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新的一年到来的时候,我谨代表解放军报社和新闻函授中心的民志,热烈欢迎来自全国各地的第七届函授学员,并为你们的开学表示热烈的祝贺和亲切的问候!你们这次开学,正赶上军报扩版。从你们入学的第一天起,军报便由原来的每天4个版变为8个版(星期天仍为四个版)。这意味着什么呢?一是意味着军报为你们的成才,准备了更丰富的精神食粮和学习范本;二是也为你们在新闻写作上的成才提供更为广阔的练笔阵地和实践机会。从长远的观点看问题,不仅你们需要军报,军报也更需要你们,你们将随着军报的成长而成才──谁敢说再过几年或十几年,…  相似文献   

2.
军报将反映部队经常性工作的稿件多安排在二、三版,所以这两个版统称为部队新闻版。部队新闻版担负着反映和指导部队经常性工作和部分中心工作的艰巨而繁重的任务,是很能体现军报特色、代表军报个性的骨干版面。军报的宣传质量如何,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这两个版办得如何。因此,在讨论全面提高报纸宣传质量的时候,不能不认真探讨提高部队新闻版的宣传质量问题。部队新闻版每周10个版,其中二版4.5个版,担负军事训练、部队管理、后勤、科技、院校等方面的宣传;三版5.5个版,担负政治工作、基层建设、军政军民关系等方面的宣传。1995年…  相似文献   

3.
2001年7月13日军报第三版“战士视点”栏目,发表了我在军报的处女作《班长,请注意批评方式》。这篇近两千字稿件的发表,不仅圆了我的军报见稿梦,而且打破了所谓的“没有关系就别想在军报上稿”的传言。作为一名基层连队的新闻爱好,从没见到过军报记长啥模样的一个普通战士,能在军报发表这么长的稿件,这向战友们证明了一个真理:只要稿子写得好,就一定瞎不了。“多琢磨稿子,少琢磨编辑。”也成了我新闻路上和战友共勉的一句座右铭。  相似文献   

4.
当兵近二十年,养成一种习惯:天天看军报。如果哪一天看不到军报,就像少了点什么。这个习惯不但使我长了知识,还使我学会了写稿。早在1984年,我在家休假。一天在县武装部看到军报发表了一条消息,是军委要求各级领导做好离退休老干部工作的通知,当时我便采访了我部老干部与五个直属连挂钩,开展“老干部为直属连讲传统,直属连为老干部送温暖”的活动,写了一篇《某军干休所与直属分队挂钩,两代人共建精神文明》的稿件,很快在军报头版发表,并配发了“编后”。在以后的生活、工作中,我都天天细读军报,结合工作实践学着给军报写稿,…  相似文献   

5.
四十元稿费     
去年10月12日,我收到了解放军报社寄来的40元稿费汇款单。这使我异常激动,因为我在军报上登的这篇稿子(9月24日七版),打破了我团近两年来在军报上稿为零的记录,而且也是我这名新闻写作路上的新兵第一次收到中央级报刊的稿费。消息不胫而走,战友们都来为我祝贺,既有羡慕的目光,又有鼓励的话语,忽地不知谁冒出一句:“军报上稿值得庆祝,你请客才对呀!稿费不够我们凑一点!”听着战友的提议,我很爽快地答道:“好!这次我一定请客!”第二天,我拿着汇款单来到邮局,只见邮局的董师傅正忙着给几个官兵办理各种业务手续,我凑上前…  相似文献   

6.
我当兵快44年了,干新闻工作39年多,在军报当编辑整整38年。我刚来时是23岁的小伙子,现在已是快61岁的老头子。是军报这只熔炉培养了我,是军报这个平台成就了我。我是为军报做了点工作,军报给了我很多荣誉。我对军报感情很深。我虽然编制上离开了编辑岗位,但我永远心系编辑岗位。如果还有来生,我还是想当一个编辑。  相似文献   

7.
贺仁平 《军事记者》2002,(12):61-61
在基层搞新闻报道,时常听到不少报道员埋怨:“现在在军报上登一篇稿子真难啊!没有关系你就甭想,即使投的稿件再多也是白搭。”因此,不少报道员对在军报上稿信心不足。军报上稿果真这么难吗?非得有关系才成吗?我的经历对这一问题作了彻底的否定回答。今年“五一”前夕一天,我们部队政治部陈主任不经意地对我说:“小贺,今天报纸上有你一张照片。”于是,像往常一样,我立即找来当天的《人民军队》报,翻了个底朝天,竟看不到半点照片的影子。心想:难道是主任看错了?不会是《解放军报》?我随手打开《解放军报》,二版中间熟悉的训…  相似文献   

8.
从1963年在军报刊登第一篇稿件算起,已有33个年头了。昨天的新闻生涯虽已成为历史,但我永远也忘不了军报对我的一片情意……1984年11月6日,一则“干事王孝摄影作品获国际奖”的消息刊登在解放军报一版上。文中写道: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九届亚洲及太平洋地区摄影竞赛中,北京军区宣传部干事王孝的彩色作品(科尔沁草原)获奖。这是此次摄影竞赛中,我军唯一的获奖作品。……望着照片上那清凌凌的河水、绿莹莹的草原、蓝蓝的天空和膘肥体壮、自由自在的马群,使我情不自禁又回到那些难忘的日子:我冒着夏日的骄阳,在草原上连续奔波了7天…  相似文献   

9.
带血的军报     
我第一次见到军报,是在8年前。那时,我才12岁,还在上小学。我的家在山村,很少能见到报纸,乡下人也不注重看报。而唯独我,每隔一段时间,总能收到几份《解放军报》,那是我大哥给我寄来的,他那时在云南边防部队当兵。收到大哥寄来的军报,我就美滋滋地读了起来。那时我不太关心国家大事,只是比较注意报上的那些英模,还有部队上解放军叔叔的故事。每次看完报,我就把那些报纸宝贝似地收藏起来,再等着大哥寄新的军报给我。有一次,有个同学要用一个漂亮的文具盒换我的两张军报,我都没动心。上了初中后不久,一件奇怪的事发生了,连…  相似文献   

10.
当1995年翩然而至,《解放军报》以扩版后的新面容出现在广大读者面前的时候,让我们满怀信心地向她喊一声:“加油!”在报刊界竞争空前激烈的今天,;多年“日刊四版”的军报。经过几个月紧锣密鼓地筹划、试刊,实现了“日刊八版(星期日四版)”的跨跃。这一步的迈出,有党中央、中央军委的决策和支持在,有军内外广大读者的企盼和希望在,有军报广大编辑、记者和部队广大通讯员的辛勤和努力在。从这个意义上讲,她同一切新生事物一样,是值得肯定和欢迎的。然而,正如天才刚生下时也不是一首诗一样,军报一扩版是否就会成为编者、作者和…  相似文献   

11.
说来很幸运,我发表的第一篇稿件竟是在《解放军报》上,但这并非易事。起初,我和许多初学写作的同志一样,雄心很大,一心想登军报,漫无天际写稿,皆泥牛入海。冷静分析,我的败作多为“本报讯”等只有一版二版才能发的稿件。转念一想,军报一版二版的稿件多出自记者、专职新闻干事之手,和他们争版面,自然败的多、胜的少。何不在记者、新闻干事很少问津的一些“栏目”,寻找一些适合自己写的稿件。1990年11月我从军报三版看到一个新开《大家问大家答》栏目和“欢迎赐稿”启示,联想到我的同乡陈副连长和妻子感情不合,“离”也不是、“…  相似文献   

12.
每当我打开刊稿剪报本,看到那些已经发黄的剪报,便感慨万千。其中一张发黄的剪报是《解放军报》1980年10月15日的,那是我在军报,也是在中央级大报上发表的第一篇消息。从那时起,我的成长进步便与军报有了密切的联系。1986年8月,我从解放军西安政治学院毕业后,当了新闻干事。到了年底,正值老兵退伍,我到某部通信连采访,被几位面临退伍而忘我工作的老兵的精神所感动,采写了通讯《老兵多可敬》,投到军报。半个月后,1986年10月6日军报二版用四分之一版的篇幅并配我拍得3张新闻照片,发表出来。看着那天的报纸,我喜悦的心情难以用…  相似文献   

13.
坚持新闻改革是提高军报宣传质量的必由之路。近两年军报把新闻改革作为一件大事来抓,取得了一些成果,其中比较重要的有:举办征文,发动群众。1998年2月至7月,军报在《读者之友》专版举办了《我为军报新闻改革就一计》征文。读者关心军报改革,投稿踊跃,许多来稿很有见地,对军报的新闻改革起了重要作用。从新闻突破,开办专栏。从1998年5月起,军报在一版开辟《好新闻比赛》专栏,继而在二、三版开辟框新闻专栏,并配有“点评三两句”和“一句话点评”,其他专版副刊也实施改革,在贴近形势、贴近工作、贴近生活。贴近读者方面有了明…  相似文献   

14.
能在军报上稿,是所有部队报道员的最高目标,我也不例外。去年初,我给军报邮寄了50多篇稿子,但全都泥牛人海,不见踪影。当时,有的战友说,要想在军报上稿,必须报社有熟人,否则稿子再好也上不去;有的战友劝我不要气馁,而是静下心来认真学习军报上的章,坚持给军报投稿,一定会如愿以偿的。  相似文献   

15.
高飞 《军事记者》2002,(7):38-40
登录解放军报网络版(以下简称“军报网络版”),能够从中获得大量军事方面的新闻和信息。军事构成了网络版的内容主体,也是其鲜明特色,是军报网络版区别于其他新闻媒体网站(网络版)的重要标志。作为一种新型的新闻传播界面,互联网的普及应用,为军事新闻传播开创了新的空间,这一空间较之原有的纸质媒体更开放、更广阔。军报网络版对军事新闻有了广义的认知和实践。在互联网这个新兴舞台上,军报网络版有了新的运作流程和表现形态。一、即时新闻:打军事牌经营原创新闻作为中央军委机关报,解放军报定位在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宣传马…  相似文献   

16.
从去年10月份开始的“我与军报”征文活动结束了,6个月来,编辑部先后共收到460多篇来稿。作者当中有稚气未脱的新战士,也有戎马一生的老将军;有正在就读的大中学生,也有笔耕多年的老新闻工作者,其人数之多、热情之高、覆盖面之广,都是本刊近年来所少见的。可以说这次征文活动是透过千千万万双普通读者的眼睛,对军报的形象进行了一次检阅!军报在读者眼里究竟是个什么样的形象呢?一、军报是我师在我们发表的征文中,许多是以“军报是我师”做为征文的标题的。这绝非偶然,因为1/3以上的来稿,都谈到了军报作为一位优秀老师…  相似文献   

17.
尊敬的通联部编辑老师:你好!我万分感激贵部编辑老师的原因是:我先后在你们主办的《通联情况》上两次见稿。第一次是一封致军报编辑的感谢信配编者按全文发在1997年第3期上。第二次是写对邹延龄、鹿建宁等英模事迹的感触,发在1997年第8期上。而且我还及时收到了两张30元稿费的通知单!你们不知道,这对于一个初涉军旅新闻道路,还未起步上路,急需扶持的青年来说,是何等鼓舞人心!军报认稿不认人,我算服了。以前曾听人讲:在军报上稿,不找关系,不送礼,白搭。自己也先后数百次寄稿军报,要么寄给编辑部,要么寄给编辑本人。如今正式…  相似文献   

18.
专栏,是报刊上专门登载某类稿件的一部分篇幅。各种报刊都辟有许多专栏,军报也不例外。军报的专栏不仅数量多,而且分布广,从一版到八版都有专栏。据统计,军报每月见报的专栏在140个左右,全年见报的专栏总数超过200个。由此可见,专栏在军报的地位和作用是举足轻重的。统观军报的专栏,既有苦心经营十几年、几十年的“老字号”名牌专栏,也有新近崭露头角的新专栏;既有常设性专栏,也有临时性专栏;既有编辑部自己设定的专栏,也有编辑部根据读者的要求开辟的专栏;既有要闻时本版的专栏,也有专版副刊的专栏。总的说来,军报的专栏体…  相似文献   

19.
军报用稿的质量要求是非常严格的。作为一名军校学员,虽然我很早就对军报情有独钟,但始终不敢贸然下笔给她投稿。去年《解放军生活》、《西北军事文学》等几家报刊联合举办了“绿的奉献”征文一我反复阅读征文启事,毅然提笔要为生我养我、含辛茹苦把我拉扯大的母亲写些什么。我慎之又慎,反复推敲,先后把改得一塌糊涂的文稿抄了四遍,甚至连每一个标点符号上不轻易放过。总算定稿了,可我迟迟不敢投寄。时间稍纵即逝、党错过了征文日期。我只好怀着一种试试看的心情把它投向军报。稿虽发出去了,但我的心总在翻腾。半个月过去厂,没见到…  相似文献   

20.
我是15期函授学员,参加军报新闻函授学习一年就让我尝到了甜头。且收获颇丰:在中央级报刊上稿14篇。其中在2005年11月3目《解放军报》三版刊登了一篇《为老兵制作“军旅光碟”》的稿子.在省市级报刊电台上稿70余篇。所有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军报新闻函授中心把我从一个“门外汉”拉进新闻的“殿堂”的。于是.在15期函授学习还未结束时.我又迫不及待义无反顾在10月份报名参加了16期的函授学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