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构建中国文化外交新战略提升国家形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面对当前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中国应努力构建自身的文化外交战略.具体来说,发展文化外交新战略需要从思想层面和操作层面同时下工夫.在思想层面,中国必须要有明确的指导思想.在操作层面,中国必须要完善机构、机制,采取更多的措施来将此重大战略运用到实践当中,塑造、提升一个积极、正面的国家形象,让世界接受中国.  相似文献   

2.
全球化背景下,一国对于其国家形象的塑造具有了前所未有的重要性。提升和加强中国的国家形象不仅可以为其和平发展争取一个良好的国际舆论环境、争取外交主动,而且也是中国和平发展的重要内容之一。以国家形象的概念界定为切入点,对我国国家形象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加强中国国家形象塑造的措施等相关性问题。  相似文献   

3.
公共外交作为传统外交的补充形态,日益为各国所重视,其中政府、媒体和文化资源是三个重要元素.尽管公共外交的行为主体呈现多元化趋势,但政府的主导性地位不可动摇;媒体作为信息传播载体,其作用不可替代;文化作为国家软实力资源,其魅力远远超过经济、军事等硬力量,足以改变公共外交的效果.政府、媒体和文化的通力协作和合力效应是完善公共外交这一庞大系统工程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4.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中外文化交往的历史久远。新中国的文化外交从历史和现实两方面向世界展示了中国"以和为贵"的外交伦理。以中国年和孔子学院为代表的"中国热"体现了中国国家形象,是当代中国文化外交的标志性活动。加强国家文化软权力建设,倡导和谐世界理念,开展多层次、宽领域的文化外交,是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5.
全球化的发展,文化外交地位凸显。中国文化外交在政治文化、语言和信息、国民教育三方面取得重大成就。要实现和平崛起,在利用丰富文化资源加强对外文化交流的同时,更应促进文化对外传播,革新其体制.整合现有力量。增强文化外交的适时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6.
当前,中国—东盟除在政治外交和经济外交之外,文化外交更体现出其在全球化时代不可或缺的作用。通过分析中国—东盟的文化外交的现状,提出中国—东盟的文化外交有利于增强中国的综合实力,保障中国的文化安全,促进同东盟国家的友好关系,为中国在东盟地区开展外交创造有利的国际环境。  相似文献   

7.
多边主义在中国外交的兴起 建国以来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新中国的外交更强调双边主义,注重通过外交谈判和交往的手段实现国家利益。即使是在国际共产主义阵营内部与其他社会主义国家交往,中国也一直坚持奉行双边主义的理念。  相似文献   

8.
公共外交与中国国家形象的塑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国家形象是一个国家在国际间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科技等诸方面相互交往过程中给其他国家及其公众留下的综合印象.公共外交是提升一国国家形象的重要途径.我国应采取各种措施进一步开展公共外交.  相似文献   

9.
全球化是客观的、多维的历史发展进程,是同一化与多样化的统一。当代全球化对外交的影响是巨大的,它推动了外交主体、外交议题、外交方式的变革。  相似文献   

10.
试论联合国舞台上的中国外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1971年第26届联大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以来,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多边外交成为中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的重要组成部分.联合国舞台上的中国外交充分显示了中国政府在推进联合国外交上的稳健务实、在建立国际新秩序观上的与时俱进,中国政府努力实现中国内政外交的建设性互动,追求国家利益和国际责任的综合平衡,树立了中国良好的大国形象.  相似文献   

11.
文化传统是影响一国外交的重要因素。中国的文化传统是中国人几千年传承至今的最主要的心理习惯、思维定势,它包括天人合一、刚健有为、和为贵、义以为上、见义勇为等内容。这些心理习惯和思维定势对新中国外交思想、外交战略和外交行为产生了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12.
近代外交失败与民国职业外交家勃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立足于近代外交失败的主观因素,诸如外交人才的稀缺、外交知识的贫困、主权观念朦胧、外交政策缺乏连续性等,考察中国外交近代化的历程,探讨民国职业外交家群体形成的因果关系,并对晚清和民国两代外交官作一概要评论,以便人们观察两者之间的素质差异。这些或许对当代外交官的培养具有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3.
从上世纪90年代中期起,中国开始积极参与国际多边外交,并在这一重要舞台上不断取得成果,尤其是已过去的2006年,更被誉之为中国的“多边外交年“。本文重点论述了上海合作组织这一中国多边外交的成功模式,并认为随之成功发展,中国会越来越积极地发展多边外交,为保障地区安全与稳定,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相似文献   

14.
在中国崛起的背景下,美国强化遏制了中国的"亚太再平衡"战略。印度面对亚太格局的变动和中印同时崛起的现状,其对华外交中竞争的一面凸显。印度与越南都有借助对方力量制衡中国,扩大地缘政治和经济影响力的迫切愿望,双方在许多方面存在共同利益并在政治、经济、安保等领域加强了合作。  相似文献   

15.
《新青年》的文化品格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刊物的灵魂是它的文化品格,文化品格的高下决定着刊物的层次和归属,本文试图从文化品格入,考察《新青年》杂志的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16.
新中国成立初期,在侧重推行“一边倒”外交的同时,中国政府还提出了和平外交。到50年代上半期,随着形势的变化,新中国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开始全面推行和平外交。本文拟简要评述这一时期新中国和平外交的提出和实践。  相似文献   

17.
文化兴,则国兴;文化衰,则国衰。国脉之所系的文化对国家安全的影响是深层次的、潜移默化的。因此,文化安全是国家稳定发展的精神前提,是国家安全特别是其中的非传统安全中的价值问题。但世界各国尤其是广大发展中国家却面临以美国为首的西方文化霸权主义的挑战,具有独特魅力和优秀传统的中华文化更是美国文化扩张和渗透的重点,为此,中国政府必须注意维护文化主权,知彼知己、扬长避短、主动融合、全面创新,以保护文化安全。  相似文献   

18.
试论文化哲学的兴起与中国文化哲学的特殊使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化哲学是20世纪兴起的世界性哲学思潮。这是对人类面临的时代矛盾的文化审视,也是对西方理性主义危机的文化反思。中国文化哲学的产生有其特殊的背景,在当今文化全球化以及中国现代化进程不断深化的情境下,中国文化哲学肩负着特殊的历史使命:它既要起越传统农耕文化的消极影响,又要跨越后现代文化危机的横向扫射,塑造科学理性与人文精神相统一的新型的现代主体。  相似文献   

19.
从文学的本质出发,对上世纪80年代中期到90年代中期新潮文学显现的多种新奇语言竞相喧哗状况的分析,结合本世纪中国文坛创作方方面面的多元化转向,旨在说明在网络文学盛行的时代背景下,文学创作与文化研究之间关系的流变,从而寻找出文学在新时代的文化认同形式及其发展的新景象和新规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