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教育博客开辟新天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4年11月,中国教育网推出了“中国教育人博客http://www.blog.edu.cn”,一个专为教育而设的博客网站。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是中国最大的教育门户网站,长期以来一直致力于通过网络向中国的教育人群提供最权威、最优秀的信息和工具。这一博客网站的推出足见博客这一网络工具在现代教育中的作用越来越大。  相似文献   

2.
近日,“博客中国”(http://www.blogchina.com)推出了一家名为“中国教师博客中心(http://js.blogchina.com)”的网站。博客是一种开放式的网络交互模式,通过网络信息资源共享,实现随时随地的信息交流与沟通。随着信息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和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深入,教师对“博客”这种网络沟通交流方式有了更多的体验和理解。中国教师博客中心网站的推出,在互联网上提供了一个园地,让广大教师可以利用博客技术,以文字、图形、音频、视频等多种方式,将自己对教育理念的理解与阐释,将日常的教学心得、教案设计、课堂实录、课件等上传到网站上公开…  相似文献   

3.
“中国教师博客中心”网站日前问世。博客是一种开放式的网络交互模式,通过网络信息资源共享,拉近时间和空间距离,实现随时随地交流与沟通。如果说互联网是信息的海洋,那么博客网站则提供了面向海洋的规模最大的码头。随着信息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和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深入,教师对“博客”这种网络沟通交流方式有了更多的体验和理解。为此,博客中国推出了“中国教师博客中心(js.blogchina.com)”网站。在这里,教师可利用博客技术,以文字、多媒体等方式,将自己日常的教学心得、教案设计、课堂实录、课件等上传发表,让更多的人共享教师的知识和思…  相似文献   

4.
2005年被称为中国的“博客元年”.而2006年则被称作“博客年”。打开许多门户网站.你会在不经意间看到“博客”字样.它们好像一夜之间冒出来一样。像新浪、搜狐等网站都有博客.而一些网站干脆就以某某博客命名,这其中,就有专门的教师博客,像中国教师博客、中国教育人博客网、海盐教师博客、张家港教育博客、江北教师博客等。  相似文献   

5.
过去,即使是最开放的个人网站,其技术门槛也是比较高的,只有少数精通技术或者有条件实现技术的人才能拥有一个个人网站。今天,只要你会发邮件,就可以没有任何技术障碍地马上拥有自己的博客网站,并简单地实现静态网页的呈现。博客的力量就在于技术的极度简化,包括架构和申请博客网站,编辑、上传和修改内容等。本文以“高中英语学习网站”建设为例,介绍基于博客的学习网站建设过程和方法。在此之前,我们需要了解什么是博客和教育博客,以及教育博客较个人主页的优势。一、教育博客概述W EBLO G中文意思是“网络日志”,后来缩写为Blog,而Blo…  相似文献   

6.
网络时代的到来,促成了网络化教育的生成.网络化教育就是要使教育依托于网络,以网络为手段.博客作为一种新的网络交流方式,最早是由Jorn Barger在1997年12月提出的,2002年8月"博客中国"网站的开通,标志着"博客"(Blog)现象在中国互联网界的显露.  相似文献   

7.
博客是近几年较热门的话题之一,几乎各大门户网站都有自己的博客网站,这为博客的广泛应用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博客在教育中的应用自博客刚开始引入中国  相似文献   

8.
随手在百度的搜索栏里输入“学生博客”四个字,就可以看到现在有好多网站开辟了中小学生博客专栏,有的网站更是专门为中小学生开设了博客网站。2006年1月,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宣布:中国博客总数已经达到1642万人。在博客群中,青少年博客约占10%。中国少年雏鹰网在推出博客频道的短短140多天内,日志总量就突破10万篇,“小博客”的年龄集中在10~15岁。  相似文献   

9.
过去,即使是最开放的个人网站,其技术门槛也是比较高的,只有少数精通技术或者有条件实现技术的人才能拥有一个个人网站。今天,只要你会发邮件,就可以没有任何技术障碍地马上拥有自己的博客网站,并简单地实现静态网页的呈现。博客的力量就在于技术的极度简化,包插架构和申请博客网站,编辑、上传和修改内容等。本文以“高中英语学习网站”建设为例,介绍基于博客的学习网站建设过程和方法。在此之前,我们需要了解什么是博客和教育博客,以及教育博客较个人主页的优势。  相似文献   

10.
<正>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博客(Blog)作为一个新生事物进入了教育教学领域。"博客中国"中教师博客与学生博客开通,成为广大教师和学生的首选博客网站。目前,各大门户网站都设有博客专栏,博客成为各"草根"阶层记录  相似文献   

11.
2009年8月,中国最大门户网站新浪网最先推出新浪微博,网易、腾讯、搜狐等其他网站紧随其后,纷纷于2010年推出微博服务。一时间,微博成为继QQ、MSN、博客、校内网之后又一受年轻人追捧的网络新宠。在这一时代背景下,许多高校辅导员、思政工作者开始从不同角度研究微博与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本文综述了中国知网上三十一篇相关文章的研究成果,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笔者对于现有研究的思考,以期对快速发展的新媒体时代的大学生思政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12.
Web2.0强调的是提高用户体验度,追求全民参与,其核心的思想就是以用户为中心.博客作为一种快捷易用的知识管理系统,越来越受到教育工作者的关注并逐步被引入到教育教学领域中,国内高校虽然都有自己的网站,但提供博客平台的很少.本文主要探讨了博客在高校中的各种应用,给出了高校网站博客平台建设和管理的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3.
近两年来,博客作为一种互联网文化现象正在迅速崛起,引起了敏锐的教育界人士对其教育应用的探索,这可以说是教育信息化的进一步延伸。目前,已经出现了关于教育的专门的博客网站,我们不妨称之为教育博客(Edublog)。博客网认为,随着教育博客的大规模普及,将在传统的基于课堂教学的“教堂式教育模式”之外,催生出真正开放的“集市式教育模式”,推动人类教育事业的进步。  相似文献   

14.
2007年3月8日,《中学历史教学参考》杂志博客正式加盟中国最有影响力的历史教育网站“中国历史课程网”。博客一开,就受到了老师和网友们的广泛关注和热情支持,我们特此向大家深表谢意!博客并非《中史参》本身,博客内容亦非《中史参》翻版。编辑部对本刊博客的初步定位是:有效补充和拓展《中史参》的内容;密切读者、作者、编者的交流互动;加强对中学历史教学的延伸服务。由于博客开得匆忙,博客栏目尚待进一步细分,博客内容亦待进一步丰富,可谓“百事待兴”。我们热忱欢迎老师和网友们积极出谋划策,指点和帮助我们把《中史参》博客越办越好!  相似文献   

15.
博客(blog)发展很快。据说现今地球村上累计已有500万个博客人在活动。教育人参与博客活动更是热情高涨。在2004年下半年,中国教育科研计算机网推出了中国教育人博客,短短的七天时间,就新出3800多个博客、5000多篇上网日志、1400多篇评论、700多篇留言。如此疯长的记录在教育领域也算是一件新鲜事了。  相似文献   

16.
2007年,再谈博客似乎已不能吸引太多人的眼球.自博客在互联网上出现以来,早在2002年就在中国掀起了热潮,即便是具有教师职业特点的教育博客,也在2005年被广大教师所熟知与使用.但由一个教育行政部门创建和推动的班主任博客又是基于怎样的思考?这样的网站能遵循互联网自由、真实与互动精神,把话语权真正授予教师吗?难道就不担心出现负面、恶意的言论引发教师整体不满情绪,让网站处于尴尬境地吗?班主任是在怎样的状态下参与,能收获什么,又有多少教师能积极参与呢?这些问题,是不能不面对的,答案却是在实践中.  相似文献   

17.
2003年,中国博客教父毛向辉和国内教育网站先驱、“惟存教育”创立人柳栋打了个赌:“我不认为会有多少教师能正确使用博客。如果有一个校长写了自己的博客,我输给你100元。”那一年。毛向辉输了300元。  相似文献   

18.
"博客",英文名称"blog",一般认为是peter merholz在1999年命名的.中文名称则是两位中国互联网专家王俊秀和方兴东在2002年8月8日推出的"博客中国"网上开始使用并传播的[1].人们一般都把blog看作继email,bbs,icq之后出现的第四种交流方式.它是一种个人网页,以在网上发布个人日志的形式形成新的交流平台[2].随着"名人博客""草根博客"等博客数量的剧增,博客作为一种新兴的传媒力量以不可阻挡之势进入了寻常百姓的日常生活.目前国内对博客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博客的技术发展、教育、传媒、商业等领域,从语言角度的研究相对较少.而博客本身作为一种语言信息符号的载体值得我们从语言角度对其进行探索.  相似文献   

19.
"博客(Blog或weblog)",或称"网志",是一种十分简易的个人信息发布方式,它标志着互联网从传统的信息共享开始渐渐跨进"思想共享"的门坎.博客在教学中的应用,决不是充当一般的交流工具,它已经成为一种继课件、资源库、教育主题网站等信息化教学模式之后的、新的网络教育应用模式.博客应用于教育,必将影响教育理念、教学模式以及学习方式的变革.同样,博客在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方面也将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许忠美  李道明 《考试周刊》2011,(74):160-160
Blog(博客)已经成为一种文化.并且在不知不觉中影响着学习方式,本文探索了博客在建设学习网站的运用和研究,展望了博客在教育中运用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