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吴锋  陈伟 《传媒观察》2005,(1):31-32
对于区域性城市报纸而言,本埠发行和外埠发行的关系问题是经常引起争议的话题。本埠发行是指报纸在其所在城市的中心城区以内发行。外埠发行是指报纸在其所在城市的中心城区以外发行。一般来说,外埠发行包括以下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在报纸所在城市的郊区发行,第二个层次是在报纸所在城市以外的省内各大地(市)级城市发行,  相似文献   

2.
“访员阶级”一说最早来自报人孙玉声的《报海前尘录》,他曾论述晚清时期报馆中的“访员”与外勤记者的差别之大:“于是外埠本埠访员,当日乃有阶级之分,外埠者偶然至沪,编辑员彼此分庭抗礼.  相似文献   

3.
刘丽 《新闻爱好者》2008,(12):92-92
笔者近日翻阅《申报》时发现:从1905年4月1日至1908年6月1日的《申报》上,每一期的本埠新闻和国内新闻都在文后注上一个单字。本埠的较为单一,初有“金木水火土”五行为记,7月份又有“见”、“休”、“近”、“基”四字。粗略地统计新闻内容后可以发现,本埠新闻的“五行”单字代表新闻发生的地点。  相似文献   

4.
《申报》的本埠版,经常揭载本地方的珍闻奇事、巨案异象、风花雪月、人祸天灾等等,都是当时读者所爱看的。社会新闻的采访,由采访室担负。为了加强本埠新闻的采访,《申报》经常举行采访会议探讨工作。如1949年2月17日:“采访会议今日举行,总编辑主持,到采访室全体、三位副总编辑及本埠版主编等二十余人。……决定原则如次:(一)加  相似文献   

5.
19世纪末20世纪初,近代民营报纸陆续走上企业化发展之路,<申报>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一家.<申报>在企业化过程中的基本策略:一是扩大发行,二是积极开拓广告业务.这两种手段经常结合在一起:通过扩大发行量吸引更多的广告客户,通过广告占有率的提升赢得更大的利润,进而促进报纸资本的增加.<申报·本埠增刊>的创办正是这一路径选择的具体体现.同时,这一路径选择也为<申报>其他副刊所实践.这些副刊与<本埠增刊>一起形成巨大合力,为<申报>的企业化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6.
1988年1月1日,天津日报在全国省市报纸中第一家自办发行,提高了服务质量,得到李瑞环同志的支持和肯定。现在本市和外埠共拥有29个发行站点。今年来,报纸发行订阅量有了明显提高,《天津日报》订阅量增长30%,其中,长年订户达到78%以上。《每日新报》创刊一年多其跨越式的发展使得发行量跃居本市报纸首位。  相似文献   

7.
1872年创办发行的《申报》是中国现代报纸的开端,经历了多个历史阶段,其中就包括同治、光绪、宣统三个时期,涉及了很多清朝时期西藏的新闻,是清朝时期西藏社会重要的社会反映。本文通过对文献资料和1872年—1911年的《申报》涉藏报道的分析从而在《申报》视角下观察清朝时期西藏社会的变迁。  相似文献   

8.
19世纪30年代中期,报纸杂志化风行一时,各报几乎都办有多种专刊,大多是每周一期的周刊,有实力的报纸常常每周轮流出7个专刊,我国报纸专刊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繁荣局面。负有盛名的《申报》前后创办20种左右。几乎每年都开辟新的专刊,如《汽车增刊》、《教育与人生》、《本埠增刊》、《经济专刊》、  相似文献   

9.
《新闻记者》1987年第6期刊有《申报》究竟发行了几号?》一文,其中提到该报对1873年12月2日这天的编号发生重复,并未更正,认为终刊号应该增加一号。事实上,《申报》从创刊到终刊发行了78年,历经动乱,出版日期和编号差错较多。笔者在最近整理影印全套《申报》过程中就发现不少情况,现作如下报道,以供关心中国近代报刊史的同志参考。报纸编号是记录它出版的次序,即每出一次,编列一号,如果中间停刊不出,当然就不编入。但是,《申报》在长期出版过程中,由于发生战争,节日休刊,排字错误,校对疏忽等等原因,出现了有的缺  相似文献   

10.
上海总是有新花样出来.近来出台的一项"小政策"竟引起举国关注,其对本埠及外埠的震动,从经济和社会角度来看并不亚于数月前陈良宇的倒台.  相似文献   

11.
潘怡安  杨凯乔 《今传媒》2010,18(10):170-170
作者通过对历史资料的分析,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认为民国前《申报》的成功与对新闻内容的选择、报纸的编排和经营方式有重要关系,其中本文只论述《申报》对新闻内容的选择。  相似文献   

12.
早期《申报》在搜集新闻上主要是依靠访员或通讯员,所以在上海报业史中访员的历史相当久.如以一八七二年出版的《申报》来讲,随着这张报纸的诞生,在埠的访员和外埠的通讯员也就出现了.关于他们的参考资料并不多,但他们在当时报纸工作人员的组成部分中占了一定重要的地位,在若干文献资料中可以找出线索来说明这一点.访员的重要性《申报》对新闻采访一贯重视.从一八七二年创刊的一天,它开宗明义提出"一切可惊可愕可喜之事,足以新人  相似文献   

13.
观察上海的发行市场,已经形成了多种资本结构、多重渠道网络的发行体系,其中有竞争也有互补,有单一渠道也有复合渠道,形成了多种资本结构并存、共同发展的发行市场.本文对目前的发行情况进行调研,剖析了《青年报》这支新近崛起的发行力量的发行策略与模式等,对上海发行格局的走势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4.
1937年7月7日芦沟桥事变后,中国开始全面抗战,受局势影响,内地许多著名报纸和报人纷纷南下赴香港复刊或创办报刊,继续进行抗日宣传,从而使得香港报业迅速发展。弹丸之地,竟有30多家报纸同时发行,将香港地区报刊的团结抗日宣传活动推向一个新的高潮。其中,比较重要的内地报纸迁港出版或由报人到港再创刊的主要报刊有:1.申报原在上海出版的《申报评1938年1月15日迁往武汉出版,后考虑能否在武汉长久,马荫良、俞颂华等《申报注持久又将《申报》转辗香港,于3月1日发行了《申报》香港版。社址在云咸街79号,督印人为聂志场。该报在发…  相似文献   

15.
吴迪 《新闻知识》2001,(5):31-32
40年代《申报》的社会新闻版,经常刊载上海本埠或全国各地的珍闻异事巨案异象、风花雪月等等新闻事件,都是当时的广大读所喜闻乐见的,然而,1948年4月至7月《申报》却刊登了一系列最终被证实是假造的关于“杨妹事件”的连续报道。人们因此不禁要问,在当时中国享有极高声誉的《申报》缘何做出了这样对广大读极不负责的报道,以及究竟是哪些因素诱发了此系列报道的出炉,现在就让我们站在客观、公正的立场上,以历史的眼光去审视这一引起当时社会轰动的新闻事件,并揭示出对新闻“把关人”在判断新闻真伪和决定新闻权舍时,产生重要影响的环境因素。  相似文献   

16.
观察上海的发行市场,已经形成了多种资本结构、多重渠道网络的发行体系,其中有竞争也有互补,有单一渠道也有复合渠道,形成了多种资本结构并存、共同发展的发行市场。本文对目前的发行情况进行调研,剖析了《青年报》这支新近崛起的发行力量的发行策略与模式等,对上海发行格局的走势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7.
20世纪二三十年代民营报业发行经营受到诸多制约因素的影响,行业环境并没有多大改善。但《申报》、《新闻报》等民营大报加大了自主发行力度,不断借鉴西方报纸发行理念的同时,结合本土报业实际,逐步形成了一套卓有成效的自主发行模式及其经营策略。  相似文献   

18.
在世界报刊史上,人们称德国马德堡出版社发行的《德国马德堡新闻》为最长寿的报纸。该报于1626年创刊发行,直到1955年才停刊,出版发行时间长达329年,跨越了4个世纪。在我国报刊史上,人们普遍认为《申报》是出版发行历史最长的报纸。《申报》全称是《申江新报》。《申报》是英国商人美查等人于1872年4月30日在上海创办的。1909年,申报总经理、买办席子佩购进《申报》股份,使这张报纸成了完全由中国人办的报纸,1912年席子佩将报社股份转让给史量才,次年由史量才接办。1949年上海解放后该报停刊。《申…  相似文献   

19.
王汝芹 《青年记者》2017,(8):116-117
《申报》创办于晚清时期,是近代中国影响范围最广、发行时间最长的报纸.《申报》非常重视对社会新闻的报道.灾害这样的突发事件,有极强的破坏性和社会影响力,历来备受《申报》关注.晚清时期积贫积弱,自然灾害频发,加之吏治腐败、环境恶化等因素导致灾荒严重.京畿要地的直隶地区更是自然灾害的高发.因此《申报》对晚清直隶地区的灾荒非常关注,尤其是直隶的水旱灾经常出现在《申报》的头版头条.《申报》不仅报道直隶地区的灾情、政府的救济措施,还直接参与直隶地区的灾荒救济工作,对直隶的救灾发挥了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20.
《格致汇编》在《申报》上的投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傅良瑜  张志强 《图书与情报》2006,(5):116-120,136
《格致汇编》是中国近代最早的以传播科学知识为宗旨的科学杂志。创办之初,曾通过上海申报馆发行,因此早期的《申报》中有关于《格致汇编》的珍贵报道,包括系列书评、申报馆告白、主编傅兰雅和其它机构告白等。从这些投射中,能够看出《格致汇编》这份传播西学的刊物在晚清中国社会的反响。同时也体现出《申报》在宣传出版物方面的过人之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