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现场总线(Fieldbus)是当前自动化领域的热门话题,被誉为自动化领域的计算机局域网。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引起了自动化系统结构的变革,随着工业电网的日益复杂,人们对电网的安全要求也越来越高,现场总线控制技术作为一门新兴的控制技术必将取代过去的控制方式而应用在电力自动化中。  相似文献   

2.
现如今,人们对电力自动化的发展程度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包括用电安全以及技术的应用等方面。为了满意人们对电力资源的需求,同时顺应电网的发展要求,国家电网积极地应用各种控制技术。在改变传统控制技术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新型的控制技术,即现场总线控制技术。这种技术在电力自动化领域中应用范围较广,优势突出。本文中,笔者主要对现场总线技术在电力自动化中的应用情况进行详细地介绍和分析。仅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阐述了楼宇自动化控制系统的发展历程和各自的优缺点,分析了总线控制技术,并探讨了现阶段楼宇自控系统中现场总线控制与集散控制相结合与应用。  相似文献   

4.
杨雨 《科技风》2011,(17):136
现场总线技术FCS是一门新兴的控制技术,相对于传统的DCS具有高精度、高可靠性、经济性等方面的优势。本文分析了现场总线技术的系统开放性、可操作性与互用性、现场设备智能化与自治性、高度的系统结构分散性等特点,并通过实例进一步分析电力自动化中现场总线技术应用的优势。  相似文献   

5.
随着科技的发展,现场总线控制技术已经被广泛应用于汽车焊装生产线自动化控制领域,然其做为一种弱电通讯链路,在焊装车间这种干扰因素众多的场合,极易受到电磁干扰,从而使控制系统无法正常通讯而影响生产,因此,干扰因素分析和对现场总线进行切实有效的抗干扰措施成为汽车焊装生产线自动化控制领域的关注热点.  相似文献   

6.
详述了电气现场总线控制系统的特点,讨论了现场总线的电厂自动化系统构成以及Ion-Works现场总线在电厂电力自动化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7.
现场总线技术在综合自动化变电站中的应用,为综合自动化变电站实现集中控制奠定了基础。介绍了Lonworks总线、WorldFip总线和以太网总线的特点,表现了综合自动化变电站现场总线技术几个发展方向,将对其他综合自动化变电站中现场总线技术的应用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8.
摘要:本文对电力自动化中现场总线技术的概念与特点以及在电力自动化中现场总线技术的应用进行了介绍,为同行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
随着大规模集成电路技术和微型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变电所综合自动化系统从体系结构上正面临着由原来面向功能往面向对象的方向发展。变电所的自动化设备采用面向对象的微机化产品后,应用现场总线是必然的趋势。结合齐齐哈尔地区综合自动化变电站现场总线的实际应用情况,讨论了各种现场总线的特点、性能以及网络结构,对各种总线进行了多方面的比较。  相似文献   

10.
系统论述了PLC系统、现场总线、变频传动控制技术  相似文献   

11.
图书馆自动化系统转换过程中的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图书馆自动化系统是图书馆自动化工作中最重要的支柱。本文主要论述图书馆自动化系统在转换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北京工商大学图书馆在自动化转换过程中取得的经验。  相似文献   

12.
文章讲述了楼宇自动化(BAS)的基本构成,并介绍了LonWorks技术在楼宇自动化中的应用,着重介绍了基于LonWorks技术的楼宇自动化系统的设计方法。最后详细给出了楼宇自动化系统中供配电系统、照明系统及电梯系统监控的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13.
邱均平 《情报科学》1998,16(1):56-62
作者针对研讨会讨论的问题和观点,结合自己的思考,集中综述和探讨了加快我国图书馆自动化网络化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图书馆自动化建设的发展阶段、我国图书馆自动化建设的发展现状、特点和任务,以及图书馆自动化的未来与图书馆的发展方向和前景等.  相似文献   

14.
罗雪莲 《科教文汇》2014,(6):111-111,113
本文在对遵义城区配网自动化系统建设情况进行充分调研的基础上,针对遵义城区实际电网状况,对遵义配网自动化进行了整体分析。文中首先阐述了遵义配网自动化建设模式采用电流型方案的原因,接着详细探讨了在配网自动化系统建设过程中的三个关键问题,即整个配网自动化系统的体系架构,光纤网络通信方式及选取配网一次设备,最后对配网建设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15.
Much of what white collar workers do in offices is communication-related. White collar workers make up the majority of the labor force in the United States today and the majority of current labor costs. Because office automation represents more productive structured techniques for handling both written and oral communication, office automation therefore offers the potential to make organizations more productive by improving organizational communication. This article: (1) defines communication, (2) identifies the potential benefits to be realized from implementing office automation, and (3) offers caveats related to the implementation of office automation systems. Realization of the benefits of office automation depends upon the degree to which new modes of communication may be successfully substituted for traditional modes.  相似文献   

16.
图书馆书目数据库建设的反思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瑞华 《情报科学》2001,19(4):405-407
笔者通过癖结本馆在数据库回溯建库工作当中遇到的问题,走过的弯路,以及对本地区图书馆自动化发展状况的一些了解,反思国内图书馆自动化工作中的数据库建设工作,指出书目数据库建设工作是图书馆的自动化工作的基础。  相似文献   

17.
伍彬 《大众科技》2013,(2):35-37
结合理论与实际,针对智能家居市场状况,介绍了智能家居与住宅自动化的关键技术,探讨智能家居的发展状况与前景,分析楼宇自动化的市场情况,并提出发展广西本地节能自动化住宅市场的设想。  相似文献   

18.
目前国内办公自动化软件产品繁多,应用也比较广泛。普通本科院校在选择办公自动化软件产品时,应根据自身实际,从学校内部管理特点、软件产品的技术构架、应用功能、生产厂商以及售后服务等方面考虑,在全面了解软件产品情况后选择成熟可靠的办公自动化软件产品。  相似文献   

19.
煤矿综采自动化水平的高低成为体现煤矿现代化管理水平和煤机装备是否先进的重要指标,对确保综采工作面各设备协调、连续、高效、安全运行,实现煤炭高效、安全开采至关重要。本文分析了我国综采自动化的发展现状,结合神华宁夏煤业集团梅花井煤矿自动化项目运行情况,深入探讨了煤矿在推行综采自动化过程中存在的瓶颈约束,并详细阐述了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20.
In this paper I critique the ethical implications of automating CCTV surveillance. I consider three modes of CCTV with respect to automation: manual (or non-automated), fully automated, and partially automated. In each of these I examine concerns posed by processing capacity, prejudice towards and profiling of surveilled subjects, and false positives and false negatives. While it might seem as if fully automated surveillance is an improvement over the manual alternative in these areas, I demonstrate that this is not necessarily the case. In preference to the extremes I argue in favour of partial automation in which the system integrates a human CCTV operator with some level of automation. To assess the degree to which such a system should be automated I draw on the further issues of privacy and distance. Here I argue that the privacy of the surveilled subject can benefit from automation, while the distance between the surveilled subject and the CCTV operator introduced by automation can have both positive and negative effects. I conclude that in at least the majority of cases more automation is preferable to less within a partially automated system where this does not impinge on efficac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