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科学与技术哲学现代性的话语中来审视中国传统文化,可以看到对现代性缺失的中国传统文化,必须在思维方式上实现“天人合一”到“主客相分”的转换,在本体论上,重构具有现代特质的概念形而上学,才有可能实现自身的现代性转型。  相似文献   

2.
李劼人的"大河小说"之于中国现代小说生长所发生的作用,是既调整了中国作家看取"现代"的视角,也丰富了小说叙事的方式,小说的诗性品格在这种小说体例中也得到了极大的强调。在文体意识上,李劼人的小说无论是体裁、语体还是风格,都在艺术创作的中西融汇中形成了自己的特色。与此同时,李劼人从对本土文化的肯定和尊重出发,致力于发掘文学叙事中的人性存在和文体深层的诗性向度,他的艺术创作所具有的现代审美精神,无疑是其从理念到实践的一种文化自觉。  相似文献   

3.
中国文化现代化刍议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在用唯物史观评析西方“文明冲突论”和“东亚模式消失论”的基础上 ,探讨了现代化对重塑中华新文化的诉求。其中 ,重点讨论了现代化、传统与稳定的关系 ,儒家文化与现代化的整合 ,文化纳新的路径 ;主张通过东西方文化积极融汇之路 ,建立起“尊重个性的乐群文化 ,独立自主的开放文化 ,继承传统的创新文化”三位一体的中华现代新文化模式  相似文献   

4.
贾平凹的小说不仅着力于批判现代都市文明,同时也不吝于对传统乡村文化进行自我否定。他擅长把客观化的文本书写与社会现实结合起来,将传统与现代的激烈冲突与碰撞抽剥出来,在叹惜和留恋传统文化美好消失的同时,不忘批判农民人性中的劣根性;在认识到都市现代文明的进步性的同时,却又满怀着对城市文化侵蚀传统农耕文化的这个现代性文明进程的深切忧虑与反思,呈现出在乡村与都市、传统与现代之间的个人冲突、融合与突围。在贾平凹的小说《带灯》中,虽然大多论者皆致意于贾平凹对底层乡村政治现实书写的当下意义,然而笔者认为,《带灯》一文仍然延续了贾氏的这种文化冲突与突围的写作传统,也试图从这个视角来对小说作个人阐释的努力,以便丰富对这部小说的读解。  相似文献   

5.
在西方强大的现代性语境影响下,王国维在综合康德、叔本华、尼采诸人的基础上,形成了自己以“势力之欲为根柢”的文艺美学观;宗白华在综合尼采、柏格森等生命哲学和中国传统哲学的基础上,形成了“生生而有条理”的生命本体观,他们以此对传统“意境”理论进行阐释,使其“意境”之审美内涵具有了现代性审美的特征,促成传统“意境”理论完成了中与西的融合、古典与现代的贯通。  相似文献   

6.
侠文化探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中国传统文化体系中侠文化既具有民间化和反正统化特征 ,同时又是保持社会文化生态总体平衡的不可或缺的部分。墨家思想是其主要的理性资源 ,而它的民间化和反正统化一方面迫使它只能以潜行隐构的形态存在 ,另一方面又促成其灵活开放的个性并呈现出能对其他文化类型不断进行整合、融汇的姿态。所有这些都使得作为一种特定历史文化现象的侠文化仍然有它自己的在某种意义上还是行之有效的话语传统。又由于侠文化难以成为建构文明有序社会和现代理想人格的精神资源 ,所以它的日益衰微也是历史的必然  相似文献   

7.
鲁谆 《华夏文化》2013,(2):6-11
古典诗词是中华传统文化的奇葩。为了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有必要深入研究古典诗词,并大力普及其精华。本文就此谈一点粗浅的学习体会。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五经》被视为儒家经典,《诗经》作为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列入其中,足见诗在传统文化中占有重要而独特的位置。"诗言志"(《尚书·尧典》)揭示了诗的本质,并形成中国诗歌的优良传统。  相似文献   

8.
企业文化作为一种新的管理思想,与传统科学管理理论的根本区别在于它明确地表达了一种企业管理和企业发展中的“人文力量”或“人文力”,把一种深厚的人文精神融汇到现代企业的经营管理之中,从而创造出了企业的“活力”与“合力”。唯有从“人文”或“人文管理”的视角...  相似文献   

9.
文艺发展的关键问题,不是去选择"复古"还是"西化",因为二者都是绝对的、片面的."民族性"首先要求彰显"自我",在全球语境中具有合法性;"现代性"则需要当代知识分子正确处理古与今、中与西、传统与现代等诸多层面的复杂关系.现代性并不等于西方,民族性也不等于传统.现代性离不开民族性的"中和"和"致用",民族性离不开现代性的"继承"与"发扬".因此,要尽快找出"自我"和"他者"的共性和差异,在公共空间内展开对话和交流,这不仅可以确立自我存在的合法性,更重要的是可以帮助我们尽快建成具有中国特色的新形态文艺,共同推动中国文艺从"高原"走向"高峰".  相似文献   

10.
随着“20世纪中国文学”文学史整体观的确立及现代思想文化学术资源研究的深入,胡风文艺思想烛照出丰富的现代性内质.本文旨在通过对文学史的背景梳理,还原胡风文艺思想在中国现代文化语境中生成的特定的问题情境和精神诉求,描述出胡风对五四启蒙主义战斗传统的坚执与捍卫、深切的认同与现代自觉.  相似文献   

11.
全球化进程带来青年社会的转变,青年一代对于二元的文化理念和价值取舍让我们看到东西方文化艺术精神的融合以及传统美学精神的现代转化。春节期间热映的《功夫熊猫3》与《西游记之孙悟空三打白骨精》一个是对传统的回归,一个是对经典的西化,分别体现出在现实语境下,文化艺术话语的回归和青年文化现代性转变的新局面。分别代表我们对中国传统走向世界,走向全球市场的战略思想和逐利之路。  相似文献   

12.
上世纪四五十年代,萧萐父先生曾在四川求学任教,为当代四川哲学学科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推动中国传统哲学的现代化,是萧先生一贯的学术旨趣。道教文化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三大支柱之一,在新时代对道教文化作出现代性诠释对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萧萐父先生的学术旨趣以及一些具体的科学论断出发,在学理上回答新时代对道教文化进行现代性诠释的理论依据、解读方向、以及具体途径等问题。我们认为与时偕行、革故鼎新是道教文化现代性诠释内蕴的理论根据,同时这种诠释应以与现代科学精神相调适为解读方向,提倡仙寿合修,从医学养生学视角诠释"神仙信仰"为关键途径。从而推动新时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  相似文献   

13.
王余 《中华文化论坛》2009,2(2):139-142
文章重点探析鲁迅人学思想的来源,认为鲁迅的人学思想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融汇着不同的思想资源,吸纳着不同的文化元素:中国传统思想是形成鲁迅人学思想的基础;进化论、尼采哲学等是鲁迅人学思想的精神血脉;马克思主义哲学则是鲁迅人学思想的灵魂。  相似文献   

14.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在中国历史的长河中孕育生长起来的。我们研究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不仅需要有充足的理论准备,而且还需要将其产生和演变融入到中国历史的深广背景中,努力做到思想与历史的统一。  相似文献   

15.
文化的核心由一套传统观念尤其是价值系统构成。外交决策者会体现出自身的文化传统。"和而不同"追求在"不同"中实现"和谐"。中西两种异质文化并非绝对对立,而是完全可以通过互补更好地为人类共同利益服务。中美两国应随时注意对方的利益,倾听对方的声音,认识双方实际的而非想当然的差异,消除臆想与猜忌,真正欣赏彼此的文化差异之美。世界众多的异质文化不妨在"和而不同"的精神下"各美其美",这或许是悠久的中华文化最重要的普世价值。  相似文献   

16.
当代台湾工艺以多元的族群文化为基底,借助多样化的天然取材、时尚的创意加值、丰富的人文思考而孕育出独特的工艺美学观.通过开放性的形式探索与多元化的工艺形态呈现,在传统与现代、技术与设计、技术与观念、形式与人文间找到独特的对话关系,从形式、美学到文化建构了当代台湾工艺的现代性.  相似文献   

17.
中西神灵文化因其不同的渊源传统而风格迥异.其差异性带来的价值取向表现为中国文化重现世,学以致用;西方文化尚思辨,学以致知.由此而衍生出精神领域的不同信仰和追求,对人们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文学作为文化系统中的子系统,其系统功能、特征均受到文化的影响和制约。纵观中国文化的发展轨迹不难看出,中国文化与美国自然主义文学之间存在着诸多交点,两者均讲求"己"与"物"的相互依存关系,均推崇宿命论、遗传决定论和环境造人的理念。在以往有关中华传统文化和美国自然主义的学术讨论中,其研究主体往往是单向的、割裂的,关注点更多集中在文学所折射出的文化之"异",而非文化之"同"。本文则力图去"异"存"同",对美国自然主义文学创作的反思有助于我们消除文化隔阂,全方位地解读中华传统文化的纵深性和多元特征。  相似文献   

19.
体育文化及其价值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体育文化是一种从属于社会文化和体育活动的文化,是人类在发展过程中,通过劳动和游戏、教育以及合理的竞争方式等逐步地形成的.不同的社会文化背景,决定了中西方体育文化与价值的巨大差别,决定了两种体育的不同发展方向.现代奥林匹克运动表征的现代体育文化,本质精神在于鲜明的创造性.要求人们不断进取、不断创新.中国传统体育文化对现代体育发展有着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20.
中国传统文化与当代市场经济郭齐家一、中国传统文化的人文智慧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是我们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建设的一种宝贵的资源。中国传统文化的人文智慧对于当代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现代社会管理与企业管理有着非常积极的效用,其中"创生"、"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