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白与王维山水诗艺术特色比较谈王建新李白和王维都是我国历史上伟大诗人。他们都写出了大量优美的山水诗,王维还被称为山水诗人。李白的山水诗以他的浪漫主义,即豪迈的气势、超现实的想象、大胆的夸张著称于世;王维的山水诗则以他的诗中有画、恬静新雅取胜。两位诗人...  相似文献   

2.
张汝梅 《华章》2007,(7):141
从李白,王维的山水诗中我们可以体会到大诗人"智者乐水,仁者乐山"的悠然自得.本文从不同角度阐述了王维山水诗的风格是"宁静"、"恬淡",李白山水诗的风格"无拘"、"逍遥",并且分析了形成风格差异的原因.  相似文献   

3.
<正>参加诗歌研讨班,听讲座,听出一个有趣的问题:李白为什么一辈子都不见王维?问题反过来也成立:王维为什么一辈子也不去见见李白?如果掰开了说,李白和杜甫关系很好,李白与贺知章关系很好,李白与孟浩然关系很好,孟浩然与王维关系很好,那么李白与王维关系怎么样?  相似文献   

4.
李白自从写完了《将进酒》,朝中上上下下都在议论他,说他是个好酒之徒,心中不免有些郁闷,就请了几天假,想找些朋友叙叙旧。这日,李白打电话到王维处想找他去钓鱼,可不知怎么回事,居然打了五六次都是占线。李白是个急性子,立马叫了部三轮到了王维家,直奔王维书房,“我们去钓鱼吧,现在的鱼可肥啦!”说着就拉王维往外走,不料王维却站着不动:“不,我不去……”李白不禁纳闷,平日里王维是最喜欢钓鱼的了,怎么今日……李白抬手要去摸王维的额头,王维一把挡开:“别摸了,我没生病我是在上网。”“上网?你也上网啦,难怪你和杜甫那老小子一样都不肯出…  相似文献   

5.
李白和王维是盛唐时期两位著名的大诗人,但他们却具有不同的月亮情结;李白以月为友,借月亮排解孤独寂寞;而王维以月为景,借月亮烘托自然之清静和谐。  相似文献   

6.
送别诗是李白诗歌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以长安二年为界,李白早期的送别诗多用格律体,写得明朗单纯,侧重于叙惜别之情;后期的送别诗则采用了不少歌行体,在情感的表现上要丰富复杂得多,另一方面,虽然他与王维、岑参等诗人共同反映了唐朝积极向上的时代精神,但李白的送别诗在情感表现、意象运用上都有自己的鲜明个性。  相似文献   

7.
《辅导员》2011,(13):18-18
【闲言碎语】绝句是李白情感世界的瞬间呈现.其开朗的性格、率真的情感,以及洒脱的气质,全都灵光一闪地反映了出来,脱口即成绝唱。在盛唐诗人中,王维、孟浩然长于五绝,王昌龄等七绝写得好.兼五绝与七绝并至绝境的,只有李白一人。  相似文献   

8.
浅谈王维李白山水诗的不同风格高振发唐代是我国古代诗歌的黄金时期,短短三百年中,名家辈出,高手如林。其中异融同飞,双声合响的并称者也不在少数、如"王孟"、"高岑"和"李杜"等。就山水诗而言把王维和李白并称自有它丰富的含义。因为:一、王李二人都是唐代的大...  相似文献   

9.
李白和王维的乐府歌诗音乐一方面具有较为明显的共性特征,如题材相似、音乐种类丰富、音乐基本形态大致相同等等。但在不同的人生经历、气质性格及宗教思想的影响下,李王二人的歌诗音乐呈现出了不同的音乐形态及审美特征,如李白的乐府歌诗音乐以北乐为主,音域宽广跌宕,节奏、旋法形态多变,具有飘逸洒脱、热情豪爽、意蕴醇厚的整体审美特征,而王维的大部分歌诗的音调结构与旋法复合了北方与南方的音乐特点,并有机融合成一种新的旋律风格,形成了气疏韵长、清雅简淡、意境深远的审美特征。  相似文献   

10.
孟浩然是李白最尊崇的盛唐诗人之一。孟浩然与李白二人一生交往四次,其地分别为维扬、长安、襄阳、江夏。李白集中名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一诗,写于开元二十五年,二人最后的一次交往期间。  相似文献   

11.
永远的李白     
“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越人语天姥,云霓明灭或可睹。”1300年前,唐代大诗人李白用他的神来之笔,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向我们描述了一幅绮丽变幻、意境深远的山水画卷,使多少代人为之心醉神迷、浮想联翩。李白一生遍游祖国名山大川,他的诗中既有流连山水的浅吟低唱,也充满了宏图大志不得施展的怨愤呐喊。他那种积极入世的人生态度,确实与稍早一点的孟浩然和同时代的王维等大诗人颇为不同,王维能“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那种坐看云卷云舒的恬淡自如,安适自足,李白没有,李白更多地希望得到社会以至朝廷的认可,他立志要“申管晏之…  相似文献   

12.
当涂境内的青山,是唐代大诗人李白的长眠之所,也是李白景慕的南齐诗人谢朓的筑室之处.它可谓有幸,在不过三百年的时间里,竟吸纳了两位闻名于世的诗人.二人的山水诗受到千百年来读者的喜爱与称颂.尽管李白山水诗中有谢朓的影子,但他们成就各异,艺术追求也不尽相同.本文就诗人谢朓和李白的山水诗做一比较.  相似文献   

13.
在诵读中走近李白——读得飘飘欲仙。为了读出李白的“仙味”,孙老师选了李白的三首诗《望庐山瀑布》《夜宿山寺》和《秋浦歌》。孙老师的示范读是自然的、情不自禁的,忍不住要诵读,没有说“听老师读”;是进入境界的读,读得让学生忘了这是在上课,读得孙老师“得意”地“讨”学生的掌声。李白是“仙”,写的诗极度的夸张、有着非凡的想象,但并不全部是浪漫。在诵读《秋浦歌》中第一句“白发三千丈”时。孙老师是“极度”的“夸张”,指导学生时要求读出“三千丈”,而不是“三丈”“三十丈”。孙老师收放自如,诵读得使人感觉仿佛站着一个李白,坐着几十个小李白。坐在台下的我也恍如走近了李白。在这人情入境的诵读中,孙老师和他的学生悄然走近了李白,有的说,要读出意境(孙老师随即表扬这是行家说的话);有的说,看似夸张却是极其的真实(孙老师很高兴,说这是鉴赏家的点评)。是啊,真实是可以用极度的夸张写出来的呀!诗仙,不愧是诗仙;诗仙,到底是诗仙。诗仙,我们来了。  相似文献   

14.
月意象在李白、苏轼二人笔下是个十分突出的意象类群,二人笔下的月意象在审美内涵上有着明显的差异。审美境界方面,李白和苏轼笔下的月意象,一个清逸仙境,一个清空禅境;审美功能方面,李白主要是壮大自我之情怀,苏轼主要是透悟历史与人生;审美特性方面,李白笔下的月意象集中体现为情重于思和超凌现实,苏轼笔下的月意象则集中体现为思重于情和出入现实。  相似文献   

15.
李白是唐代三大诗人之一,也是继屈原之后,我国古代浪漫主义诗人最杰出的代表.他的诗作,常常借助奇特的想象,极度的夸张,以及排山倒海式的抒情手法有力地彰显诗人那种炽热的感情,强烈的个性,充满着浓郁的浪漫主义色彩,闪耀着理想主义的光辉.在浪漫主义诗人李白一生的创作中,出现了不少现实主义的力作,这些诗作滋生的土壤是李白复杂多变的人生际遇.中年的诗人李白以不世之才自居,跻身仕途,却屡屡碰壁;晚年的李白命运多舛,把对生命遭际的慨叹化作对现实的关注,使浪漫主义诗人的作品中凸现出现实主义的灵性.  相似文献   

16.
关于李白的家世,唐人对之讳莫如深,尤其是对李白祖父、曾祖父的家世渊源,有关史料无一记载,对其父亲的身份述而不详,且是含糊其辞。李白本人对其家世只提远祖,讳言近亲。近世学者对李白家世的考证或曰胡人;或曰商人,众说纷纭。一千多年来,李白家世之谜终未能解。笔者认为:李白乃唐宗室之后,其关系为:李渊—李建成—李承宗—承宗之子—李客—李白。下面从有关记载以  相似文献   

17.
司空图在其诗文集中多次对李白、杜甫的诗文给予高度评价,认为二人并驾齐驱,将唐诗推向顶峰。在当时李、杜特别是杜甫的诗歌还未受到普遍重视的背景下,司空图对二人的高度赞赏,体现了其极富前瞻的诗歌审美鉴赏力和兼容并包的审美情怀。梳理唐代文人及唐人选唐诗对李杜诗歌的选录与评价,结合二人流传至今的代表性作品,对司空图的评价进行考释。  相似文献   

18.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与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情调各异的原因在于送别时间不同、所去地方不同,出游的目的不同,诗人个性不同。  相似文献   

19.
朱建军 《当代学生》2016,(Z1):26-27
有部香港电视剧,把李白演成一个武林高手,我看到有较真的人提出批评说:"香港电视剧太胡闹了,太戏说了,居然把李白演成武林高手,把李白的故事拍成了武侠片。"香港电视剧固然戏说比较多,但是,把李白演成武林高手,却和历史事实相差不远。历史上的真实李白,武功应该是相当不错的。他15岁就学习剑术,向当时的  相似文献   

20.
王维、李白、杜甫山水诗与中国文人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维首开诗画结合先河,李白和杜甫在山水诗上的独特贡献对文人画的情调、意境乃至表现手法上也多有启示与开拓。儒、道、佛共同作用于中国文人思想,其中儒为轴心,而道、佛为辅。文人画和山水诗这两种艺术形式在共同体现文人的精神内质上取得了更深层次的沟通与结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