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亦杰 《今传媒》2006,(8):25
我爱看央视的“新闻调查”栏目,记者王志、董倩、杨春、柴静等人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很赞同《中国青年报》“冰点”主编李大同的评价:“新闻调查”的记者显现出职业化特征,这表现在对采访现场的控制和采访对象的交流上。在提问的水平上,“新闻调查”的记者越来越表现出个性,这会让观众对他产生出信任。”《调查“新闻调查”》一书对“新闻调查”的记者们作了专门介绍。书中说,这个栏目对记者有特别要求:第一,质疑的精神;第二,平衡的意识;第三,平等的视角;第四,平静的心态。据我观察,“新闻调查”的记者们达到了这个要求。这方面是值得…  相似文献   

2.
陈媛媛 《记者摇篮》2005,(3):49-49,34
《新闻调查》是中央电视台的一档大型新闻评论栏目.其栏目定位为“社会性,故事性,调查性”,属于电视新闻深度报道。在中央电视台众多栏目中,《新闻调查》是首个标榜以记者的调查行为和采访活动来完成节目的栏目。《新闻调查》节目中记者的采访占有很重要的位置,调查者辛辣尖锐。又张弛有度的提问成为该栏目的特色和标志。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相似文献   

3.
《新闻调查》是中央电视台的一档大型新闻评论性栏目,其栏目定位为“社会性,故事性,调查性”,属于电视新闻深度报道。在中央电视台众多栏目中,《新闻调查》是首个标榜以记者的调查行为和采访活动来完成节目的栏目。《新闻调查》节目中记者的采访占有很重要的位置,调查者辛辣尖锐,又张弛有度的提问成为该栏目的特色和标志,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相似文献   

4.
《新闻调查》是中央电视台新闻评论部于1996年5月推出的一个“集社会性、故事性、调查性于一体”的新闻性栏目。在此之前,评论部已先后开设了《东方时空》《焦点访谈》两个栏目。由于有全新的报道方式和取材方式,后两者都曾在电视界和观众中引起极大的反响。与《东方时空》《焦点访谈》有过的热闹相比,《新闻调查》的问世要显得平静得多。虽然节目形态的构想几乎与前两者同时,可栏目的诞生却是在三年之后。与众不同的三年“怀胎”,给《新闻调查》带来了一种先天的优势,这就是它拥有在实践中成长起来的采编队伍和更加趋于成熟的新…  相似文献   

5.
亦杰 《今传媒》2006,(8X):25-25
我爱看央视的“新闻调查”栏目,记王志、董倩、杨春、柴静等人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很赞同《中国青年报》“冰点”主编李大同的评价:“新闻调查”的记显现出职业化特征,这表现在对采访现场的控制和采访对象的交流上。在提问的水平上。“新闻调查”的记越来越表现出个性,这会让观众对他产生出信任。”  相似文献   

6.
赛纳 《新闻采编》2000,(1):28-28
1999年11月3日,在第36届亚广联大会上,《新闻调查》又—次为中央电视台赢得了光荣:其代表中央电视台参选的新闻专题片《生命》,一举夺得东道主澳大利亚为本届亚广联年会设立的“广播电视特别奖”。 这是继1998年播出的《大官村里选村官》在蒙特卡罗获“女神银质奖”之后,《新闻调查》节目再一次荣获国际大奖。此次获奖,对《新闻调查》即将走过的3年半风雨历程无疑做了一次总结与诠释:这个高难度、大容量的新闻评论栏目已经开始显示出自己的特色和分量。 《新闻调查》之所以能在1996年5月份中央电视台晚间9时时段竞标中脱颖而出,正是顺应了新  相似文献   

7.
罗岗 《新闻记者》2005,(10):44-44
现在新闻调查类节目已经变得非常有“权力”,我说的“权力”意思是,当我们作为知识分子来谈论中国社会的变化时,许多依据都是从新闻调查类节目中获得的。这并不是一个好现象,有人甚至批评说知识分子了解中国社会.主要依靠的是两个媒介,一个是以前的《南方周末》,还有一个就是中央电视台的《新闻调查》。  相似文献   

8.
在中央电视台的网站上有一张《新闻调查》栏目组的“全家福”,照片上人人都露出了灿烂的笑容,可是他们手中写有“2005坚持就是胜利”的横幅却增加了些许凝重。从中不难看出,制作新闻调查性节目背后的艰辛,而正是他们对于信念的坚守,构建了《新闻调查》特有的媒介品质。为客观原  相似文献   

9.
《新闻调查》是中央电视台的一档大型新闻评论性栏目,其栏目定位为“社会性,故事性,调查性”,属于电视新闻深度报道。在中央电视台众多栏目中。《新闻调查》节目中记者的采访占有很重要的位置,调查者辛辣  相似文献   

10.
李鸿谷 《青年记者》2006,(15):49-51
“亮出你的额头来!”进入北京羊坊店西路,那个被央视新闻评论部称为南院的三楼《新闻调查》办公室,在这里呆了有些年头的“老人”庄永志望着柴静,直截了当地说:能不能变变你的发型?这是柴静《新闻调查》生涯的第一天。“非典”来了柴静进入《新闻调查》的第一天,制片人张洁在权  相似文献   

11.
尹敬媛 《今传媒》2006,(4X):60-61
1996年年初,“新闻调查”栏目开始组建;在中央电视台晚间九点时段节目竞标中,“新闻调查”以排名第一的实绩脱颖而出,夺得周五黄金时段。当年5月17日,“新闻调查”播出第一期节目《宏志班》,从形式到内容都呈现出独特的形貌。  相似文献   

12.
十字路口的中国电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胡智锋(以下简称“胡”):在2006年5月17日《新闻调查》十周年研讨会上,作为栏目的创办者夏骏先生受邀即席发言时感慨地说,“人生经不起浓缩”。拍摄《河殇》、创办《新闻调查》以及运营银汉传播,使夏骏备受中国电视界关注。《新闻调查》奠定的电视深度报道的标杆地位以及入主银  相似文献   

13.
王猛 《新闻前哨》2007,(7):65-67
《新闻调查》是中央电视台最具深度的调查类栏目,栏目创立十多年来,创优创新、不断探索。《新闻调查》在过去十多年的历程中,逐步形成了自己具有独特实践风格的“电视新闻理念”。  相似文献   

14.
王梦琳 《青年记者》2010,(10):63-64
央视《新闻调查》在13年的发展过程中,开创了一种中国式的“电视调查文体”,制作出了一大批具有广泛影响力的节目。《新闻调查》展示的是记者对整个事件进行调查的过程,并且将之作为电视调查性报道的核心,现场调查记者在这个过程中的作用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5.
中央电视台《新闻调查》十年发展论坛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孔令顺 《现代传播》2006,(3):134-136
2006年是中央电视台《新闻调查》开播十周年,5月17—19日,由中国广播电视协会评论节目研究委员会主办,北京师范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复旦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和中国传媒大学相关院系协办,中央电视台新闻中心新闻评论部承办的“《新闻调查》十年发展论坛”在北京召开。共有来自全国新闻界、学术界的200多人参加了此次论坛。中央电视台副台长罗明、副总编辑孙冰川及新闻中心和新闻评论部的部分领导出席了论坛的开幕式。一、《新闻调查》的意义和启示《新闻调查》自1996年5月17日开播以来,已经制作播出了460多期节目。十年来,栏目一直坚守…  相似文献   

16.
邓晓静 《新闻世界》2011,(9):194-196
1996年5月17日,(《新闻调查》栏目在央视开播,标志着中国电视界走上了调查性报道的道路。作为中央电视台唯一一档深度调查类节目,《新闻调查》15年间吸引了众多学者和业界人士的目光,研究丈献层出不穷,已形成一定的研究规模。笔者将1997年到2011年间对《新闻调查》的研究文献分学界和业界两个领域,从宏观和微观视角进行丈献综述,以一窥《新闻调查》的学术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17.
绿天 《青年记者》2004,(11):76-77
美国学罗尔斯是当代社会学大师,也是杰出的自由主义思想家,他以《正义论》一书奠定了在当代学术界不可撼动的崇高地位。中国留学生吴咏慧曾经在哈佛大学听过罗尔斯的课,她在《哈佛琐记》一书中描述了课堂上的情景:“罗尔斯讲到紧要处,适巧阳光从窗外斜射进来,照在他身上,顿时万丈光芒,衬托出一幅圣图像,十分眩眼。”这一老师传道、学生受道、其乐融融的场景,真是让人神往。  相似文献   

18.
《新闻调查》经过几年的磨砺.品质日渐鲜明,一些节目已经达到了记者、节目、栏目品质的完美统一。在颇具个性和深度的调查中,记者的提问像一把亮光四射的解剖刀,将一个个社会问题淋漓尽致地展现给观众,为议论提供了现场感强烈的事实依据和论证基础。笔者在此以99年播出的《新闻调查》节目为例,对记者的提问艺术进行分析。一、语言得体,针对性强《新闻调查》的采访对象各种各样,记者能因人而异,使用恰当的语言,“到什么山唱什么歌,见什么人说什么话”,使采访顺利进行。这个栏目正是靠对话推动调查逐渐深入,开掘节目主题的。记…  相似文献   

19.
尹敬媛 《今传媒》2006,(4):60-61
1996年年初,“新闻调查”栏目开始组建;在中央电视台晚间九点时段节目竞标中,“新闻调查”以排名第一的实绩脱颖而出,夺得周五黄金时段。当年5月17日,“新闻调查”播出第一期节目《宏志班》,从形式到内容都呈现出独特的形貌。多年来,从内容到形式,“新闻调查”一直在进行个性化的探索,努力做真正的调查性报道。这其中,记者型主持人在整个节目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研究“新闻调查”的记者型主持人现象,有助于我们把握优秀记者型主持人素质的共性特征。采访前的周密布置和充分准备采访前做好周密的布置是主持人节目创作流程中必需的一个重要…  相似文献   

20.
国内外一些著名的新闻记者和主持人都把如何生动地告诉观众一个吸引人的新闻故事看作是自己毕生的工作和追求。作为调查性电视新闻节目自然也不例外,在调查新闻真相的基础上,如何绘声绘色地讲个故事,也是节目所倡导的。目前,我国电视新闻界比较著名的栏目,如《焦点访谈》、《新闻调查》等电视调查性新闻报道都借鉴了国外电视新闻报道节目的故事性手法。例如,在《新闻调查》开播初期,有过这样的定位口号:“三性”,即新闻性、故事性和调查性,一个《新闻调查》的选题,应该同时具备这“三性”。正是因为这样的定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