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自清朝末期以来,文实(理)分科问题就一直备受争论。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了"不分文理科"的政策。这就使得"要不要分科"的讨论,在短期内变得不再具有政策价值,讨论的重点应聚焦到"不分文理科"应该怎么做。基于这样的背景,本文首先阐明了文理不分科应坚持的三个"有利于"原则,其次对教育部可能采取的三个备择政策以及它们的利弊进行比较分析,并据此提出三个政策建议,以期"文理不分科"能够更好地助益中国教育。  相似文献   

2.
在朱永新等学者的推动下,文理分科问题成为整个社会的热门话题,但人们总是从文理分科的利弊角度论争。教育决策者绝不能仅关注人们的观点.更应该关注这些观点背后所代表的教育利益的争端;还应该把文理分科作为一种教育政策,从政策背后的利益分配和价值分歧来看待文理分科的问题。因此,要解决文理分科问题首先要尽可能明晰教育价值取向,平衡各方利益,有步骤地进行教育改革。  相似文献   

3.
在朱永新等学者的推动下,文理分科问题成为整个社会的热门话题,但人们总是从文理分科的利弊角度论争。教育决策者绝不能仅关注人们的观点.更应该关注这些观点背后所代表的教育利益的争端;还应该把文理分科作为一种教育政策,从政策背后的利益分配和价值分歧来看待文理分科的问题。因此,要解决文理分科问题首先要尽可能明晰教育价值取向,平衡各方利益,有步骤地进行教育改革。  相似文献   

4.
《宁夏教育》2009,(3):42-42
在刚结束的今年复旦大学自主招生面试中,中学要不要文理分科已经成为了一道试题。而一位面试“考官”这样说:对中学的教学改革.上上下下都在思考,包括文理分科“复旦的自主招生.本身就是贯彻复旦的通识教育理念。希望中学不过早分科。按理说,通识教育并不是大学的责任,而是从小就应该开始。中学分科,到大学什么都要学,这是倒置。在今年的上海“两会”上,也有不少提案内容就是建议取消文理分科。上海市政协委员、上海大学国际交流学院院长翁新楚的提案就是《关于加强素质教育取消中学文理分科教学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石:关于高中文理分合问题,目前大家给予了广泛关注,请问史校长,您对此的观点是什么?史:我在两会期间就已经说过了,不要轻易取消文理分科。当时我担心一下子就把文理分科这件事情取消了。因为这是一件很复杂的事情,不是简单的行政手段就能处理好的事情。提出取  相似文献   

6.
高中文理分科究竟要不要取消?作为《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第二轮公开征求意见的一个题目,这个话题迅速掀起公众讨论的热潮。支持继续分科和支持取消分科的观点针锋相对。各大门户网站纷纷展开讨论。  相似文献   

7.
是否取消高中文理分科是一个十分复杂的问题,也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因此,是否继续实行文理分科,不能仓促决定。不过,文理分科模式当应取消,其理由有三:一是高中文理分科偏离了党的教育方针;二是高中文理分科背离了科学发展规律;三是高中文理分科违背了人的发展要求。  相似文献   

8.
高中文理分科究竟要不要取消?作为<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第二轮公开征求意见的一个题目,这个话题迅速掀起公众讨论的热潮.支持继续分科和支持取消分科的观点针锋相对.各大门户网站纷纷展开讨论.  相似文献   

9.
利益相关者理论视阈下的高中文理分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中文理分科不是一个新问题,但一直以来就是一个各方争论不休的热点话题。从利益相关者理论角度来看,争论中的利益相关者都是基于自身利益评判高中文理分科。基础教育公共利益的私事化使得学生和家长反对取消文理分科;教师在教育理想和自身利益之间寻找平衡而谨慎赞同取消文理分科;教育专家学者高举理想大旗。主张坚决取消文理分科;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出于对政绩和社会影响的考虑而观望,暂时不取消高中文理分科。由此可见,取消高中文理分科不是一纸政令就能解决的问题,它是一个相关利益各方不断博弈的过程。  相似文献   

10.
高中要不要文理分科已成为当前教育讨论的热点。据统计,目前有54%的人赞成文理不分科,有46%的人赞成文理分科,几乎旗鼓相当。但是我从讨论中发现,论者似乎都是简单地从高中分科合科的利弊得失、与高考的关系、学生的负担等方面来论争。我觉得应该跳出这个思维框框,从基础教育的任务、时代的要求、人才的培养、教学模式以及考试制度的改革等方面,全面思考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11.
高中文理分科既是“老问题”,又是“新热点”;既是理论问题,更是现实问题。实际上,现在谈论的高中文理分科有两个概念:一是高中一年级就进行文理分科;一是针对高考进行的文理分科。  相似文献   

12.
陈一慕 《教育》2008,(7):22-23
在今年的两会上,人大代表朱永新严厉痛斥当前文理分科制度,呼吁取消高中文理分科。“一定要取消高中文理分科!高中文理分科,已经大大削弱了文科的水平,降低了民族的整体素质,加剧了应试教育的效果。”这一番话犹如一颗炸雷,搅乱了本来就不平静的中国教育界,引发了“文理该不该分科”这个久争不下问题的新的社会大讨论,事实上也可以看作是“文理分科”制度在用一种近乎“最后申辩”的方式,为它在中国教育历史舞台上作最后告别。  相似文献   

13.
本文的基本观点是:取消文理分科并非是导致国民素质降低的根本原因:取消文理分科并不能改变应试教育的现况;取消文理分科未必削弱学生文科的水平;当然文理分科也不完全能反映出中国教育缺少人文精神。事实上,取消文理分科虽然是一种趋势,但是时机尚未成熟,一些理论与实践问题仍尚未解决。笔者认为当前我们应该在正确理解文理分科内涵的基础之上,充分利用必修课与选修课,实行学分制,通过适当改革高考政策来缓解当前面临的困境。  相似文献   

14.
在时下风起云涌的高考改革大潮中,朱永新的“炮轰”,可谓一石激起干层浪。无独有偶,作为中国文化素质教育理念的长期推动者,教育部原副部长、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会长周远清也特别指出:“中国可能到了要好好解决中学分科问题的时候了。”他阐析道,我们当年搞高考改革,“三加综合”就是为了打破文理分科。但有的省市为了抵制或因为想不清楚,搞了一个文综、理综,不愿解决中学文理分科的问题。文理分科在世界上只有中国这么做。大学的校长、专家们几乎没有几个人赞成,但是它就这么长期存在下来了。由于文理分科,我们的文科学生上大学,要上点理工科的课程很难。  相似文献   

15.
高中文理分科的争论主要聚焦在是否取消分科、能否解决民族素质问题、分科与高考制度的关系以及与学生的课业负担的关系。本文认为,取消高中文理分科并不是一个必要、具可行性的问题,高中文理分科问题的改革方向在于淡化分科、选择适当的时机分科而非简单二元化的取消或维持分科。  相似文献   

16.
随着教育事业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文理分科这一教育制度的弊端逐渐显现出来,取消文理分科成为社会发展的呼唤和要求。作为一项教育变革,取消文理分科在改善人的知识结构、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满足市场对于复合型人才的需求,在人的现代化和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方面都有促进作用,也对人的个性发展、身心健康、职业规划方面产生一定的积极影响,然而取消文理分科也存在着一定的不足。要真正推进取消文理分科这一政策,需要趋利避害,要有考试制度、招生制度和教育教学改革这些配套措施。  相似文献   

17.
文理分科存在了这么多年,虽不尽完美,但其培养和选拔人才的机制和功能已经比较成熟,在过去几十年里发挥着重要作用。取消文理分科,难免会带来不适应和新的问题。在讨论文理分科与否之前,也许有几个问题我们必须更深入地思考,甚至必须首先明确:1.学生全面发展,是不是就意味着必须要学所有的学科,文理兼通、文理兼优才叫全面发展?2.基于全面发展和提高素质,学生的知识基础到底应该涵盖哪些范围?取消文理分科,是不是意味着所有的文理科课程简单相加?3.取消文理分科,考试怎么改?  相似文献   

18.
是否取消高中文理分科,已经争论了好几年。大家"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是否取消高中文理分科成了一个难以抉择的问题。从道德层面出发处理两难问题,可以借鉴价值澄清方法。可是否取消文理分科是一个科学问题。  相似文献   

19.
在高中文理分科的讨论过程中就分科与否产生了很多意见,然而从总体上来看讨论并未达到应有的广度和深度,感性的争论甚至影响到相关教育政策制定的合理性.总结反思这一大讨论的过程,讨论的参与者应该拓宽视野,在整个社会发展的框架内讨论文理分科问题,注重文理分科与社会其他要素之间的复杂关系,而不是将视野仅仅局限于教育领域,同时做好前期的调查研究和后期的实验论证工作.  相似文献   

20.
<正>文理分科是学习苏联教育制度的产物。在一定意义上说,对于培养专业人才曾经起过积极的作用。但是,从文、理分科若干年来的实施状况看,文理分科带来的问题已经暴露无遗。首先,文理分科,大大削弱了文科的水平。由于理科的高难度,很多学生理科学不下去就去学文科,学习文科不是出于兴趣,而是无奈的选择。这样,选择文科似乎就成了一个失败者的象征。另一方面,理科难度进一步加大,又增加了更多的学习失败者。其次,文理分科,降低了民族的整体素质。过早地文理分科,让理科学生不再学习历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