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王越英 《围棋天地》2010,(20):21-21
几年前有几次星期天陪亲属家孩子去学围棋,那时候从未想过关于围棋,只知道两盒子黑白棋子,一块方格棋盘。不知道孩子们为什么要来学围棋,是自己愿意来还是家长要求,也不知道老师在讲些什么,如果仔细去想那时能够留有一点印象的是一个词“打劫”,说不定还是因为当时的电影《天下无贼》。  相似文献   

2.
沙砾 《围棋天地》2013,(7):105-107
近年来,社会对围棋的关注度越来越高,学围棋的孩子也越来越多。从十多年来与孩子们的交往和与家长们的交流中,我深深感受到他们对围棋的热情。对待孩子学围棋,家长们与教师们或多或少都会在某些问题上存在着不同的理解。  相似文献   

3.
定段赛是学棋孩子的奥林匹克梦,也是学棋孩子家长的盛大聚会。自从自己的儿子开始学习围棋,我就盼望能有那么一天,自己能像观看奥运会那样,带着热情和期盼亲临赛场观战。这一天终于来临了,我与全国各地的家长,从四面八方云聚浙江宁波。十几个日日夜夜,我们家长亲眼目睹了孩子们的顽强拼搏,比赛的激烈和残酷,品尝酸甜苦辣,感受学棋百味。在此把见闻与感想纪录下来,奉献给所有关心少儿围棋的人们。  相似文献   

4.
没有文字,黑子、白子不分“高低贵贱”,可随意往棋盘的空点上放,构成了围棋“易学”的基本条件。现在,五、六岁的小孩学围棋已很普通,小学、幼儿园上“围棋课”的也屡见不鲜,但在围棋升温的同时,这个“大潮”也向我们提出了一个新课题,孩子们该怎样学围棋?不会下围棋的家长怎样指导孩子下围棋?下面根据我多年的少儿围棋教学经验向一些年轻的家长们提出几点建议,也许有助于带孩子学好围棋。  相似文献   

5.
消失的孩子     
《围棋天地》2014,(17):17-17
时下正是暑假,可以想见,一定会有不少家长利用空闲,送孩子去学习围棋;同样,再过若干天,开学之后,也一定会有不少孩子第一次在自己的小学.甚至幼JL园接触到围棋……现在,围棋在社会上确实很热,少儿普及尤其红火,前面所说的情景,应该说每天都在发生着。  相似文献   

6.
这期介绍的是来自武汉市两位中学生围棋爱好者的对局,黑方是解放中学的学生熊伟霖,白方是第六中学的女学生徐炜。现在全国学围棋的孩子越来越多,这也反映了家长们对围棋的认知度越来越高。但很遗憾的是,很多家长开始时是抱着开发智力,提高素质的目的让孩子学围棋,但是入门之后就是为了升级升段而学。  相似文献   

7.
严师良师     
北京的围棋道场越来越多,为了照顾孩子,父母在道场周围租房子专职。陪练”的情况也屡见不鲜,在这些陪练的人群当中,有一个集体相当特殊,这里的家长不是父母,而是一位业余教练一葛玉宏。以前就曾听说过葛玉宏,甘肃玉门人,棋力不算很高,却深得当地家长的器重。最近葛玉宏又被家长请到了北京,这种训练之余,再请老师从外地赶来负责课余生活的形式,的确是一件新鲜事。  相似文献   

8.
学棋与做人     
“琴棋书画”是古已有之的育子之道,可现代社会是信息化的世界,多才多艺早已不局限这几项传统技艺。但还是有许多家长把孩子送到棋校里学围棋,说是对开发孩子的智力有好处。有多少好处说不清,可学围棋的孩子文化成绩都不错也是事实。  相似文献   

9.
无论怎样,围棋总给人强烈的沧桑感和悠然感;不然,欧阳修就不会有“棋罢不知人换世,洒阑无奈客思家”的投入与感慨;赵师秀也不会有“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的从容与失落。围棋也是智慧的活动,虚与实、大与小、巧与拙、进与退,取决于理性的判断和棋路的计算。围棋被视为古代文人的基本技艺之一,与琴、书、画一样,最能体现人的性格,也最能怡养心情。  相似文献   

10.
首尔十日谈     
俞斌不止一次地说,古力的棋他看不懂,而曹薰铉也说过,李世石的棋他看不懂——居然可以那样下,而且那样下居然还能赢。他们的围棋观和其他高手真的有那么大的差异?  相似文献   

11.
老夫子其实并不老,才刚刚过三十岁生日。记得那年大学新生报到最后一天,送子上学的家长闹哄哄地陆续离去,我下铺有位大叔却一点也没有要走的意思,斜靠在床上, 笃悠悠地看起书来。没想到后来竟和他做了四年的同学,此人便是老夫子。老夫子酷爱围棋,是我们班第一高手。当时班上同学会下围棋的不多.在他的发动和感召下,兴起了一场轰轰烈烈的围棋扫盲运动。我也是从那个时候才知道一颗子一般是有四口气的。老夫子喜欢看人下棋,更喜欢在旁边指指点点,在他跟里,天下最有意思的事  相似文献   

12.
围棋与离婚     
俺这篇东东是要说围棋和离婚有内在的联系,因为这下围棋的离婚率特高。中国老少三代风云一时的高手陈祖德、吴淞笙。聂卫平、刘小光全无例外地离过一把(老聂这第二把也……)。特立独行的马妖在一纸休书之前所要做的也仅是怎么让那个已在米国呆了好几年的“她”少刮走点儿银子而已。再小一辈的常昊刚结婚,我嘴上积德就不咒了。这专业的不说了。业余的,不知您下不下围棋,您自个儿掰手指头数数看。反正俺认识的棋友当中,说结过婚的人里有60%.以上都离过绝对是谦虚了点儿。 下围棋能提炼激发人潜意识中的某些秉性。具体地说,有一定…  相似文献   

13.
《围棋天地》2014,(14):103-103
5月29日艳阳高照.山西省长子县东方红小学校庆六一围棋赛开始了。这是开设围棋“地方课程”以来校方的首次围棋活动.也是一年普及成果的展示。29日进行的是一年级的亲子围棋比赛。来自一年级8个班选拔出的16名小棋手.在16名家长陪同下,个个摩拳擦掌.人人跃跃欲试。家长们非常重视这次亲子机会.表示愿意与孩子一同面对胜负未知的挑战。  相似文献   

14.
张巍 《围棋天地》2006,(11):76-76
李丽会下围棋,棋力大概有业余3级,学习围棋半年以上的孩子她恐怕就要下不过;李丽会给孩子讲课,最擅长的就是介绍棋盘和棋子,讲到滚打包收恐怕自己就要糊涂了。但是这丝毫也不影响她从事围棋工作,因为她最拿手的是让小朋友喜欢上围棋,将孩子引进围棋的大门。  相似文献   

15.
另一种魅力     
即使你没有下过双人围棋.也一定见过或者听说过,这种充满趣味性和娱乐性的围棋比赛形式.正在不知不觉融入我们的围棋生活中。  相似文献   

16.
中国围棋近两年发展之快,可以说超乎专家和媒体预想之外。快在什么地方?怎么能够证明中国围棋发展之快?说一说围棋新秀们的成长,那才最有说服力。中国的围棋是从1956年国家举办比赛开始起步的,在此之前的围棋,是纯民间式的自生自灭式的发展。尽管在我国历史上围棋发展也有过昌盛时期,但比起现今作为一项事业、作为人民大众必不可少的精神文化生活那是无法同日而语的。围棋的发展一方面体现在围棋在社会中起的作用——围棋人口的增加;另一方面是围棋的职业水平。对于后者来说,围棋新秀的成长才是衡量长期发展的一个要素。 我国获得职业围棋段位的棋手并进行注册的,接近三百人。在这三百人中,1980年以后  相似文献   

17.
张矣韵 《乒乓世界》2009,(5):144-145
问:小时候是怎么走上乒乓球这条道路的? 陟:我爸爸很喜欢体育,排球、篮球、羽毛球、围棋都爰玩,本来还想让我学围棋,但围棋只动脑,我那会儿体质比较差,家长希望我锻炼身体,所以让我选一项运动。  相似文献   

18.
再谈谈专栏     
杜宇 《围棋天地》2010,(19):M0001-M0002
本期的专栏又有一位新作者和大家见面了.当然.对于关心围棋新闻的读者而言.张晓茵的名字也不能算是陌生。她背着行囊走在围棋的路上.从全国乃至世界各地发来的消息和图片.其实很多读者都曾经见到过。  相似文献   

19.
罗玉勤 《围棋天地》2006,(10):70-70
已故文学大师巴金老人说过,人是大写的。不用说,这指的是如何做人。做人该坦荡,做人该光明磊落。对我们下围棋的人来说,不光人是大写的,围棋也是大写的。职业的也好,业余的也好,只要沾上围棋的边儿,就该对她敬若神明,不敢有丝毫亵渎之心。围棋是尘嚣世界的一方净土,是心灵沙漠的一方绿洲。围棋给予我们快乐,也给予我们痛苦;甚至有时也给予我们名声和金钱——这其实并没什么不妥,相反,却从另一个角度表现了围棋的魅力。  相似文献   

20.
(围棋大师吴清源在贵阳围棋节上发表了最新的新手——将第一颗棋子拍在棋盘下方的中间星位上,这是他近来研究《易经》的心得。在一旁的两位弟子林海峰和芮乃伟都称是第一次看见,可见手之新。)不知不觉中,父亲也教孩子们玩起围棋来了。并且,当父亲了解到兄弟当中我学棋最快,便渐渐地着重对我一个人用力施教。父亲首先教我们掌握了围棋规则,然后将收藏已久的围棋书翻腾出来,让我们每天摆棋书中的棋谱。当我觉得围棋非常有趣的时候,自己便主动地想学棋了。那时,父亲腾出更多的时间在我身边寸步不离地守着,指点我研究棋谱。连我自己也觉得不可思议,我对于围棋的记性特别好,只要是摆过一次的定式,再复杂也能记住不忘。那阵子,我每天从早上九点起开始摆棋谱,直摆到夜里十二点左右。由于学棋过于着迷,惹得母亲心疼起来,有几次竟狠心地把棋盘藏了起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