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现代教育史上,存在着两种相互对立的教学观,一种是“教师中心论”,另一种是“学生中心论”,这两种教学观都狭隘地阐述了教与学的关系,导致教学工作无法取得预期的效果。对教与学的关系,学者们各抒己见。笔者倾向于这种观点:教与学各有特点,但在动态的教学过程中,二者关系从本质上而言是主导与主动的关系;从内因和外因的关系看,学生的学是教与学矛盾的主要方面。  相似文献   

2.
在现代教育史上,存在着两种相互对立的教学观,一种是"教师中心论",另一种是"学生中心论",这两种教学观都狭隘地阐述了教与学的关系,导致教学工作无法取得预期的效果.对教与学的关系,学者们各抒己见.笔者倾向于这种观点;教与学各有特点,但在动态的教学过程中,二者关系从本质上而言是主导与主动的关系;从内因和外因的关系看,学生的学是教与学矛盾的主要方面.  相似文献   

3.
教与学的关系一直是教学理论界探讨的主要问题之一。目前对教与学的关系比较普遍的看法是 ,主张将教师的积极性和学生的积极性统一起来。这种看法虽然摆脱了“教师中心论”和“学生中心论”的极端偏向 ,重视了教与学两个积极性的发挥与结合 ,但在具体表述上仍不完善 ,不利于人们理解和操作 ,因此有必要重新思考教与学关系的表述问题。笔者拟就这一问题作一浅析 ,以就教于同仁。教与学的关系是教学过程中最基本的关系。教与学之间究竟是什么关系呢?人们对此进行了长期的探讨。在教育史上 ,以赫尔巴特为代表的传统教育派提出的“教师中心论”…  相似文献   

4.
教学过程中,教与学的关系问题存在着两种不同观点,一种是“学生中心论”,一种是“教学中心论”。这两种做法都不能使效果达到最大值,本文阐述了教学过程中教师主导作用的含义,基础,目标及衡量标准等问题。  相似文献   

5.
教学活动是教与学的有机统一。长期以来,人们对学科教学是坚持学科中心论还是坚持学生中心论一直存在着理论上的争议和实践中的矛盾。那么,在学科教学中,如何才能达到教与学两个方面的有机统一?在这里,提倡在学科教学中要遵循学科教学的二重原理,即:教与学对应的原理、教与学科对应的原理。  相似文献   

6.
新课堂要求从“教师中心论”“学生中心论”走向“师生对话论”。水尝无华,相荡乃成涟漪;石本无火,对击始发灵光。教学的本质就是主体间的交往和对话过程。对话,不仅是一个时尚的名词、一个新锐的理念,而应是一种实实在在、付诸课堂实践的全新的教学行为和语文学习方式。《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其实这里面包含着两层含义:(1)阅读是读者与文本间主体的对话过程;(2)教学是教师与学生以及学生与学生主体间的对话过程。这里面蕴含着语文教学对话的两个概念…  相似文献   

7.
教与学的关系辨析固镇县教委盛丽娜关于教和学的关系问题,历来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教师中心论”和“学生中心论”两论最具有代表性。“教师中心论”者强调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权威作用,所谓“师严然后道等,道尊然后民知教学”;持“学生中心论”者则认为,既然教育的...  相似文献   

8.
教学活动是教与学的有机统一。长期以来,人们对学科教学是坚持学科中心论还是坚持学生中心论一直存在着理论上的争议和实践中的矛盾。那么,在学科教学中,如何才能达到教与学两个方面的有机统  相似文献   

9.
关于学生在教育过程中的地位,在教育发展史上有两种相互对立的观点。一种是“教师中心论”,另一种是“学生中心论”。根据学校教育和教学实际,针对几年来研究的课堂教学模式及学生评价体系谈一点认识。 一、“分层”教学模式充分调动学生的主体地位 “分层”应指教材内容分层,按识记、理解、探究去划分。又应将学生分层,按A、B、C三层次去因材施教.为使教师、学生都成为教育、教学的主体,应将传统的“满堂灌”教学方式向情境、分层次、分小组、暗示、参与等模式去发展,即:把教师教和学生学统一在识记、理解、探究六个字上,变教…  相似文献   

10.
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实施,“学生中心”的呼声越来越高,那么,在课程学习中,我们应该如何处理“知识中心”和“学生中心”之间的关系昵?围绕这个问题,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探讨:两种理论形成的背景和特点;“知识中心论”受到抨击的原因;在课程学习中知识的重要性及我们应该如何处理知识中心和学生中心之间的关系以及在教给学生知识时我们应该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西方诠释学诠释重心的转换及其合理走向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作者、文本和读者之间的相互关系构成了西方诠释学的主题。据此 ,可以把西方诠释学划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 ,是以施莱尔马赫和狄尔泰为代表的“作者中心论”诠释学 ,其根本特征是消解读者的历史性和个体性 ,让作者的意图支配读者对文本的理解和解释过程 ;第二阶段 ,是以海德格尔尤其是伽达默尔为代表的“读者中心论”诠释学 ,它完全颠覆了文本解读过程中作者和读者之间固有的支配与被支配关系 ,用“意义的创生”取代“作者原意”作为诠释活动的基本追求 ;第三阶段 ,是以利科尔为代表的“文本中心论”诠释学 ,它试图克服“作者中心论”和“读者中心论”的对立。建构一种方法论与本体论相统一、主观性和客观性相统一的“文本中心论”诠释学 ,代表了诠释学发展的合理走向。  相似文献   

12.
当前在我国环境伦理学研究领域中,对环境伦理学的研究对象;自然环境工具价值和内在价值的关系;“人类中心论”、“生命中心论”、“环境中心论”等的理论研究,还存在比较大的分歧。从哲学高度上分析,这三个问题的理论分歧,其实只是同一事物在不同发展阶段上,矛盾运动自身对立统一规律的一种表现,是人类对人类与生存环境间的伦理道德关系认识逐步深入发展的结果。分歧产生的直接原因,是由于对“环境”概念与内涵的不同认识。  相似文献   

13.
交际语言教学法被认为是目前教学法中最有效的一种 ,与此紧密联系的学生中心论也就成为衡量教师是否真正采取了交际法的标准。文中讨论了外语教学中两种原则产生的根源及其作用 ,分析了学生中心论存在的问题 ,认为学生中心论有失偏颇 ,阐释了外语教学应以学习为中心的观点。  相似文献   

14.
综观世界教育改革史,我们看到了各国对教育的关注点和投入度,我们还会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很多改革都是围绕一定的学生观进行的。以美国的教育改革为例,20世纪美国的教育改革其实就是以美国教育家杜威为代表的“学生中心论”向以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为代表的“教师中心论”发起的挑战。  相似文献   

15.
针对教学中主体问题的两种极端观点,即教师中心论和学生中心论,从哲学的角度着重分析了双重活动教学法的两大核心——双主体和活动,并据此指出:双主体和活动具体体现了哲学上所揭示的关于“人”的深层本质命题和实践活动观.  相似文献   

16.
对教与学关系的再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教与学的关系是教学过程中最基本的关系。教与学之间究竟是什么关系呢 ?人们对此进行了长期的探讨。在教育史上 ,以赫尔巴特为代表的传统教育派提出的“教师中心论”和以杜威为代表的现代教育派提出的“学生中心论”影响较大。前者认为 ,教师在教学中处于中心地位 ,向学生传授知识、培养能力、进行教育主要是教师 ,主张树立教师的绝对权威 ,以为只要顺从教师的教导 ,学生就能学到知识。这种观点注重了教师的主导作用 ,有利于增强教学的方向性 ,有其合理性的一面 ,但同时淡化了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 ,实际上是对学生学习主体地位的否认 ,否认…  相似文献   

17.
中国哲学中,潜藏着一股“世界主义”思潮,既有打破“国家中心论”的较低层次的世界主义,有打破“区域中心论”的较高层次的世界主义,也有打破“人类中心论”的最高层次的世界主义。世界主义的各种形态,齐备于中国哲学家的头脑中,这在世界哲学史上是不多见的,值得认真发掘。从原有的哲学格局看,  相似文献   

18.
论教为学服务的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教学理论与实践中,人们至少在三种不同意义上使用“教学”一词:一是教学即教授;二是教学即学生的学;三是教学即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显然现代意义上的教学概念是以第三种观点为其共识。然而即使把“教学理解为教师教与学生学的统一活动”,还存在一个教与学的关系问题。如果我们把“教与学相互割裂、相互分离”作为教与学关系的第一层面,“教与学相互依存、相互作用”作为第二层面,那么“以学为本,因学论教”可以作为教与学关系的第三个层面。本文将要更进一步提出第四个层面的认识“教为学服务”的思想。在教与学的关系上,之所以要确立教…  相似文献   

19.
黎雯 《科学教育》2009,(4):92-93
杜威“儿童中心论”是“一场哥白尼式的革命”,儿童成为了整个教育的中心,强调学生通过参与活动,亲自体验获得知识与技能。“儿童中心”与个性化教育的取向是一致的,活动式课程与情境式教学是杜威的“儿童中心论”对个性化教育的启示。  相似文献   

20.
现代西方师生观反映了西方社会对师生关系的认识和看法。“教师中心论”强调教师在教育过程中的主导作用和权威地位,成为最早出现的关于教师与学生关系的认识;“儿童中心论”突出儿童的主动性,主张使学生成为教育活动的主导者,标志着西方师生观开始由“教师中心论”向“儿童中心论”的转移;后现代主义所提倡的师生“对话”则实现了师生观从“中心”到“对话”的转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