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读新闻战线第10期《一个“场外记者”》,不禁生出一些感想来。文章说的是北京晚报记者张沪,在没有拿到采访五届三次人大和政协会议记者证的情况下,以“百折不挠的精神”,克服许多阻力和困难,采写和组织了12篇报道。令人十分感动。感动之余,想到了新闻体制的改革。为什么象人大、政协开会这样重大的政治活动,北京晚报派出的记者却不能参加呢?为什么北京晚报只能“做一点补充和配合”呢?为  相似文献   

2.
龚兵 《记者摇篮》2006,(9):26-26
听到过这样一件事:2004年,在阿富汗的11名中国工人遇难后,国内许多重要媒体的记者纷纷来到一名遇难者的家乡进行采访。为了拍到遇难者家人最真实的悲痛镜头,他们动用各种手段向还不知道这个噩耗的遇难者88岁高龄的老母亲挖  相似文献   

3.
1997年初春的一天,绵绵春雨在磅礴的乌蒙山中飘落,县城的大街小巷全部浸没于雨雾2中,我卷着裤脚撑开伞要去给县报送稿,前脚刚跨出门槛,收发室的老吴给我送来一封没写寄信人地址的信。这是一封什么内容的信呢?等撕开信封我才激动起来,不必说它价值连城,但它的确是对我这个生活在贫困山区干土记者行当的最佳报答和永远的纪念,读着信你就会分享我的快乐,尽管我是一个写小文章干不了大事的小人物,但我手中的笔却将一个罪恶深重的男人送上了断头台啊!“杜梅(美),我家永世永代不会忘记你这位记者,是你手中的笔为我及儿女除掉了无…  相似文献   

4.
朋友: 今天,刚看了你的一篇文章。发表在《新闻记者》上的《乐在其中的“穷采访”》,很感兴趣。我似曾看过你的另一篇《留条缝,让我钻进来》,很欣赏。你的行动,正是“别人把你从门里赶出来,你却从窗户上爬进去”的写真。什么事在你眼里似乎都那么浪漫,饿肚子,睡冷被、挨蚊咬,你全当是《天方夜谭》中的经历,娓娓道来,妙处横生,似乎这世界没有什么烦恼与忧愁!  相似文献   

5.
《工人日报》记者董玉琴,在一汽铸造厂采访期间,被工人们不计个人得失、顽强拼搏、默默奉献的精神深深感动,不仅写下了近万字的长篇通讯《第三次革命》,而且还与工人们建立了深厚感情。在春节前夕,她从个人腰包里掏出600元寄往一汽,并在汇款单上附上这样的话:杯水车薪,问候困难职工,祝你们工作更上一层楼。董玉琴。由董玉琴又联想到老一辈新闻工作者穆青,他不仅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名篇通讯:《县委书记  相似文献   

6.
早就听说,中牟县广播站的记者王安治,从1984年起连续三年在全国优秀新闻作品评比中都占了名次。这引起我拜访这位同行的极大兴趣。一个偶然的机会,我见到了王安治同志。他一身农民装束,仿佛还散发着泥土芳香。听说我要向他取经,就笑着连连摇头,说:“真经还在天竺国放着咧。咱是县里的土记者,既没有饱蘸浓墨的神笔,更没有可以驰骋的广  相似文献   

7.
曾几何时,平面媒体被分成了文字记者与摄影记者。事实上,文字记者在用文字记录时代发展、民生进步的同时,用好手中的相机同样重要。文字记者“随手拍”记录下的新闻画面,不仅是对新闻摄影的有益补充,有时自己的文字还不得不让位于自己的摄影。  相似文献   

8.
“一辈子做好一件事就够了。”常言如此,很多“大牛”们的成功履历也可以为此做注。为什么在新闻业的发展道路上,却总想着去推翻这个道理呢?又是一年两会时。这场盛会之所以盛,离不开三千记者的造势。他们抢新闻、抓热点、追代表、拦部长,源源不断地供给各路信息,满足公众每日的时政、娱乐新闻需求。两会的每张采访证都来之不易,所以每个上会记者都身兼数职。iP hone、iP ad、长枪短炮的摄影摄像机等一水的高科技产品,基本是上会记者标配。既然  相似文献   

9.
新民晚报记者孙洪康在荣获1990年全国优秀新闻工作者桂冠以后!又作为上海市候选人参加范长江新闻奖的角逐。他,何许人也?  相似文献   

10.
宿舍里住进一个男军官 走进军事记行列是在20世纪80年代末期。报社调我时只见其,没见其人,直到调档案时才知我的性别。经过一波三折,我成为《火箭兵报》的一名军事记。到报社上班的第一天,有个男记就对我说:“女人当军事记,麻烦!”第一次下部队采访,就不幸言中。  相似文献   

11.
12.
李跃波 《新闻世界》2009,(11):11-12
正当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之际,我省举办了“三项学习教育活动征文”活动,全省有73个新闻单位踊跃参与征文活动,收到121篇稿件,大多是具有真情实感和真知灼见的好文章。其中有28篇稿件获奖。本刊此次刊登的是其中获得一等奖的7篇优秀作品。这些作品纪录了我省新闻记者与共和国共同成长和投身改革开放的足迹,有的写了对四川汶川大地震的采访亲历的惊心动魄的过程,有的写了追踪采访先进模范人物受到贴身感化的动人经历,有的写了在新闻采访第一线艰苦劳作而乐在其中的体会,读来令人感动和深思。  相似文献   

13.
叫我“乡土名记者”不敢当1991年11月15日湖北人民广播电台给我寄来一封信函。开头写道:“您被我们拟定列入《乡土名记者》(由国家出版社正式出版)一书出版计划,具体事项请见通知。”《通知》称被列入  相似文献   

14.
驻站记者在进行新闻监督、搞批评报道的过程中,难免会受到来自各方的压力和阻力,本文将自己的经验和经历进行总结归纳,以期能给从业者带来一些启迪。  相似文献   

15.
仲跻嵩 《新闻通讯》2010,(12):55-56
一、微博直播舟曲泥石流灾害——一个大二学生的“通讯社” “水灾、停电,几乎一幢楼的人们都围在这烛火旁”。2010年8月8日凌晨3点23分,一个名叫“Kayne”的网友,在新浪微博上,发出了一条19字的讯息。“仅仅几个小时,这条微博就被转发了5000多次。”  相似文献   

16.
17.
18.
近年来,许多新闻单位出现了敢于仗义执言的记者.他们奋笔疾书,为民请愿,被老百姓形象地称为"包公"记者.这些"包公"记者所触及到的问题大都涉及到社会痛处或者敏感处,是天下大多数人所不能为或不敢为的事情.于是,在舆论监督的旗帜下,这些"包公"记者成了普通百姓心中敬仰的英雄.与这些"包公"记者相比,还有这样一些记者:他们的报道中没有"为民请命"的义愤填膺,没有聒躁一时的社会轰动,有的只是最为平常的发生在平民百姓身边的一些小事.我们姑且称这些记者为"平民"记者,在这次汶川大地震中就有无数"平民"记者参与.  相似文献   

19.
问起新闻界同行们的工作日程,好多同志往往是说“开会”。工交也好,财贸也好,农业也好,教育也好,无论跑哪一行,似乎主要都是“跑”会议。各种会的名目不用数算了,一沓沓的请柬、通知也不必提,但凡记者同行,恐怕提起这个来无不有同感:会议多,招架不了,简直成了“会议记者”。有不少人为当“会议记者”而苦恼。他想下基层搞些切实的采访、调查,想摆脱会上诸种讲话、文件、应酬而认真读几本书思考一点问题,想跳出只写会议消息这个套子,而写几  相似文献   

20.
一次非常偶然的机会,我遇到了日本姑娘清家香。那是今年4月17日傍晚。我们参加全国城市报纸自办发行经验交流会的180多名代表,从柳州到三江侗族自治县参加“三月三”活动。我在住所吃过饭后,走出临街大门,迎面看到同来的中国记协刘海兰、社科院新闻研究所张黎正和一位陌生人交谈。我走了过去。“这是日本朋友”,“是跟我们一起坐车来的”。两位老大姐抢着介绍。我握过手后,定睛一看,面前的日本朋友留着齐耳短发,穿件鹅黄色夹克衫,灰色长裤,白色球鞋,清秀的脸庞带着几分微笑,看去同普通青年没有什么两样,我一时分不清是男是女,是中国人还是外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