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新文学第一个10年中,我国诗歌体式完成了由近代型向观代型的转变。其诗体演变是在诗歌近代化基础上的质变为起点的,大致以1923年为界分成前后两大阶段。最具代表性的诗体是以胡适诗为代表的初期白话诗体,以郭沫若为代表的抒情自由诗体,以及以新月和象征诗人诗为代表的纯诗体。在前两种体式之间的过渡和延伸性的体式有康白情、俞平伯的无韵诗和汪静之的天足诗,在后两种体式之间的体式有小诗体和半格律体诗。诗体涉及到整个文本形态,因此每种诗体的出现都是新的诗学观念的崛起,而诗体演进体现的是诗学观念的演进,它由时代要求和诗歌发展规律所决定。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系统揭示近代诗歌自身发展中冲破格律和白话化的趋势,试图探寻中国诗歌由古典格律诗到现代自由体的嬗变过程,进而描述新诗发生与发展的历史轨迹。并从这种诗体嬗变的内在联系和总体特征着眼,不沿袭新诗尝试始于胡适的传统观点,认为新诗的发生当从上世纪末的“新学诗”起始,其后经过“新派诗”、“歌体诗”、“白话诗”共四个发展阶段,终于完成了中国诗歌的近代化过程,使新诗的探索与尝试由量变走向质变,从而迎来了现代诗歌的新时期。  相似文献   

3.
回文诗释义     
在中国诗歌发展流变中,正统诗体之外,别有杂体诗旁逸斜出潜滋暗长,称作杂体诗,如离合诗、回文诗、辘轳诗等。"下面就专给大家谈谈杂体诗中的回文诗。  相似文献   

4.
“杂”在文学上一般表示内容的博杂,《文选》下有“杂诗”一类,列于诗歌分类的末尾,可理解为“杂诗歌”。从《文选序》以及萧统时代的文学观点看来,这一类诗歌比正统呆板的说教性的诗歌更具深意,更能代表时代风气。按照萧统的编选观点,杂诗兴起于建安时期,在诗体的过渡上也体现了文学意识的“自觉”。  相似文献   

5.
剥体诗趣话     
“剥体诗”是将前人的诗歌或更改词语或颠倒句序.使其另立他意的一种诗体,以别开生面的调侃或人木三分的讽刺为特色。这些移花接木的奇诗,颇能彰显改者的匠心。  相似文献   

6.
“怪诗”,又称作“别体诗”,就是不同寻常、具有特殊形式的诗歌。有的怪体诗,是集中地运用某一修辞格式,因而具有特殊的效果,从而使它区别于一般的诗体。例如:1、设问贺兰溪上几株松?东西南北有几峰?买得往来今几日?寻常谁与坐从容?  相似文献   

7.
何其芳是中国现当代诗歌史上极为重要的诗人和诗歌理论家。作为30年代“现代派”的重镇,他早期诗歌的体式经历了从“新月”体到“现代”体的转变,可以说这一变化典型地代表了“现代派”大部分诗人和这一诗歌流派诗体上的变化和发展。从何其芳诗歌体式的演变中亦可见出,30年代中国新诗体式的流变方向。  相似文献   

8.
薛能诗歌的总体风貌约略可以概括为:诗体上,工于近体;诗风上,豪健、英逸风格并存;题材上,善写民歌体诗;渊源上,转益多师。  相似文献   

9.
近代“歌体诗”初探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中国近代文学是文学史上变旧创新的时期,近代文学的发展呈现出鲜明的过渡性特征,而以诗歌为最。近代诗歌,无论从内容到形式,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考察它怎样从传统格律诗走向现代新诗的具体历程,探索其发生发展的特点、规律以及在整个中国诗歌发展史上的作用和地位,都有着重要的意义。近代诗歌创作中的一大类作品——“歌体诗”,就是从旧  相似文献   

10.
江淹《杂体诗三十首》是汉魏六朝拟诗的杰出代表,江淹在模拟的同时从“意象”、“句法”、“诗歌体式”、“声律”等角度对原有诗作进行多方面的因革和创新,从而实现了诗体由“复”而“变”。这些创新性因素同时体现了南朝文学观念和诗学思潮的变迁,成为文人引领文风变革的有效手段,也预示了文学变革时期的到来。  相似文献   

11.
19世纪末 2 0世纪初是社会的政治革命和文学的文体革命大爆发的时代 ,出现了世界性的诗体解放 ,自由诗革命及自由诗在英、法、德、中等国涌现。英语诗歌的意象派诗歌运动和汉语诗歌的新诗革命是东西方最大的自由诗革命 ,产生了英语诗歌的“自由诗”和汉语诗歌的“自由诗” ,两者的文体特征却有巨大的差异。在“自由诗”的概念上 ,中西方有质的区别 :西方的自由诗是有“诗体”的诗 ,至少建立起了“准定型诗体” ,诗的表面韵律仍然受到重视。中国的自由诗极端地打破了“无韵则非诗”的原则 ,没有建立起相对稳定的“诗体”。应该改变百年来西方自由诗在中国的称谓 ,将freeverse译为自由体诗 ,还应该把中国的自由诗改称为“自由体诗”。这样才有利于新诗的诗体建设 ,特别是对当前诗坛进行的“诗体重建”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新格律诗的代表人物徐志摩自始至终追求着诗歌“建筑美”的理想。层出不穷、变化多端的诗体格式,新颖独特、韵味无穷的意象造型和语意空白构筑了他“精神与形体调和的”独特的诗歌“建筑美”。  相似文献   

13.
南朝诗人江淹著有《杂体诗三十首》,《沧浪诗话·诗体》评江淹“拟古最长”。江淹“品藻渊流”的拟古创作和严羽的文学思想是相通的。《沧浪诗话》以“气象”为批评标准,认为江淹拟古最似原作。严羽学江淹,以仿古摹唐的创作,倡汉魏、盛唐之气象,以“救一时之弊”。严羽那些能在抒写心中之块垒时得古诗之风神的诗作,是其理论和诗歌结合最完美的体现。  相似文献   

14.
近体诗,也称今体诗,是唐代形成的格律诗体,在我国诗歌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比较常用的修辞手法有对仗、比喻、夸张、比拟、用典、复叠等,这些修辞手法使近体诗的语言更加简约凝练而又蕴意无穷,从而生动地表现深邃广阔的意境.  相似文献   

15.
艳体诗在我国源远流长,却一直被视为末流。艳体诗自有其价值所在,如“五四”时期,艳体诗就成为启蒙运动和妇女运动的推动力;而孙原湘的艳体诗就是其中很重要的一分子。孙原湘艳体诗在内容上虽不外乎描写美人装束、刻画美人容貌、抒发两情相恋、感慨相思阻隔等等,而与李商隐、王彦泓等善写艳体诗者相比,孙原湘的艳体诗具有自己独特的风貌,体现了他独特的审美追求与情感体会。孙原湘艳体诗最终归结于一个“情”字,这是其重情重真的诗歌理念较为鲜明的体现。  相似文献   

16.
“五四”运动以后,我国传统的讲究格律的诗体包括五七言绝句和五七言律诗,一般通称为“旧体诗”。这是唐代形成的一种诗体,与“古诗”或“古体诗”相对而言,当时称“近体诗”或“今体诗”。这种诗体在字数、句数、声调(平仄)、押韵上都有严格的规定。绝句每首四句,律诗每首八句。十句以上的律诗则称长律或排律。古体诗一般不  相似文献   

17.
英语诗歌是英美文学中的珍葩,在英美文学作品中,特别是早期作品中,如史诗及戏剧,都以诗歌的形式出现。英语有韵体诗,自由体,无韵体诗;本文通过英诗体及修辞、用词等阐述英诗形式的诸多方面知识,这些是英诗的欣赏一些基本知识。  相似文献   

18.
在吕进提出的新诗“三大重建”中,现代科技条件下的诗歌传播方式重建,与诗歌精神重建、诗体重建相比较,似乎显得更为外在于诗歌艺术。但正如吕进所强调,现代人生产、生活方式的大变化“为增多诗体提供了条件和可能”,传播这一同样处于“大变化”之中的外在性因素,其实已经内在于诗歌发展,产生了越来越重要的“条件和可能”。网络及多媒体等媒介的出现,为新诗发展带来了多样化的表现。  相似文献   

19.
"古选"这一诗体屡屡出现在元明清诗文集中,与明代复古文学思潮之间关系密切。然而,对于"古选"这一重要诗体,学界对其内涵存在误读。事实上,"古选"虽说是在"《选》诗"及"选体诗"基础之上发展而来的,但在明人的视野中,"古选"指的是与乐府、歌行等诗体相并列的一种五言古诗,其主张取法汉魏,运用古语、古韵进行创作,志在恢复包括《文选》在内的汉魏诗歌的古典审美特征。  相似文献   

20.
所谓古诗,是指唐代以前不合格律的五、七言诗歌以及唐人用这种诗体创作的诗歌。中国古代学者一般认为七言古诗起源于《诗经》、《楚辞》及春秋时代的歌谣。我们以成熟期的七言诗歌的诗体特征为依据,考查汉代有关古诗的文献,认为尽管先秦时期诗歌中出现了七言诗句,但还未形成七言古诗所应具有的完整体式。作为诗体,七言古诗产生于西汉,但却由于种种原因,在经历了东汉的发展后,直到魏晋南北朝才逐渐走向成熟和兴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