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究竟怎样认识和理解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性质的规律?它的基本内容是什么?着重点在哪里?理论界说法并不一致,甚至是根本对立的。本文想就这几个问题谈一点粗浅的看法。斯大林的表述是否科学? 斯大林关于这一规律的表述是否科学?有的同志认为是科学的。因为它概括了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客观的本质联系,反映了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是一个矛盾运动的过程。但  相似文献   

2.
在历史唯物主义关于社会基本矛盾问题的教学中,从理论和实际的结合上说明我国实现社会主义的客观必然性,以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和掌握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的规律,加深对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认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对这个问题,谈一点粗浅的看法,以就教于同行。一有一种观点认为:任何国家的社会形态,都必须严格按照五种经济制度更替的顺序进行。而中国未经独立发展的资本主义阶段,就进入社会主义,这是“超越”社会发展阶段,违背了社会发展规律。这种看法是只承认普遍性,否认特殊性,把普遍规律绝对化的表现。  相似文献   

3.
在马克思主义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规律的理论基础上,重新提出了“适合”这一概念,并论述了“适合”的含义、特征、过程、标准,阐明了生产力和生产关系这一矛盾运动中“适合”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4.
生产关系一定要和生产力相适应,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基本的规律之一。但是,长期以来我们的一些教科书对它的研究和阐述是很不够的,往往限于对经典著作已揭示的一般原理的复述,内容不够充实,也缺少时代感。我们在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中,出现某些曲折、失误,产生的原因固然是多方面的,但同我们对这一规律重视不够、研究不深入、认识不全面有着重要的关系。因此,理论联系实际,特别是结合我国建国以来正反两个方面的经验教训,从各个方面、各个角度对这一规律的内容作深入的研究和探讨,不仅有助于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内容的丰富和发展,而且对于我们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本文仅就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相适应的几个主要问题,谈谈个人的不成熟的看法。  相似文献   

5.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GDP的高速增长标志着生产力的巨大发展;所有制结构即公有制经济、非公有制经济比例的变化标志着生产关系的巨大调整。那么,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就可以通过统计数据进行量化分析。经分析,我国GDP增长率和非公有制经济增长率正相关,而和公有制经济增长率负相关。这是我国改革开放过程中出现的阶段性特征,把握这一特征对于当前改革攻坚具有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6.
过去人们只是抽象地谈论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发展的规律,或者片面强调生产关系的作用,始终未能真正解决生产关系如何才能适合生产力发展的问题。邓小平提出的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市场经济理论和衡量生产关系是否适合生产力发展的“三项标准”,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真正解决了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7.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农村出现了土地逐步向种田能手集中的发展趋势。大量的农业剩余劳动力正在逐步脱离以生产禾本植物为主的种植业向非种植业转移。据统计,目前我国已经有数千万农业劳动力放下祖辈相传的镰刀锄头进入乡镇企业,一大批有业务专长的能工巧匠弃农经营工、副、商、运输和服务等行业,更多的农村劳力和半劳力已经完全或部分脱离耕地而去经营林、牧、渔业的生产。但是,由于长期以来农村  相似文献   

8.
伟大的农业合作化运动,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与农民群众积极热情地参加下,已经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根据1956年的统计,加入农业生产合作社的农卢,已经占全国农卢总数的96.1%,其中,加入高级社的,已经占了全国农卢总数的83%。这就是说,完全社会主义性质的农业生产合作社,已经在我国农村占了统治的地位。这些农业生产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理论和实践的需要出发,对生产关系反作用的方式和途径作了一定的探索。文章指出:生产关系对生产力的反作用不仅有直接的方式,还有间接的方式;生产关系又是通过对生产力内部要素的作用途径,促进或阻碍生产力的发展。自觉地运用生产关系的反作用原理,改革和完善社会主义生产关系,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在当前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随着农村联产计酬的生产责任制的落实和不断完善,乡镇企业蓬勃发展,专业户、重点户和各种形式的联合体也如雨后春笋大量涌现。这标志着我国农村已开始由自给半自给经济向大规模商品生产转化,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化。农业商品生产的进一步发展,必将从根本上改变我国农村的面貌。本文试图说明向大规模商品生产转化,是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  相似文献   

11.
(1)生产关系要适合生产力发展规律是政治经济学的基本规律,也是推动社会变革的基本规律。当某种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发展的时候,社会生产就迅速发展,从而体现了某种生产关系的优越性。反之,社会生产就会萎缩。于是变革旧的生产关系,寻找新的生产关系以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要求就成为必然性。当然,生产关系的变革要通过人们的活动才能实现,但是人们不能长久地阻碍旧的生产关系的变革,也不能人为地即靠强制力量维持超越生产力的生产关系,因为这样做也会导致生产停滞。这些观点,在理论上早已取得共识,也为实践所证明。  (2)但是,什么样的生产力可…  相似文献   

12.
目前学术界开展的关于社会发展动力问题的讨论,概括起来说大致提出了如下几种观点:生产力动力论、阶级斗争动力论、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动力论,此外还有一些折衷性的提法。笔者认为,这些提法大都是从特定的历史范围提出的,从一定角度立论的,都还有值得商榷的余地。显然,要想得出圆满的结论,还有待于把这一讨论引向深入。为此,笔者提出一种有别于上述诸种提法的观点,即认为适合生产力发展的生产关系是历史发展的根本动力。社会历史的发展,从根本上说,是生产方式而首先是生产力的发展。因此,考察社会发展状况,首先应考察生产力的状况,然后进一步联系起来考察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上层建筑。生产力不但是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而且其性质与发展水  相似文献   

13.
在1958年下半年,只經过几个月的时間,我国就在农村中全部建立起来了人民公社。人民公社的建立,是我国經济政治发展的必然結果。“中共中央关于在农村建立人民公社問題的决議”中已經明确的指出:“人民公社发展的主要基础是我国农业生产全面的不断的跃进和五亿农民愈来愈高的政治觉悟。”党的八届六中全会“关于人民公社若干問題的决議”中又指出:“人民公社的出現不是偶然的,它是我国經济和政治发展的产物,是党的社会主义整风运动、社会主义建設总路线和一九五八年社会主义建設大跃进的产物。”  相似文献   

14.
存款保险制度自产生以来在金融稳定与保护存款人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我国正值金融体制改革、国有商业银行转轨、各中小股份制银行蓬勃发展时期,对存款保险制度的产生呼声甚高。  相似文献   

15.
一、高校后勘生产力和生产关系1.后勤生产力。主要要素是:后勤劳动者、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劳动者是生产力中最主要的,起主导作用的因素;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共同构成生产资料,是生产力中物的因素;二者相结合构成现实生产力。科学技术是生产力中极为重要的因素,可以渗透到生产力诸要素中,转化为直接生产力。2.后勤生产关系。包括后勤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关系,劳动者在生产中的地位和相互关系,服务产品  相似文献   

16.
一、问题的提出长期以来在政治经济学理论中占统治地位的一个观点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在其自由竞争阶段是促进生产力发展的,而到了垄断阶段则完全阻碍生产力的发展。这种观点可以称之为“生产关系作用两阶段论”。随着战后一个时期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两阶段论”遇到了强烈的挑战,于是理论界开始重新研究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内在原因,提出了“生产力自身增殖说”。这种观点一方面试图解释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经济迅速发展的原因,另一方面又  相似文献   

17.
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应该是怎样的?这是当时我们党所面临的一个重大问题。陈云同志对这个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他在《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的新问题》一文中指出:“我们社会主义经济的情况将是这样:在工商业经营方面,国家经营和集体经营是工商业的主体,但是附有一定数量的个体经营,这种个体经营是国营经营和集体经营的补充;至于生产计划方面,全国工农业产品的主要部分是按照计划生产的,但同时有部分产品是按照市场变化而在国家计划许可范围内自由生  相似文献   

18.
道德,作为人们相互之间的随着历史变化的社会联系形式,它包含着社会生活中的现实价值关系,体现着一定的社会集团和社会阶级的特殊利益要求。基于马克思主义伦理学社会关系的性质决定道德内容性质的基本观点,我们必须承认在阶级社会中反映现实利益的道德不可避免地带有阶级倾向性,而处于具体历史之外的超阶级的一般道德体系或类型是不存在的。这正如恩格斯指出的那样,“只有在不仅消灭了阶级对立,而且在实际生活中也忘却了这种对立的社会发展阶段上,超越阶级对立和超越对这种回忆的、真正人的道德才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19.
分配是社会经济生活中的一个重要环节,理顺分配关系事关广大群众切身利益和积极性的发挥,为此,党的十六大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出发,提出:“确立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既要提倡奉献精神,又要落实分配政策,既要反对平均主义,又要防止收入悬殊。”那么我们如何正确理解十六大对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原则与分配制度新概括?怎样结合经济常识从多角度透析我国现阶段的分配原则与分配制度的客观必然性呢?一、从有利于发展…  相似文献   

20.
分配是社会经济生活中的一个重要环节,理顺分配关系事关广大群众切身利益和积极性的发挥,为此,党的十六大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出发,提出:"确立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既要提倡奉献精神,又要落实分配政策,既要反对平均主义,又要防止收入悬殊."那么我们如何正确理解十六大对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原则与分配制度新概括?怎样结合经济常识从多角度透析我国现阶段的分配原则与分配制度的客观必然性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