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查档有感     
因为写我父亲年谱的需要,近年来我走了几个档案馆去查阅相关的历史档案资料.档案馆都是国家事业单位,然而他们之间办事作风、服务态度的差异竟是如此之大,这是我所始料不及的.  相似文献   

2.
1968年9月,"文革"进入第三个年头.我由小学生变成了初中生.父亲孔另境被虹口分局带走"谈话"已经两个多月了,我受妈妈之命已去拘留所为父亲送过几次衣服与食物等.那天,信箱里又收到父亲的明信片,其中说到要一本《毛主席诗词》.妈妈在写字台抽屉里找出一本红色塑料封皮的《毛主席诗词》简易小本子,让我与香烟、咸蛋、衣物等一起送去.  相似文献   

3.
生活中感受影像的力量我的理想是当兵,人生的第一个打击是当兵没有当成,记得当时招兵的人都已经来家访了,与我父亲"相谈甚欢".但由于文革中父亲有一些"问题",最后被拒绝.遭受第一次打击后,我1968年被下放到建设兵团,当时涉世不深,思想比较单纯.非常努力地工作,干农活、收小麦、背山火,很艰苦,十七岁不到,体重不到一百斤,扛的麦子一袋160斤,黄豆200斤,扛不动也得扛.1970年入党,提了干,还当了副连长.  相似文献   

4.
我在街道图书馆已工作了整整15年。我是六六届初中毕业生,1968年正待分配工作时,恰逢“文革”高潮,由于父亲遭受“四人帮”迫害的影响,我在家待业达六年。以后曾当过里弄托儿所保育员,拿着每月仪18.20元的工资。常常连乘车都得向父母伸手讨钱而自羞的我,  相似文献   

5.
一、图书邓小平年谱(1975-1997) 中央文献出版社邓小平(画册) 中央文献出版社天下之脊——刘邓大军征程事略 中央文献出版社警卫参谋眼中的邓小平 中央文献出版社我的父亲邓小平(彩图版) 中央文献出版社  相似文献   

6.
今年7月24日,是父亲邹韬奋离开我们60周年。正在想,编了多年《韬奋年谱》,应该在60周年纪念时反馈给社会写点什么。巧的是,我有幸得到一份与公开发表的《邹韬奋先生遗嘱》不同的“遗嘱”。很值得书写报告大家。  相似文献   

7.
响应号召1968年秋季,学校动员我们到农村去锻炼锻炼,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当时父亲正处在病重之际,我又是家里的老大,母亲很想让我留在家里帮她做家务或找一份工作,维系家里的生活。然而,我却执意要去,坚决要和同学们一起上山下乡,去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倔强的我,偷偷地把户口本拿出来交给了老师。母亲在无可奈何的情况下,帮我准备下乡的行李和衣服。1968年11月1日,早晨8点30分,我全副武装,双肩背着行李,头上戴着赵师母送给我的军绿色帽子,脚上穿着一双靰鞡鞋,像  相似文献   

8.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2005年3月,一个乍暖还寒的早晨,滕州市档案局(馆)接待了一个六十多岁的农妇和一个三十多岁的男子.听农妇介绍:她叫刘贵兰,是木石镇沂南村村民.她父亲刘旺才在1956年“二次土改“时被划为“漏网地主“,在1968年“文化大革命“期间去世.……  相似文献   

9.
1949年,我五岁. 进入4月以来,我已经很长时间未见到父亲靳以了. 自1946年来到上海,我一直跟着母亲住在蒲石路(今长乐路)的外婆家.虽然父亲在那年夏天也随复旦大学的大队人马回到了上海,虽然我们在江湾学校教师宿舍庐山村也有了自己的家,但我一直没有住过去.而父亲是每星期都来蒲石路的.我还记得父亲一来,我们在外婆家的那间不满七平方米的小屋只能在床上加一块木板,父亲母亲和我就挤睡在木板上,我睡中间,母亲睡里边.父亲轻轻一动弹,木板就会发出轻微的咯吱声,这时分我感到幸福极了!因为包围在两个亲人之间,尤其是父亲.我枕着父亲宽大的手臂,安然入睡.因为,自我在重庆的嘉陵江边出生,我就一直没有离开过父亲.无论朝起暮落,我都能听见父亲爽朗的声音.尤其是他每每下课回家,都要抱着我踱到江边,去看江水,去看船只,去闻那江边潮湿的风,去听船夫们长长的拉纤声……  相似文献   

10.
我父亲赵景深已于1985年1月7日不幸在华东医院故世,时间一晃过去了20年,我今年也已79岁了.父亲生前除了担任复旦大学教授外,还曾任上海市政协委员、农工民主党上海市委委员.父亲留给我们子女的箴言是:"多想想别人,少想想自己."父亲一生著作等身,桃李满天下.  相似文献   

11.
父亲离开人世整整16个春秋了,可是没有一天不想念他老人家,他是我的慈父,也是我的严师. 父亲是个苦命人,1903年闰五月,父亲落生在北京安定门外一个穷旗人的家中.我家是满族镶黄旗人,祖姓毕鲁氏.满族人指名为姓,我爷爷叫凌保,是个门甲,父亲出世前一个月,爷爷就故去了.  相似文献   

12.
2014年10月13日,一位名叫高露的姑娘来到门头沟区档案馆,把一本名为《我的回忆——难忘的岁月》的书捐赠给区档案馆.她说:"这是我父亲的回忆录."笔者翻开书,两张照片立刻吸引了我的注意力.姑娘指着一张单人证件照说:"这就是我的父亲鲁鸣,原名谭潾,土生土长的斋堂人."接着又指着一张与毛主席合影的照片说:"这是我父亲1964年与领导人的合影,毛泽东身后的这个人就是我父亲."接着高露讲起了她父亲鲁鸣的故事.  相似文献   

13.
第十四章 父亲遭绑架前后父亲一生阅历丰富,可“遇险”的事不多,1927年那次遭绑匪劫持,留盗窟六昼夜,可算是最险的一次.这年秋天,我患伤寒症住院,双亲和昌琳每天按医院规定时间来院探望.有两天父亲没有来,我问怎么父亲不来,母亲说:“你爸爸得了重伤风,发寒热,怕传染给你,所以未来.”我信以为真.其实父亲正是那几天被绑架,家里人怕我着急,有意瞒着我.直到我病癒出院,才知道父亲被绑经过.  相似文献   

14.
2000年的3月底4月初,我到北京看望已96岁高龄的父亲文强.这是我退休后的第一次探亲.除了探视,另一个目的是将整理好的父亲自撰诗稿2400余首和20余万字的前半生回忆录,交给父亲亲自审定.  相似文献   

15.
各位领导、同志们: 大家好! 我叫王九华,来自宜章县档案局.我的父亲也是档案人,我是子承父业来到档案部门的.27年来,我一直用心呵护着两代人的档案情缘,从来不敢有丝毫的懈怠. 我父亲解放初期参加工作就在乡镇当文书,父亲没读过多少书,但对有文字记录的东西非常看重,平时喜欢收集整理一些文件材料、报刊书籍.家里有间小房子,父亲专门用来放他的这些宝贝.  相似文献   

16.
我的父亲毛泽荣与毛泽东是堂兄弟,主席排行第三,小名石三,父亲排行第五,小名胜五.父亲于1925年积极投入了毛泽东领导的大革命运动,曾任韶山特区第一乡农民协会通讯员,负责站岗放哨和传递文件.大革命失败后,根据党组织的安排,父亲改名毛冬青,前往华容、沅江等地,靠打工为生.1937年国共合作开始后,才回到韶山,种了几亩租田,直到全国解放.根据父亲生前的介绍,从1949年起主席曾五次亲自给父亲写信,并五次约他赴京会晤.其中,1964年春我有幸与父亲一道进京看望了毛主席.  相似文献   

17.
前不久.市档案馆查档室来了一位老同志,神情看起来很着急,工作人员安慰他,让他坐下不要着急,慢慢说,原来该同志名叫申佑兴,现年59岁,金堆城钼业公司退休职工,为落实政策来市馆查阅档案.该同志1959年考入内蒙农大,1960年参加工作,当时因父亲是历史反革命分子,母亲是地主分子,受株连下乡接受改造.1968年国家对三年困难时期精减回乡的高校毕业生重新安排落实政策.  相似文献   

18.
靳诺 《出版经济》2006,(8):52-54
我是好孩子,父亲惟一的儿子. 别人告诉我,我在父亲的床边坐了一个半小时.我一点儿都不记得.离开那里时,我的头很晕,眼睛模模糊糊.沙伦挽着我的胳膊说:"我有事要告诉你."父亲去世前她一直在父亲身边.沙伦告诉我了父亲最后的遗言:  相似文献   

19.
我的父亲毛泽荣与毛泽东是堂兄弟,主席排行第三,小名石三,父亲排行第五,小名胜五.父亲于1925年积极投入了毛泽东领导的大革命运动,曾任韶山特区第一乡农民协会通讯员,负责站岗放哨和传递文件.大革命失败后,根据党组织的安排,父亲改名毛冬青,前往华容、沅江等地,靠打工为生.1937年国共合作开始后,才回到韶山,种了几亩租田,直到全国解放.根据父亲生前的介绍,从1949年起主席曾五次亲自给父亲写信,并五次约他赴京会晤.其中,1964年春我有幸与父亲一道进京看望了毛主席.……  相似文献   

20.
1968那一年,10岁的藏族少年齐扎拉失去了父亲。父亲齐世昌,时任中共云南省中甸(今香格里拉)县工委副书记,那一年,“文革”的浪潮汹涌而来,齐世昌未能幸免,他被打倒,批斗,工资也被扣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