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太原大学学报》2019,(3):45-49
相传为杜光庭所作的《虬髯客传》,其中的剧情对话、人物行为,对游说艺术的运用比比皆是。而产生在小说之前的《鬼谷子》是先秦纵横家经典思想的精要,《虬髯客传》与《鬼谷子》均有政治目的表现,将《虬髯客传》的叙事情节与《鬼谷子》进行比较,不难发现,这篇唐传奇小说的叙事情节有多处对《鬼谷子》的游说艺术进行了实践。  相似文献   

2.
诗歌是历时性的艺术体式之一,这种传统观念,使人们长期忽视对诗的共时性理解。就《楚辞》、《诗经》的研究而言,运用共时性理解可以解开其内容以及形式方面的诸多谜一样的问题,如《离骚》“求女”、《九歌》“事神”、《诗经·桑中》“思孟姜、孟弋、孟庸三人”的真实内涵,《离骚》一诗的多元隐喻模式、其隐喻与转喻的关系,《诗经》的语言形式特征,以及历史“语境”中共时性要素对解读《诗》、《骚》的意义等。共时性理解法与目前流行的那种逸出文本,并最终导致文本整体性消解的所谓文化分析法不同,它主要是文本分析法,重视文本中各相关要素的互相规定作用。  相似文献   

3.
王国维《人间词话》的核心——“境界”理论不仅仅是一种文艺学的概念范畴或风格、特征,它实际上探讨的是文学本源的问题。文章从“造境”与“写境”、“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优美”与“宏壮”、“真”与“不真”、“隔”与“不隔”、“入乎其内”与“出乎其外”六个方面对其“境界”理论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4.
基督教文化对文学的影响与基督教的诞生是同步的。“赎罪”可视为基督教文化的 第一原型。它在欧美文学中呈现出一种现实化与历史化的双重作用。霍桑的《红字>与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罪与罚》是对这一文化原型所做的两种不同方式的解读——移位阐释和演化阐释。从中不难看出,历史精神与作家个人风格的紧密交融。  相似文献   

5.
《周易》以《说卦传》为理论纲领,《说卦传》的思想理路是使《周易》“经传统一”的逻辑始点。《说卦传》承诺了孔子的“吾道一以贯之”。其以“中和贯通”的思想理路和“说卦和中”的理论架构,使《周易》的历史与逻辑、形式与内客、思维方式与概念范畴实现了理论统一性。  相似文献   

6.
《史记》的生命之树为何长盛不衰?其根本原因在于它是无与伦比的“百科全书”,具有独特的民族凝聚力,是中国人的根柢书,此外,它还体现出四大特点:第一,是民族文化的浓缩;第二,是反映民族共同心理的历史哲学;第三,其历史与文学的成就遣泽后世;第四,司马迁崇高的人格、创新的精神激励人生奋发有为。《史记》研究总成果的统计与分析表明,二千多年来《史记》研究始终受到重视,80年代以来更是达到高峰,且具有研究方法多样化的新特点。当代《史记》研究的趋势是提高与普及双向发展。  相似文献   

7.
唐传奇丛考     
《聂隐娘》和《虬髯客传》皆是唐传奇中脍炙人口的佳作,但是关于《聂隐娘》的作以及《虬髯客传》的本事的考证均存在若干值得商榷的地方。章在详细分析考证的基础上,对学界关于《聂隐娘》的作的几种论断作了否定,指出《聂隐娘》的作实另有其人。同时还指出《虬髯客传》应是附会隋朝人李百药的事迹而作,而不是李靖。  相似文献   

8.
"识人"意识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构成,历代小说均对其有不同程度的表现。"识人"意识是《虬髯客传》一个极为突出的特点,但往往被研究者所忽略。从人物形象的塑形看,文本不仅将"识人"意识体现在主要人物的性格结构中,而且通过"识人"意识的推演也彰显了晚唐豪侠小说的超人色彩。从"识人"意识的视角研究《虬髯客传》,不仅可以重新观照"风尘三侠"的形象特质,而且对挖掘文本的复杂内蕴也有其价值意义。  相似文献   

9.
《虬髯客传》作为唐传奇中的翘楚,开启了后世武侠小说创作的无数法门。历来论者对其研究多集中于小说作者考辨、虬髯客原型解、人物形象分析、主题思想探析和政治背景挖掘等方面,而对其中的空间元素有所忽略。《虬髯客传》中的空间,不仅是作为情节发生场所和叙事必不可少的场景,还与人物行为一起构成了情节发展的主要因果链,且具有更深层的隐喻义和暗示性,其在主题表达和人物形象塑造上都承担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唐代产生的武侠小说,是我国小说发展史中的一枚奇葩,《虬髯客传》所具有的虚构、武功、任侠、言情、志怪等,不但是构成唐代武侠小说的元素,而且对后世通俗武侠小说产生了重大影响,直至今天新派武侠小说,都可以从中得到不少启发。因此,我认为《虬髯客传》是唐人武侠小说之最,以之为代表使唐人武侠小说在中国文学史上达到了“前无古人,后启来者”的地位。  相似文献   

11.
《论语》之“论”作“伦理”解、圆通解、“选择”解、“讨论编次”解、“编纂”解都是不对的,而应作“议”解。《说文解字》释“论”为“议”。《论语》、《孔子家语》、《孔子家语后序》和《汉书.艺文志》中的“论”也应释为“议”。《论语》之“论”的动作实施者肯定是孔子,而不是此书之编者。与《论语》同时代的其它著作中也出现了许多作“议”解的“论”字。“语”具有“言说”和“辩论”之义。《论语》书名之义就是:孔子的议论、评论之辞及其与弟子的言说、辩论之辞。  相似文献   

12.
对于明清之际小说评点的研究, 或侧重于对其评点源流的探寻, 或关注作者在评点中表现的文学观念, 评论者总会不自觉地以严格的文学批评或文学创作为标准来要求或评判小说评点, 这样的评论方式从某种程度上说忽略了明清小说评点的本真状态。本文希望通过对评点的叙事学分析, 并引入西方新批评来展开平行讨论, 以此观照小说评点的独特形态并尝试解读评点家们的“文心”。  相似文献   

13.
毛泽东主席博览群书,一生极为推崇《红楼梦》.他从文学角度解读《红楼梦》,对我们的文学创作是有借鉴意义的.毛泽东的文学观可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文学是现实的反映,是否真实地反映现实是衡量文学作品好坏的标准;优秀的文学作品都是发愤之作,文学创作应让读者看到希望;典型人物是特定时代的产物,刻画典型人物可以适当地夸张或忽略某些方面;评价文学作品应一分为二,从不同角度进行评价,根据现实的政治需要评价人物.  相似文献   

14.
一部艺术史,只有史没有论会使人感到材料堆砌,枯燥乏味;而只有论没有史则又恰似无源之水、无本之木,给人以空泛之感。只有史论结合,才能显示史实的丰富和理论的价值。而史论结合正是《中国解放战争时期舞蹈史》的突出特点。这部舞蹈史还独具特色,它鲜明地体现出时代性、群众性与可读性,且具有一定的广度和深度,从中使读者了解到整个舞蹈发展的全貌。  相似文献   

15.
章学诚的小说观源于班固《汉书》以来的史家传统小说观,但又有新的变化:一是对小说的史学价值作了新的阐释;二是提出小说"历三变"论,肯定了唐传奇、明清通俗小说的地位;三是对小说的文学价值有独到的阐发;四是对小说创作中的虚实关系问题作了精辟的论述。章学诚的小说观新旧杂陈,说明史家传统的目录学小说观念业已分裂,正在被文学本位的小说观所取代。  相似文献   

16.
以文艺政策为参照,以自身文艺领导干部的合法优势来确立文学批评标准和内容的规范,这是作为一个文学"批评"家的冯雪峰之文学批评"政论"特色的具体体现。另一方面,作为一个"文学"批评家,冯雪峰在典型、现实主义、艺术真实等问题上都有着一个艺术家所具有的艺术感受和认识。故其文学批评呈现出"政论与文艺"兼具的特色。  相似文献   

17.
盛唐诗人入幕是促成盛唐边塞诗繁盛的重要因素,然而自明人胡震亨以来,后人对这一史实作用与意义的认识历来因循旧说,未免存在着某种程度的夸大与误解。通过对盛唐诗人出塞、入幕等史实的考察、排比,可知盛唐诗人入幕并不普遍,对于当时诗歌创作的整体影响并不如前人认为的那样突出。事实上,入幕和出塞都是盛唐时期边地与诗人生活广泛联系的一部分,而这种联系的广泛与紧密正是促进盛唐边塞诗创作繁盛的外部条件。只有将出塞、入幕这类现象置于这一宏观视角之下,才能对它们在唐诗发展中的意义与地位有准确的判定。  相似文献   

18.
<吕氏春秋>又称<吕览>.它综合先秦诸子学说,保存了古代学术资料及佚文、遗事、传说、故事,称"杂家".为秦实现政治统一、发展经济和各种基本政策提供了理论根据.  相似文献   

19.
鲁迅先生《狂人日记》中的狂人形象的雏形为章太炎,迫害狂患的模特儿为阮久荪。小说“吃人”主题的现实基础是徐锡麟、秋瑾遇难被吃,历史基础是《通鉴》中记载的大量事例,分直接吃人和礼教吃人两种。小说形式上借鉴了果戈理的《狂人日记》。小说的直接促成为钱玄同。  相似文献   

20.
《春秋穀梁传》十分重视艺术形象在论说文中的地位。《春秋穀梁传》在论说过程中伴随着艺术形象的塑造,通过鲜明的艺术形象增强《春秋穀梁传》的观点的合理性。《春秋穀梁传》的问答式结构要求逐次回答问题,这就产生了层层推进的论证效果,使文章有逻辑性和力量。《春秋穀梁传》融说明于论说之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