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师:我国古代建筑不仅历史悠久,而且成就辉煌,苏州园林、故宫都是杰出的代表,从它们的整体与局部,无不显示出一种难以言表的美,所以,那故宫的雕金蟠龙、那苏州园林的廊子、花墙、门窗都让我们难以忘怀。古人为了追求室内的审美效果,还创造了一种叫“屏”的器具,这是一种令人神往的器具,现在虽不多见,但我们从《说“屏”》一文中可以获得比较全面的了解。(板书:说“屏”)师:同学们先将《说“屏”》快速默读一遍,一边读一边做出相应的笔4郾屏的制作和放置要注意哪些问题?(学生默读课文)师:大家读完了课文,然后将自己在书上做的笔记跟周围的同学…  相似文献   

2.
一、导入新课 在我国古典诗词中有许多有关“屏”、或以屏风为意象的作品。比如:杜牧《秋夕》“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晏殊《浣溪沙》“春风悠扬欲来时,小屏闲放画帘垂。”晏几道《临江仙》“酒醒长恨锦屏空,相寻梦里路,飞雨落花中。”诗词中的“画屏”“小屏”“锦屏”都在我们生活中已经不多见了。不过,它能牵动我们幽微的情思,也许,屏风有一天会重新大放异彩。今天,我们一起来说“屏”。  相似文献   

3.
一、导入新课在我国古典诗词中有许多有关"屏"、或以屏风为意象的作品。比如:杜牧《秋夕》"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晏殊《浣溪沙》"春风悠扬欲来时,小屏闲放画帘垂。"晏几道  相似文献   

4.
(本课选自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八年级上册第3单元。)【教材分析】本文是古建筑园林专家陈从周先生为现代中国的建筑师、家具师们所写,希望他们能有超越前人的创作,特别强调屏风的文化价值。编者在课文前所作的阅读提示有准确的引导,重点放在屏风总是能牵动我们幽微的情思,这情思二字确实十分紧  相似文献   

5.
【学情预估】《说“屏”》是陈从周先生小品文的代表作,作者以艺术家的独特眼光和建筑学家深厚的学养,为我们解读了“屏”这一经典建筑语言的文化内涵和审美价值。“说”的对象有几分古朴,有几分清雅“;说”的内容有几分专业,有几分见地;“说”时有一点悠闲,还伴着几许深情。这样的文章,学生一读就会喜欢上的,但这种喜欢只是感性的、浅表的,仅靠自己是很难把它迅速提升到理性的高度加以强化,从而完成从课本知识到阅读能力,从文化积累到技法欣赏,从文字表面到内心感动的飞跃的。这也给学生的自主合作性学习和探究、对话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和良…  相似文献   

6.
《我们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来看宋光荣老师教《说“屏”》这堂课的特点。从教学的思路看,教师没有着意设计华美的导语、精巧的过渡和响亮的结语等内容,但教学过程却井然有序。全文的教学可以看做运用了“总分总”的结构形式,也可以看作设计了“起承转合”式的教学过程。教师先总提4个问题,再与同学们一起分步解决这4个问题,然后请同学们提出自己不懂的内容,最后适当地进行一下迁移,整个教程给人一种朴实清新的感觉。从教学的过程看,教师也是很自然地对同学们进行着引导,但这种引导是“看似无意却有意”,老师心里很有底。他在教学的过程中重点把…  相似文献   

7.
一粟 《师道》2010,(10):59-59
此前,我有幸聆听了来自湖北荆州市的特级教师余映潮老师的讲课、评课和报告。听老师讲《说"屏"》,收获颇丰,促使我对初中语文教学又有了新的思考。  相似文献   

8.
师:我国古代建筑不仅历史悠久,而且成就辉煌,苏州园林、故宫都是杰出的代表,从它们的整体与局部,无不显示出一种难以言表的美,所以,那故宫的雕金蟠龙、那苏州园林的廊子、花墙、门窗都让我们难以忘怀.古人为了追求室内的审美效果,还创造了一种叫"屏"的器具,这是一种令人神往的器具,现在虽不多见,但我们从<说"屏">一文中可以获得比较全面的了解.(板书:说"屏")  相似文献   

9.
在九年义务教育的普及下,学生欣赏文章的水平不断提高,阅读需求与日俱增,然而现实教学中遇到许多问题,青少年认识事物还没有形成自己的价值观,理解事物没有形成系统的逻辑,对于文章的理解与辨别只能流于个人感觉和固有的阅读经验,对文章体式的理解含糊不清。因此语文教学任重道远,特别是文章的体式识别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显得尤为重要。笔者选取了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中的《说"屏"》一文,通过定义法、统计法、数理分析法等多种方法对文章进行系统分析,力求使学生更准确、更合理把握文体,理解文章。  相似文献   

10.
11.
陶渊明所作“传”“赞”“述”,传于世者凡四,曰:《晋故征西大将军长史孟府君传并赞》、《五柳先生传》、《扇上画赞》、《读史述九章》.其中《五柳先生传》,最为人所熟知与喜爱,亦不妨日最为重要.此传,笔者认为笼罩迷雾,后世似未见其庐山真面目.  相似文献   

12.
师:有一个字,大家解释一下:"问之,则曰"这个"则"字是什么意思? 生:却. 师:还有别的解释吗?  相似文献   

13.
<正>上个世纪90年代兴起的说课活动,至今长盛不衰,已成为各个学校常规性的教研活动。为落实国办发【2015】43号通知精神,提升乡村教师从教能力,我们在说课方面,在守正的前提下做出探索探深规划,某些环节又吸收了一些新的元素,使说课程序更加科学。下面借用李巧青老师运用个体说课法《老人与海鸥》的说课稿,点评说课新增元素,供老师们参考。  相似文献   

14.
台湾当代诗人郑愁予的《雨说》之“雨”,可说是一个被诗人刻意拟人化与诗意化了的可爱形象。  相似文献   

15.
陈从周先生的<说"屏">(人教版课标本<语文>八年级上册)是一篇用散文笔法写成的说明文,结构灵巧,文笔优雅,文味十足,从内容上看它有传统文化的深厚内涵,从语言文字上看它又是小品文的典范.教学这样的课文,我认为教师应以生活为源头,把课文当例子,注重课本资源的充分开掘,尽可能增强课文的张力,以期用学生对中国文化的真切感受、真情触摸,铺开一片锦绣,也或许只有这样才能留存语文课堂的那一点"文气".  相似文献   

16.
自读导言 1.理解课文内容,弄清文章由“木叶”所阐释的诗歌语言暗示性的理论。 2.领会本文深入浅出的说理议论方法。 3.从文章所阐述的知识和道  相似文献   

17.
中华传统文化是我们的先辈传承下来的至今仍有重要意义的民族文化。随着文化与课程的联系日趋紧密,文化传承与理解也成为奠定一个人语文素养的文化基础。中学语文教材中蕴含着丰富的传统文化知识,教师需要深度挖掘和解读其传统文化内涵,并通过恰当有效的方式方法穿插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真正认识和理解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及其重要性,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挖掘能力和审美能力。本文把屏所蕴含中华传统文化因素的内容进行梳理和归类,且对文化理解在科学小品文教学中的意义进行初探。  相似文献   

18.
“分686868686868181834346868“说”片断实录后、3天后、2天后的气温分别是:(-2)×5=-10(度),(-2)×4=-8(度),(-2)×3=-6(度),(-2)×2=-4(度)。这样既产生了乘法,又为乘法的深入认识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19.
传统实用文教学中,我们一般是循着文章"写了什么"和"怎么写的"的解读路径,即关注的是文章的内容和形式,我们可以称之为"意思本位".比如一见说明文,我们马上会想到应该教给学生的是:说明顺序、说明方法、说明语言这三要素,似乎知道了这三要素,也就读懂了这篇文章.但事实并不如此,缺乏对文章"为什么写"即"写作意图"的有效关注,必然导致实用文解读的低效甚至无效. 就说明文而言,学生如果没有意图感,即使学了不少说明文,掌握了有关说明文的知识技能,也未必能够根据某一具体的写作意图,针对具体的读者对象来写好一篇说明文.这就好像我们只是为了学语法而学语法,不关注为什么表达这个意思、对谁表达,那么语法对我们而言永远是一个死的规则系统,即使学了再多的语法,与说话能力的培养总难免会有一段距离.此种忽视造成的最大弊病就是阅读和写作的分离.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