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金代董解元创作的《西厢记诸宫调》在崔张爱情故事流变过程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在《西厢记诸宫调》中,董解元通过对红娘身份设定及言行表现的具体描写,着重刻画了她心思单纯、热情善良、智慧聪明、爱憎分明、富于正义以及谨慎细致的性格特点,并让她在促进崔张姻缘的过程中展现出一定的斗争力量与反抗精神.董解元在《西厢记诸宫调》中对红...  相似文献   

2.
<董解元西厢记>的一些语音现象正处于向<中原音韵>过渡的状态,很多语言事实与<广韵>相比较更接近<中原音韵>.可以说,<董解元西厢记>反映了当时北方地区的实际语言状况,为我们研究这一时期的北方话语音提供了颇有价值的语言材料.  相似文献   

3.
龚节之 《现代语文》2006,(9):125-126
处置式是汉语的一种特殊的句式,它产生于唐代.《董解元西厢记》(以下简称《董西厢》),金代董解元著.故事原本《唐人小说》中元稹的《会真记》,写的是张生与崔莺莺的爱情故事.这部杂剧,基本上反映出了当时的语言事实,因而是我们研究当时语言状况的一部比较重要的作品.《董西厢》中共使用"把"字句152例,其中表处置的"把"字句共出现146例,占"把"字句的96.1%.因此,《董西厢》的"把"字句以处置式为主.鉴于此,本文着重对处置式进行考察,总结其句式,分析其结构,试图揭示《董西厢》语言中"把"字句式的一些特色和面貌.  相似文献   

4.
同样的离别,同样的悲痛欲绝,同样的难舍难分。两首离歌却能给人不同的感觉,缘自何由?董解元的《小亭送别》与王实甫的《长亭送别》都描述了崔莺莺和张生之间浓得化不开的离别之情。本文将带领你们一起游离于两剧的字里行间,细细品味崔莺莺和张生之间的缠绵柔情。并重点向大家介绍一下时代性因素对学者的创作造成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从《西厢记诸宫调》和杂剧《西厢记》的被动式比较中,看200年间表被动的介词的变化和在唐以后被广泛用于表被动的“被”字句的形式及发展趋势,并对“被”字句中的特殊“被”字句在两部作品中被较广泛应用的原因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6.
一些专家学者对《西厢记诸宫调》的难解语词曾先后作了注译、注释和考释,但尚嫌不够确当,值得商榷。举惺惺、二四、团剥、伽伽、顽羊角靶、骋无量、日煞到老、邓虏沦敦、针喇、羡觑、口啜、泼忏、骨胀等数例语词商解  相似文献   

7.
自唐以来,以"西厢"故事为题材的各类作品便层出不穷。在西厢故事的演进中,王实甫的《西厢记》把"西厢"故事推到了最高峰。它能成为一部鸿篇巨制,得益于《西厢记诸宫调》对《莺莺传》从题材、主题到人物形象的革命性改造,同时也得益于王实甫的个人创作才艺和敢于突破传统的勇气。  相似文献   

8.
红娘是《西厢记》中不可或缺的人物,在红娘的帮助下崔莺莺和张生冲破了封建礼教的束缚,最终获得了美好的爱情.作者通过巧妙的艺术手法,刻画了一个淳朴善良、富有正义感、勇敢机智,敢于和封建礼教做斗争的红娘形象.红娘是封建社会中敢于突破封建礼数限制的代表人物,本文结合作品对红娘的典型形象进行了浅析.  相似文献   

9.
红娘是《西厢记》中不可或缺的人物,在红娘的帮助下崔莺莺和张生冲破了封建礼教的束缚,最终获得了美好的爱情。作者通过巧妙的艺术手法,刻画了一个淳朴善良、富有正义感、勇敢机智,敢于和封建礼教做斗争的红娘形象。红娘是封建社会中敢于突破封建礼数限制的代表人物,本文结合作品对红娘的典型形象进行了浅析。  相似文献   

10.
略论《西厢记》中的红娘形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红娘是《西厢记》中的重要人物,也是一个喧宾夺主的人物。作者用巧妙的艺术手法,以老夫人、莺莺、张生作比较,在矛盾冲突中刻画了红娘富有正义感,乐于助人,勇敢机智,冲破封建礼教,促成了崔、张美满的婚事。红娘是中国戏剧史上一个成人之美的艺术典型。  相似文献   

11.
《西厢记诸宫调》的作者董解元的生平,历来无考。论者多从元人锤嗣成《录鬼簿》及陶宗仪《辍耕录》之说,认为董是“金章宗时人”。近阅人民文学出版社一九六二年本《董解元西厢记·前言》(该书一九七八年及一九八○年新版《前言》相同),此文对元人的说法是否可信颇表怀疑,提出董解元是“在宋朝南渡时从北方移居武林(今杭州)的,《引词》中所谓‘太平多暇’,大概指的是南宋偏安停战之时。按照这个说法,董解元生  相似文献   

12.
《西厢记》作为元杂剧的成功之作,对其的研究之文汗牛充栋。董每勘先生对《西厢记》的研究,“就戏论戏”、内容详实、分析精确,成就较高。但是,其研究之文亦有可商榷之处。本文即对其在《五大名剧论》中对崔莺莺寄简、张君瑞踰墙所作的分析提出不同意见,试图为董先生提出的“矛盾”之处做出合理的解释。  相似文献   

13.
诸宫调是说唱故事的一种形式,兴起于北宋中期,相传为孔三传所创。靖康之变后,诸宫调分为南北两派共流传了二百多年,经北宋、南宋、金元、衰落于元代的中后期。诸宫调对我国古代音乐史和宋元时期文学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文化价值。目前发现的诸宫调只有三部,流行于金朝的《刘知远诸宫调》和《董西厢诸宫调》,流行于元初的《天宝遗事诸宫调》。由于流传下来的资料太少,故这三部诸宫调显得弥足珍贵,许多专家和学者对其进行了研究和整理,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相似文献   

14.
作品通过刘知远夫妇被迫害的情节,暴露了封建社会的世态,表现了对刘知远夫妇苦难遭遇的问题。在艺术上具有民间文学自然素相不加雕饰的风格。作品的不足处是强调刘知远是真龙天子,表现出迷信色彩和“天人感应”思想。  相似文献   

15.
前朝崔相国病逝后,夫人郑氏和女儿崔莺莺扶灵枢归葬,途经河中府,停灵于普救寺中。书生张珙上京应试路过普救寺,在佛殿上偶见莺莺。一见钟情,借故也在寺中住下。两人隔墙和诗,道场传情。互相爱慕,但无由相会。  相似文献   

16.
王实甫的《西厢记》是元杂剧的“压卷”之作,是中国古典戏曲的典范作品。  相似文献   

17.
一 元代与关汉卿齐名的戏曲作家王实甫所写的《西厢记杂剧》,是一部以男女爱情为题材的杰作,是我国古典现实主义的巨著之一,金圣叹以之与《楚辞》、 《庄子》、《史记》等名著并驾齐驱,号称“十才子书”。全剧共五本二十折。有的版本把第二本开头的《楔子》也作为一折,那末总共二十一折,是元杂剧中的大型剧本,突破了元杂剧通常由四折组成一个剧本的体制。它以唐代元稹《会真记》(又名《莺莺传》)的崔莺莺与张珙(君瑞)的恋  相似文献   

18.
《西厢记》是我国文学史和戏曲史上的一部杰作,犹如一座迷人的语言艺术宝库,让人觉得异彩纷呈,目不暇给,如珠似玉,叹为观止。这部剧作包涵着多种不同风格的艺术语言,而又不留雕琢痕迹地融合为一体,浑然天成。  相似文献   

19.
《西厢记》的语言艺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厢记》是中国古典戏曲乃至整个古典文学创作领域的一部杰作,它深邃的思想内容和精妙的艺术风格一直以来备受人们赞叹。这部作品以深刻的反封建礼教的思想性和精湛优美的艺术性赢得了古往今来无数读者的喜爱。作品里描写的崔张爱情故事简直是家喻户晓,无人不知,作品的艺术风格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作品的语言艺术,可以这样说,运用什么样的语言,作品就具有什么样的艺术风格。本文拟就《西厢记》里所体现出来的语言艺术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20.
《西厢记》是我国文学史和戏曲史上的一部杰作,犹如一座迷人的语言艺术宝库,让人觉得异彩纷呈,目不暇给,如珠似玉,叹为观止。这部剧作包涵着多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