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读懂课文内容,感受天山牧场的迷人景象。
  (2)认识8个生字,读写策马、驰骋、映衬、嬉戏、灰烬、婉转、金碧辉煌、连绵不断等词语,积累课文中优美的句子。
  (3)领悟作者抓住景物特点来写的表达方法,体会作者运用语言的准确性。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相似文献   

2.
《爬天都峰》是九年义务教育小学语文第五册的一篇课文,编排在第二组.根据第二组的训练重点和讲读课文的要求,如何指导学生学好这篇课文?我认为可依如下思路进行导读.  相似文献   

3.
《草原》是我国语言大师老舍先生写的一篇文笔优美、情感浓郁的记叙文。文章抓住事物的特点,静态与动态相结合,生动地描述了内蒙古事原的瑰丽景色和蒙古族人民的热情好客,情景交融,是一篇审美教育的好教材。教学本文时,教师若能创设悦目、悦耳、悦心的课堂情境,让学生感受美的景色、美的语言、美的文思、美的意境,将有利于深刻理解课文内容,陶冶美好的情操,提高审美素质。一、巧用多媒体,感知景物美审美的基础是审美感觉,即审美主体的审美对象所产生的感性认识。课文作为审美对象,学生的认知障碍是没亲眼见过内蒙古草原,很难想…  相似文献   

4.
感知·理解·应用──谈小学数学教学设计吉林省农安县合隆中心校刘庠小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是一种复杂的有规律的认识过程.在教学中,应该结合具体教学内容,遵循“实践──理论──实践”这一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基本规律设计教学程序.现以“长(正)方体的体积计算...  相似文献   

5.
刘娟 《中小学电教》2015,(Z1):113-114
《天山牧场》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三年级下第七板块的一篇优美的散文。在本课的教学中采用品读文本、多媒体渲染、个性朗读的方式层层深入,通过多媒体课件的情境创设,让学生感受到天山牧场的风光秀丽以及作者对于富饶的祖国边疆和边疆人民的热爱和赞颂。  相似文献   

6.
《爬天都峰》是九年义务教育小学语文第五册新增选的一篇课文,编排在第二组,是篇讲读课文。如何指导学生读好这篇课文呢?根据第二组的训练重点(通过读课文,抓重点词语,理解重点句子,进而理解课文内容)和读讲课文的要求,我认为:  相似文献   

7.
李绅的《古风》描写了封建社会里,劳动人民不能享受自己辛辛苦苦劳动的成果,而统治阶级却过着不劳而获的生活,表达了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和对剥削阶级的愤懑。教学时,建议遵循诗歌审美教育的原则,由画知形,入境明意,领悟感情,再现诗人创造的艺术形象。  相似文献   

8.
明序·入情·悟理《争吵》一课教学建议□广东顺德市教师进修学校梁绍琛一、教学目标:(1)熟读课文,能按顺序复述故事情节,给课文分段,归纳段落大意。(2)帮助学生了解克莱谛和“我”的具体表现,并从而得到启发教育。(3)认识生字词,读写“思考·练习”中指定...  相似文献   

9.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小组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之一。”在如今的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已成为一种高频率使用的教学方式。但在一些课堂教学中,我们不难发现,有的教师仅仅将小组合作学习当作“体现课程标准精神”的标签,追求教学的“时尚”,不管需要不需要、应该不应该、合适不合适,一概都组织小组合作学习。殊不知,过滥、过度、过于花哨的小组合作学习表面绿意融融,实则有害无益。这样的小组合作学习徒有其表,失去了其应有的价值。  相似文献   

10.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染,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苏教版第七册《九寨沟》这篇课文文质兼美,正是使学生迸发情感,点燃学生思维火花的良好载体。  相似文献   

11.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染,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苏教版第七册<九寨沟>这篇课文文质兼美,正是使学生进发情感,点燃学生思维火花的良好载体.  相似文献   

12.
感知·审美·升华──谈《可爱的草塘》的教学叶青小学语文教材中,几乎每一篇课文都蕴含着美育的因素。无论是丰富多彩的艺术形象,还是凝练生动的语言,或者是强烈的抒情色彩,都蕴藏着很大的审美价值,起着感染和净化学生心灵的教育作用。《可爱的草塘》就是一篇极富阐...  相似文献   

13.
《师生情》是一篇文质兼美的反映少儿生活的看图学文。教学中可紧扣“情”字 ,点引学生边看图边阅读课文 ,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入境悟情 ,受到尊敬师长的教育 ,提高认识能力和阅读能力。一、看图入手 ,初读课文感知“情”初步看图。看图学文 ,看图是基础。读题后教者可以“课文反映了师生之间什么‘情’”为悬念 ,引导学生按顺序、有重点地进行观察 :图上画的是谁 ?在什么地方 ?干什么 ?什么时间 ?天气怎样 ?你是从哪儿看出来的 ?让学生初步从整体上感知 ,并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话言简意明地说出图意。在此基础上 ,点引学生总结归纳出看图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诗歌教学不仅要教会学生读诗,还要教会学生用诗。诗歌是瑰宝,更有其实用价值。赏诗只能体会别人的心情,用诗却能表达自己。我在诗歌教学中经常布置小论文和大作文,让学生在写作中消化并学会使用。  相似文献   

15.
明──明确教学标准及实现教学目标的步骤。美术欣赏课的教学标准是审美性的,欣赏课是通过课堂进行普及性的审美教育的方式。要想达到欣赏课审美性的教学标准,主要通过以下几个步骤:1.以简介作品内容情节、时代背景为向导,诱发学生兴趣,激起学习动力。2.以教师适度分析作品艺术形式和创作意图为途径,传授欣赏的方法,打开审美的通道。3.实现认识作品的内涵、理解其象证性、感悟其美感特点、形成审美能力的目标。其中以研究作品的艺术形式和创作意图为主。如,欣赏秦兵马涌图片时,要侧重研究和理解作品的写实性手法和准确生动的形…  相似文献   

16.
小学生由于年龄的限制,抽象思维能力一般都比较差。因此,如何引导学生由具体走向抽象,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一直是语文教师十分关注的问题。现以《海滨小城》一课的教学为例,谈谈我的一些尝试。  相似文献   

17.
《二泉映月》生动地记叙了盲人阿炳创作二胡名曲《二泉映月》的艰辛历程,表现了他热爱生活,热爱音乐、追求美好理想、敢于同命运抗争的精神。文章真挚感人,曲子所表达的意境和内涵丰富,但是,对于缺乏生活经验的小学生来说,领悟文章的中心以及乐曲所表达的情感,有一定难度。以情感为纽带,通过多种途径,让学生置身于浓浓烈烈的情感体验之中,把蕴含于语言文字中的情感读懂悟透,以获得真真切切的情感熏陶,应成为本课的设计理念。我们不妨这样设计:一、创设情境,营造氛围,触动学生情感之弦1、音乐渲染激情。课始,播放二胡曲《二泉映月》,让优美的琴声把学生的神思凝聚起来,带入一个优美的意境中,初步感受一下《二泉映月》的旋律与意境,然后提问:这段旋律熟悉吗?叫什么名字?引出课题并板书。接着让学生读题质疑,提出心中最想了解的问题或困惑,如《二泉映月》是谁创作的?创作的原因是什么?乐曲表达了什么情感?音乐导入,自主质疑,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以此来建立阅读期待,形成积极的学习氛围,使学生自主地阅读文本,自觉与文本进行对话。2、背景资料育情。课文第一自然段到第三自然段讲述了阿炳的身世。可抓住“师父”展开教学。引导学生讨论为什么叫“师父”而不叫“师...  相似文献   

18.
《梅花魂》是第五组教材的第三篇课文,属新增篇目。文章讲述了一位身在异国的华侨老人对梅花的喜爱,反映他对祖国深深的眷恋,表露了这位华侨老人的中国心。文章可分三段:第一段(第1自然段):写“我”看到故乡的梅花便忆起长眠异国的外祖父;第二段(第2自然段起至...  相似文献   

19.
《匆匆》是六年制九义教材第十二册新入选的课文。课文通过作者对日子匆匆逝去如飞的感慨,给我们以“珍惜时间,在有限时间里多做有意义的事情”的启示。《语文课程标准》强调:阅读教学应重视主体阅读感受和体验,对课文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难问题。本课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教学过程中“悟情、悟理、悟文”。一、激趣导入1.说几句时间格言送给别人或自己。2.揭题,问: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些什么?3.交流对作者及其作品特点的认识,教师作适当补充,并介绍当时社…  相似文献   

20.
给学生思维与活动的空间,从物理规律中寻找生活感悟,注重情感教学是中学物理教学中动、悟、情的主要内容,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较为理想的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