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耿杉 《文教资料》2007,(12):117-118
理解构成,通过“解构”、“重构”来实现视觉语言的“构成”创新(即视觉语言的新表述)。其间有“革新”和“革命”两类形式和观念,突出“革命”创新的“飞跃”进步方式和彻底性、根本性意义,说明从“构成”到“新构成”的交替发展关系。  相似文献   

2.
3.
4.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讲授古典散文要基于"言""文"并重的原则,既要让学生理解字词的意思,又要促使其体会作品中的人文精神.教师可以采用新颖而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展开信息互动,抓住学生的兴趣探究字词深意,结合实际生活展开感悟,在思考中提升审美能力等.这些方法都体现了"言""文"并重,有助于学生多元化地解读古代散文.  相似文献   

5.
培养学生作文自改能力是提高学生独立作文能力的重要环节,作文教学改革就在于培养学生自改的能力.培养学生作文自改能力必须注意两个过渡.培养学生作文自改过程采取"领""扶""放"的方法.三种方法可以交替使用,也可以单独使用.培养学生自改作文的能力,不仅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而且可以使教师从繁忙的工作中解救出来.  相似文献   

6.
诗道性情是黄宗羲基本的诗学观念。黄宗羲充分肯定“情”在诗学中的价值,并进一步提出形而上的“性”,力求以性统情。黄宗羲的诗学性情论是其学术思想在文学理论批评领域的延伸,与其师承的刘宗周之学有着密切关系。黄宗羲主张“以孔子之性情为性情”,但“情”、“性”之间的紧张关系依然存在。  相似文献   

7.
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优化高校授课内容的架构模式,必须完成由传统的讲授"是什么"到探究"为什么"的逆转.现有教材知识体系一般以陈述"是什么"为主,并辅以简单的分析,而作为课程体系链的"为什么"往往被忽略.分析高校课程内容架构方式的理论和现实,由"是什么"到"为什么"的"授""学"之道,是目前我国高校课堂教学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王姗 《文教资料》2009,(7):41-43
"没"与"不"是现代汉语中两个常用的否定词,它们在时间概念和语义色彩上都有着诸多差异,二者在否定的质与量上更是有着各自的特点.本文主要从这两个角度看现代汉语否定词"没"与"不"的语义内涵.  相似文献   

9.
汉语表述中存在“吃”、“说”不分的文化现象。主要表现在相关语词的构成及意义用法上。分析这种现象的形成原因。  相似文献   

10.
刘燕鹏 《文教资料》2009,(15):115-117
新课程改革进行将近六年,文言文教学却不尽如人意.通过对其原因的探究,我们发现首先应转变观念,走出误区,才能让文言文教学焕发生机.本文作者主要从"教学中‘文'与‘言'应相生相融"方面,结合自己的教学效果对初中文言文教学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1.
“红”、“绿”色系词组在唐宋词中大量出现.词人借鉴绘画的点染手法,抒写自己的恋情、忧患意识.达到了物、情、意妙合无痕的审美境界。文章就“红”“绿”系词组在唐宋婉约词中的内涵以及所反映的唐宋文人的女性审美意识,作一个简单的探讨。  相似文献   

12.
《学记》是我国先秦时期儒家学派对教学经验和理论的总结概括,它不仅以心理学理论为基础提出了丰富的“和”“易”“思”思想内涵,而且向读者指明了达到“和”“易”“思”的途径,对当今的教学仍然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3.
我们应把有效教学理解为有效促进学生的发展的教学.这里的"发展"不仅仅是学生新知识和技能的获得,还包括思维能力的发展以及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形成.即教养与教育的辩证统一.在我区"三全""五优化"教研活动的指导下使英语课堂的有效性真正得以发挥,从而转化为和谐高效的英语课堂.  相似文献   

14.
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长期以来,许多教师在教学中没有把口头表达能力的训练放在重要位置上,这显然是片面的.学生走出校门,步入社会,也许有的人很少去写文章,但话却是天天要说的.如何把自己想说的话说得清、说得精、说得好、说得巧,需要严格有效的训练和培养.  相似文献   

15.
当前语文教学中必须从轻“情感熏陶”到“知”“情”统一,着眼于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变“竞争”为合作,注重培养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从“封闭”走向开放,强化语文同各科教学、同生活的联系。一、以教师的情激学生的情1.民主平等,塑造情感和谐“亲其师、信其道”,首要的便是  相似文献   

16.
小说<沙家浜>对同名"样板戏"的颠覆源自"样板戏"的"再唱".而由此引起的话语冲突,暴露出人们在怎样看待近年来文艺、文化思潮上存有的矛盾,以及思想价值观念、审美理想、审美趣味等方面长期积存的歧异乃至对峙.  相似文献   

17.
田大为 《考试周刊》2008,(23):220-221
中国古代翻译史上的"文""质"之争,历史悠久,影响深远.本文通过对"文""质"之争产生原因的阐述,对其派别和特点作了初步的探讨.分析了中国翻译史上不同时期、不同译者在翻译佛经时对直译和意译两种译法的取舍和偏好,阐述了佛经翻译的变化和发展,并指出在具体的翻译实践中灵活应用这两种方法将有助于更好地表达原作的精髓.  相似文献   

18.
英汉两种语言里经常使用有关“黄”“蓝”的颜色词。该文通过大量英汉“黄”“蓝”颜色词的例子揭示出两种颜色词丈化内涵的不对等性:在汉语里,“蓝”没有什么联想意义,但在英语里,“蓝”有表示纯洁、高贵的正面含义和表示沮丧、淫秽的反面含义:在英语里,“黄”有表示财富、荣誉的正面含义和表示嫉妒、懦弱和警告等反面含义,而在汉语里,“黄”表示荣耀和高贵,“黄”的淫秽贬义来自于其他文化。  相似文献   

19.
20.
建构英语高品质课堂是所有英语教师致力追求的目标之一,文章从"实""活"两个方面进行策略构建,首先融合绘本调动学生的学习内驱,利用音律型、认知型、故事型绘本引导学生学习,其次为学生设置问题实现科学锚点的抛出,让学生根据教师的问题进行深度探究,最后组织学生活动,引导学生进行强化应用,从替换练习、自编歌谣、角色扮演三个方面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