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诗经·伐檀》是一首敬老歌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本栏且三篇论文皆观点全新:其一认为《伐檀》是敬老歌;其二否定《生民》“弃子说”;其三创《夸父逐日》“祭神说”。这些观点能否成立,还有待争鸣。欢迎讨论稿。  相似文献   

2.
关于《宋史.礼志》的史源,前人的观点大致有四:一是《国史》说,二是《会要》说,三是《通考》说,四是多源说。此四种观点虽均有一定程度的合理性,但各自又存在诸多无法解释的其他证据。在《宋会要辑稿》、《续资治通鉴长编》等官私记载与《宋史.礼志》比对分析的基础上,可以看出:《宋史.礼志》的史源,很可能是《国史》、宋代官修《会要》、《文献通考》等史料价值极高的官私著述。  相似文献   

3.
茅盾同志的《淡〈水浒〉的人物和结构》是一篇运用马克思主义文艺观点对《水浒》的人物和结构进行分析、评论的优秀文艺评论力作。全文共谈了三个问题:一、《水浒》人物描写的特点文章谈《水浒》人物描写的特点,其观点主要通过对前人的评论文章的评价的分析、评论来阐  相似文献   

4.
对《水浒传》中颇有争议的三个问题提出自己的观点 :(一 )它是一部忠义之作 ;(二 )作者赞成招安但同时主张功成身退 ;(三 )它与《三国演义》的艺术成就各有千秋。  相似文献   

5.
《邓小平文选》第三卷,阐述了一系列重大的开创性的理论观点,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科学体系。他的这一理论体系具有以下几个明显的基本特点:一、坚持实践的观点和实事求是的精神。邓小平同志说:“搞社会主义一定要遵循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也就是毛泽东同志概括的实事求是,或者说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原则。这是邓小平同志的一贯思想,也是《邓选》三卷鲜明的特点。  相似文献   

6.
《九歌·湘夫人》人选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学语文选修教材《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教材和人教版教师教学用书对其思想内容作了三种解读提示,这三种解读是对以往众家分析《九歌·湘夫人》的成果的梳理。我在教授这篇文章时,先列出以上三种观点,然后提出一种完全不同的观点,此观点一出,学生们一片哗然。  相似文献   

7.
偶翻旧杂志,看到《修辞学习》2003年第1期发表的阎浩然同志的一篇短文:《"一对双眼"是多少"眼"》,阎文认为《大中国》《青藏高原》《二000年的爱恋》三首流行歌曲的歌词犯有种种语法错误。文中有些观点,笔者不敢苟同。今草就短文,发表自己的一点浅见。  相似文献   

8.
一、范文:《答司马议谏书》、《与朱元思书》、《报刘一丈书》。阅读提示:这三篇文章前两篇为书信体散文,后一篇为骈体文,又是写景文。《答司马谏议书》是以驳论为主的文章,文中有破有立,阐述自己的观点,答复批驳对方的指责。《报刘一丈书》是以叙议给合的写法,回答对方的“上下相学”的要求,用白描的手法漫画式  相似文献   

9.
《三国志通俗演义》成书于明中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学术界关于《三国志演义》成书年代问题有四种观点: 一是成书于宋代乃至唐五代。 二是成书于元代中后期 三是成书于元末明初 四是成书于明中叶前两种观点明显地背离了我国长篇小说发展的历史事实,又提不出有力的证据,没有引起学术界的重视,影响不大。第三种观点是晚明文人胡应麟及署名天都外臣(沈德符认  相似文献   

10.
纵观世界,在智力和能力的问题上,可以说有三派观点:一是西方的观点,主张智力包含能力,即智力是个大概念,能力是智力的组成因素;二是苏联的观点,主张能力包含智力,即能力是个大概念,智力是组成能力的一个方面;三是中国的观点,主张智力与能力是两个相对独立的概念,二者既有区别,又有联系。为了阐明并发扬中国独特的智能观点,我曾撰写《中国古代心理思想中的智力问题》(载《教育研究》1983年第7期)一文;现再就中国古代心理思想中的能力问题作些评介,以就正于教育界和心理学界的大方之家。  相似文献   

11.
一、观其大略面对一篇文章,先整体快速阅读,弄清文章的体裁及大致内容。是说明文,则先弄清说明对象和说明中心;是议论文,则把握中心观点;是散文,则看懂描写对象,抒情基调;是小说,则抓住中心人物和中心事件。捷径:一看前端标题,二看文后注释。标题是文章最重要的信息。说明文的标题往往直接点明说明对象或说明中心,如《景泰蓝的制作》、《神奇的极光》等。议论文的标题无非三种,一种是直接点明中心观点,如《改造我们的学习》;一种是间接点明中心观点,如《别了,司徒雷登》;一种是确定论述对象或范围,如《中国艺术表现里的虚和实》、《孔孟》等…  相似文献   

12.
文章就区仲桃专著《论林徽因》所论述的三个问题:林徽因与徐志摩的关系、林徽因是"中国的曼殊斐儿吗"、林徽因是否属于新月派诗人,阐释《论林徽因》以大量详实的材料、加以学理分析,得出的林徽因与徐志摩的感情纠葛、林徽因与曼殊斐儿的不同、林徽因不属于新月派诗人等观点,认为《论林徽因》观点新颖,立论客观,是研究林徽因的一部重要学术著作。  相似文献   

13.
魏云 《考试》2014,(Z1):59-61
<正>唯物辩证法是《生活与哲学》最重要的板块,是历年高考不可回避的必考点,主要讲述三大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对立统一规律和否定之否定规律,涵盖三大观点:联系的观点、发展的观点和矛盾的观点,其中联系和发展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两个总特征,矛盾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根本观点。一、联系的观点1.联系具有普遍性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的联系具有普遍性,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从事物的内部来讲,任何事物内部的各个部分、要素是相互联系的;第二,从事物的外部来讲,任何事物都与周围的其他事物相互联系着。第三,从整个世界来讲,整个世界是一个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因此,世界上一切事物  相似文献   

14.
矛盾“一分为三”可以成立——对曾昭贤同志批评的答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韩山师专学报》1987年第2期发表曾昭贤同志的《矛盾‘一分为三’观点初析》(以下简称曾文,凡是出自曾文的引文只注明页码),我拜读之后非常高兴。为什么?因为:一是经过五年多的争论,事物可以“一分为三”的命题终于被人  相似文献   

15.
我在《韩山师专学报》1987年第二期发表了《矛盾“一分为三”观点初析》的文章(以下简称《初析》),对近一段时间来报刊上出现的矛盾“一分为三”的新观点提出了不同的意见。坚毅同志在《韩山师专学报》1988年第二期发表了《矛盾“一分为三”可以成立》一文对我《初析》作了答辩(以下简称《答辩》)。这很好,我欢迎。但对他的观点我仍持不同意见。现就他在《答辩》中提出的主要问题谈谈我的看法。  相似文献   

16.
黄国才 《新教师》2019,(12):76-77
高玉老师执教的《在牛肚子里旅行》,是统编版三年级上册童话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笔者就第一学段的童话教学提出"重点在引导学生读和讲:想象着读、概括着读、探索着读、好好地讲"(《童话的"读""想""讲"——滋养自在其中》,见《小学语文》2019年第6期)的观点,这个观点也适合第二学段的童话教学。  相似文献   

17.
王镜岩等编著的《生物化学》(第三版)存在一些瑕疵,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有些观点值得商榷,二是某些知识点被遗漏,三是存在大量的印刷错误。这些不足之处增加了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难度,应予以完善和纠正。  相似文献   

18.
《毛泽东早期文稿》中涉及教育和教学的相关内容,包含了毛泽东早期教育思想的一些重要观点,分别是:贵在自学、重在通今、三育并重、三教配合。  相似文献   

19.
白居易《长恨歌》的主题,历来是争论的焦点,观点分歧。高中语文教材《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对其中爱情主题、政治主题、双重主题三种主要说法没有侧重强调。本文将白居易的诗作《长恨歌》与陈鸿的传奇《长恨歌传》互相映衬,结合分析,得出"恨"的主题:唐玄宗迷色误国,才是他们爱情悲剧,乃至安史之乱的根源。  相似文献   

20.
对《“丧家的”“资本家的乏走狗”》这一名篇,同行多有研究。这里,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提一点浅薄的看法。一、敌论与作者正面观点的层次驳论文是在批驳敌论的过程中来确立作者的观点的。那么,如何来理解《“丧”》文作者观点的层次呢? 人教社八五年发行的《高级中学语文课本第三册教学参考书》是这样写的:“第一部分(第一自然段),叙述论战的缘由,引出梁实秋的自供材料,树立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