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去年7月24日《人民日报》第13版《科教周刊》很有看头,其中《培养“知识人”还是“职业人”》已经推荐在人民网的首页,另外两篇:《职教目标是就业而不是升学》、《“311模式”提升职业能力》也都值得一读。  相似文献   

2.
文章以《论语》中“人”“民”两字的含义为着眼点,集中分析两字在共用,单用时的具体情况。进一步阐释两字在《论语》中的不同内涵。  相似文献   

3.
在现代文学史的教学和研究中 ,讲到三十年代“两个口号”的论争时 ,必然要涉及到徐行这个人。因为他曾就“国防文学”这个口号在 1 93 6年连续写了三篇文章 (《我们现在需要什么文学》、《评“国防文学”》、《再评“国防文学”》) ,分别发表在当时《新东方》一卷三期、《礼拜六》第六百二十八期和第六百三十八期。他的文章以极左的面目出现 ,用托派取消主义的观点 ,对“国防文学”论者作了不适当的批评 ,以致恶意攻击。虽然他的意见不代表“民族革命战争的大众文学”的倡导者 ,与鲁迅、冯雪峰、胡风等人的意见大相径庭 ,但也确是加剧了“两…  相似文献   

4.
在陶渊明的(《桃花源记》中有两个词语,即“落英”和“邑人”,(《教师教学用书》译“落英”为“落花”,译“邑人”为“乡邻人”,对“落英”的解释,我持有异议,对“邑人”译为“乡邻人”,我认为妥帖。  相似文献   

5.
一陆龟蒙有两个颇具特色的雅号:一曰“江湖散人”,二曰“甫里先生”。他为此曾写过两篇自述体的散文,一为《江湖散人传》,二为《甫里先生传》。在这两篇著名的传记中,作者为我们勾勒了两个迥异其趣的自我形象。读《江湖散人传》,立刻会让我们想到陶渊明的自述体散文《五柳先生传》,想到那位典午末世的隐士,生活在大唐季世的陆龟蒙,在这篇脍炙人口的《散人传》中给  相似文献   

6.
从“童心”和“意淫”两个角度切入,分析了曹雪芹“人学”思想的基本表征及其在《红楼梦》中的体现。认为曹雪芹创作的《红楼梦》倾注了对“人”的关注、爱意与温情,是“爱博而心劳”的人性悲剧。  相似文献   

7.
李志建 《江苏教育》2006,(10B):10-11
苏教版第七册第六单元包括3篇课(《诚实和信任》、《珍珠鸟》、《九色鹿》)和一个练习。《诚实和信任》叙述了两位车主妥善处理反光镜被碰碎这起小事故的过程.揭示了人与人之间“诚实和信任比金钱更重要”的道理。《珍珠鸟》描写了人鸟相亲的动人历程,告诉人们“信赖就能创造出美好境界”。《九色鹿》是一篇童话故事.讲的是调达背信弃义,结果受到惩罚的故事。“单元练习”设计了“读读小故事”——《两兄弟卖酒》;积累一些关于“诚信”的名言警句等。综观本组教材,就会发现编的意图是围绕“诚信”这一主题的。  相似文献   

8.
唐修《晋书》取材《世说》,一直为人诟病。其立论标准,分别基于史料采集与史传编著两个视角。但是,就前者而言,唐修《晋书》取材《世说》,恰恰不是“做错”而是“做对”了;就后者而言,它却是做得“不够”、“不好”。究其原因,在于“诠次旧闻”有余,“裁成义类”不足,因而见事不见人,有史而无传。作为“史家极则”,“传以志人”,必须传人传神,唐修《晋书》取材《世说》,以其成功与不足,为后世留下了双重的借鉴。  相似文献   

9.
《春水》《繁星》是冰心早期创作的两部诗集。这其中汇聚了冰心“吞咽了十年的生活”“倾吐出来”的“零碎的思想”。冰心曾在小说《遗书》中借宛因的口说过:“世界上原有许多的情境和神趣,因写不出或不及写,便都失散在虚空之中,未免可惜!”冰心是幸运的,这两部诗集毕竟最大限度地记录下了她正式创作前的许多思想意绪。冰心最为人所称道也最为人所非议的“爱的哲学”在这两部诗集中也已初具雏形。当然,在这两部诗集中,  相似文献   

10.
QQ 《高中生》2003,(12)
人有脸,杂志也有“脸”,杂志的“脸”就是杂志的封面。一般情况下,一本刊物只有一张“脸”,而《高中生》则有两张“脸”,因为《高中生》有“友情世界”和“学习世界”两个封面嘛。不知大家注意到没有,从2003年第9期起,《高中生》的两张“脸”都悄悄地在改变。  相似文献   

11.
屈原《九歌》中的《河伯》和《山鬼》两首诗,都描写了男女之间的爱情。这本来为我们深入研究这两首诗的思想内容,提供一把很重要的钥匙。但是,由于近代一些人,根据史籍中记载的西门豹严打“河伯娶妇”的故事①,抓住“河伯娶妇”中的“河伯”,与《九歌》中《河伯》同名,一口咬定《九歌》中的《河伯》,就是写“河伯娶妇”,并由此推断《九歌》都是写“人神恋爱”。所以,我们研究《河伯》和《山鬼》诗之间的关系,先要简略了解“人神恋爱”论。  相似文献   

12.
从“童心”和“意淫”两个角度切入,分析了曹雪芹“人学”思想的基本表征及其在《红楼梦》中的体现。认为曹雪芹创作的《红楼梦》倾注了对“人”的关注、爱意与温情,是“爱博而心劳”的人性悲剧。  相似文献   

13.
[两盈]《汉将王陵变》:“见有三十六人斫营,捉得三十四人,更少二人,更须捉得两人,便请同行。两盈不知,赚下落马。”项楚曰:“两盈,指丁腰、雍氏。‘盈’应是指人,俟考。” 按,“盈”字即是“人”字之误。致误原因有二:一是由“人”之音转而讹,今北方口语方言“人”字或读为yin。二是由“盈”字的俗写体与“人”字混淆。《敦煌资料》第一辑附表1《别  相似文献   

14.
《精神现象学》是黑格尔早期最为重要的文本,黑格尔的哲学精神和哲学基本原则已经在其中有着深入体现。马克思对《精神现象学》的批判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黑格尔站在了国民经济学的立场上,成为了资本主义私有制和资产阶级君主制国家的合理辩护者;另一方面,黑格尔在“自我意识”向“人”的过度中形成了神秘跨越,黑格尔把“自我意识”等同于具有着“自我意识”的人的眼睛、鼻子等身体器官,成为了黑格尔哲学中最为显著的错误。通过对《精神现象学》的批判,马克思深刻地认识到何为“自然的人”,并由此而迈向“社会的人”与“历史的人”。  相似文献   

15.
提起古典小说中的人物出场,不能不说《三国演义》中诸葛亮和《红楼梦》中的王熙凤。他们各具特色的“亮相”,不仅契合了两个人物形象的性格特征,而且在两部作品中起着“关键”作用。欣赏两人非同凡响的“闪亮登场”,我们不能不为作者的艺术匠心所深深折服。  相似文献   

16.
《察今》和《察传》在《吕氏春秋》里是两篇各自独立的文章。前者出自“八览”中的《慎大览》,后者出自“六论”的《慎行论》。尽管这两篇文章未必都出于一人之手,但是,文章风格很接近,其中不少地方也很相同:  相似文献   

17.
高尔基说“文学就是人学”,指文学以人为对象。本文所谈的“人学”思想则是指人性、人情、人道等。西方评论家把卜迦丘(1313—1375)的《十日谈》和但丁的《神曲》并列,誉为资本主义萌芽时期的“人曲”。人们又把乔叟(1340—1400)的《坎特伯雷故事集》和《十日谈》相提,认为是人文主义的开山之作。如果说以上两部作品是西方的“人曲”那么冯梦龙(1574—1646)编撰的《三言》,就是中国资本主义萌芽时期的“人曲”之一了。这东西方“人曲”的“人学”思想,灿若明星,交相辉映。  相似文献   

18.
何梦桂,浙江淳安人,咸淳探花,宋元遗民代表人物之一,其作品集《潜斋集》收入《四库全书》。《鹃啼曲》出自其作品集《潜斋集》,不仅借“杜鹃”来吟咏宋末皇帝,还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遗民们的精神面貌。本文将从“杜鹃意象”以及“遗民”两个角度浅析《鹃啼曲》。  相似文献   

19.
“楚王”是《巫山高》诗歌中的重要人物意象之一,本于宋玉的《高唐赋》和《神女赋》,在诗歌中有“大王”、“君王”、“楚王”、“荆王”、“怀王“、“襄王”、“楚寰”等多种称呼,考其实际用典,则所指有楚怀王、楚襄王和楚灵王三人。在《巫山高》的创作中出现了典故的“移用”,多将怀王、灵王事典用在襄王身上,这其中包含了文本和创作习惯两个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0.
《媚金、豹子与那羊》和《驿马》是沈从文和金东里在诸多方面存在共性的乡土文学的代表作。题目中的“那羊”和“驿马”这对贯穿作品始终的核心线索便是诸多共性之一。虽然“那羊”与“驿马”在作品中一实一虚,却共同谱写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搭建了“人与人之间爱的桥梁”,构建了“人与神的契合”。这种自然层面、社会层面、心灵层面的生态隐喻奠定了《媚金、豹子与那羊》和《驿马》在现代文学中独特的审美价值。然而同中有异,相异性反映了二者不同的美学特征,亦体现出中韩两国不同的文化特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