资产阶级分子,实际上是苏修官僚垄断资产阶级统治的重要社会基础及其在教育界的代理人。他们独揽政治思想教育、教学、科研、招生考试、学位评定、教师鉴定等教育大权,叫嚷“将不惜力量、智慧和经验来实现苏共二十四大的决议,改进对青年一代的培养和教育”,极力推行苏修叛徒集团的反革命政治路线和教育路线,这就决定了今日苏修教育已成为官僚垄断资产阶级专政的工具。  相似文献   

4.
护国运动是以反对袁世凯复辟帝制,维护资产阶级民主制度为主要内容,在全国开展的又一次资产阶级革命运动。孙中山称它为“第三次革命”,在中国近代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一、护国运动是一次资产阶级民主革命1911年的辛亥革命虽然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但革命果实很快被袁世凯窃取,中国社会的基本矛盾并没有得到解决,中国仍旧在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压迫下,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仍然没有完成。正如毛泽东同志所说,辛亥革  相似文献   

5.
目前学术界大都对民初诞生的国民党有所贬抑,甚至断言“国民党根本不是一个革命政党,而是得不到人民拥护和同情的官僚政客集团”,它进行的斗争,对历史的发展并没有起积极作用。但是,大量的历史事实说明,国民党是在“二次革命”前后领导反袁斗争的唯一的革命政党,它的组建不仅维系了一代革命志士不致流散,在资产阶级革命史上起到了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而且它领导的斗争在一定程度上教育和唤醒了人们,延缓了袁世凯专制独裁的步伐。它的失败给后人留下了深刻的教训。  相似文献   

6.
刀大杀人多     
这幅漫画描绘的是袁世凯在篡夺辛亥革命果实后登上权力顶峰的丑恶嘴脸。一只猿猴(袁世凯)站在象征权力的天安门城楼上,手握长柄大刀,上面赫然写着“刀大杀人多”。辛亥革命后,袁世凯表面上通电赞成共和,孙中山为了维护民主共和,让位与袁,但袁世凯夺取权力后便开始镇压革命。  相似文献   

7.
学校按照哪个阶级的思想,培养什么样的人,为哪个阶级服务,这是教育成为哪个阶级专政工具的根本标志。列宁指出:“学校不仅应当成为一般共产主义原则的传播者,而且应当从思想上、组织上、教育上实现无产阶级对劳动群众中的半无产阶级的和非无产阶级的阶层的影响,其目的在培养能够最后实现共产主义的一代人。”苏修版徒集团出于资产阶级专政的需要,完全背叛了列宁的教导,赋予苏修段育双重目的:一方面训练为资产阶级创造利润的恭顺奴仆,如规定职业学校培养“熟练的工人”,以提供廉价劳动力;另一方面培养高踞于劳动人民头上的精神贵族,如高等院校则培养“专家”和“领导人”。为此,他们大肆鼓吹“智育第一”,大搞“天才教育”,宣扬“知识私有”、“读书做官”等等,把学校变成了修正主义的大染缸,资产阶级的教唆场。苏修教育特别是高等教育,已变成了进入特权阶级的阶梯。一批经过高等学校培养的所谓“红色专家”,成为官僚垄断资产阶级专政的重要社会基础,有些成为苏修集团的大小头目,“这些人把知识当作专利品,把知识变成他们统治所谓‘下等人’的工具”。苏修利用教育复辟资本主义,维护资产阶级专政的罪恶行径,戳穿了苏修所谓“智育第一”的虚伪性及其反动本质。他们总是“把资产阶级政治放在学校事业的第一位”,从各方面灌输修正主义思想,为官僚垄断资产阶级造就接班人。  相似文献   

8.
在我党历史上,瞿秋白是第一个对中国资产阶级的不同组成部分进行区分的人。早在1923年1月,他就把资产阶级区分为“真正的中国自己的资本主义”和“买办式的‘商业资本’、“官僚式的‘财政资本’”两部分,并对二者的形成作了深刻的分析。此后,进一步从二者的形成深刻说明他们不同的政治态度,为我党完善对资产阶级又联合又斗争的策略做出了开拓性贡献。  相似文献   

9.
清末立宪派的阶级基础,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重要问题。有的同志认为,立宪派的阶级基础是地主——资产阶级。“所谓地主——资产阶级就是指已经转化、正在转化以及企图转化为资产阶级的地主、官僚和大商人这个复杂的阶层。”我认为,尽管要求立宪的阶级力量比较复杂,但立宪派既然是阶级斗争中的一个政治派别,它就必定主要是某一个特定阶级或阶层利益的代表者。所谓“正在转化和企图转化为资产阶级的地主、官僚和大商人”,只是地主阶级中那些带有资本主义倾向的人,他们依然基本上站在地  相似文献   

10.
在我党历史上,瞿秋白是第一个对中国资产阶级的不同组成部分进行区分的人。早在1923年1月,他就把资产阶级区分为“真正的中国自己的资本主义”和“买办式的‘商业资本”’、“官僚式的‘财政资本”’两部分,并对二者的形成作了深刻的分析。此后,进一步从二者的形成深刻说明他们不同的政治态度,为我党完善对资产阶级又联合又斗争的策略做出了巨大的理论贡献。  相似文献   

11.
资产阶级革命党和旧立宪党,分属中国资产阶级的两个基本政治派别。民国初年,为施展自己的政治方略,它们在国家议会内展开了激烈的斗争和较量。斗争的核心,是各派对清王朝被推翻以后的中央权力的分割和再分配。在剧烈的分化与组合中,国家议会内的党派形势渐趋明朗,形成了两大对立的阵营:以袁世凯军阀势力为核心的官僚  相似文献   

12.
保定军官学堂是北洋军阀头子袁世凯为培养北洋军官而设置的一所学校。光绪三十二年(1908年)开办于河北省保定东关。该校设步、马、炮、工、辎重等兵科,前后共毕业九期学生。1902年停办。保定军官学堂的由来,得从袁世凯在天津小站编练新建陆军说起。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中清军屡遭失败,一些封建官僚,特别是洋务派官僚,纷纷上奏朝廷,建议仿照西洋办法编练新军。清政府采纳了这种主张。1894年冬,清朝政府任命李鸿章所赏识的淮系洋务派官僚、曾任广西按察史、总理各国事务大臣及邮传部侍郎的胡燏棻,在天津东南七十里的小站主持编练新军。胡聘请德国人汉纳根为  相似文献   

13.
第二章 反袁斗争 本章主要问题有三个: 1、二次革命 “二次革命”又称“赣宁革命”“癸丑之役”,是资产阶级革命派同以袁世凯为首的反动势力之间在政治上的一次较量。从一定意义上讲是辛亥革命的继续。学习中要注意此次革命的背景、简要经过及失败原因。  相似文献   

14.
长期以来,人们认为孙中山让位给袁世凯标志着辛亥革命的终结。袁世凯篡夺了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宣告了辛亥革命的失败。其实,这个学术界公认的定论并非辛亥革命失败的严格界定。笔者认为,“让位”不是辛亥革命失败或终结的标志,辛亥革命失败的标志应该是“宋教仁案”。 辛亥革命不是一个短暂的历史事件,它作为中国比较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应当包括推翻封建专制统治,建立和巩固资产阶级共和国的全部过程。就时空而论,辛亥革命可分为准备阶段、成功阶段和失败阶段。  相似文献   

15.
名词简释     
【九品中正】魏晋南北朝保证世族特权的僚官选拔制度。东汉末,曹操当政,为打击世族官僚,扩大自己的统治基础,提倡“唯才是举”,选择各地有声望的人出任“中正”,将当地士人,按“才能”分别评定为九等(九品),政府按等选用,谓之“九品官人”法。公元220年,曹丕代汉建魏,接受吏部尚书陈群的建议,正式建立九品中正制。各郡“中正”的主要任务,为品第人物,向政府提供人物的:(1)家世——居住地及父祖的身分;(2)状——中正对于一个人的总评语;(3)品——分九等:上上、上中、上下、中上、中中、中下、下上、下中、下下,而以“状”为重。这种制度仍然保持着曹操压抑世族“不计门第”的原则。至曹芳时,世族首脑司马懿当政,于各州设立大中正一人,由世族豪门担  相似文献   

16.
袁世凯过50岁生日时,在北京大摆宴席庆祝,有人献上一副寿联: 戊戌八月,戊申八月; 我佛万年,我公万年。 “戊戌八月”,是袁世凯出卖维新派开始得势的日子,“戊申八月”(1908年)即袁世凯50岁生日。“我佛”指老佛爷慈禧太后,“我公”即指袁世凯。写寿联者为取悦袁世凯,把他与慈禧太后相提并论,不料好景不长,两个月后慈禧太后竟一命呜呼,袁世凯也被罢官免职。有人在此基础上改了三个字:  相似文献   

17.
袁世凯在窃取辛亥革命胜利果实之后大肆实行其专制独裁统治,妄图实现复辟称帝的梦想。1913年3月震惊中外的“宋案”发生后,其反动面目愈加暴露无遗。面对袁世凯的种种阴谋,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派忍无可忍,毅然决定兴师讨袁,并由江西李烈钧率先在湖...  相似文献   

18.
蔡元培(1868—1940年)是中国近代著名的资产阶级教育家,是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者和爱国主义者。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具有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官僚军阀政府的革命性;但同时,由于中国资本主义发展很不充分,民族资产阶级在政治上、经济上非常软弱,因而又具有对于革命敌人的妥协性。这种两重性在蔡元培身上有明显的表现。在清朝末年,蔡元培是以“翰林革命”而闻名的,他渴望民族独立,鼓吹民权和女权,组织反清革命团体“中国教育会”(1902年)和“光复会”(1904年),参加孙中山的同盟会(1905年),并任同盟会上海分会会长,他甚至亲自参与策划武装起义和暗杀清朝官员的活动。在推翻清朝封建皇帝统治和建立中华民国的斗争中,蔡元培是作出过  相似文献   

19.
武昌起义成功之后,南方诸省紧跟着独立,清政府的统一土崩瓦解、各省都督府代表选举孙中山为临时大总统,1912年元旦孙中山宣誓就职,中华民国成立……一切都顺乎天应乎时,形势发展既快又好。然而资产阶级革命派却功败垂成,革命果实被袁世凯窃得。既然革命军已“三分天下有其二”,孙中山为什么还要辞职?袁世凯又为什么能窃得辛亥革命果实?对于这个问题,上教版的新课本概括为四条,即:一、帝国主义的干涉;二、钻入革命队伍内部的封建势力向革命施压力;三、革命党内部如章炳麟、黄兴等也主张向袁世凯妥协;四、袁世凯的政治欺骗和军事压力。这四条原因中,比较难  相似文献   

20.
1913年7月的“二次革命”,是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以武力公开抗拒袁世凯封建专制独裁、保卫辛亥革命成果的第一次壮举。然而,二次革命在持续不到两个月的时间里就迅速失败了,探究这次革命失败的原因,将有助于我们学习和了解民国初年一系列重大的历史事件。一二次革命爆发的直接动因是“宋案”和“善后大借款”。自袁世凯窃取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之职后,逐渐暴露其封建专制的面目。他利用革命党人政治上的软弱、幼稚,先后采取了一系列反革命措施,伺机铲除异巳,为实现独裁统治铺平道路。1913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