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司空图是唐代很重要的文学理论批评家,在他的诗论文章中,以诗歌意境为中心,总结了诗歌发展中的一些重要经验,提出了一些著名的诗歌理论。应该说,司空图的意境理论是在总结前人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和发展并使之系统化。  相似文献   

2.
司空图的诗学思想是对王维等人诗歌创作艺术经验的总结,同时,也是对中唐时期诗歌创作叙事化倾向的反 拨。司空图有关诗歌意境创造及其审美特征的论述,对抒情诗歌创作和诗歌理论批评的发展,都有重要价值。不过,他 的诗学思想只是总结了抒情短章的艺术经验,用这种理论要求一切诗歌是不恰当的。  相似文献   

3.
唐末文论家司空图提出了"四外说"的意境理论,并大力标举王维。试图以"四外说"为理论框架,以解剖麻雀的方法分析《鸟鸣涧》的意境层次。司空图意境理论包含的象、景、韵、味的基本内涵,为后代文论家倡导的情、景、理之意境理论打开无数法门。  相似文献   

4.
司空图是晚唐著名诗人,诗歌理论家。他总结了我国诗歌创作的丰富经验,创立了"韵味说",他认为"味"是诗歌必须具有的属性。首先对"味"这一审美范畴进行简单的梳理,从而更好地理解司空图的"韵味"说的内容——韵外之致,味外之旨。其次,从方法论的角度,探讨司空图提出的诗歌创作如何达到有"韵味"的途径。这一点主要从两个方面进行探讨:一是从诗歌形象创作来说,作者在创造形象时要直致所得,万取一收;二是从诗歌意境的营造来说,创作者要做到离形得似,思与境谐。也就是说在创作过程中,做到"象外之象""景外之景"。司空图从内容到方法对"韵味"说这一诗学理论做了详细的论述,在诗歌理论方面有很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张猛 《黄山学院学报》2007,9(1):125-128
意境理论是中国古代诗学关于艺术形象创造和艺术价值评价的重要理论之一,从意境学说的萌芽、诗歌意境理论的成熟到诗歌意境美学理论的最终形成经历了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司空图的《二十四诗品》在意境理论的构造过程中起了很大的作用。《二十四诗品》对24种表象不同诗歌意境的美学本质的阐释确立了意境理论在中国古代诗学体系中的显赫地位。  相似文献   

6.
在唐代先后曾有王昌龄、皎然、司空图分别提出“诗三境说”、“取境说”、“韵味说”,从诗人的角度阐述了各自对意境营造的独到见解。另外一些诗人的诗歌理论对意境的生发也多有涉及。唐人对意境现象进行思考的深度、广度以及参与研究者的数量超过古代其他任一时期,自发形成了唐代集体性参与意境学说研究的局面,从而形成了唐人对意境理论作出杰出贡献的集体性特色。  相似文献   

7.
在中国古代美学的诗歌意境理论史上,司空图的地位无人能比。他是诗歌意境理论的集大成者,就他的整个理论来讲,他像前人一样认为意境是诗的本体,在继承前人的基础上界定了意境的内涵,开创性地划分了诗歌意境的类型。这三方面奠定了他在中国关学史上的地位。  相似文献   

8.
我国古代意境理论的形成和发展,具有相当复杂的过程,魏晋南北朝时期,作为美学范畴的意境理论还未出现,但在实际的艺术创作中出现了意境。意境的正式提出是在唐代,王昌龄的《诗格》开启意境的先河,皎然的《诗式》、权德舆的“意与境合”、刘禹锡的诗论、司空图的《二十四诗品》等,都对意境理论有所发展。宋代对意境理论有所突破的是苏轼、释普闻、严羽等。清末民初王国维继承发展了古代诗歌理论的意境说.在《人间词话》中发挥尽致.使人们对意境理论的审美特征有了更深刻、更全面的认识 。  相似文献   

9.
司空图的意境理论前人多是经验式的评点,今人是局限性“味外之旨”或“象外之象”的研究上,对司空图美学思想中的几个重要概念,并没有谈清它们的关系性质,因此而也不能正确阐明句空图的意境理论。  相似文献   

10.
我国是诗的王国,意象、意境本是对诗歌作品的重要审美规定,,是中国古代诗论的重要范畴.意象、意境的理论,从《周易》开始,经刘勰、陆机、王昌龄、司空图、梅尧臣至王国维,发展得相当完备.  相似文献   

11.
诗歌本质论是新月派诗论家们构建其理论体系的首要战略与重要奠石。从诗歌起源论看,闻一多所张扬的“游戏本能说”,可为代表;梁实秋表现出对模仿说的极度钟情。从诗歌功能论看,梁实秋的论述最多,但新人文主义的批评立场规约了他对诗歌本质的基本看法;徐志摩更多地关注诗歌的宗教感化功能与思想启迪作用;朱湘主张“为人生”的文学,强调时代对于诗歌创作的影响。从诗歌特征论看,新月派诗论家们的论述集中在两大层面:一是诗歌与其他非文学审美意识形态之间的差异;二是诗歌在文学审美意识形态内部的本质特征。诗歌本质论显示出新月派诗论家面对传统诗学和现代诗学双重挑战的基本文化立场,其理论取向总体上贯穿在由王国维开启的审美现代性诗学价值坐标系统当中。后人所谓新月诗派历史身份的模糊与离弃现实等负面效应,其实可以由此找到最初的理论根由。  相似文献   

12.
“本色论”是词论史上的一个重要论题,它萌芽于晚唐五代时期,“词为艳料”是这一时期“本色论”的重要内涵,北宋后期的李清照,在《词论》中是一家的“论点,阐述了词的特性,从而使”本色论”具有了一定的理论色彩,“别是一家”标准志着这一论题的正形式,南宋时期的“本色论”在“别是一家”的基础上发展变化,其主要倾向表现为推崇“雅正”。  相似文献   

13.
李魁贤认为抒情性是诗歌的本质要素之一。本文从李魁贤的诗歌理论和创作实践出发,分析他对诗歌抒情性的认识,理清他诗歌抒情艺术的发展轨迹,并系统地讨论其抒情诗在艺术上的独有风采。作为一个现实主义诗人,他的理论观点和创作实验在台湾诗坛上都具有相当的代表性。  相似文献   

14.
朝鲜学者洪万宗接受了中国诗论的影响,其诗论与中国诗论有着密切关联,主要体现在:重要观点上的契合、采用相近的批评标准、借鉴传统的批评方法等。  相似文献   

15.
《毛诗序》是先秦至两汉诗经学的一个总结,其中《诗大序》可以说是先秦至两汉第一篇较为完整的诗歌理论专著。《诗大序》的内容可以分为三方面:一为风化说,二为诗言志说,三为六义说。这三点体现了汉代诗歌观念的两极分化。  相似文献   

16.
"空白"作为诗词意境的重要特点,在中国古典诗词中的表现极为丰富,它拓宽了诗词的审美空间,延伸了诗词的表现力,彰显了诗词的独特魅力."空白"带给古典诗词独特的美学特质:空灵、简洁、无言之美,营造出云山烟水与冥无的美学境界.深入把握"空白"论的美学特质,不仅是我们更好地鉴赏中回古典诗词的重要基础,而且也是我们深入体验中国传统美学乃至中国传统文化独特韵味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7.
方回论诗首先格律、倡拗体,在论及律诗对偶时,十分强调“变体”作用;其闪,重视虚字与用事;第三,强调诗法的“活”与“新”。方回的诗学、诗法理论虽瑕瑜互见,但也带给我们很多启示:方回诗学、诗法的着眼点在律诗;方回的有关论述,增进了我们宋诗风貌的了解,明白了宋人在诗歌技法的推陈出新方面所做的努力;方回诗法理论为研究提供了一种方法。  相似文献   

18.
诗以语言的方式拥有世界,诗歌语言以意象的方式表现世界。西方的意象理论发展较晚又受到中国古典意象理论的影响。本文重在总结和梳理西方理论语境中的意象概念及西方意象论的主要观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