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世纪90年代以来西南地区开始实施生态移民,西南地区生态移民类型基本上都属于政府主导下的生态移民,因此政府的政策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生态移民能否实现其目的。特别是一个合理的生态移民的前期规划更是有利于生态移民工程的顺利实施,文章从多个角度来探讨怎样在西南地区构建一个合理的生态移民的前期规划。  相似文献   

2.
内蒙古地区自2001年起开始比较大范围地实施生态移民政策。十年来,生态移民政策的实际效果如何、是否达到了“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双赢的目的,本文以苏尼特右旗生态移民情况为基础,探讨荒漠化草原的生态移民政策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问题,并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西南农村贫困地区大多属少数民族聚居区,生态十分脆弱,基于环境保护的生态移民尝试有一定成效,但单向度的政策设计往往着眼于眼前利益的调节,忽视了移民的长远发展。教育生态移民充分考虑移民的心理特征和现实诉求,将问题的解决着眼于下一代的发展,以可持续发展的视角进行政策设计,通过家庭成员分层式教育移民、企业对家庭接收式移民、村组整体搬迁式移民的多重设计,多途径探讨涵盖西南农村贫困地区移民的中国梦实现的环境修复与构建移民发展的和谐生态。  相似文献   

4.
生态移民社区的教育实践影响社区的可持续发展。本研究结合人类学的参与式观察和深度访谈法与历史资料分析法,梳理和分析移民对普通教育与培训教育由排斥到接受乃至依托的实践变化历程。研究发现,移民社区的教育实践是移民不同代际主体实现就业与转变生计方式的重要途径,且普通教育与培训教育前后共同作用于移民不同代际主体转变生计方式的过程,体现了二者对移民群体生计转换的接续性影响,从而促使移民社区可持续发展的状态呈动态变化的结构性特征。同时,研究针对生态移民社区可持续发展背景的特殊性与两种教育实践在移民社区中所遇到的问题,提出对普通教育从政策辅助,学校和家庭的合作以及对培训教育从培训内容、过程和结果等方面进行改进的建议,以进一步推进生态移民社区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5.
扶贫生态移民政策是城乡统筹的重要措施,直接关乎国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战略目标的进程。贵州省自2012年实施以消除贫困和保护生态为目的的扶贫生态移民工程以来,在经济、社会和生态方面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受到移民的广泛好评。但是在实地调研中发现移民存在债务负担重、生活成本高和耕地资源不足等问题,亟需后续的发展政策予以支持和解决。然而,针对移民后续发展的就业和创业政策并未得到较好的实施。因此,需要基于实际调查,对移民就业创业的困境从移民自身、政策、社会和市场四方面进行原因分析,进一步提出"对内推力、对外拉力"的具体路径思考。  相似文献   

6.
本文在相关政策研究和文献总结的基础上,结合国内有关三江源以及生态移民研究现状,厘析了青海省三江源地区生态移民的生存状况。认为应更多关注移民社会组织变迁、文化变迁及后续产业发展问题,从真正意义上实现保护和恢复生态功能,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和可持续发展,使农牧民达到小康生活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生态移民政策被广泛地运用于我国西部地区的生态保护与建设当中。通过对甘肃省酒泉市瓜州县沙河回族乡生态移民现状的调查,深入地了解当地移民的生活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8.
谈三江源生态移民及其文化变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文化生态学角度分析了三江源生态移民的文化变迁,从理论和现实的层面论证了三江源生态移民必然带来的文化变迁,同时,提出三江源生态移民工程是整个三江源自然生态保护和建设工程的重中之重,而实现生态移民的文化适应则是三江源生态移民工程达到预期目的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经济快速发展的大国,也是受生态退化和自然灾害危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区域可持续发展和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迫切要求协调人地关系,开展科学的生态移民,逐步减轻生态压力,最终实现生态系统的服务功能和人地系统的良性循环。基于生态脆弱-人口超载-经济贫困-教育落后的交集模式,可以将中国划分为两种严重生态退化区、两种重要生态功能区和一个生态脆弱带,以此作为生态移民的战略重点区域。对若干移民案例进行的深入分析发现,存在生态脆弱-生态移民、经济贫困-生计移民和文化落后-教育移民三种驱动力与移民的对应关系。"生态教育移民"能够从根本上减轻生态压力,是标本兼治的、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有效对策。  相似文献   

10.
贵州黔东南瑶山瑶族乡的生态移民工程,本质上是人本关怀与绿色循环发展的双重体现。但是,生态移民目标的机械性与政策性,使瑶山瑶族乡多样性传统文化面临流失风险。文章从事物的"聚合"与"分化"两个方面着手,通过观察瑶山瑶族乡生态移民工程实施的演进及成效,从而思考现象背后潜藏的传统文化"分化"危机以及由该危机所引发的移民"返流"现象。只有采取重新缝补弥合家族血缘之间的代际联系、重新构筑紧密丰富的集体文化生活、重视新型产业的培育与扶持、充分听取搬迁瑶民意见、保障其合法利益等措施,方能使危机得到稀释与化解。  相似文献   

11.
前移民时期,三峡移民“迁得出”的目标早已实现;后移民时期,“稳得住、逐步能致富”的目标则成为关键。语言是一种宝贵的、不可再生的社会文化经济资源。后移民时期,三峡移民语言生态及语言和谐问题对三峡移民社区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至关重要。语言生态良好及语言和谐,将有助于改善三峡移民社区的社会环境、推动三峡移民社区的经济发展、促进三峡移民社区的社会融入与合作。为此,文章用量化和质性相结合的研究方法,以湖南衡阳地区为例,从语言生态基本面貌、语言生态问题成因、语言和谐优化策略三个方面考察了后移民时期三峡移民语言生态及语言和谐问题。文章的考察及其结论,对三峡移民社区精准扶贫成果的巩固、乡村振兴事业的发展、共同富裕目标的达成,都将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  相似文献   

12.
生态移民是生态文明建设的主要内容之一,也是扶贫工程建设的重要抓手。当前和今后一定时期,加快推进云南生态文明和扶贫工程建设,要求全面启动生态移民工程建设,切实解决好生态移民发展中的各种新问题。本文从全面启动云南生态移民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切入,围绕生态移民中最核心的财政资金问题进行讨论,试图为云南生态移民工程建设中的资金保障问题提出政策措施建议。  相似文献   

13.
与工业化和城镇化相伴的是民众精神生态的变迁,其中又以农民工精神生态的变化最为激烈。农民工城市化的成败和效果有赖于城市社会对其社会认同和接纳。在此过程中,文化移民的实现必然导致农民工生活方式以及价值观念的变化。这些变化在撕裂和解构传统的同时,也对工业化进程产生了极大阻碍。因此,必须从制度上保障农民工的生产、生活需要,并加强文化制度建设,提升其文化品味,使其实现全面的城市化。  相似文献   

14.
本文通过文献检索及宁夏移民区红寺堡实地调研,研究现有的移民安置政策,重点是生态移民土地权属处置相关政策,以经济学的视角发现农地权属处置及劳动力资源配置方式现状,通过研究分析,提出具体的建议,对于解决农地紧缺与迁入地经济发展是有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5.
介绍了开展新疆生态移民与生产生活方式转型研究的关联问题,并论述了与此研究相关的研究述要,进而指出目前生态移民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最后,据此提出了新疆生态移民与生产生活方式转型研究的制度支持。  相似文献   

16.
生存环境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发展的基本条件.甘南牧区生态保护和建设工程是生活在这一区域的各民族特别是藏族发展进程中的重大事项,它对藏族千百年沿袭下来的生产和生活方式的改变将产生十分重大的影响.随着生态移民工程的实施,甘南牧区生态移民在生产生活方式、思想观念等方面发生着巨大变化,文章试图运用社会融合、社会距离等理论就生态移民各方面发生的变化和由此带来的问题予以解析,以便为生态移民更好地融入迁入地新的生活环境提供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17.
关于城镇化实现路径的分歧和争论一直贯穿于我国实际改革的过程中,以城市圈、大都市区等为区域核心的强力带动,以及针对小城镇尤其是农村的就地城镇化,都在交替实践。当前,在低碳经济背景下,根据有关文件和会议精神,结合贵州省省情提出"扶贫生态移民工程"作为城镇化推进的实现路径,具有其科学内涵。基于对城镇化推进与扶贫生态移民工程的内涵与联系,扶贫生态移民工程实施环境的论述与分析,提出了扶贫生态移民工程与城镇化推进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随着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西部地区开始大规模实施"生态移民"工程,有关生态移民的研究也开始兴起.根据中国"生态移民"的具体实施现状,中国学界大部分从生态移民内涵到外延进行了开拓性研究.生态移民后续产业发展状况是生态移民的重要环节,但是目前,学界专门研究中国生态移民后续产业方面的学术成果较少.本文主要梳理了学界关于生态移民后续产业的学术文章,并根据亲身调研感触,在学界目前研究的基础上对生态移民后续产业进行定义.  相似文献   

19.
《太原大学学报》2016,(5):10-14
政府主导型移民是目前我国各地占主导地位的移民组织模式,企业参与型移民模式仅处于探索试验阶段,相关研究成果极少。根据野外实地调研资料与相关文献资料,对山西武乡县下关村的企业参与景区生态移民模式特色进行了研究,重点探讨下关模式对于我国生态移民组织主体转型的推广价值与启示意义。研究结果表明,企业参与型移民相对于政府主导型移民、自发型移民和社会促进型移民模式而言具有相对优势;下关模式与企业参与生态移民的其它地方模式相比也具有其区域特色与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20.
《滁州学院学报》2016,(3):23-26
回顾19世纪初到20世纪90年代澳大利亚移民政策,从自由移民、限制禁止移民、种族同化移民、多元文化移民四个时期,分析了澳大利亚移民政策的形成以及存在的利弊原由,主要受国内经济现状及劳动力需求的影响。历届政府出台相应的移民政策,逐步改善移民机制,使其更科学化,不仅提高移民的数量,并且保证移民的整体素质,更好地匹配国内实际需求,从而杜绝了人才的浪费和政府财政的额外支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