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白玉兰花     
白玉兰花,白玉雕琢,形胜兰花,伎乐飞天,留于人间,简雅无华,香满天涯。 江湖上的人都知道世间有支刻着兰花的白玉发簪叫白玉兰花,也都知道这支发簪是飞天遗失在人间的一件宝物。更知道如果有人找到了它,并亲手送还给飞天,飞天就会满足这个人一个愿望。  相似文献   

2.
枚乘约于文帝后元七年与或景帝前元元年去吴游梁,景帝后元元年返回淮阴,武帝建元三年(前138)卒,时年约七十三岁;枚皋生于景帝前元元年(前156),武帝建元二年上书梁共王后为郎,建元四年获罪后逃亡长安,元光元年(前134年)遇赦,并上书自荐,以赋才为郎。  相似文献   

3.
纽扣的故事     
纽扣和发簪在咖啡馆里谈心。"你要小心缝衣针和线儿,"发簪说",他们会毫不犹豫地把你缝到衣服上去。"纽扣十分害怕,心惊胆战地逃到街上。  相似文献   

4.
命题者的话     
手工艺是指以手工劳动进行制作的具有独特艺术风格的工艺,是一种特殊的技能。但在科技高速发展的今天,传统的手工艺制作势必被机械化生产打破,从而淹没了手工艺中的智慧和情感。手工艺就像一张发黄的老照片,存留在人们的记忆里,散落在时尚的夹缝之中。其实手工艺  相似文献   

5.
你知道吗?汉字并不是冷冰冰的文字符号,它们背后都有一个个好玩的故事呢,从本期开始,我们一起来发现汉字背后的那些趣事吧。 “夫”最初的意思是指成年男子。在古代,男子成年后会把头发柬起来,再插上发簪。“夫”的甲骨文中的那一横就代表发簪。成年后,男子不仅要赚钱养家,还得保家卫国,这样才能算得上一个顶天立地的大丈夫。  相似文献   

6.
山村里琴声叮叮咚咚响,弹琴的是一位小姑娘,红红的小手琴键_L跳跃,明亮的音符飞出了课堂。啊……琴声吹散了晨雾,琴声敲开了门窗,山村又一个惊喜,灿烂了一湾阳光。.村泉的等声张枚同山村里琴声叮叮咚咚响,弹琴的是一群小儿郎,欢快的旋律琴键上流淌,像布谷鸟儿飞遍了村  相似文献   

7.
凤凰票     
正在我国作家中,喜爱藏书票的不乏其人,如鲁迅、郁达夫、施蛰存、唐弢等。上图这枚中国最早的文学人藏书票,是由上世纪30年代时居上海的著名作家叶灵凤亲手绘稿刻印的。他思想进步,和郁达夫积极推介西方文化包括藏书票,甚至去信日本向研究藏书票的权威斋藤昌三寻求帮助,并亲手制作了这牧"灵凤藏书"票,印出后,他寄赠书票给日本友人太田临一郎,在致函中称:"中华关于藏书票趣味,当在幼稚时期,小生的一枚,尚为第一张也。"这枚藏书票被世  相似文献   

8.
簪由笄发展而来.簪主要以簪首为饰而定名,其类型和料质各个时期的特点不同.敦煌壁画中女供养人发簪类型多样,大致有9类:即云、凤、鸟、草、花、方、平、圆、尖顶型簪,流行于唐,五代、宋、西夏时期.发簪不但具有固发和妆饰发式的功能,也是敦煌贵族昭示身份的一种标志,同时反映出敦煌女供养人的审美标准和流行时尚.  相似文献   

9.
手工艺遗产作为地方人群共同体日常生活的一部分,折射着人们对自然、社会与宇宙的基本认知,是一种以实用性为主的文化形态。随着文化旅游和消费社会的发展,传统手工艺产品逐渐从生活品走向工艺品,出现了“我者”的生活品与“他者”的艺术品形态并置,引发了手工艺遗产如何保护与传承的迷思。文章以云南大理周城白族扎染为研究对象,从“主客位”角度分析不同行为体对手工艺遗产价值认知的差异性而出现的手工艺遗产的不同形态,认为当代手工艺遗产价值是“我者”价值与“他者”价值互构的综合体,须从手工艺遗产层级一体化价值体系认知出发,理解手工艺遗产生活品与工艺品并存的意义,从而促进手工艺遗产在当代社会中的活态存续。  相似文献   

10.
传统手工艺大多是作为制造日用器物所需的技艺而存在,在科技发达和大机器生产的今天,城市中却涌现一股手工艺热潮,这背后有着深刻的时代动因。以往的手工艺研究多从非遗保护的角度关注手工技艺的传承,虽然偶有论及当下手工艺发展的新趋向,但对城市新中产人群对手工艺品的消费和整个社会兴起的手工体验热潮缺乏深度的解析。手工艺在今天的新变不仅揭示了我国当下社会环境的重要转型对传统手工艺的巨大影响,也昭示了手工艺对当下国人建构有品位和自主性生活方式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美食俱乐部》是日本唯美主义作家谷崎润一郎的一部以饮食为题材的短篇小说。这部作品中的饮食书写,体现出了谷崎润一郎的审美趣味与艺术追求。谷崎润一郎笔下的饮食是与人们的艺术体验甚至是官能体验相通的。其中的饮食描写,也体现出谷崎润一郎对昏暗、朦胧的阴翳之美的喜爱,同时又融入了他的中国旅行体验,从而流露出一种浓厚的“中国趣味”。而这些都是与谷崎润一郎的唯美的、艺术至上的审美理念密不可分的。  相似文献   

12.
成长的烦恼     
不做健忘一郎一郎是我的外号。当然了,仅限于爸爸妈妈和他们的朋友知道。据说,十年前我不足一岁,因为一场病花了三千多块钱,就被戏称为三千一郎了。爸爸妈妈平时不这么叫我。只有我有了什么短处时,他们才叫我××一郎。  相似文献   

13.
陈全忠 《大学生》2013,(6):34-35
正嘎马是纽约视觉艺术学院超级爱折腾的一枚女纸。从小到大,嘎马有个戒不掉的瘾,那就是做手工。在华中科技大学学管理和经济的阿静同样喜爱手工。在2012年的一个春天,两个女孩在旅途中不约而同地停在了北京旧鼓楼大街,几句闲聊已是相见恨晚。传统民俗手工艺散落乡野,很难被都市人赏玩。两个志趣相投的女孩于是决定一路旅访,一边记录整理,将各地的传统民俗手工  相似文献   

14.
唐代的郎     
"郎"春秋时指地名,战国时有郎为官的设里,汉有郎官之名。后世便有郎这一称谓。郎 这一称谓除用物官名中外,还广泛用于对普通人的称呼中。发展到唐代,这一称谓有三种情况:一 是自称,二是对他人之称,还有其他称郎的情况。  相似文献   

15.
刘忠伟  郝小英 《教师》2020,(8):123-124
传统手工艺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分支,对涵养文化生态、丰富文化资源、增强文化自信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其日渐走向没落也是不争的事实。文章立足传统手工艺的传承与发展,就传统手工艺传承中面临的问题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对传统手工艺的传承与发展特别是职业院校如何担负起传统手工艺传承的责任进行了深入、细致的剖析,并提出了可行性建议。  相似文献   

16.
太行山区民间手工艺所蕴藏的历史性、文化性、独特性等,是独具特色的旅游资源,将乡村旅游与民间手工艺传承及产品展示融合,可提升乡村旅游的文化内涵。文章在对乡村旅游与民间手工艺融合的可行性分析基础上,进行了太行山区民间手工艺与乡村旅游的融合对策研究,形成依托太行山著名景区创立连带式民间手工艺旅游村镇、对民间手工艺产品进行适应现代生活的再创造、以"互联网+民间手工艺旅游"理念营销推广等观点,以供从业人员借鉴,促进太行山区民间手工艺传承及乡村旅游业发展。  相似文献   

17.
筷箸起源于中国有以下两方面根据.一、从原始人学会用火推测筷箸的起源.距100多万年前的云南元谋人遗址化石中有炭灰烧骨和20多万前年周口店北京猿人遗址洞穴灰烬里埋着烧骨,可以推测先人们不仅学会用火,还会用两根潮湿的树枝将肉块夹进夹出,这就可能是华夏最早的雏形筷箸.二、从半坡出土文物实证筷箸的起源.距今6800~ 6300多年前的半坡博物馆“发簪部分”,展出了九根发簪,其实主要是筷箸;另据上海博物馆1977年编印半坡出土的29根骨针和骨制两端器,其实也主要是筷箸,只是他们没意识到这是筷箸罢了.  相似文献   

18.
苏州传统手工艺辉煌与忧患共存.本文以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开展传统手工艺传承与创新的工作为基础,探索一种符合苏州传统手工艺行业需求的高素质、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满足传统手工艺对人才的迫切需求,推动苏州传统手工艺的延续和发展.  相似文献   

19.
在当下的传媒语境中,少数民族传统手工艺的发展,离不开它的传播活动。从传播这一宏观视角出发,对少数民族传统手工艺进行思考,着重分析了少数民族传统手工艺传播的基本概念、传播策略、意义所在,以期在多元的传播环境下,建立起少数民族传统手工艺多元、合理、有效的传播路径。  相似文献   

20.
手工艺人的心理发展和手工艺的演化是手工艺理论研究的重要问题,以往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现象的描述和经验总结上,未揭示其发展的规律性。文章尝试用心理学理论,在微观上对手工艺人的心理结构进行挖掘,在宏观上对手工艺的演化进行描述。对手工艺人的劳动、思维方式和审美进行了分析,提出在未来社会手工艺人的心理将朝着审美意识发展;手工艺的演化将经过原始时期、古典时期、工业时期和未来时期四个历史阶段的演变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