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发生在东汉桓帝、灵帝时期的党锢之祸,其根本原因是士大夫集团势力的膨胀,形成了与专制皇权相颉颃之势,最终导致它与专制皇权之间矛盾的激化。而宦官集团的活动则成为这一  相似文献   

2.
周勃、周亚夫父子皆任太尉、丞相,有拥立和稳定文、景统治之大功,但其结果却是周勃两次任丞相共计不足两年,即被免相归其封地,又被诬告谋反之罪被文帝下法司刑讯,幸有薄太后相救,才免一死;周亚夫因与景帝在太子废立等事件上意见相左,不仅被逼谢病免相,还在朝宴中被景帝有意刁难与申斥,进而被诬陷谋反入狱,绝食而死,封爵被废。周勃父子的遭遇,既体现了功高震主的现实及汉高祖削除异姓诸侯王政策的继续,又反映了西汉前期皇权与相权之争的激烈,更表现了文、景二帝用人政策的实质,而其过河拆桥、以怨报德则显示其冷酷的一面。对之探析有助于对文、景二帝进行客观评价。  相似文献   

3.
自武则天后期,唐朝宫廷政变迭起,皇帝更换频繁,同室操戈的人伦惨剧不断上演。表面上看来是由武则天等人导致的,但实际上最根本的原因是皇权不振。王权衰微,后宫、宗室、功臣等才敢僭越礼法,擅权用事。也正因这些势力的骄横跋扈,反过来又削弱了皇权,从而形成了一种恶性循环。李隆基即位之初也仍面对这些势力的制肘,而不得不采取措施来重振皇纲,稳固皇权。  相似文献   

4.
刘宋初期对强藩的分割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刘宋初期对强藩的分割薛军力东晋一朝,方镇势力强大,皇权式微。地方势力跋扈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一些地方都督所辖区域大,实力强。在东晋诸多方镇中,能够给朝廷造成威胁的主要是建康上游的荆州及下游的徐兖州。“荆州居上流之重,地广兵强,资实兵甲居朝廷之半”(。宋书...  相似文献   

5.
晁错生活在西汉文、景时期,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思想家和杰出的改革家。为了加强中央集权,他力主“削藩”,但是,他没有死于“削藩”对象的诸侯之手,反而被他一心一意维护的汉景帝所斩杀,死的时候自己还不明白原委,令人扼腕。他一生机敏睿智、勇于革新,冷峻耿直又一心为国,但也恰恰是这些性格特点决定了他的人生悲剧。  相似文献   

6.
中国封建社会上行阶段的大混乱,从东汉未年的黄巾起义开始,到隋灭陈统一全国彻底结束,长达四百年。在这场大动荡里,豪强势力承当了一个重要的政治角色。这一势力曾在中国政治舞台上猖獗一时,犹如一个恶性毒瘤,严重影响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成为中国封建社会长期延续的一个重要原因。一、豪强势力的形成、发展和衰亡豪强势力的形成、发展和衰亡,是一个同封建皇权不断冲突、斗争和妥协的过程,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形成和发展阶段;与皇权共治的门阀政治阶段;在农民起义和新贵族交替打击下的衰亡阶段。  相似文献   

7.
门阀势力是魏晋时代发展起来的强大社会势力。高门大族以家族的力量,左右政局、控制社会,成为强权集团,就构成了门阀势力。皇权的衰微与私家势力的膨胀,是门阀势力生成的基础。东汉以迄魏晋,社会历史的一大特点,是皇权的衰微与私家势力的膨胀。其中,东汉末年皇室衰微。私家势力发展的结果,是旷日持久的军阀混战。残暴的军阀混战,使东汉以来发展起来的私家势力,遭到无情的消耗,也无形中消解了门阀势力生成的基础。从三国到西晋,历史由分裂、动荡,走向和平统一。由于这一过程遵循军事斗争的严酷逻辑,所以同样不是私家势力的福音…  相似文献   

8.
“文、景分国为削藩”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西汉时期的削藩,是对当时政治局势有着重大影响的事件。过去,一般认为,削藩政策始于汉文帝的分国,历经景帝,至武帝时大一统局面形成而问题解决。司马迁说:“汉定百年之间,亲属益疏,诸侯或骄奢,忕邪臣,计谋为淫乱,大者叛逆,小者不轨于法,以危其命,殒身亡国。天子观于上古,然后加惠,使诸侯得推恩分子弟国邑。故齐分为七,赵分为六,梁分为四,淮南分三。及天子支庶子为王,王子支庶为侯,百有余焉”(《史记·汉兴以来诸侯王年表》)。他首次把分国与削藩联在一起。班固则更进一步:“文帝采贾生之言分齐赵,景帝用晃错之计削吴楚,武帝施主父之册,下推恩  相似文献   

9.
有效的精英循环是一个社会政治稳定的必要条件。在特定历史条件下,门阀士族势力得以平行于皇权,甚至超越皇权,因之皇权政治演化为门阀政治。这种现象是皇权政治在东晋百年间的变态,其存在只是暂时的、过渡性的,其由盛而衰,有其历史必然,由于它违背了社会协调发展所必需的精英循环。  相似文献   

10.
汉初皇权是一种“共天下”理念支配之下的有限皇权。这种相对皇权,到景时期已开始出现初步的变革。到景帝末年,随着军功集团退出汉初政治舞台,汉代政权出现了真空。武帝即位后,汉初三权并立的结构已逐渐松动,为武帝加强皇权提供了客观的条件。武帝皇权向政府权力的渗透,主要是通过中朝官制度以逐步分解相权。通过“加官”将原来属于中朝官的职称加在朝臣之上,使之得以参与机要,由此构成心腹近臣组成的“中朝”,以分割相权,这便是中朝官制度。  相似文献   

11.
从西汉文帝开始到汉武帝时期黄河频繁发生水患,给黄河中下游地区的社会经济带来了严重的危害.黄河水灾发生的原因是复杂的,其中上游地区植被破坏,造成水土大面积流失,在中下游地区沉积下来,淤塞河道是最重要的原因,再加上政府的疏于管理和治理不得力,造成黄河长达数十年泛滥成灾.汉代黄河水患的治理还给我们许多历史启示,其中沿黄河省份的统一协调,具有全局的战略眼光是黄河治理的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12.
唐太宗李世民是中国历史上一位比较开明且颇有作为的封建皇帝。他在位期间,总结历史上治乱之经验教训,加强法制建设,继承并发展了传统的“德主刑辅”思想,在立法上主张礼法并用,在狱治上反对重刑酷狱,主张依法治狱、宽仁慎刑、注重教化等。唐太宗狱政思想中所蕴含的积极合理因素,对今天的狱政建设仍具有有益的启发和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3.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的执政党,执政党的合法性并不在于执政党的地位本身,而在于执政党广泛的、坚固的群众基础。党同人民群众的关系是血与肉、鱼与水的关系,历史经验告诉我们,什么时候党群关系的状况良好,党的事业就兴旺发达,否则,党的事业就遭受挫折,甚至遭受失败。党群关系关乎中国共产党的兴衰。面对新世纪,党要把党群关系作为党的建设的晴雨表,按照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的要求处理好党群关系,保证党的事业立于不败之地。  相似文献   

14.
春秋战国时期,人才成为各国富国强兵、克敌制胜的重要资源。各诸侯国之间激烈的人才竞争加速了人才流动,客观上推动了当时社会的发展与生产力的进步。因此,分析这个时期的人才流动现象,一定程度上能为当代社会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5.
执政党的具体执政行为与它所代表的阶级、阶层或集团的利益间存在一个夹角。夹角越小,其所代表的阶级、阶层或集团的利益实现的程度越高。苏共的教训警示:执政时间越长,越要保持该夹角最小化。提高党员干部“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的自觉性,具有为保证党的具体执政行为与中国人民的利益间夹角最小化提供内在动力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价值蕴涵于社会主体生存发展与事物关系之中,在价值基数基础上与生存发展需求量成正比,与供给量成反比.西方经济学的需求定律不能解释生存发展需求商品的价值,必须从生存发展需求定律和效率定律出发,把握价值变动的趋势.  相似文献   

17.
城乡二元分治的治理模式、农村现行的土地承包政策以及农民在养老保障上的失语,是促成当前农村以土地为基础,以家庭为核心的养老模式的重要因素。由于目前家庭养老能力受到削弱,土地的保障功能日益弱化,同时国家的养老保险政策存在制度缺陷,这种模式受到了严重挑战,无法满足农村养老需求。因此,政府应该通过提高土地保障能力,充分发挥家庭的养老保障功能,完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等措施,解除农民养老的后顾之忧。  相似文献   

18.
公正是司法活动的内在品质和价值追求,司法公正是司法改革的主题。而司法权的独立是实现司法公正的前提条件。本文对司法权的含义及本质、司法权独立的内容重新进行了界定,分析了我国现存的司法体制使司法权的真正独立存在的障碍,提出了变革我国司法体制、实现司法权真正独立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19.
共青团组织作为有效凝聚和充分团结广大青年学子在党领导下的非权力性的机构对于在青少年维权机制中应承担起责无旁贷的责任和使命。然而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共青团组织在维权方面发挥的作用还不够明显,如何搭建好桥梁和纽带的平台和机制,如何借助自身工作特点和工作优势发挥其他组织机构不可替代的作用和功能是在维护青少年权益工作中不可或缺的需要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论述了高校学报文献的学校性及综合性强、学术性强、创新性强、形式规范和收藏价值大的基本特征和学术价值,并提出了广泛收集、加工整理、变分散管理为集中管理的开发利用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