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荷花淀》是孙犁的代表作品。解放后一直是中学语文教材.它对中学生的欣赏能力和写作能力的提高.起到很大作用。对这篇作品的研究.可以用汗牛充栋来形容,但我以为.对它创作中悖论的研究.还不是很多。我以为,指出这篇佳作中的悖论.并不抹杀它的价值.相反倒可以更好理解它的创作背景和巨大时代意义。  相似文献   

2.
孙犁是一位在小说创作上极具艺术风格和特色的作家。《荷花淀》是他于1945年在延安窑洞的油灯下写的一短篇小说,也是他的代表作品。当时在延安《解放日报》副刊上发表后,就吸引了不少读者,产生了很大影响。老作家方纪回忆:“《荷花淀》的出现,就像冀中平原上刮来的一阵清凉的风,带着乡音,带着水土气息,使人头脑清醒。”这篇课文入选中学语文课本已有五十多年的历史,一直深受广大师生的喜爱。  相似文献   

3.
有的研究徐志摩或沈从文的著作,把徐志摩说成是沈从文第一篇作品的编辑。这是不确的。据现在能够证实的材料,沈从文第一次在《晨报副刊》发表的作品是署名“休芸芸”的一篇短文《一封未曾付邮的信》,此文刊于《晨报副刊》第306期(1924年12月22日),此后便不时有散文或诗作在《晨报副刊》发表。  相似文献   

4.
孙犁是一位在小说创作上极具艺术风格和特色的作家。他的《荷花淀》是《白洋淀纪事》中的名篇,也是他的代表作。文章写于抗日战争胜利的前夕,最初发表在1945年春季延安的《解放日报》上,它那鲜明生动的形象。刚健清新的艺术风格,很快就吸引了不少读者,产生了很大影响。五十多年过去了,今天重读这篇小说,仍然使人产生一种清新之感。令人仿佛置身于冀中平原。呼吸着白洋淀荷叶荷花的清香,爽人心目,沁人肺腑。  相似文献   

5.
《荷花淀》和《小二黑结婚》是统编高中语文教材同一个单元的选编文章,这一单元的主题主要是为了展现中国人民的革命历程和精神内涵,在单元导读当中还特别强调学生掌握纪实作品与虚构作品的不同特点,要求学生学会通过人物形象的塑造体会艺术家的创作风格。《小二黑结婚》与《荷花淀》两篇小说既具有不同的创作风格理念,又分别属于不同的小说流派,尤其是小说中的人物形象是构成小说流派风格的一个关键因素,值得对比分析和深入挖掘。  相似文献   

6.
《荷花淀》最初发表在延安《解放日报》的副刊上 ,是 1 945年春天 ,那时我在延安鲁迅艺术文学院学习和工作。这篇小说引起延安读者的注意 ,我想是因为同志们长年在西北高原工作 ,习惯于那里的大风沙的气候 ,忽然见到关于白洋淀水乡的描写 ,刮来的是带有荷花香味的风 ,于是情不自禁地感到新鲜吧。当然这不是最主要的。是献身于抗日的战士们 ,看到我们的抗日根据地不断扩大 ,群众的抗日决心日益坚决 ,而妇女们的抗日情绪也如此令人鼓舞 ,因此就对这篇小说发生了喜爱的心。白洋淀地区属于冀中抗日根据地。冀中平原的抗战 ,以其所处的形势 ,所起…  相似文献   

7.
我面前摆着三本最近几年出版的全国性杂文选集:《中国新文艺大系1976—1982杂文集》(以下简称“大系”)、《全国青年杂文选》和《人民日报》副刊编辑部选编的《不惑集》,这些文集所收作品涉及到的作者之多是空前的。他们是当代杂文创作队伍中的精英。因此从这些作品可以窥见当代杂文创作的方向,总结当代杂文创作的得失。这些作品的成功之处,选编者们已有了一些评论。但我以为最根本的一点是基本上解决了如何用“鲁迅式的杂文”来“对付人民内部的错误和缺点”的问题。新中国建立后,毛泽东曾指出:“鲁  相似文献   

8.
我面前摆着三本最近几年出版的全国性杂文选集:《中国新文艺大系1976——1982杂文集》(以下简称“大系”)、《全国青年杂文选》和《人民日报》副刊编辑部选编的《不惑集》。这些文集所收作品涉及到的作者之多是空前的。他们是当代杂文创作队伍中的精英。因此从这些作品可以窥见当代杂文创作的方向,总结当代杂文创作的得失。这些作品的成功之处,选编者们已有了一些评论。但我以为最根本的一点是基本上解决了如何用“鲁迅式的杂文”来“对付人民内部的错误和缺点”的问题。新中国建立后,毛泽东曾指出:“鲁  相似文献   

9.
编辑同志:   从今年《中国职工教育》杂志 6期上看到东北一位职工给贵刊的信中提到不妨辟副刊专栏刊登一些职工文艺作品,而刊物当期已经做到这一点,有些文学作品较好。除此之处,我以为还可以适当发一些指导创作的文章,不知当否 ?我看《中国职工教育》$福州市电镀厂@严君  相似文献   

10.
丁玲的《夜》发表于一九四一年六月十日在延安出版的党中央机关报《解放日报》,署名晓菡。这一时期她还陆续写下了《我在霞村的时候》(1940),《在医院中》(1940),《三八节有感》(1942),《风雨中忆萧红》(1942)等一系列作品。在这些作品中,《夜》所蕴育的真正的价值却鲜少有人谈论,其实,它意义并不亚于其他的作品。本文试图立足于《夜》这一文本,给予进一步认识丁玲及其创作的可能性。在对丁玲的作品研究中,黄子平先生认  相似文献   

11.
高中语文课文《荷花淀》里的一句话“可慌呢”的“慌”字,应该作何解释?查首次发表《荷花淀》的延安《解放日报》,以及后来收入《荷花淀》的孙犁的小说散文集,有关的一段原文是这样的:“可慌(高兴的意思)呢,比什么也慌,比过新年,娶新——也没见他这么慌过!”括号里“高兴的意思”是作者所注。一九八○年第二期《天津师院学报》发表的袁振声同志《漫谈孙犁作品的语言风格》一  相似文献   

12.
夏衍同志的《包身工》,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一篇优秀的报告文学。一九六三年,作者在《报告文学的几个要求》中说:“我自己,除了诗以外,差不多的文学形式都写过,但都和草木俱朽了,只有《包身工》,在读者中还在起作用。”这虽然是作者的自谦之词,但清楚地说明了这篇作品在他自己创作中的突出地位。《包身工》最初发表于一九三六年六月《光明》创刊号。解放后,一九五九年《中国工人》杂志重新发表了这篇作品,并展开了群众性的学习和讨论。粉碎“四人帮”以后,一九七八年《十月》文艺丛书又发表这篇作品,并刊载了评价文章。另外,建国以来所写的现代文学史和系统研究报告文学的文章,几乎没有不提及这篇作品的。大家一直认为,《包身工》是“报告文学的杰作”,标志着我国的报告文学“达到了一个新的水平”,“是我国报告文学发展的里程碑”。  相似文献   

13.
《荷花淀》这篇小说最能体现孙犁的创作风格,那就是疏朗淡雅的诗情画意与清新质朴的泥土气息的完美结合。《荷花淀》虽然反映的是残酷的战争时代,然而作者却滤去了硝烟战火,血污泪痕,用轻快流畅的文笔去描写白洋淀那美丽的风景和那些看似平凡却让人深深感动的人,在美中展现自己所追求的信仰。它以独特的美吸引着广大读者。对于这篇笔触独到、极富美感的作品,到底怎样才能提高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4.
《国民新报副刊》是鲁迅主编过的刊物之一,该刊的编辑思想特色是具有强烈的战斗性和发现、培养作家队伍。鲁迅发表的作品有12篇,其中杂文10篇,译文2篇,还发表了一些出版广告。鲁迅杂文的内容包含:回击文化保守主义者,鼓励青年勇敢改革、有所作为,赞扬"不耻最后"的精神,支持女师大爱国运动,回击帮闲文人对"三一八"惨案受难学生的中伤,善劝爱国群众的"请愿"行为。研究鲁迅的编辑思想及杂文的内容思想,对于进一步认识鲁迅思想文化遗产的丰富性,提高对编辑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具有实际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15.
《应间》是张衡重返太吏令任职时的作品,文前有一段自序:“间者观余去史职五载而复还,非进取之势也。唯衡内职利钝,操心不改;或不我知者,以为失志矣,用为间余,余应之时有遇否,性命难求,因兹以露余诚焉。故名之应间云。”这个序文是十分重要的,它明确提出作者创作这篇作品的动机,名称的由来,指出了讨论的中心问题及本人所持的观点,可以说,它是这篇作品的纲目。  相似文献   

16.
《宜宾学院学报》2017,(3):44-49
香港《大公报》副刊《大公园》编辑试图删改《随想录》第七十二篇内容,据此,第七十二篇被认为首发在1981年9月25日《收获》第5期上。但巴金并不认可《大公报·大公园》的第七十二篇版本,且在第七十三篇对删改一事提出抗议。香港《大公报》副刊《大公园》对该文做有题无文处理,该篇全文最早发表于1983年2月人民文学出版社初版的单行本《真话集》。发表风波体现出巴金为讲真话而抗争的精神。考察第七十二篇、第七十三篇发表始末能从细部充实了巴金研究内容。  相似文献   

17.
《荷花淀》与《百合花》艺术风格的异同姜波《荷花淀》与《百合花》两部作品创作年代,写作背景有所不同,但作品在艺术风格方面有某种程度的惊人的相似之处,又有不可替代的差异。通过两部作品的艺术风格的比较,可以领略孙犁和茹志鹃两位作家创作风格的异同。1.演绎时...  相似文献   

18.
一、《一件小事》 (一)本文的写作时间和发表的刊物以哪种说法为是? 本文的写作时间,作者在篇末写的是1920年7月。很多人就认为这是本文的写作日期。关于发表的刊物,有的说是发表在《晨报副刊》上,有的说是发表在《<晨报>创刊纪念增刊》上。 经查阅“五四”时期主要报刊的目录,本文是发表在1919年12月1日的《<晨报>周年纪念增刊》(劳动专号)上。因而本文的写作时间最晚也在1919年12月以前。从《鲁迅日记》的有关记载来看,1919年11月中,下旬,他和《晨报》都有函件来往,可能是有关本文的。文末写的日期,当是在编入《呐喊》小说集时,作者补记时错记了。 (二)为什么不宜把作品中的“我”与鲁迅完全等同起来? 在小说创作中,用第一人称“我”作为主人公或作为展开情节的线索,是常见的方法。用第一人称或用第三人称主要根据主题和题材的需要,如鲁迅小说集《故事新编》,因为写的是历史题材,没有一篇用第一人称。如《呐喊》、《傍徨》两部小说集中,25篇作品中用第一人称写的就有11篇。 用第一人称写的小说不能完全当真人真事看待。分析《一件小事》这篇作品时,不能把“我”和鲁迅等同起来。一是鲁迅当时的思想境界大大超过了  相似文献   

19.
天津版《大公报》抗战后创刊的文学副刊《星期文艺》,沈从文、冯至、袁可嘉先后担任了这个副刊的编辑,编辑的权力使得“中国新诗派”的作品得以大量发表,“中国新诗派”由此得以发展壮大。文章在考据查证的基础上,从编辑人员构成、作品登载情况入手,还原这个副刊的历史真相,并提升其诗史地位。  相似文献   

20.
作家孙犁是农村普通妇女的出色歌手和描绘者,尤以写农村青年妇女见长。选入高中语文课本中的孙犁作品有两篇,即《荷花淀》和《山地回忆》。现就作品中的水生媳妇和妞儿的人物形象的异同试略作比较分析。《荷花淀》中的水生媳妇,《山地回忆》中的妞儿,她们象千百万劳动妇女一样,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