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云容水态额二 “云容水态”,康熙三十六景之第二十八景,约建于1703——1708年(康熙四十二年——四十七年)。此景地处松云峡口南侧的山麓,殿堂五间,朝南。峡口筑石城为关,城上有楼三间,朝西。缘坡下望,绿树相连,青峰如墙,更宜观赏山庄云容水态及其不断变化的美妙景象。故而康熙为此景正殿题额曰:  相似文献   

2.
畅远台额一联一“畅远台”,建于1709年(康熙四十八年),是乾隆三十六景之第十景.此景位于清舒山馆东侧,濒临镜湖.这里原来是山庄的东墙,后因扩建,宫墙东移,于是凭借宫墙旧址,筑长廊,填高台;台上建亭,巍然屹立.康熙题额曰:畅远台“畅远台”,意思是站在高台上,眺望远方,视野通畅开阔.据《热河志》介绍:“每当风日清明,川原如绘,登临纵观,万象纷罗.俯察仰观之乐,备于斯矣.”关于此景的特色,乾隆在他的定景诗里写得更为生动具体:“崇台湖上俯澄清,‘畅远’新标即景名.渊鉴当年招物表,静观万类入空明.”诗中首先说明以“畅远”为此景命名的缘由,然后进一步描绘这里的风光:湖水象镜子一般,映照出自然物的千姿百态;静静地观察,就会感到万物在争先恐后地进入这通明透澈的湖水之中.真乃是“秋水共长天一色”啊!这里的景色,使我们联想起毛泽东同志的诗句,并对“万类霜天竞自由”的意味有了进一步的体会.从《热河志》的记载和乾隆的诗句可以看出,登高远眺是畅远台的主要特色.可惜此景已毁,只剩残址了.“畅远台”还有康熙书写的楹联一副.联曰:  相似文献   

3.
烟波致爽额一联三 烟波致爽,是避暑山庄康熙三十六景之第一景,建于1710年(康熙四十九年)。此景的地理环境、自然景色及其命名的缘由,《热河志》中有比较详细的介绍:“澹泊敬诚殿后第三重,有殿七楹。圣祖御题额曰‘烟波致爽’,为三十六景之冠。”澹泊敬诚,俗称楠木殿,是避暑山庄宫区的正殿。位于澹泊敬诚殿后的烟波致爽,地势高旷,背靠湖泊,云气缭绕。每当夏雨初睛、凉风吹来时,这里没有灰尘,没有积雾,空气清新凉爽。康熙在《烟波致爽》诗序中说:“四围秀岭,十里澄湖,致有爽气。……遂以‘烟波致爽’,颜其额焉。”诗中反映出康熙十分赞赏这里的自然景色,并说明了此景命名的缘由。  相似文献   

4.
偃盖龙鳞万壑青, 逶迤芳甸杂云汀。 《白华》朱萼勉人事, 爱敬《南陔》乐正经。 这是康熙为避暑山庄“万壑松风”所写的定景诗。“万壑松风”是山庄康熙三十六景的第六景,建于1708年(康熙四十七年)。此景据冈背湖,前临万壑,因“长松环翠,壑虚风度”而得名。这里的环境幽静而秀美:西北山峦起伏,万木葱笼;东北湖光荡漾’菱荷芬芳。清代皇帝来山庄避暑时,常在此处读书和批阅奏章。  相似文献   

5.
为“金莲花”正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金莲花”正名祁振声“金莲映日”是承德避暑山庄的康熙三十六景之一。国家文物事业管理局主编的《中国名胜词典》载:“此景以金莲花为主题,旱金莲花出五台和华北高寒地带,康熙时移植避暑山庄,在殿前拓苑数亩,植金莲花数万珠,以备观赏。每当夏日,金莲盛开,如黄...  相似文献   

6.
(艹频)香(氵片)额一“(艹频)香(氵片)(p(?)a)”是乾隆三十六景之第十九景,约建于1703—1708年(康熙四十二年一四十七年).此景在万树园东南,濒临澄湖,有殿堂三间,其东侧有船坞,门前有木桥,可达南岸“香远益清”.这里的湖水清澈见底,游鱼往来悠然自得,碧草青(艹频),鲜嫩茂密,微风吹拂,香气袭人.康熙题额为:(艹频)香(氵片)“(艹频)香(氵片)”意为湖水之滨,青(艹频)飘香.(氵片),通“泮”.这处景观,三面临水,其建筑物仿照了主维辋川别墅“茱萸(氵片)”的构造.据《热河志》记载;“昔辋川有‘茱萸(氵片)’,裴迪诗云:‘飘香乱椒桂,布叶间檀栾’.伏读御制‘春风’‘绿波’之句,迪所见犹隔一尘.”这段话的意思是:裴迪诗中所写的茱萸(氵片),并没有充分表现出“(氵片)”的特色,而乾隆的《(艹频)香(氵片)》才真正使人感受了“(氵片)”景的佳美.“香风摇荡绿波涵,花正芳时伏数三.词容关山月休恕,来看塞北有江南.”诗的前两句,形象描写出湖波荡漾、翠藻飘浮、香风  相似文献   

7.
北枕双峰额一 “北枕双峰”是康熙三十六景之第十景,约建于1703——1708年(康熙四十二年——四十七年),山庄内正北有座挺拔陡峭的山峰,登临北望,可见西北的金山和东北的黑山。两峰对峙,犹如宫殿门前两侧的望楼,而此峰好象是枕在两山之间。康熙登临此处,大有感触,命人在山顶建筑一亭,并为此景题额曰: 北枕双峰 在我国古代文人的笔下,以双峰为题材的诗句,是不乏其例的。诸如杜甫的“蓝水远从千涧落,玉山高并两峰寒”、朱熹的“须臾路转山更好,摩天巨刃排双峰”、庾信的“羊肠连九坂,熊耳对双峰”等等。杜甫和朱熹直接描写双峰之高之巨;庾信则以熊耳为比喻,绘出双峰对峙的雄伟而又奇特的山势。“北枕双峰”额的作者,以其自己的审美角度和着墨的侧重点,描绘出此峰及其所筑亭台威压群山的气势,体现了山庄建筑的艺术构思。 避暑山庄建筑继承了我国园林艺术的优良传统,“巧于因借”则是其中一个方面的表现。山庄内较高的峰顶上多半冠筑以亭,这是运用“因高借远”来处理园内外造景关系的具体方法。“北枕双峰”亭远借山庄外百余里处的山景,使排空屹立于西北的金山和东北的黑山与此亭形成三足鼎立之势的胜景。康熙的题额,形象地反映了这一景观的特  相似文献   

8.
「暖」字应作何解释□山东高青县中心路小学焦明焦红景“金沙水拍云崖暖”是毛泽东同志所作革命史诗《长征》中的诗句,教参将其解释为“水流湍急的金沙江水拍击着两岸高耸入云的山崖,给人以暖的感觉”。激浪拍岸,怎么会有“暖”的感觉呢?这个“暖”字应作何解释呢?因...  相似文献   

9.
澹泊敬诚额四联四“澹泊敬诚”,是避暑山庄七十二景以外之第一处景观(按《热河志》排列顺序),其正殿建于1711年(康熙五十年),1754年(乾隆十九年)用楠木改建,俗称楠木殿.清代皇帝在避暑山庄举行重大典礼均在此处.“澹泊敬诚”这组建筑的前面,正对避暑山庄的丽正门,左右有方亭及配殿.穿过后殿以及再后的十九间照房,就是皇帝的寝宫,即康熙三十六景之第一景“烟波致爽”.康熙为正殿题额曰:澹泊敬城“澹泊敬诚”,意思是恬静寡欲,谨慎真诚.扬雄《长杨赋》说:“且人君以玄默为神,澹泊为德.今乐远出以露威灵,数摇动以罢(通“疲”)车甲,本非人主之急务也.”康熙吸取扬雄“澹泊为德”的内容题写此额,并悬挂在避暑山庄正殿上,其目的是向前来朝见的少数民族王公贵族表示他不想煊耀武力,更不想用武力去征服他们,而是与他们真诚相待.可见,“澹泊敬诚”额蕴含了孔子“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的思想,充分体现了康熙对待少数民族的政策,是以团结为主的基本精神.乾隆即位后为楠木殿书写楹联三副:其一:先泽志钦,承宵衣旰食;民依心切,念春雨秋晹.其二:四面云山契仁寿,万家烟并验民和.其三:祖训式钦思日监,天行惟健体时乘.  相似文献   

10.
承德市位于河北省东北部,是著名的塞外山城。这里群山环抱,清流萦绕,景色雄伟秀丽。早在二百多年以前的清朝康熙、乾隆时期,便在此修建了称耀于世的避暑山庄和外八庙。避暑山庄,又名“承德离宫”、“热河行宫”,位于承德市区东北部。它始建于1703年(康熙四十二年),建成于1790年(乾隆五十五年),是清朝初期的第二个政治中心。整座山庄分宫殿区、苑景区两大部分,占地面积达560万平方米,周围环绕着20华里长的石砌宫墙。庄内冈峦重叠,洲岛错落,亭、台、楼、阁广布其间,有玄烨(年号康熙)、弘历(年号乾隆)题名的“芝径云堤”、“万壑松风”、“梨花伴月”、“镜水云岑”、“采菱渡”、“万树园”、“千尺雪”等“七十二景”之胜,是我国北方规模最大、最有特色的优秀古典园林。外八庙(原有寺庙十二座,现尚存七座),始建于1713年(康熙五十二年),建成于1780年(乾隆四十五年)。这组大型寺庙群,依山傍水,分别座落在避暑山庄东面和北面山麓,象众星捧月似地拱卫着避暑山庄。建筑规模宏伟壮观,雕塑、绘画、鎏金瓦顶无不形象逼真,绚烂多彩,熔我国汉、满、蒙、藏等不同民族的各种建筑风格于一炉,具有极高的科学和艺术价值。清朝帝王曾在这里写下了大量诗词。据不完全统计,现存玄烨,胤祯(年号雍正)、弘历、顒琰(年号嘉庆)御  相似文献   

11.
黄山的得名     
《黄山学院学报》2007,9(4):88-88
黄山古称黟山,因峰岩青黑,遥望苍黛而名。黟山云凝碧汉、气冠群山,有古木灵药、名花异果、瀑水飞泻、汤泉香温,相传为轩辕黄帝“栖真之地”。唐玄宗信奉道教,特于天宝六年(747年)六月十七日敕改为黄山。山上很多景名都同黄帝有关,如轩辕峰、黄帝坑、炼丹台、洗药溪、药臼、丹井等。[第一段]  相似文献   

12.
杰阁凌波,轩窗四出。朝霞初焕,林影错绣,西山丽景,入几案间,始登阁,若履平地,忽缘梯而降,方知上下楼也。 雨歇更阑斗柄东,成霞聚散四方风。 时光岂在凌云句,寡过清谈宜守中。注释: ①[西岭晨霞]朝霞东升,映照西山,峰姿林影,尽入阁内。玄烨三十六景之第十一景。约建于1703——1708年(康熙四十二——四十七年)。《热河志》说:“自云帆月肪(玄烨三十六景之一,详见该景注释)右行,杰阁(特异新奇的楼阁)岿然(高峻独立的样子),临波面岫。一鉴(铜镜,这里指湖水)渟滢(ting ying,静止而清澈),千林荟蔚(huiwei,草木繁盛的样子)。紫霞晨映,在云岑(cen,高山)木杪(miao,树梢)之间。至其倏忽(Shu hu,极快地)变幻,锦章绣错(象锦绣一样,色彩鲜艳,纷繁交错),十色五光,难以名状(指称和陈述、描摹)。圣祖御题额曰‘西岭晨  相似文献   

13.
对《阿房宫赋》“二川溶溶,流入宫墙”句中“二川”,高中《语文》等多种书都注释为:“指渭水和樊川”,而徐应佩等著《中国古典文学名著赏析》则注为”当为丰水、()水。”“二川”究竟何所措?首先,要弄清楚“渭水、樊川”与“丰水、饮水”的“身份”及其关系,尤其“樊川”。樊川,《最新中外地名辞典》(葛绥成编,中华书局印制)释为“水名,在陕西省长安县杜陵原下,为水支流。”《水经注·十九·渭水》“南有流水注之,水上承皇子坡于樊川”。可见,樊川是(jue即)水上游支流。对河水,《辞源解为“水名,关中八川之一,发源于…  相似文献   

14.
“凌太虚”是乾隆三十六景之第二十八景,约建于1741—1754年(乾隆六年——十九年).此景位于松云峡口南侧的山风上,其主要建筑有:敞亭一座,亭下殿堂五间,股东书斋一处.这里地势高旷,群山环拱,水秀山明,环境佳美.乾隆为敞亭题额日:凌太虚“凌太虚”,意为凌驾于高空;太虚,即天空.这里是形容此事处于高山之巅,登临其上,如同升入太虚.乾隆《凌太虚诗序》:“登斯亭者,如陟(Zhi)阆(làng)风,俯悬圃,御寇泠然未足为喻.”诗序所说的“阆风”,指昆仑山的高峰,相传为天帝、仙人所居之处,又名“悬圃”,亦作“玄圃”.乾隆把凌太虚比作“阆风”,是以夸张的手法表现此亭拔地倚天之势,登临其上有飘然欲仙之感.他认为即使是传说中的仙人列御寇乘风而行,  相似文献   

15.
王熙凤册子画与词中的凤、冰山、末世、金陵、从、令、休等元素,都是相互关联、依存和制约的有机统一整体中的系统质。楚狂的凤歌:“凤兮凤兮……今之从政者殆而”,王熙风形象假借了“风歌”的文化因子。她这只“凤”是家政的“从政”者。她威重令行,颇有令名;后贾母亡故,元妃大梦归,靠山冰消,君令抄贾府,家败于金陵,半世性命休矣。这是她的“一从二令三人木”。凤是象征,是共名,王熙凤称风,孔夫子被称风,曹寅也是风。“王熙风”,喻指康熙王朝之凤,即曹寅。其先辈“从龙入关”、“扈从入关”,曹寅父子三代从政于江宁(金陵)织造六十年,后期又兼从两淮盐政,与康熙王朝相终始。康熙寿终则靠山冰消。康雍易代,康熙“政尚宽仁”,雍正政尚“严刻”。在这两种政令下,先被“爱之加诸膝”,后被“恶之坠诸渊”,革职抄家,万事“休”矣;这是曹家的“一从二令三人木”之义。  相似文献   

16.
顺治十八年(1661)至康熙二年(1663)的牢狱之灾促使了宋琬词风的转变,“江村唱和”是他词风转变的一大契机。宋琬前期词风的特点是以绵丽见长,后期则多凄怨声;前期词的感情基调是昂扬的,而后期词则更为深沉:前期词少用典,后期则更多用典;前期词写景是实景,后期则多为虚景。  相似文献   

17.
凡优美的写景抒情散文,不仅情景交融,而且是可供欣赏的一幅幅美丽的图画,使读者读来如身临其境,与作者共鸣,台湾作家李乐薇的《我的空中楼阁》所描绘的山上小屋及其周围的环境确实令人陶醉。《我的空中楼阁》用定景换点的写法,以小屋为中心,从各个不同角度来观察、描写,既有远景,又有近景;既有全景,又有局部之景,不仅此景与彼景各具特色,而且此景与彼景又与小屋密切相关,浑然一体。作者在文章开端就立足于山外,向读者推出一幅全远景,写了小屋的位置,交代了小屋和山的关系;“山如眉黛,小屋恰似眉梢的痣一点”,“十分清新,十分自然,我的小屋玲珑地立于山脊一个柔和的角度上”,小屋“点破了山的寂寞,增加风  相似文献   

18.
康熙二十九年至康熙三十六年(1690—1697年)清朝与厄鲁特蒙古的准噶尔部进行了长达七年的战争,此即俗称的康熙平准战争。战争是由准噶尔部与喀尔喀部的矛盾引起的。准噶尔部与喀尔喀部均为蒙古之分支。在顺治初年,他们的关系是“间通使,间为寇”。至顺治中期,厄鲁特蒙古趁清军方定中原未遑远略之机,“吞噬西北,日渐强大”。(《圣武记》卷3“康熙亲征准噶尔记”)至康熙中期噶尔丹袭杀索诺木阿拉布坦自立为汗后,东侵西略,他娶青海和硕特部车臣汗之女并借机  相似文献   

19.
门的联想     
门,门是什么?以它的构型观之,它是上有“梁”、侧有“壁”、中间镂空的物质。因此一般来说,它不会独立存在,而总是依附在其它物体上。从它的实际意义上窥之,事实也的确如此,有容身之所就有门。从茹毛饮血的原始部族,到刑戮相加的封建王朝,由水  相似文献   

20.
节选文段叔孙武叔;语大夫于朝,曰:"子贡;贤于仲尼。"子服景伯;以告子贡。子贡曰:"譬之宫墙,赐之墙也及肩,窥见室家之好。夫子之墙数仞,不得其门而入,不见宗庙之美、百官;之富。得其门者或寡矣。夫子之云,不亦宜乎?"(节选自《论语·子张》)注释(1)叔孙武叔:姬姓,叔孙氏,名州仇,谥号曰"武",史称叔孙武叔:鲁国大夫,三桓之一。(2)子贡:卫国人,姓端木,名赐,字子贡:(3)子服景伯:鲁国大夫,姬姓,子服氏,名何,字伯。(4)百官:孔府房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