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醒世姻缘传》是17世纪的一部重要的世情小说,可以确定是用山东方言写成的。本文试图对《醒世姻缘传》中的一些第一人称代词做一些描写分析,以揭示《醒世姻缘传》第一人称代词的使用特点,为更全面地认识《醒世姻缘传》的语言特点贡献绵薄之力。  相似文献   

2.
《颜氏家藏尺牍》所载周在浚致颜光敏的2则尺牍,对揭示周在浚及其家族在古代小说传播中的重要作用具有较大意义.有学者以为,周在浚拥有《醒世姻缘传》的整部书稿;还有学者提出,周在浚曾参与校订《醒世姻缘传》;也有学者提出,周在浚在随其父任官青州时,创作出《醒世姻缘传》.周在浚一生曾刻印过不少书籍,他熟悉山东的风物人情,具有创作《醒世姻缘传》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3.
出现于清初的长达百回的小说《醒世姻缘传》,当时曾广泛传播,甚至传到日本。三十年代,上海亚东图书馆出版标点本,徐志摩作序,称誉它是“一个时代的社会写生”,中国“五名内的一部大小说”。但是,当代的学人对这部小说的评价却大多数不高。主要原因在于,《醒世姻缘传》以一个冤冤相报的两世姻缘结构全书,因此,有的论者径直以宣扬因果迷信作为它的基本思想,得出这部作品思想是腐朽落后的结论。为了正确地分析、评价《醒世姻缘传》,就必须对中国文学中的因果报应,以及因果报应在这部小说中的地位、作用,进行历史的美学的分析,从而避免一见到作品中有因果报应,就否定它的简单化倾向。  相似文献   

4.
《醒世姻缘传》上承《金瓶梅》,下启《红楼梦》,是明清之际较有特色的一部世情小说,作者可能是山东人。其实,该书除有大量山东方言词语外,也有不少湘方言词语。确定这一点,对《醒世姻缘传》的研究与汉语史研究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醒世姻缘传》是《金瓶梅词话》之后、《红楼梦》之前的一部重要的以婚姻家庭生活为题材的小说,生动地再现了当时民间礼俗的状态,为我们研究明清时期的人生礼俗提供了宝贵的资料。文章主要探讨该小说与明清山东的寿诞礼俗,分别对诞生礼俗和庆寿礼俗作了详细的描述,并揭示其中所蕴含着的文化意义;对《醒世姻缘传》所反映出的明清山东人生礼俗的社会、文化及文学意义进行阐释。  相似文献   

6.
评《醒世姻缘传》的崇儒尚佛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醒世姻缘传》是明末清初的一部世情大作。崇儒尚佛.以佛助儒是其鲜明的思想结构特征。这一方面是中国传统文化思想和中国古代小说思想结构的体现.另一方面又是时代社会氛围的促成。对于《醒世姻缘传》的思想我们要以辩证的态度具体分析.具体对待。  相似文献   

7.
《醒世姻缘传》是一部富有喜剧色彩的人情小说。本文试从闹剧式喜剧、讽刺喜剧、幽默式喜剧几个方面阐述小说的喜剧性审美特征  相似文献   

8.
果报思想与《醒世姻缘传》的主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果报思想与《醒世姻缘传》的主题魏文哲迄今为止,除个别论者,一般都认为果报思想是《醒世姻缘传》的一个主题思想(或叫主旨)①,然而我认为,如果透过这部小说的表面现象加以分析研究,就不会得出这样的结论。当然,这部小说有果报思想,但它不是作品的主旨,而只是小...  相似文献   

9.
《醒世姻缘传》中的反问副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明末清初白话小说《醒世姻缘传》中反问副词有"岂"、"没的"、"难道"、"可"、"岂可"、"却"、"莫非"等。它们意义相同,但用法不尽相同。与《金瓶梅词话》比较,《醒世姻缘传》中的反问副词有简化的趋势,但使用总次数明显增加;这些反问副词的使用频率也发生了一些显著的变化。  相似文献   

10.
《醒世姻缘传》是一部现实主义的写实小说,也是一部成功的讽刺文学作品。在中国小说史上它是继《金瓶梅》之后,以婚姻家庭问题为中心,广泛地反映社会生活的一部有影响的长篇巨著。鲁迅说它较之《平山冷燕》之流,“盖诚乎其杰出者也”(《致钱玄同信》)它的成功与《金瓶梅》《西游记》和《封神演义》等作品的影响是分不开的,它的发展又影响了《聊斋志异》、《儒林外史》和《红楼梦》。 《醒世姻缘传》在题材的选择和处理上受到了《金瓶梅》直接影响。在《金瓶梅》问世之前,我国古代长篇小说,主要取材于历史故事和神话传说;《金瓶梅》问世以后,才使中国古代长篇小说从历史故事和神话传说中,跨进到现实社会和家庭生活中来。这是中国古代长篇小说在题材方面的一个大变革。《醒世姻缘传》继承了《金瓶梅》现实主义的艺术传统,在中国小说史上,是继《金瓶梅》之后,第二部以现实社会和家庭生活为题材的长篇小说。  相似文献   

11.
王桂龙 《现代语文》2007,(5):128-128
《醒世姻缘传》是一部用山东方言写成的小说,大约成书于明末清初,处于近代汉语向现代汉语转变时期,是近代汉语和现代汉语沟通研究的重要资料。通过对醒世姻缘传约数称法的考察,我们可以窥见这一称数法从古代到现代演进的脉络。  相似文献   

12.
百回长篇世情小说《醒世姻缘传》的作者署名为"西周生",这个名字承载了作者的价值旨归与道德理想,他运用高超的艺术表现力把广阔而复杂的社会现实的方方面面展现出来,表达了他对西周社会的追忆与怀念,也体现了他恢复周礼与弘扬道德的愿望和决心。《醒世姻缘传》在因果报应的婚姻关系之外还通过主线人物至善的圣母形象——晁夫人,辉映着一个个旁逸斜出的善恶故事,从而揭示出晚明时期特定历史背景下行为越轨、道德败坏的众生相。在《醒世姻缘传》中,西周生以儒家的道德理想和道德标准辅之以道教、佛教和民间的鬼神观念,建构了一套惩恶扬善的道德体系,在这个道德约束力逐渐丧失的社会,"西周生"对神道法则的运用在世风教化上不乏成功之处。  相似文献   

13.
在对胡适有关《醒世姻缘传》作者问题考证进行补考的基础上,将《醒世姻缘传》与蒲松龄诗文进行比较研究,认为两者在婚姻、家庭问题上有共同的生活体验和思想观念;对农村灾异特征的描写及写作心态相通。《醒世姻缘传》与《聊斋志异》都表现出“志异”的相同审美个性;并对杨复吉《梦阑琐笔》记述的可信性进行考述,进一步证明《醒世姻缘传》的作者是蒲松龄。  相似文献   

14.
因果报应是《醒世姻缘传》独特的叙事结构框架,本文从因果报应在我国历史认知上独有的教化作用,强化儒家道义教化功能,以及勾连小说情节、拓展小说表现时空等方面,分析了因果报应叙事框架对的小说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从家庭 (族 ) ,国家和家园三个层面描述了“家”在《醒世姻缘传》里的具体展示 ,并由此试图说明该小说所处小说史地位的一个涵义  相似文献   

16.
《醒世姻缘传》虽以描写两世姻缘为主,但却在"士风"与"官风"的描写上倾注了大量笔墨。这在以往的通俗小说创作中是不多见的。两世姻缘对"官场"的描写,侧重点有所不同。前者重在揭示官场升迁的规则,以及自上而下的官场贪酷;后者重在批评"纳监入官"的社会弊端,以及官场秩序的混乱和官场成员的腐朽无能。官场描写提升了《醒世姻缘传》的思想认识价值,并给后世的小说创作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17.
《醒世姻缘传》的作者是谁?历来是文学史上的一桩悬案。1991年11月由中州古籍出版社出版发行的《〈醒世姻缘传〉新考》一书对这个问题又有新见解。该书作者张清吉经过十年的潜心研究和考证,以大量确凿的不可辨驳的史实证实《醒世姻缘传》的作者“西周生”即诸城人丁耀亢。  相似文献   

18.
《醒世姻缘传》是世情小说发展史上承上启下的一部作品,其小说语言也有着不凡的艺术魅力.尤其是它的人物语言,不仅揭示出不同的人物性格,具有幽默诙谐之特色,更充满了智慧与论辩艺术。  相似文献   

19.
《醒世姻缘传》一书作者西周生的真实身份问题,历来众说纷纭。使用数理语言学这一工具,通过对《醒世姻缘传》和《聊斋俚曲集》的统计,分析两部作品在言语风格方面的差异,得出蒲松龄并非西周生的结论。  相似文献   

20.
《同学少年》2012,(3):53
《水浒传》中,梁山好汉吃肉几乎只吃牛肉,整部书中指明是牛肉的就有48处,而明朝的其他小说中,写到吃牛肉的却极少。如,《金瓶梅》全书具体描写吃食种类有41处,但其中只有一处指明为牛肉。《醒世姻缘传》的吃食描写中则没有一处指明为牛肉。这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