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焦裕禄在这个世界上只生活了短短42年,却感动了几代中国人.时至今日,他仍然还是一面镜子. 对于焦裕禄,大家知道的是他任兰考县委书记最后病倒在岗位上的事迹,而他在兰考之前的经历,人们知晓甚少.梳理一下他在兰考之前的人生轨迹,或许更能让人认识到一个血肉丰满、可亲可敬的焦裕禄.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对《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一文作初步的内容分析,同时对1966-2012年期间《人民日报》上关于焦裕禄的新闻报道进行框架分析,总结关于焦裕禄这一典型人物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的转变,并解答发表于1966年2月7日的长篇通讯《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何以成为中文新闻名篇。  相似文献   

3.
刘通 《青年记者》2017,(2):125-126
在20世纪的中国新闻史中,有不少新闻名篇佳作都与穆青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焦裕禄、吴吉昌、潘从正……一个个党员群众的光辉形象,通过穆青的新闻作品,深入几代中国人的内心,成为时代精神的代表. 通过《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我们认识了为人民服务的好书记焦裕禄,被他身上所体现出的共产党员的优良品格所感动.这篇饱含深情的作品,也深深折射出穆青和焦裕禄之间对于人民的那份深厚感情的共鸣.焦裕禄始终把“服务人民”放在第一位,穆青把“勿忘人民”作为一生的信条,有人因此称他为“新闻界的焦裕禄”.  相似文献   

4.
孙殿仙 《青年记者》2011,(33):53-54
自从党中央号召记者要“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以来,各级媒体的记者都积极响应,纷纷深入农村、企业、兵营、学校,与群众同呼吸同劳动,写出了许多感人至深的好报道,受到干群的热烈欢迎和高度赞扬.我是一个生活在农村的“土记者”(81岁的退休教师,老通讯员).一生钟爱通讯报道,屈指算来,已当65年的“土记者”了.  相似文献   

5.
当焦裕禄的名字又一次为亿万人民所深情地呼唤时,面对影幕上的焦裕禄,人们“泪飞顿作倾盆雨”。而《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所引起的新闻轰动效应,仿佛就在昨天.自然.人们也记得,“文革”期间,焦裕禄成了“刘少奇的孝子贤孙”,因为,《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中明明白白地写着:在焦裕禄临终时的病床枕头下,放着两本书,一本是《毛泽东选集》,一本是《论共产党员的修养》。“雷锋叔叔不见了”。公共汽车上抱小孩妇女的这声感叹,在1976年的“反右倾翻案风”中,竟成为“邓小平攻击大好形势”,“反攻倒算”的一大“罪状”。80年代中,有新闻披露:雷锋有存款,有“英格”表,有毛料衣服。于是,“毫不利己,专门利  相似文献   

6.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4年10月举行的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指出:“文艺不能在市场经济大潮中迷失方向”,“文艺不能当市场的奴隶,不要沾满了铜臭气”.电影纪录片《永远的焦裕禄》便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应运而生的一部思想境界和艺术价值双高的精品力作.该片运用影像资料、人物采访、口述历史和情景再现等多种表现形式,回顾了焦裕禄18年工作生涯中的感人事迹和背后所不为人知的动人细节,真实再现了一个有血有肉有情怀的人民公仆最光辉的人生轨迹.  相似文献   

7.
穆青  冯健  周原 《传媒》2000,(12):37-39
1964年5月14日,焦裕禄同志不幸逝世。那一年,他才42岁。 1965年12月,穆青、冯健、周原同志,深入到兰考县采访。在焦裕禄工作、生活的地方,他们向群众、干部、亲属作了大量的采访核实工作,一点一点地挖掘,焦裕禄流传在人们中间的感人事迹  相似文献   

8.
要把镜头对准群众 1962年12月6日,时任兰考县委办公室通讯组新闻干事的刘俊生,第一次见到了焦裕禄。这天,兰考县正在召开全县三级干部会议。晚上,县委在会议室召开小范围的讨论会。这时,焦裕禄悄悄地来到了会场。主持会议的县领导看见焦裕禄便介绍说,上级派来了新书记焦裕禄,请焦书记和大家见见面。  相似文献   

9.
涪陵焦石山歌2009年被列入《涪陵区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4年又被列入《重庆市第四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有关涪陵焦石山歌的档案很多,经过梳理,主要从涪陵焦石山歌的种类、特征及保护三方面进行整理研究。  相似文献   

10.
焦裕禄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重要内容,60年来,焦裕禄精神的建构与传播经历了三个阶段:一是在其去世后即开始的自发性阶段,表现在焦裕禄精神由河南率先提出,并成为全国性的学习典型;二是改革开放尤其是20世纪90年代之后开始的自觉性阶段,随着焦裕禄精神重新进入意识形态领域,其精神内涵得到了有意识的更新和丰富;三是新时代以来的组织化阶段,随着习近平总书记对焦裕禄精神的凝练和定位,焦裕禄精神的建构与传播呈现出精神内涵的明晰化、传播模式的体制化、传播媒介的融合化特征。  相似文献   

11.
焦裕禄——一个响亮的名字,一个光辉的形象,在人们心目中,扎下根来。已经近30年了,在漫长的岁月里,焦裕禄精神像一面镜子,时时激励人们艰苦奋斗,不断向上,鼓舞人们无私奉献,全心全意的为人民,为事业工作拼搏,在人生道路上取得一个又一个成绩,夺得一个又一个胜利。近30年来,宣传、学习焦裕禄精神,在全国共出现过三次高潮。第一次,1964年11月20日新华社、人民日报(新华社通稿19日)公开报道焦裕禄事迹后;第二次,从1966年2月7日,人民日报发表长篇通讯《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开始;第三次高潮是指平息了1989年春夏之交的政治风波之后。在这三次宣传、学习高潮中,我亲自参加,直接经历的就有两次。通过报道实践从中得到不少体会,我觉得有必要把它写出来。1964年5月份,河南省在豫东民权召开沙区造林会议,我当时在新华社河南分社工作,参加了会议采访,当时,兰考县委副书记张钦礼,在郑州刚刚处理完焦裕  相似文献   

12.
某报近期以人物专访的形式讲述焦裕禄同志的女儿焦守云重返山东博山老家,追寻焦裕禄的成长足迹.本来,这是一篇很有特色、震撼力、吸引力并具有独家新闻性质的重头稿件,可是,由于记者在稿件采写过程中没有认真核实,造成了张冠李戴的错讹出现.  相似文献   

13.
“(食追)”是唐代出现的一种粉制类点心的通称,制法可蒸可炸,原料也随时代、地域的不同而有差异.其最大特点是形状外凸,以球形、丸状最为典型,故其命名主要取义于“(追)”的聚集义与外凸义.其中“焦(食追)”乃宋代元宵节盛行的烤制点心,以其便捷和富有吸引力的售卖形式而备受宋代市民欢迎,更为宋代舞队“乔焦(食追)”(或称“焦(食追)架子”)所仿效,成为南宋城市文化的一部分.因“(食追)”与“鎚”字形相近,故部分典籍将“焦(食追)”误作“焦鎚”.  相似文献   

14.
勉力写周原     
周原同志是我心仪已久的新闻界前辈大家。 在我的脑海里,周原的名字和穆青、冯健的名字一样,是和焦裕禄联系在一起的。 1966年2月7日,人民日报发表了他与穆青、冯健合写的长篇人物通讯《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随着焦裕禄的感人事迹在神州大地传诵,他们这三位老记者的名字也印入广大读者的心田。经过时光的检验,“焦裕禄”这篇人物通讯被越来越多的人奉为经典之作,选进各种各样的教材、讲义中,滋养了一代又一代的新闻学子、新闻工作者和广大新闻爱好者。  相似文献   

15.
通常企业报认为报道不出什么质量高的新闻,原因在企业范围小,难以出现影响全局、震动全国的重大事件、典型人物。其实这个理由不大能成立,因为任何一件事、一个人物都是生活在具体的狭小范围的。如焦裕禄就生活在一个小县里,可能在穆青没有报道他以前,那个地方的记者也和上述企业报人的看法相似。而相对地说,国家领导人当然是重要新闻人物,可是在他们频频见报的重大活动的报道,真正获奖的新闻作品却为数极少;与雷锋、焦裕禄这些人物报道,一次见报就成传世佳作比较,对后者的报道反而成功率高得多。既然这种“范围论”不成立,企业报人为何常有这种困惑呢?因为事件、人物本身就是身边的现实,是很“平凡”的;甚至  相似文献   

16.
在焦裕禄同志的高大形象面前,我感到自己太差劲了。焦裕禄同志的精神象一面镜子,使我看清了自己身上的种种污点。焦裕禄,一个县委书记,能在一个老贫农面前说:“我是您的儿子。”我问自己,在那种情况下会不会说“我是您的儿子”呢?我估计不会,至多叫一声“老大爷”。为什么?因为我对贫下中农还没有焦裕禄同志那样深的阶级感情,因为我还没有完全放下知识分子的臭架子。过去我曾对自己有迷信,认为自己在下放劳动时和农民关系很好,这几年又不断到农村去,交了一些  相似文献   

17.
漫画专页     
许延平原作段志勤改画饿影一嘿鹰不是﹁法竺是﹃发毋﹄王燕画沙眼卫行智画▲一请传呼··…我姓焦.焦裕禄的焦▲一大爷,您再忍一下,电视台的人来了咱就发卫行今工目闷空李二保画教子图枉敏回漫画专页  相似文献   

18.
在过去了的1991年,我国新闻界有一件大事,那就是评定“首届中国新闻奖”,而新华社老记者穆青、冯健、周原三人写的通讯《人民呼唤焦裕禄》(1990年7月8日新华社发)荣登榜首。《人民呼唤焦裕禄》为什么能够获得如此殊荣?本文拟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一下。《人民呼唤焦裕禄》之所以会获奖是由于——一、民心和“新闻良心”的投射社会心理学告诉我们,人的社会认知具有选择性和投射性,对于一定社会刺激的认知往往投射着认知主体的经验、生活方式、文化背景、需要、动机、态度等。人们对《人民呼唤焦裕禄》的认知也具有投射性。《人民  相似文献   

19.
2012年12月14日,由新华社与中央电视台联合主办,中央电视台发展研究中心、上影集团、浙江永乐影视共同承办的电视剧《焦裕禄》研讨会在京召开。著名文艺评论家李准,焦裕禄精神研究会会长鲁献启等专家及新华社音视频部主任张浩,上影集团总裁任仲伦以及中宣部、上海市委宣传部、黑龙江省委宣传部、河南省委宣传部  相似文献   

20.
1966年2月7日,早春的寒气料峭凝重。一个悲壮精彩的人生故事在神州大地传颂着:《人民日报》头版显著位置刊登出新华社记者穆青、冯健、周原合写的长篇通讯《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以下简称《焦裕禄》)。随着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激越悲壮、充满感染力的播音,焦裕禄的事迹在千山万水间回响,在亿万人心中激荡。一个为人民鞠躬尽瘁的共产党员的崇高形象矗立在天地之间,浩然之气回荡在莽莽乾坤。人们的心灵被深深震撼了。从人民日报社最先看到《焦裕禄》电稿清样的值班编辑,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录制这篇文稿的播音员;从工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