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民歌一直是音乐创作的重要源泉,作曲家通过运用民歌素材,创作出了大量民族气息浓厚的音乐精品。文章通过对民歌《小白菜》的分析,探讨了《小白菜》音调在歌曲《北风吹》、《山不转水转》和《春暖花开》中的成功运用。由此指出,民歌音调在音乐创作中具有很强的可塑性和灵活的适应性,可以在不同风格不同体裁的作品中运用。  相似文献   

2.
南北朝时代是我国文学史上乐府民歌又一次繁荣灿烂的时代,其上承《诗经》和汉乐府民歌的现实主义精神,下启唐代及以后的新乐府创作。抒情长诗《西洲曲》和叙事长诗《木兰诗》,分别代表着南北朝民歌的最高成就。本文试从政治、经济、文化以及民族风尚、自然环境等方面分析比较南北朝乐府民歌呈现出的不同情调与风格.初探其形成的原因。  相似文献   

3.
陕北民歌《东方红》在不断的传唱中,变成了一首雄伟庄严的革命歌曲,并被载入史册。但对它的曲调来源以及曲调演变过程,还应该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本文通过对《东方红》这首歌的曲调研究分析,得出结论:《东方红》源于陕北民歌并不是山西民歌《芝麻油,白菜心》。  相似文献   

4.
民歌《茉莉花》是我国众多优秀民歌作品中的典范之作,它的传播与分布地区极为广泛。但在传唱过程中,由于地域环境、音调等因素的影响而形成了诸多《茉莉花》的"变体"形态,如山西、河北等不同形态的《茉莉花》。它们与江苏的《茉莉花》形成了一个主题相同的民歌"家庭",即在同宗下产生了嬗变。本文即围绕江苏《茉莉花》的基本形态以及其在不同地区的不同变体形态展开论述。  相似文献   

5.
《中学语文教学》在几十年前曾经刊登过《〈孔雀东南飞〉民歌特色》一文(该文被收入中学教参),该文分析了《孔雀东南飞》在“序曲与尾声”、“连绵字与叠字”方面的民歌特色,《孔雀东南飞》所体现的“民歌特色”不唯于此。本人在此试就《孔雀东南飞》所反映的民歌特色作一些补充。  相似文献   

6.
《燕燕做媒》是沪剧《罗汉钱》选段,其曲调是来源于江苏民歌《紫竹调》,新版《燕燕做媒》是在原作基础上加入了旁白式的唱段,本文通过对原作的创作与剧情、人物形象、曲调来源的分析,由语言、韵味和戏曲与民歌相结合的角度论述新版《燕燕做媒》的演绎。  相似文献   

7.
从歌词特点、曲式特点、形式特点对江华瑶族民歌过山瑶《拉发》和平地瑶《蝴蝶歌》进行了风格特点上的对比分析,论述了同一族源中不同分支的瑶族民歌相互融合、同化的内在联系,以及在不同生活环境中形成的艺术个性变异现象。  相似文献   

8.
从歌词特点、曲式特点、形式特点对江华瑶族民歌过山瑶《拉发》和平地瑶《蝴蝶歌》进行了风格特点上的对比分析,论述了同一族源中不同分支的瑶族民歌相互融合、同化的内在联系,以及在不同生活环境中形成的艺术个性变异现象。  相似文献   

9.
《敕勒歌》是敕勒民歌。斛律金是《敕勒歌》的演唱者。称《敕勒歌》为北朝民歌则可,称其为北齐民歌则不确切。黄河前套平原(又称土默川平原)即古代的敕勒川,亦即《敕勒歌》的诞生地。  相似文献   

10.
万彩霞 《新疆教育》2012,(10):99-100
《木兰诗》是我国南北朝时期的一首民歌,深受人们的喜爱。可以从艺术形象、创作手法、文章详略、修辞手法、民歌语言等来欣赏其艺术特色。《木兰诗》,又名《木兰辞》、《木兰歌》,是我国南北朝时期的一首民歌,在中国文学史上与南朝的《孔雀东南飞》并称“乐府双璧”。它是一首长篇叙事诗,记述了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的传奇故事。一千多年来,一直受到人们的喜爱。作为北方民歌的不朽杰作,中国诗歌史上的奇葩,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理解它的艺术特色。  相似文献   

11.
《国风》是否是民歌,是《诗经》学论争焦点之一。从文学艺术发展的特点、《国风》民歌说的内证、外证以及诗经研究之文学视角看,“国风非民歌说”是错误的。  相似文献   

12.
王红信 《衡水学院学报》2010,12(3):35-36,41
通过分析《诗经》和汉乐府民歌中的女性诗的不同,认为《诗经》中的情诗恋歌质朴自然、率真热烈,歌颂了女性本身的美,而且笔法拙朴;汉乐府民歌中只有少数反抗礼教的诗歌,赞颂女性多囿于道德美,艺术上更为成熟。  相似文献   

13.
《诗经》经其丰富的内容和杰出的艺术成就,对中国的文学的发展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教材《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精选了其中的《氓》、《君子于役》、《伐檀》、《硕鼠》、《蒹葭》和《七月》六首民歌。  相似文献   

14.
《孔雀东南飞》选自南朝陈徐陵编的《玉台新咏》卷一,原题目为《古诗为焦仲卿妻作》,这里沿用后人常用的题目,全诗共357句,是我国古代汉民族最长的叙事诗。它代表了汉代乐府民歌发展的最高的成就,是我国古代最优秀的民间叙事诗,也是我国文学史上现实主义诗歌发展的重要标志。它和北朝民歌《木兰辞》并成为“乐府双璧”。  相似文献   

15.
《诗经》民歌能在房县千古流传,除了房县与尹吉甫的历史渊源以外,靠近周代文化中心的地理因素和房县人民自古好歌的的习俗也是重要原因.《诗经》民歌在房县流传地域广泛,形式多样.现在流传的《诗经》民歌不仅内容丰富,“后缀式”、“嵌入式”的形式创新也使其展现出独特的生命力,“意义相同式”是房县《诗经》民歌传承的一种特殊现象.《诗经》民歌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其文化意义对房县地区文化产业的发展有着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16.
江汉平原民歌《小女婿》是地域民俗、现实生活、特定群体与时代心理共同作用的文化衍生物。作品的叙事为抒情服务,从多个角度建构了颇具现代意味的民间话语,巧妙暗合了传统乐感文化的狂欢化内核与现代民歌的大众化趋势。  相似文献   

17.
《瓦尔登湖》和《桃花源记》是不同时代、不同国度的两个文本,却演说着相似的梦想。  相似文献   

18.
高中《语文》第三册(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学语文室编著,2000年12月版)《孔雀东南飞》中有这样一段话:“《孔雀东南飞》是保存下来的我国古代最早的一首长篇叙事诗,也是古乐府民歌的代表作之一,与北朝的《木兰辞》并称‘乐府双璧’。”(见课本第34页)而与教材配套的《高中语文课课练》  相似文献   

19.
"《诗经·国风》民歌说"渊源于秦汉时期的采诗说,朱熹加以申述,民国时期古史辨派又参照俗世民歌进行考论,遂成定谳。否定"《国风》民歌说"的学者一般从《国风》非民歌原貌、《国风》内容非出平民两个角度切入,本文补证"《国风》民歌说"难以成立。  相似文献   

20.
郭尚民 《山东教育》2014,(Z6):80-81
导入师:人们在形容文学艺术历史悠久的时候,往往喜欢用“源远流长”这个词?那么,中国古典诗歌的源头是什么呢?一般认为,其中之一是《诗经》。请一位同学朗读一下课下注释1中有关《诗经》的文学常识,其他同学注意倾听。随后,请几位同学回答几个相关知识。(找同学读,并提问对《诗经》的评价、《诗经》反映的时代、《诗经》的内容等几个问题,学生回答。)初读感知师:相信大家都预习过课文了,请你根据初读的印象,判断一下《氓》应该属于诗经的哪一部分?理由是什么?生:属于“风”。“风”是地方民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