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明代小说《平妖传》署名张无咎所作的两篇序文,虽有差异,但并非伪作,它们提供了《平妖传》版本的相关真实信息:《平妖传》二十回本和四十回本均非原本,四十回本为冯梦龙增补本,原本应该是回数在二十回和四十回之间的本子。这些信息为我们了解《平妖传》提供了不少有用的史料资源。  相似文献   

2.
一《水浒传》与《平妖传》,就其题材而言,都与史实有所关联。鲁迅曾经指出:“《水浒》故事亦为南宋以来流行之传说,宋江亦实有其人。《宋史》(二十二)载徽宗宣和二年‘淮南盗宋江等犯淮阳军,遣将讨捕,又犯京东、河北,入楚海州界,命知州张叔夜招降之。’”又说:《平妖传》“记贝州王则以妖术变乱事。《宋史》(二百九十二《明镐传》)言则本涿州人,岁饥,流至恩州(唐为贝州),庆历七年僭号东平郡王,改之得圣,六十六日而平。小说即本此事。”但是,《水浒》、《平妖》二传,都没  相似文献   

3.
《平妖传》是一部近代汉语文献,一直以来,关于该书的研究成果不多见。笔者经过初步考察,发现其中一些语言现象是有深入研究的必要的。本文对《平妖传》中的119个时间副词进行穷尽性调查,在此基础上,简析了《平妖传》时间副词的特点,从而勾勒出了《平妖传》时间副词的概貌。  相似文献   

4.
《平妖传》是一部近代汉语文献,一直以来,关于该书的研究成果不多见。本文在对《平妖传》中的119个时间副词进行穷尽性调查及总结前贤对时间副词的分类原则的基础之上,试谈了笔者关于《平妖传》时间副词分类的一些看法及其分类情况。  相似文献   

5.
秦观(1049—1100)是北宋的著名词人,他初字太虚,改字少游,扬州高邮人。生平事迹详见《宋史》卷四百四十四《文苑传》及《淮海集》所附其二十八世孙秦瀛重编的年谱。 秦观的一生是潦倒坎坷的一生。早年,他力求有所作为,饱含对生活的热切期望和对功业的渴慕追求,但二十年滞留场屋,中年及第后又仕途多舛,怀才不遇的愤慨便时  相似文献   

6.
关于《马氏文通》的版本,何容在1937年6月24日天津《益世报》的《马氏文通的版本》中介绍了四种。但版本收集不齐,且出版日期、版面情况缺乏介绍。现根据上海市图书馆和部分高校藏书,系统补充介绍如下:(1)最早的版本是竹纸铅排线装,十卷分装十册,每卷自编页码,书面题《文通》,前六卷题“光绪二十四年孟冬”,后四卷题“光绪二十五年季冬”,即公历1898—1899年出齐,上海商务印书馆印行。(2)绍兴府学堂教科书,光绪壬寅年(1902年)正月依马氏原书排印本锓木印刷。扉页题《文通》,封面写《马氏文通》,竹纸木印线装,十卷分装十册,每卷自编页码。(3)第三种甲辰年(1904年)十二月初版(后来再版的本子有写光绪三十年即1904年  相似文献   

7.
罗贯中名本,钱唐人,大约生活在元末明初。他做的小说很多,可惜现在只剩了四种。而此四种又多经后人乱改,已非本来面目了。——因为中国人向来以小说为无足轻重,不似经书,所以多喜欢随便改动它——至于贯中生平之事迹,我们现在也无从而知,有的说他因为作了水浒,他的子孙三代都是哑巴,那可也是一种瑶言。贯中的四种小说,就是:一、《三国演义》;二、《水浒传》;三、《隋唐志传》;四、《北宋三遂平妖传》。《北宋三遂平妖传》,是记贝州王则借妖术作乱的事情,平他的有三个人,其名字皆有一“遂”字,所以称“三遂平妖”。《隋唐志传》是叙自隋禅位,以至唐明皇的事情。——这两种书的构造和文章都不甚好,在社会上也不盛行;最盛行,而且最有势力的,是《三国演义》和《水浒传》。  相似文献   

8.
《平妖传》是一部近代汉语文献,一直以来,关于该书的研究成果不多见。笔者经过初步考察,发现其中一些语言现象是有深入研究的必要的。本文对《平妖传》中表最初(本、原等六个)的时间副词系统进行了穷尽式的调查,将单个时间副词作了分类比较分析,并简析了“本”“原”等文言时间副词在使用上的一些特点。  相似文献   

9.
《平妖传》是一部近代汉语文献,一直以来,关于该书的研究成果不多见。笔者经过初步考察,发现其中一些语言现象有深入研究的必要。目前,关于时间副词的界定,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本文在对《平妖传》中的119个时间副词进行穷尽性调查的基础上,试从时间副词和时间名词的区别、时间副词与形容词的区别、时间副词与连词的纠葛、时间副词与其它副词次类的区分、关于时间副词的一词多义现象、关于词和词组六个方面阐述了《平妖传》中时间副词的界定标准。  相似文献   

10.
一、课文与原传的比较《张衡传》见范晔《后汉书》第五十九卷。它是一篇写真人真事的传记文学作品,记叙了我国东汉时代著名的文学家和杰出的科学家张衡一生的事迹。十几年前,人民教育出版社曾节选它作为课文,编在高中第五册语文课本上。(现选入高中第三册语文课本)课文跟原传比较,篇幅大为缩短,估计仅存原传二十分之一。原传用第三人称叙述张衡事迹,间或夹有议论,没有对话描写。张衡思想感情的表  相似文献   

11.
正"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这个名句出自北宋周敦颐所写的《爱莲说》。周敦颐,北宋时志向高远的著名思想家、教育家,今湖南道县人(公元1017年—1073年),著有《周元公集》《太极图》《太极图说》《通书》《掘赋》《爱莲说》等。《爱莲说》是周敦颐在地方为官30多年,清正廉明、洁身自好的人生  相似文献   

12.
李焘生于北宋徽宗政和五年,死于南宋孝宗淳熙十一年(1115—1184),正值祖国山河、赵宋政权发生巨大变化的时代。他是个爱国主义者,“甫冠,愤金仇未复,著《反正议》十四篇,皆救时大务。乾道三年(1167)召对,首举艺祖治身、治家、治吏典故,以为恢复之法”(《宋史卷388李焘传》)。他是真正对国家兴亡,匹夫且有其责  相似文献   

13.
《平妖传》是一部产生于明代的长篇神魔小说。这部近代汉语文献,大致体现了当时的语言特点。书中"将"的用法反映了近代汉语的某些特点,文章在对其做穷尽式考察的基础上,对《平妖传》中"将"的虚词用法进行分类和描写。  相似文献   

14.
《李顺》一文是据史料辑录而成的。文章的第一段,节选自元人脱脱等编的《宋史》卷二百七十六《樊知古传》,第二段除“入据成都,遣兵四出,北抵剑关,南距巫峡”数语节取自宋人李焘编的《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三十五外,均节选自宋人沈括的《梦溪笔谈》卷二十五。沈括(1031—1095年),字存中,北宋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宋神宗熙宁年间官至翰林学士、龙图阁待制。他与王安石同时,政治上属革新派。沈括又是著名学者,《梦溪笔谈》  相似文献   

15.
论柳永词     
一、柳永的生平及其创作的时代背景柳永是福建崇安五夫里人。祖父柳崇,是五代末年的“处士”。父亲柳宜,本仕于南唐,入宋为沂州费县令,太宗雍熙二年(九八五)登进士第,官至工部侍郎。柳永约生于太宗雍熙四年(九八七),距北宋开国仅二十多年。他的主要活动年代是在真宗、仁宗两朝。《石林燕语》卷六和《能改斋漫录》卷十六,都说柳永登第的时间是在景祐元年(一○三四)。宋翔凤《乐府余论》亦谓柳永“及第时已老”。《福建通志》卷一七五,说柳永登第后“调睦州困练推官。皇祐中(一○四九—一○五四),历任屯田  相似文献   

16.
《玉娇梨》版本多种,孙楷第先生、柳存仁先生、郑振铎先生、杜信孚先生都有不同版本的著录。大连图书館编《明清小说序跋选》中录有“新镌批评绣像玉娇梨小传,本衙藏本”,据编者考云“是清初本”。以上各家著录,皆清代刻印本。今又见一部不见各家书目著录的“清聚秀堂刻本”。于版本面貌描述如次:全书分装四册,册各一卷。其中一、四册分别为1—4回、15—20回、二、三两册均各五回。头册白纸扉页作(玉娇犁袖  相似文献   

17.
北宋国子监利用雕版印刷技术印行了大量的典籍,其主要途径有三种:一是收取书籍的民间印板,二是馆阁校勘后付国子监雕造、印行或馆阁校勘、雕造后付国子监印行,三是国子监自己组织人力校勘、雕造。《文选》在北宋国子监的版刻历史,正恰好反映了这三种途径。毋昭裔刻本《文选》系五臣注本,印板后被收入国子监;景德四年诏校《文选》李善注本,是由馆阁校勘并刻板,但毁于荣王宫火灾,并未印行;天圣七年国子监刊本李善注《文选》,则是由国子监官员负责校勘并由国子监印行的。  相似文献   

18.
“三长两短”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会用到,其实它还颇有历史。《三遂平妖传》第五回有:“万一此后再有二长两短,终不然靠着太医活命。”《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十六回有“将来我有个甚么三长两短.侄少爷又是独子,不便出继,只好请侄少爷照应我的后事。”  相似文献   

19.
吕中其人,《宋史》无传,生平事迹不著,撰有《大事记讲义》等书。然而,却有人将《大事记讲义》等书,归于南宋著名学者吕祖谦名下,是故不可不辩。《大事记讲义》,全称《类编皇朝大事记讲义》。台湾文海出版社印行的王民信主编《宋史资料萃编》第四辑,收入此书二十四卷本,题作“吕祖谦撰”,又在“前言”中写道: 今存吕氏(指祖谦)大事记类书籍,载于(台北)国立中央图书馆善本书目者,计有:1.大事记通释二卷。2.大事记解题十二卷、3.皇朝大事记九卷、  相似文献   

20.
《楞伽经》共有三个汉译夺:一、刘宋元嘉二十年(443年)求那跋陀罗译本,全名为《楞伽阿跋多罗宝经》,共四卷一品,故又称“四卷楞伽”。南北朝到初唐时,楞伽师们即以此译本为研讨对象。二、北魏延昌时(512——515年)菩提流支译本,名《入楞伽经》,共十卷十八品。称“十卷楞伽”、内容完整,文字是前一译本的二倍,但不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