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报业第四城? 重庆报业生态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4年,山城重庆,《重庆时报》坐拥华商报系上亿资本呼啸而至,一时硝烟四起。2004年的《传媒》,曾对重庆冠之以"报业第四城",对《重庆时报》加盟战团的重庆报业进行了重点关注。五年里,重庆的经济得到重大发展,甚至有专家呼吁将重庆、成都、西安连成一线,打造中国第四增长极,与长三角经济圈、珠三角经济圈、  相似文献   

2.
《传媒》2009,(4)
刚下飞机,记者就被重庆一栋接一栋矗立在山坡上的高楼吸引了.雾都重庆群山环绕,江水多情,一座座相互交叉的高架桥、城市轻轨、隧道、跨江大桥及帅哥靓女,让记者仿佛置身于3D游戏之中.当北京还是寒风凛冽时,眼前的重庆早已是满城翠绿、春意盎然了.重庆商报社的同志一路热情地给我们介绍着重庆的特色,车窗外一幕幕忽闪而逝的大厦鳞次栉比,仿佛向我们骄傲地展示着山城的繁华,这使我们对重庆的报业市场发展更加充满期待.  相似文献   

3.
古老的山城给人的第一感觉往往是"人来鸟不惊"的幽寂,许多到过重庆的人提及山城印象时,竟多以"看不到半个骑自行车的人"来概括城市特征。巴山绵延,渝水纵横,山中有城,城中有山,重庆的道路多是曲折的山路,上下坡极多。由于大部分房屋都建造在半山腰上,重庆的台阶便格外的多,上下台阶是每日的必修课,想来这倒是为都市人因繁忙而无暇锻炼身体提供了一个天然的大环境。重庆犹如一个钢筋水泥的大森林,幢幢高楼大厦参差不齐地矗立在连绵的群山之间,远远望去,细雨蒙蒙,薄雾轻绕,颇有几分白云深处有人家的感觉。突然觉得生活在重庆这个城市真是莫大的幸福,开门见山,开窗见绿,生活在一座现代化的城市中,却与自然又是如此的亲近,真令人羡慕。  相似文献   

4.
1946年春天,我作为民营报纸《大刚报》的记者,访问了驻在鄂北重镇老河口的国民党第十军军长赵锡田。国民党第十军,抗日战争期间以守卫衡阳而名震遐迩,在国民党部队中以能征善战著称。这时,它驻防在豫南、鄂北一带,一面严密监视我刘邓大军南下;一面防止我中原解放区李先念所部突围。中共代表团周恩来、董必武、王若飞等同志在重庆同国民党代表频频商谈,希望无条件停止内战,永久消弭内战危机,为实现中国  相似文献   

5.
图片新闻     
山城新报亭8月16日,两位重庆市民在江北区新安装的报刊亭前浏览。近日来,山城重庆街头、广场等公共场所出现新的报刊亭,受到市民的喜爱。据悉,该市将陆续新建1500个新颖别致、功能多样的报刊亭,以取  相似文献   

6.
1949年11月底,人民解放军神速进军,山城重庆解放,国民党丢下一个烂摊子跑了。人民政权接管以后,百业待举,新的机构纷纷建立,旧职员不能马上启用,部队干部和西南服务团的成员不够用,各党政部门就向大专院校招聘或抽调学业成绩冒尖、政治素质较好的学生。当时学校领导班  相似文献   

7.
1940年4月。山城重庆。范长江对刚从新加坡回国慰问和视察的著名华侨领袖陈嘉庚进行了一次专访。当时的历史背景是,中华民族的神圣抗战已进行快三个年头。战火燃遍了大半个中国。日本帝国主义企图用武力迅速灭亡中国的行动,遭到奋起的中国人民坚决抵抗。侵略者在占领武汉、广州后,不得不被迫停止对国民党正面战场的战略进攻,而把主要的军事力量用来对付活跃  相似文献   

8.
斑驳的青石板路、诡谲的千年小镇,一段尘封的恐怖记忆渐渐从浓雾笼罩的山城重庆弥漫开来……一位年近五旬的观众在电视剧《一双绣花鞋》的触动之下,特地把家中一本珍藏了20年、已经破烂不堪的手抄本重新抄了一遍。而当鬼气森森、悬疑迭宕的《梅花档案》在湖南经视热播时,湖南益  相似文献   

9.
解放战争亦称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是1945年8月至1949年9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援下,为推翻国民党统治、解放全中国而进行的战争。日本帝国主义投降后,中国人民迎来了抗日战争的全面胜利。中国共产党根据全国人民和平建国的迫切愿望,同国民党统治集团在重庆进行和平谈判,努力避免内战,实现国内和  相似文献   

10.
李德丽 《新闻窗》2006,(6):14-15
11月4日上午9时,山城重庆召开了以“合作共赢奔小康”为主题的六省区市经济协调会第21次会议,与会者为西南六省区市的周边全作进行新的交流。  相似文献   

11.
范长江同志离开我们18年了。回忆他的生前,我曾在三个不同时期和他有过接触,并在一起生活过。第一次是1940年在重庆,我在长江同志直接领导下的国新社重庆办事处工作近一年。长江同志早在新闻界享有盛名,我对他怀有敬慕之情,能在他领导下工作,自然感到十分高兴。国新社是由长江同志和我国新闻文化界一些知名人士发起创办的。国新社在重庆同新华日报的关系至为密切,是两个并肩作战的兄弟单位,共同为坚持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抗战到底,反对国民党妥协投降的行径而斗争。在重庆,长江同志还是中国青年记者协会的领导人。“青记”在“陪都”团结了相当一部分新闻工作者,引导他们走向进步,做了种种有利于团结,有利于抗战的新闻报道,或至少取客观、中立的地位。长江同志在重庆期间,还进行了极其广泛而频繁的社会政治活动,特别是在新闻、文化、学术各界里及其他上层社会人士中,做了大量的有益于抗战,有益于进步的工作。当时,虽然长  相似文献   

12.
在当时的新闻检查制度下,许多新闻是要被删除或禁止的。重庆《新民报》的社会新闻就时常用曲笔来表达编辑记者的意思。比如,报道米价贵,却说重庆耗米数量下降,因为平民多已用杂粮。报道人民健康水平下降,说的是"一万人健康赛,只有九十一人合格",而国民党要人陈立夫居然还在健康赛的发奖大会上致辞。这样的报道是能闻出一股辛辣味来的。  相似文献   

13.
《出版参考》2004,(11):30-30
在当时的新闻检查制度下,许多新闻是要被删除或禁止的。重庆《新民报》的社会新闻就时常用曲笔来表达编辑记者的意思。比如,报道米价贵,却说重庆耗米数量下降,因为平民多已用杂粮。报道人民健康水平下降,说的是“一万人健康赛,只有九十一人合格”,而国民党要人陈立夫居然还在健康赛的发奖大会上致辞。这样的报道是能闻出一股辛辣味来的。  相似文献   

14.
1937年,周恩来同国民党商谈国共合作抗日时,决定办《新华日报》。经过多方斗争和努力,1938年1月11日,《新华日报》终于在汉口正式出版。报头新华日报为国民党元老于右任题写,周恩来在创刊号上亲笔题词:坚持长期抗战,争取最后胜利。10月27日,日军占领武汉,《新华日报》在周恩来的直接领导下,经过千山万水,辗转迁移到重庆继续出版。  相似文献   

15.
2008年的冬天,山城重庆遭遇罕见低温天气,重庆主城十余年来首次飘雪。 坐在记者面前的王谚,衣着朴素,略显单薄而又拘谨,冻得乌黑的双手死死地放在自己的膝盖上。  相似文献   

16.
作者附言:我名石君讷,又名石鼎,现年84岁。自1934年起,曾任国民党中宣部南京新闻检查所检查长,国民党中宣部部派重庆行营新闻检查特派员,国民党军委会重庆新闻检查处总检查,河南、陕西、四川等省新闻检查处军简处长、军委会新检局军简督察,直至抗战胜利。因而,我对国民党当年新闻检查的情况和迫害《新华日报》的情形,有一定的了解,兹概述于后,以供新闻和史学研究参考。  相似文献   

17.
毛主席说,办报要听到各方面的议论,写评论才能有所谓而发。这方面要学张季鸾。 毛主席说,《大公报》从天津起家时是由三人“合作社”从别人手里接办的。这三人“合作社”是吴鼎昌出钱,胡政之经理,张季鸾主笔。吴、胡、张三人合办《大公报》时相约不做官,但后来吴、胡都做了官了,只有张季鸾没有官职,他却是蒋介石的“国士”。张本人年轻时在日本留学,虽然许多留学生都参加党派,但他始终超党派自居。此后,特别是在国共合作时期,他更是以第三者标榜。他在重庆经常来往于国民党和共产党之间。他同陈布雷交往甚深,同时也常到曾家岩走走,到处打听消息,然后从中做他的文章。  相似文献   

18.
盛雷 《湖北档案》2012,(1):46-47
时品三,1885年生,山东章丘人,于1930年出任著名的谦祥益绸布店青岛分号副经理。抗战爆发,青岛陷落后,面对日军的武力威胁,他同当时许多商人一样,结交了一批日伪官员,以便获取日伪势力的庇护。出于生计,时品三在1941年升任谦祥益商号经理,并相继出任青岛特别市绸缎呢绒布匹业同业公会会长、青岛特别市商会董事,并成为"官选职员"就任青岛特别市商会第二任会长。但是,时品三并未完全倒向日伪,当国民党势力与其接触时,经过一番犹豫,他又暗中依附于国民党青岛市政府。  相似文献   

19.
重庆是座山城,楼依山建,山陡楼高,形成山上有山、楼上有楼的重重叠叠的壮观景色.每当华灯初上,整个城市高低错落,漫山灯火,好一派山城独有的奇丽景色.  相似文献   

20.
细雨送爽。今年入夏以来,北方部分地区气温连创新高,而素有火炉之称的山城重庆,却在2006年6月11日,以一场细雨、一阵清风迎来了前来参加《中国档案》第十一届宣传工作会议的70余名全国各地档案界代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