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历史基础:独立人格与独立文化人格的产生 《文选》中的作品,除《古乐府》(三首)及《古诗十九首》的作者已难考究外,其余所有入选的作品全为有名有姓的作者所创作。这一事实的历史文化含义所标示的是:独立人格以及独立的学米文化人格的存在已成为确定的文化历史现实了。显然,若没有这一文化历史现实的存在,便不可能有《文选》的作品作者的历史存在,便不可能有《文选》出世。  相似文献   

2.
萧统《文选》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诗文总集,被后世称为“文章渊薮”(《四库全书简明目录》卷十九《文选注》提要)。书中选录了从东周到南朝梁八百年间的七百多篇作品,保存了丰富的文学资料。其中英华荟萃,佳作众多,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相似文献   

3.
《文选》李善注在大量征引《诗》《骚》文本及其研究《诗》《骚》之有关论著的过程中,从词句承传之渊源生态、以事析典之解读方式及比兴艺术之广泛运用等三方面,充分体现出《文选》李善注的文学精神.这些对唐代士子的科举考试与诗歌创作,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与促进作用.《文选》李善注的文学精神与之所以如此自觉产生,是因为李善注能够自觉奉行《文选》“事出于沉思,义归乎翰藻”选文标准的结果.  相似文献   

4.
《文选》一向被视为文学作品总集,学界注意到了其中体现的编者的文学批评理论,其实它还是一部文学史而不仅仅是文学批评史:“选序”体现了编者明晰的文学史观;“选文”以体为别而以时为序,故依体收录的作品便不仅有空间意味,且有了题材史和体裁史之实。即其可谓一部以内容为模式的演化史,一部以作品形态呈现的个人化色彩极浓的文学史。“选学”界内界外对《文选》文学史意义上的关注本身也形成了有待探究的《文选》文学史学内涵的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5.
文章重点考量《文选》对研究三世纪文学的指导性和局限性。通过比较《文选》以及同时代的文学批评论著,可以看出,在界定作家范围上,《文选》的指导意义是积极的。但是《文选》对魏晋大量涌现的咏物赋的忽视又显现了它在界定文体和代表作品上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6.
《文选序》表明了《文选》的收录标准,论述了文学的属性,辨析了文学体裁。认为诗赋一脉相承;文学作品应以表达作者感情为主;以“事出于沈(沉)思,义归乎翰藻”界定了文学的属性。文学理论、文学批评到了《文心雕龙》时,基本解决了人们对文学的认识问题,文学认识的演进达到了具有现代意义文学理论水平。而《文选》则从编集的实践印证了到南朝梁人们对文学认识过程的告一段落。  相似文献   

7.
《文选》作为我国现存最早、影响最大的一部诗文选集,虽非出自萧统一人之手,但从其《文选·序》所阐明的编选宗旨和入选的篇目看,无疑是体现了他最基本的文学思想的。生逢盛行骈体文学的时代.他注重形式,讲究文采,是情理中的事情;但他也重视抒情言志,重视文章内容的典雅和教化功能,这大概与他自幼接受的正统的儒家思想有关系。  相似文献   

8.
《文心雕龙》与《文选》之“文”的范围大致是相同的。这体现着南朝人对“文”的共识:以集部各体为“文”。从功用上看,《文心雕龙》与《文选》对文学的价值取向存在着巨大差异。这种差异虽或多或少因之于两书的性质不同,然其主要的显然是著者(编纂者)对“文”本身价值取向有别而来。《文选》只严“体”之界,而不像《文心雕龙》那样重视严格意义上的辨体。这主要是昭明太子与舍人文学观的不同而分别反映在《文选》与《文心雕龙》上所致。  相似文献   

9.
追求美,追求精神自由,是庄子哲学的核心.因为他没有研究宇宙的本质,因此,他既不是唯心主义,也不是唯物主义.他的哲学没有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问题.他也不研究政治问题,也没有参加宗教活动,所以也没有关于善恶的问题.从审美的角度看,庄子的自由是一种审美的生存方式,他的逍遥游是达到审美境界的途径.  相似文献   

10.
自西学传入以来,自由便成为学者们探讨的对象,对儒家自由内涵的考察也从未止步。但是,儒家的自由有着自身特定的文化背景和民族传统,其在《论语》中也更多地表现出作为一种心灵体验的内涵。这与西方传统自由观念不同,西方把自由作为道德的前提,并给予自由极高的地位;而儒家则把道德视为达成自由体验的条件。中西不同的自由观造成了两者不同的文化,但通过逐渐深入的交流互动,二者可以相互借鉴,以彼之所长补己之所短。  相似文献   

11.
梁昭明太子肖统所编的《文选》作为现存的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文学总集所产生的巨大影响,已为人所共知。然而,关于昭明在《文选序》中阐明的理论意义,却鲜有提及者。本文认为,要全面认识《文选》,就没有理由忽视对昭明的《文选序》作认真探讨。因为《文选》与《文选序》本来就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在另一方面,又由于《文选序》集中说明了昭明对文学的认识与《文选》选文的特点,对其所进行的研究,也将从一个特定的角度,  相似文献   

12.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文学始终以一种不可或缺的力量在人们的精神世界占据着一席之地。在反复研读经典之作的过程中可以使灵魂得到进一步洗涤,使心灵更加纯粹。《昭明文选》作为我国最早的一部详细记录各领域文献的文集,为其日后文学层面的研究与发展带来了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一代又一代的文学巨匠在研读其中流传千年的诸多经典后,在为之震撼的基础上也通过提升自身的文学创作也在使文学发展一次又一次达到了新的高度。本文在对《昭明文选》进行起源、发展、内容、价值、影响等层面的诸多阐述后,通过对比分析方法得出其对后代文学存在艺术技巧、主题深刻以及文献参考等诸多曾面的有利影响的研究结论。  相似文献   

13.
《文选》     
十几年前,我曾应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之约,编写《历代文学总集选介》一书,历时数月,已大致定稿,后来却大部分散佚了。现就中华所保存的若干篇先加修订,发表于此。  相似文献   

14.
自由,是《呼啸山庄》的精神本质。自由在小说中表现为两个典型的意象:荒原和死亡。荒原作为人物自由精神的象征,成为小说中的风景。以死亡的极端形式塑造了希斯克利夫和凯瑟琳两个极端个性化的人物。他们的极端行为和小说风景相辅相成。在原始的生命激情中,共同构成了一幅本真人性的自我写照。  相似文献   

15.
本站在“70后”作家群小说创作的前沿,从表现形式的层面到具体本内容,讨论“70后”作家群的创作中所呈现的多元化景观。通过对其本所体现的自由、创造、真实、美的独立的精神世界做了深入的剖析,进而反思“70后”作家的创作缺陷,探讨重塑“70后”作家可能性,勾画当代坛的创作前景。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中西方文学角度切入,从理论上努力开掘中西方自由精神在不同历史阶段的内在品质,进而大胆地揭示出中西方自由精神在漫长的人类文明进程中由和谐一致到分化发展再到互补趋近的基本发展脉胳,文末则对自由精神在下一世纪的走向作了一种忧患而积极的思考。  相似文献   

17.
北宋熙丰之际,宋人依据道学标准对<文选>的文学标准提出了否定,此后<文选>的流行曾长期处于低靡状态.明代文学复古运动以鲜明的非载道指向重新确立了<文选>的样板地位,从而在道学语境笼罩下为<文选>的流行开辟了文学语境的有限空间.<文选>的盛行与明代文学复古运动相始终.明末清初,<文选>赖以流行的文学语境急剧收缩,<文选>在文学教育中的样板地位最终为<唐宋八大家文钞>及其衍生本所替代.  相似文献   

18.
当代华裔作家任碧莲的第二部长篇小说《莫娜在希望之乡》是一部展现美国20世纪60年代文化图景的文学作品。小说以第二代华裔莫娜的视角见证了六七十年代美国的社会文化进程,也自她口中表达出了作家任碧莲在文化、族裔身份以及社会问题上的独特见解。本文分析该小说对美国多元文化景象的描摹,解释作家试图通过该作品所传达的对美国社会文化中现实问题的关注和批评意识。  相似文献   

19.
《阿诺德论教育》是英国卓越教育家托马斯·阿诺德古典教育思想的集大成之作,中译本由人民教育出版社于2016年10月出版,是“汉译世界教育经典丛书”系列之一.阿诺德作为英国公学教育改革的先锋,其改革意识、改革理念以及公学管理经验等有着普世价值,值得我国借鉴.译者朱镜人教授作为我国当前英国教育思想研究的专家学者,曾先后赴英国伦敦大学教育学院和布里斯托尔大学教育研究生院访学,对于英国教育相关领域的研究权威且独到.在翻译该书前,译者已积累了大量撰写英国教育思想的经验,其《英国教育思想之演进》是国内第一部系统研究英国教育思想演进历程的学术专著.  相似文献   

20.
文学真实性问题是中西文艺理论界经典性话题之一,也是分歧最大的问题之一.如何理解文学真实性,直接涉及到如何面对当下的文学现象以及如何指导文学的未来走向.在当今多元化的文学语境中,文学真实性也必然是多极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