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由于句子类型的转变及句法结构的词汇化共同作用而最终导致“所以”从词组向因果连词的过渡;同时在《春秋左传》中并非所有的“是以”都是介宾结构“以是”的倒,连词“是以”在《春秋左传》中已以固定词组表示一种新的意义,逐渐与位置的前置没有词序上的联系。  相似文献   

2.
喻欣同志的《“欲以客往赴秦军”注释异议》(载《中学语文》一九八六年第九期)一文对“欲以客往赴秦军”中的“以”解释为“带领”提出了异议。喻文认为句中的“以”应解作介词,作“凭借……身份”讲。笔者认为“以”字当作“带领”讲。第一,把“以”解释为“带领”,在文言中不乏其例。例如: ①既陈,以其属驰秦师,死焉。晋师从之,大败秦师。(《左传·文公二年》)沈玉成《左传译文》  相似文献   

3.
说“所于”     
(一)王力先生主编的《古代汉语》就“所”后加不加介词说,“其实上古汉语的所字本来就可以直接用在及物动词,不及物动词或动宾词组的前面,指代上述与行为有关的各个方面,并不需要介词表示”,并且举了许多例,其中首先举的是“所”指代处所的。其例是:1.冀北之土,马之所生,无兴国焉。(左传、昭公四年)2.其北陵,文王之所避风雨也。(左传、僖公三十二年)3.南方有鸟焉,名曰蒙鸠,以羽为巢,而编之以发,系之苇苕。风至苕折,卵破  相似文献   

4.
古汉语中动宾倒装的现象较多,有的还在倒装的动宾词组间加上一个助词。兹将这类助词录列于下:1.“是”《词诠》:“是(五)”语中助词,外动词之宾语倒置于外动词之前时,以“‘是’字居二者中助之”。  相似文献   

5.
高中第六册《祭妹文》有“同临其穴”句,课本解作:“同到它的穴边。临,到。”江苏文艺出版社《古文鉴赏辞典》解作“同到埋葬蟋蟀处凭吊。临(lìn):哭吊死者”。后者的解释令人折服。古汉语中,“临”可作“哭”解。如《左传·宣公十二年》:“卜临于太宫。”杜预注:“临,哭也。”《汉  相似文献   

6.
当代著名数学家P.R.H alm os曾提出,问题是数学的心脏。美国全国教师联合会的《行动的议程》(1980)、英国数学教育的《报告》(1982)、日本《关于“问题解决”的教育》等,均把问题解决看成是当前数学教育的主流及中心任务。在1989年的国际数学教育大会上,全球数学教育工作者认为“:问题解决与数学高层次思维应当成为数学教育最重要的目标。”那么数学“问题解决”与“解决问题”之间有什么区别呢?笔者认为,问题解决是主谓词组,应先提出问题,再去解决;而解决问题是动宾词组,是在问题已存在的前提下思考应如何解决。在1992年“教育进展国际评…  相似文献   

7.
对于初语四册教材《卖柑者言》的几条注释,我们觉得不尽妥贴,提出商榷为下:1、干城——守城。干,盾,古代抵御刀枪的兵器,这里作动词用。这样注释欠准确,理由如次:首先,“干”在古代既可作名词,解作“盾”(如《方言,第九》:“盾,自关而东或谓之干。”),也可以作动词,解作“捍卫”(如《尔雅·释言》:“干,扞也。”)。编者既然把“干城”作动宾式结构理解,为什么不径直地取用“干”的动词意义,而要拐个弯  相似文献   

8.
二、“所”字和动宾词组中间插入介词以后的结构层次和语法功能 “所”字跟动词或动宾词组结合成“所”字结构以后,中间常常插入一个介词,如“以”、“为”、“与”等,这是不同于“所”字结构C的另一种结构,我们称它为“所”字结构D。例如: (1)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诸葛亮:《出师表》 (2)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 韩愈:《师说》  相似文献   

9.
高中语文第一册《原君》这篇课文中有“比之如父”这句话。“比”,动词,作谓语;“之”,他,代君主,作宾语;“如父”是动宾词组,作补语。对译为现代汉语便是“把他比作父亲”。对译后,原句的宾语“之”,变成“他”,与“把”组成介词  相似文献   

10.
辨“揖让”     
“揖让”一词,在高中语文教材中出现两次:一次是在《范爱农》中,一次是在《复庵记》里。关于“揖让”一词的释义,一般辞书上,常见有两种。其一,解作宾主相见之礼。古籍中例证颇多:“司仪掌九仪之宾客摈相之礼,以诏仪容,辞令、揖让之节”(《周礼·秋官司仪》);“简子问揖让周旋之礼焉”(《左传·昭公二十五年》);“君子无所争,必也射乎,揖让  相似文献   

11.
一、动宾词组与偏正词组动宾词组与偏正词组,在一般情况下是不会混淆的。但由于有些动词,它既可以与后面的词构成限制关系,也可以构成支配关系,这就要我们注意分辨了。如“建设祖国”、“斗争坏人”,“建筑房屋”、“牺牲生命”与“建设规划”、“斗争精神”、“建筑材料”、“牺牲精神”,为什么前者是动宾词组,后者是偏正词组呢?这是因为前者中的动词“建设”等和它们后面的名词“祖国”等构成的是支配与被支配的关系,如“建设祖国”,  相似文献   

12.
《左传·庄公十年》:“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其中“望其旗靡”之“靡”,《古汉语常用字字典》、新版《辞源》、《汉语成语词典》等都释之为“倒下”。许多散文选注本及中学语文的有关参考书亦如是说。近年有人撰文(见辞书研究编辑部编《疑难字词辨析集》)提出新解,释“靡”为“散乱”。我们认为,以“倒下”或“散乱”释“靡”不甚允当。《左传·宣公十二年》:“吾闻致师者,御靡旌摩垒而还。”此处“靡”字如解作“倒下”或“散乱”,也难惬人意:古代致师的目的在于镇慑敌军气焰、鼓舞本军斗  相似文献   

13.
说短语     
短语,也叫词组,是由词和词组合成的、比词高一级的语言单位。《提要》把“短语”和“词组”并称,意味着这两个术语没有实质上的区别,叫“短语”或叫“词组”都可以,不作硬性规定,允许老师们在教学上有一定的灵活性。《提要》有关短语的内容和《暂拟系统》有关词组的内容相比,主要有以下几点不同。一、《暂拟系统》把实词和实词的组合称为词组,  相似文献   

14.
教,还是不教     
在初语教学中,我发现《大纲》和教材的某些要求不相一致,也很不具体,很不明确,伸缩性较大。这无疑给教学带来了不少困难。一、不统一或脱节。例如:《大纲》要求初中一年级掌握词组最基本的四种:联合词组、偏正词组、主谓词组和动宾词组。而在初二册《词和词组(二)》中却有“比如‘从北京’是由介词‘从’和名词‘北京’组成词组”,这是指的什么词组是很明白的。在初  相似文献   

15.
鲍照《芜城赋》:“制磁石以御冲,糊赪壤以飞文。”前一句《文选》李善注:“《三辅黄图》曰:阿房宫以磁石为门,怀刃者止之。《广雅》曰:冲,突也。”李周翰注又作了补充:“磁石吸铁,故以为门,有怀刃者则吸之,使不得过,故云御冲。”现今各种选本都从李善注而来,一般把“冲”解作“袭击”。对这样的解释,我想提出不同意见。《诗经·大雅·皇矣》:“以尔钩援,与尔临冲,以伐崇墉。”毛传:“冲,冲车也。”《左传·定公  相似文献   

16.
《语文基础知识》第三册第56页,第一大题所提供的第6个句子是: 泰山极顶看日出,历来被描绘成十分壮观的奇景。此句是个病句。应改正为“泰山极顶所看到的日出,历来被描绘成十分壮观的奇景。”因为“奇景”是“日出”,不是“看日出”,这是主语与宾语搭配不当。编者找了个病句来让学生分析词组,很不妥当。此题的要求是分析出“泰山极顶看日出”是个什么词组。联系“词组的功能”这一节的内容,编者似乎是要求把它看成是主谓词组作主语。其实它是个动宾词组,“泰山极顶”作“看日出”的处所状语。如果  相似文献   

17.
备课摘记     
初中语文第五册《捕蛇者说》“永州之野产异蛇……以啮人,无御之者”一句中的“以”字,教材和教参均无注释。教学中有的把它解作“用”,“用啮人”,显然不通;有的把它解作承接连词“而”或解作介词“以至于”,也欠妥当。那么,“以”字在这里究竟作何解释呢?我们认为,根据  相似文献   

18.
一 主谓词组具有一定的语调,独立起来,就是一个句子,古代汉语、现代汉语都是这样。但是,在古汉语里也有相当多的主谓词组并不独立成句,包含在一个句子里,象一个词一样作句子成分。本文研究的是这样的主谓词组。 古汉语的主谓词组有两种类型:一种是“主+谓”,另一种足“主+之+谓”,“之”是虚词(语法著作叫助词,或叫介词、连词)。如下例(加点的是主谓词组,下同)。 天下归殷久矣。《孟子·公孙丑上》 寡君闻吾子将步师出于敝邑。 《左传·僖公三十二年》  相似文献   

19.
中学课本中,“一个名词或者词组放在句子头上,后面用一个代词来指代它”以达到“为了强调这个部分,产生修辞的效果”(张志公《汉语知识》)的“称代复指”式单句是常见的。这种单句中的指代词“除了可以重指以名词为中心的词组外,还可以重指以动词、形容词为中心的词组以及动宾、主谓等词组”,并且“它所重指的部分,只有得到它的重指,才好和谓语接榫,才‘可以使话说得更清楚些、更精神些’”(《语法和语法教学·刘世儒〈谈复指成分〉》)。  相似文献   

20.
小学语文第四册《望到远方》一课中有这样的句子:“战士去饮马了,毛主席和小号兵站在堤岸上。”第九册《小牛犊子》一课中有“那边东山坡下,一片青青的草地,草地边一条小溪,正好饮牛”的句子。不少小学语文教师问:这两个句子里的“饮马”、“饮牛”和“饮酒”、“饮水”都是动宾词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