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们都说他有点石成金之术、变废为宝之力,是一位不可多得的好老师。无论多么顽劣、多么笨拙的孩子,只要经他点化,都会脱胎换骨。同事问他:“你用什么办法使那些自卑的学生不自卑,骄傲的学生不自傲?是不是有什么秘笈没有公开?”老师说:“我哪里有什么秘笈?我只说一句话就足够了。”同事问:“哪句话?”“每个人都是天才。”“这话有什么新鲜?”“对于自卑的孩子,我说‘每个人都是天才,所以你不必自卑’;对于自傲的孩子,我说‘每个人都是天才,所以你也不必自傲’。”每个人都是天才@小黄  相似文献   

2.
材料作文是通过所给材料中的人物、事件把握材料的中心。根据材料的中心意思立意的一种作文形式。材料作文是一种被认为具有严格限制性的题型。因为《课程标准》对学生写作能力提出的整体要求是: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述自己的意思。能根据日常生活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表达自己的意思”是说写作重在自我表达,展示个性。在鼓励个性化表达的新形势下,开放性命题理所当然地成为了新的“宠儿”,而严格限制学生个性表达的材料作文固然会被“冷落”。但是。材料作文经过几年的实践,还是不时出现在中考试卷中。  相似文献   

3.
叶老说过:“人在生活中,在工作中随时需要作文,所以要学作文……”现在的学生写作文似乎是“替别人说话”。因为,教师总是扶着学生走,教师慷慨地向他们批发思想,批发感情,批发材料,批发构思。学生不会选题,他们做的都是老师的命题;不会积累,材料一  相似文献   

4.
从 2 0 0 0年开始 ,中考作文进入了“话题作文”阶段。所谓“话题作文”,是指用一段提示语指明写作范围 ,启发学生思考 ,激活其想像力的一种作文命题形式。这种开放性作文与以往的命题作文、半命题作文相比 ,其优点在于给了考生更广阔的写作空间和更大的发挥余地。考生可以根据材料所提供的内容 ,或联系实际 ,或发挥想像 ,说自己想说的话 ,写自己熟悉的事 ,抒发自己的真情实感 ,发表自己的独特见解。话题作文体现了中考作文改革的方向 :“作文要减少审题障碍 ,淡化文体 ,鼓励学生写真情实感。”这样一种开放、宽松、灵活的命题形式 ,深受广…  相似文献   

5.
所谓“说作文”课,就是在课上由学生或教师谈如何作文,即围绕某一作文教学目标、某一命题或材料,着重在作文的立意、内容、结构、片断等方面“说”。通过学生“说”,教师“说”,全班交流“说”,不断培养学生作文的思维能力,达到各年级写作要求。 “说作文”课的形式一般可分为三种类型。  相似文献   

6.
本文的理论程序是:(一)认为王国维的文艺美学思想理论体系主要由“天才说”、“游戏说”、“苦痛说”、“古雅说”、“境界说”等五大理论层面构成,其中“天才说”和“游戏说”则是王国维关于文艺发生美学观的集中反映;(二)从文本学的角度出发,解构王国维“天才说”和“游戏说”的文本意义和理论向度;(三)从历史比较学的角度出发,阐释王国维“天才说”和“游戏说”的价值意义。  相似文献   

7.
并非戏言     
《师道》2021,(4):64-64
小明最近每次考试都是99分,爸爸问他:“你难道就不能再多得1分吗?”小明理直气壮地说:“老师说了,成功是99分的努力加上1分的天才,是你和妈妈没给我这1分天才呀!”老师带领同学们参观动物园。一个学生说:“老师!你看那个黑猩猩多像边上的叔叔!”老师:“你怎么这么说话?人家会生气的!”学生:“可是,黑猩猩又听不懂。”  相似文献   

8.
提供材料,要求学生就材料发表议论,是议论文命题的一种形式.如何端正学生的思想认识,引导他们在写这类议论文时从对原材料的阅读中生发出恰当的感想点呢?下面试举三例,分别说明.例一:东汉时有一少年名叫陈蕃,独居一室而庭院龌龊不堪.他父亲的朋友薛勤见状批评说:“孺子何不洒扫以待宾客?”他回答说:“大丈夫处世,当扫除天下,安事一屋乎?”薛勤立即针锋相对地反问:“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甲、学生从顺向思维方面生发感想点  相似文献   

9.
“自主命题”是厦门市2001年中考首创的一种命题形式,在国内同级考试中尚无先例。“所谓学生‘自主命题’,就是借助‘自主命题’这种命题形式,通过学生自选文章,自我研读,自我命题,自我作答,教师点评的一种学习方式,实质上也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自己教育自己的过程”,简言之,自主命题就是让学生根据所给阅读材料自主出题、答题的一种考察形式。早在十几年前,魏书生老师即总结出34件“和语文教学有直接或间接关系的,不能放弃的实事”,其中“每学期必做的9件”之一就是让学生“出考试卷”。《教学要民主化科学化》(魏书生著)一文指出:  相似文献   

10.
郭沫若说过:“兴趣爱好有助于天才的形成,爱好出勤奋,勤奋出天才。”可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化学教学中,教师必须正确把握学生心理,全方位激活学生的学习兴趣,保持良好的、持久的学习动力,这样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材料作文是指命题者根据命题需要提供一段文字或漫画作为作文的限制性要求的作文形式。命题人提供材料,要求学生依据材料作文,或改写材料,或续写材料,或写读后感,或针对材料中的“现象”写短评。所以,材料作文考查的角度多种多样,其最大的要求是学生不能脱离材料所提示的中心来写作。具体来说,材料作文要求学生把阅读与表达结合起来的同时,它所提供的材料对作文的内容范围及立意方向等还有约束力。  相似文献   

12.
可乐专卖     
人才与天才当老师批评某学生不该经常逃课时,该生大声反驳说:“老师,你知不知道大科学家爱因斯坦上学时经常逃课的事?”老师略一沉思道:“当然知道,但是你要记住,我们的学校是培养人才的地方,而不是培养天才的地方!”  相似文献   

13.
幽默     
张荣启 《教师博览》2005,(11):28-28
我也高兴暑假结束,新的学期开始了。开学第一天,班主任老师一进教室就说:“再见到你们我真高兴,我们好久没见面了。”这时,一个学生说:“是的,老师,这么长时间没见到你,我们也很高兴。”天才与人才当老师批评某学生不该经常旷课时,该生大声反驳说:“老师,您知道不知道物理学家爱因斯坦上大学时经常逃课的事?”老师沉思片刻说:“当然知道。但是你要记住,我们学校是培养人才的地方,不是培养天才的地方!”角色不同听说儿子被选拔为学校的足球队员,父亲关切地叮嘱道:“可不能因为踢球而影响功课啊!”儿子却满不在乎地答道:“怎么会呢?老师说我在…  相似文献   

14.
郭沫若说过:“兴趣爱好有助于天才的形成,爱好出勤奋,勤奋出天才。”可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化学教学中,教师必须正确把握学生心理,全方位激活学生的学习兴趣,保持良好的、持久的学习动力,这样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小学生作文命题切忌老化、死板.年复一年老是“记一件××事”,既缺乏新意,又不易打开学生的思路 命题要能唤起作文的动机,首先要考虑切近学生的生活,使人人有话可说,要让学生参与命题过程.1.限制内容式.命题只限制写作内容,留给选材的余地.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或感知经验,任意选择表达中心内容的材料写.比如,“我学会了__”“__真有趣”“我喜欢__”“我和__”“快乐的__”“__成功了”这种命题,便于学生多方探寻,选取喜闻  相似文献   

16.
刘任书 《中学文科》2008,(6):163-164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对于作文来说,这“米”就是材料。没有材料就无法写文章。报告文学作家鲁光说过:“写文章不能没有材料。即使对于天才来说。闭门造车.冥思苦想,也是无济于事的。”可见,只有积累了丰富的材料,才有可能激发学生的作文兴趣,真正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那么,如何才能使学生有丰富的材料积累呢?笔者认为,根据学生的生活特征,积累材料的途径主要有两条。  相似文献   

17.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对于作文来说,这“米”就是材料。没有材料就无法写文章。报告文学作家鲁光说过:“写文章不能没有材料。即使对于天才来说。闭门造车.冥思苦想,也是无济于事的。”可见,只有积累了丰富的材料,才有可能激发学生的作文兴趣,真正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那么,如何才能使学生有丰富的材料积累呢?笔者认为,根据学生的生活特征,积累材料的途径主要有两条。  相似文献   

18.
成功之道     
有人问高尔基怎样可成为天才,他说:“人的天才是火花,既可能熄灭,也可能燃烧起来。而强迫让它燃烧起来成为熊熊大火的办法,只能是劳动,天才就是劳动。”黑兹利特说:“成功之道在于你为获得成功所作出积极的努力,而不在于预先就衡量这种成功的价值。”张广厚说:“学习科学,是一口气也松不得的,科学的成就就是毅力加耐性。”华罗庚教导青少年的一句话是:“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劳一分才。”  相似文献   

19.
洪林彬 《江西教育》2009,(10):15-15
有丰富阅卷经验的王立群教授,对一些题目的命题提出商榷,比如江西的“以兽首事件为中心写议论文”,有可能对某些学生造成障碍。他说得不错:“如果一个作文题目出得对一部分考生是有利的,对另一部分考生是不利的,那么这个题目就有欠稳妥。所以,熟悉和公正是高考作文命题的两大原则。”评论兽首事件,这是时事入题,当时这个新闻出来后,有无数时评。  相似文献   

20.
一、“因师施教”命题的提出谈到“因师施教”这一命题,许多教育工作者首先想到的是“因材施教”这个孔子在二千五百年前就提出的教学命题。朱熹说:孔子施教,各因其材。“施教”的前提是因材。就是说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来进行施教。然而根据我国中小学学校音乐教育现状,一位音乐教师一学期要面对几百个学生,用一星期一两节音乐课的时间来做到“因材施材”,实际是很难做到的事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