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所是一个从事中医药研究的老所,藏有比较丰富的中医药和古典医籍,是我省一个初具规模的中医药专业图书馆。多年来,为我所科研、临床及贵州医药单位提供了较有价值的信息和数据。收到较好的效果,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作了一些尝试:  相似文献   

2.
忆杜师     
杜定友先生是我学习图书馆学的启蒙老师。回忆1925年春,一所有名的私立国民大学在上海诞生了。这所大学是迎着时代的思潮,以反帝反封建为旗帜,以培养人才救国图治为宗旨,并由革命老前辈章炳麟(太炎)先生为校长,因此引起了全国人士和学术界的另眼看待,轰动一时。这所大学的招生广告在报上登出来的时候,我正在上海闸北一所广东同乡会办的小学校当教员。看到那份招生广告,我既兴奋又好奇。兴奋的是感到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借此机会办学为国家造就人才,实在是件造福社会的义举。好奇的是该校除设有哲学、史学、文学、政治、经  相似文献   

3.
(一) 我所是一个以研究化肥、农药、无机盐及有机合成为主攻方向的省级研究所,省化工技术情报中心站亦设在所内,图书资料工作除了服务于本所科研课题外,还要面向全省化工行业,担负着为所内外科研和生产提供书刊资料的任务。根据我所的专业方向、科研任务和读者对象,  相似文献   

4.
到1885年我18岁时为止,我一直过着象我那个社会阶层一般中国青年所过的那种生活.不同的只是,由于我父亲皈依基督教并任职于伦敦布道会,我有较多的机会和广州的英美传教士接触.有一位英国女士对我发生兴趣,我终于学会了讲英语.英美布道会的嘉约翰(Kerr)博士为我找到一份工作,并且让我学得了不少医学知识.我很喜欢这门学科,相信我将会有一个为我的同胞行医的有益的职业.当我一听到香港要开办一所医学院的消息,就立刻去见教务长康德黎博士,并且注册入学.  相似文献   

5.
生活在人间     
1996年的整个夏季,我都在拆阅读者来信。每天的早晨和午后,都会有一摞一摞的信件压到我的面前,然后在临近下班的时候被我用筐子盛了扔进垃圾箱。我在那个时候刚刚结束了在一所师范大学的学习生活,这之前,我沉溺于那种叫做文学的东西,并以自己坚守的空灵的不食人间烟火的语言为旗帜,而生活于我由陌生疏远继而为我深恶痛绝了。  相似文献   

6.
差不多我一生的历史都和书分不开,书为我所钟爱,书也成了我不可须臾离开的友人,不知不觉我又成了个藏书的人。我藏书可以分几个时期:少年时的藏书毁于虫鼠之灾,在香港和重庆的藏书则毁于战乱的流亡,第三次藏书则毁于革文化命的时候。那时节今日不知明日事,遑论藏书!毁损之余,我还散了一批:第一次是将一批外文书捐赠给了外文出版社的资料室,第二次将一批多余的中文书赠给北京市的一家残疾人工厂。这样藏书散书,至今都令我梦魂萦绕。革文化命后,我曾经立誓不再藏书,但旧习难改,到今天屋子里除了吃饭睡觉的地方,又成了满坑满谷的藏书之所。我的婶母曾经笑我是个「书痴」,事实上也的确如此,我身外别无长物,所引以自豪的就是那些中外文书籍。新买的书飘散  相似文献   

7.
一、前言1979年初,我所图书馆提出了“关于我所图书馆使用电子计算机检索可能性”的调研计划。当年,除查阅一些文献外,曾到本市哈工大和省电子计算中心进行调研,并趁公出北京之便,了解了国内电子计算机使用的情况。1980年笔者之一应邀去美考察图书馆工作时,又对电子计算机在美国图书馆使用的情况作了了解。今年初我所图书馆和计算技术研究室的有关同志利用所里的一台微处理机,对我所使用微处理机进行图书资料检索的可能性做了一些工作,由模拟试验开始,逐步进行了小批量的期刊论文存取试验,经我所二位副所长、八室和图书馆等有关领导鉴定,认为效果比较理想。  相似文献   

8.
我常为一些报刊的文学副刊撰稿,更多的时候是仔细阅读它们。在众多的报刊中,《浙江青年报》隔周五的“读书·文学”版渐渐引起了我的注意。这是因为我尚属青年,对专为青年所编的文学副刊自然关注,但更主要的是被它颇具特色的内容和安排得当的形式所吸引。  相似文献   

9.
杨莉 《航空档案》2000,(2):56-57
一九九六年九月,为了配合我所科技事业单位档案管理目标考核工作,为了探索档案信息开发利用的新路子,为了能更好地为全所职工提供科学规范的档案服务,为全所关心支持档案工作的人们有个讨论问题交流意见的渠道,为了加强我所档案工作的宣传力度,在所领导的重视和支持下,我们综合档案中心结合工作需要,创办了一种简报形式的刊物《档案信息》。  相似文献   

10.
书海撷珠     
的伟大人格力量所激励,所折服。1995年,我在为《文史哲》撰写《学贯中外的季羡林先生》一文时,便自然地产生了为先生写传让更多的人了解先生的想法。此想法首先得到我的妻子刘宗贤和孩子们的大力支持,又得到诸位师友的大力支持,之后是出版社的大力支持,先生清华...  相似文献   

11.
我是一个读书的受益者,但却没有总结出一套读书的方法和理论。或许是命运使然,在我的年轻时代,在那个最缺少书籍的时代,我却意外地读到了一些书,是那些书让我的心灵得到了初始的启蒙,为我后来走上文学之路奠定了基础,并初步了解了我们所生存的这个世界。  相似文献   

12.
在中国人民解放军渡江之前,我是恽逸群同志的部下。在他病病难祛之际,我有幸和这位新闻界前辈有一百多天的朝夕相伴,聆听他的教诲。由于这些机缘,使我得以了解这位前辈为党和人民的事业所付出的心血和所走的难以想像的历程。  相似文献   

13.
1把好收集归档关为了能及时掌握科研论文的形成情况,为使形成的科研论文能及时完整的归档,经过几年的探索,我所作出了这样的规定:外投科研论文,须先到所综合档案室登记备案,由档案室负责人签字盖章后,方可办理外寄发表手续。论文发表后,应及时将发表的刊物交综合档案室保存,今后需用时,以综合档案室提供或出具证明的为准,否则,其论文不予承认。这样,有效地把住了科研论文的归档关,保证了我所科研论文档案及时完整的归档,为今后管理利用提供了前提和基础。截止目前,所综合档案室共归档各类科研论文1500余篇,为我所生存…  相似文献   

14.
我和《档案与建设》相识于1997年,那年我刚进入苏州大学档案系,一晃已经7年了。我已经从一个原来不知道档案为何物的少年成长为一个整日与档案打交道,档案已经成为我生活一部分的高校档案工作者。7年来,《档案与建设》不仅仅是我的良师益友,更像是我的一位长辈,谆谆教导,鞭策我前进,给予了我作为一个档案人所必备的技能和知识,让我学会了如何做一个称职的档案人,尤其让我难忘的是,《档案与建设》在我人生的低潮,给我带来了福音,给了我实现自己理想的机会,为我指明了人生之路。那是2001年的初夏,我即将走出校园象牙塔。我一次次穿梭于人才市…  相似文献   

15.
图书馆事业是一项伟大的事业。我十分眷恋图书馆这所没有围墙的大学,热爱图书馆员这个职业。面对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带来的新形势,人们的人生观、价值观出现了偏移,从事图书馆工作已不象以前那样为人们所向往。而我在10多年后的今天对图书馆仍是那么一往情深,书给了我知识,给了  相似文献   

16.
我和《档案与建设》相识于1997年,那年我刚进入苏州大学档案系,一晃已经7年了。我已经从一个原来不知道档案为何物的少年成长为一个整日与档案打交道,档案已经成为我生活一部分的高校档案工作者。7年来,《档案与建设》不仅仅是我的良师益友,更像是我的一位长辈,谆谆教导,鞭策我前进,给予了我作为一个档案人所必备的技能和知识,让  相似文献   

17.
我所历经三年,编撰了《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十六研究所所志》(以下简称《十六所所志》),这是一项求真存实、总结历史、以彰未来的文化建设系统工程,也是我所一项档案编研活动。本着“真实、完整、合理、合法;粗细相宜,取舍得当,把握主框架”的基本原则,紧紧围绕“推动所的事业发展和承办所的大事、要事”这个主框架,《十六所所志》着重叙述了我所经历的快速建设发展时期.走过的艰难曲折的调整过程,进入了恢复发展的新阶段,从各方面反映出我所的概貌。回顾编撰历程,有不少收获、也有遗憾。  相似文献   

18.
日常,我不断被身边的生活镜头所震撼、所打动,逼着我去构思、撰稿,逐渐养成了“爬格子”的习惯。开始由于掌握不了技巧,只能为厂广播室提供些素材, 1989年10月,省报通讯员殷默惠给我送来了《新闻爱好者》。我一看就被几个栏目的丰富内容迷住了。自此我算拜到了良师。每期到来后,不管工作再忙,家务再累,都要挤出时间逐字逐句认真阅读。并坚持作记  相似文献   

19.
这是一部还算走运的书,在由线装书局出版四年后,又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所看重。书的改版使我有机会对原版中的讹误和疏漏略作勘正和修饬,也使我得以趁着字句的斟酌再度回味那个出现在两千多年前而至今仍令人惊叹的诸子蜂起的时代。而且,为我所乐意的是,我正可借此就“学”的自觉的话题追写一段文字,以补述正文的未尽之义,  相似文献   

20.
我特别喜爱和推崇江苏电视台拍摄的《秦淮人家》,不仅是因为这部上百集的电视系列短剧已经为省内外的广大观众所赞许,并且已经为海外的电视台所选用;更重要的是,我认为拍摄这样的室内剧,符合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